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成功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8W

摘要:

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成功論文

音樂課程標準對小學音樂課程評價提出了建設性的實施建議,建立了有效的,全程的音樂課程評價指標,形成了易操作推廣的評價方法。利用“斑級音樂會”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性,形成學生自評與互評的激勵評價機制,讓學生的音樂技能、情感態度、創作表現等方面在豐害多彩的“音樂會”舞臺中充分展示,體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不斷促進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形成生動活波的良好評價氛圍。

關鍵詞:

民主性評價;演唱會;創作會;愉悅體臉

《音樂課程標準》提出新的課程價值,倡導新的課程理念,對音樂課程評價提出了建設性的實施建議。意在創設科學的音樂課堂評價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在自信心、音樂潛能、音樂感知、表現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的發展,從而推動音樂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一、民主性評價構建豐富的舞臺

新《課標》中指出的“班級音樂會”能充分體現評價的民主性,營造和諧、團結的評價氣氛。定期定量地舉行形式多樣的音樂會,在班級裏提供一個個展示不同藝術風格的舞臺,讓學生的音樂技能、感受、表現、創作及特長等有充分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從中學習自評與互評的方法。有利於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音樂能力的瞭解與評析,更好地促進教與學雙邊活動的深人開展與提高;也有利於學校與家長對教師教學能力及效果的客觀評定,不斷完善對音樂課程的管理。

1、寬鬆愉悅的“演唱會”

唱歌是小學音樂教育的基礎性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與樂於參與的課堂形式。從歌曲演唱的考覈中,可以瞭解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興趣程度、合作情況及協調能力;可以測評出學生的音準、音色、節奏感、氣息運用、表現力等技能表現。舉行單元性的班級演唱會能及時評價學段的教學情況,促進下一步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體現真實的.教學水平。“演唱會”的表現形式是自由、寬鬆、合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師生都是演唱的合作者、表現者,也都是現場的評委。首先老師擬定一個評定方案讓學生自評,然後互評,最後老師作指導性的點評或總結。例如給一定的分值,嘗試去掉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做法,讓學生體驗到公平的原則;參與的方式可以從本單元裏自選一首歌曲,進行獨唱、二重唱、小組唱、表演唱;或師生進行問答式對唱、或一組演唱另一組歌表演;一組唱歌另一組打擊樂;還可以請同學爲你鋼琴伴奏……無論學生選擇哪種形式,完成得較好的學生教師都予以肯定。如果第一次不太好,但能在多次表現中逐漸進步,更應得到鼓勵與支援,並選擇最好的成績作爲最後的評定結果。在這種寬鬆、愉悅的體驗與表現中,更能激發學生聲情並茂演唱歌曲,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發揮,不斷樹立表現音樂的自信心。

2、詩情畫意的“聽賞創作會”

音樂欣賞在小學音樂教材中佔重要的比重。感受與鑑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音樂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評價學生的音樂鑑賞水平和能力,應該考慮和利用音樂與美術、文學的綜合和聯繫,拓展思路,使之更加廣闊。由於學生閱歷和文學素養的差異,每個人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就不同,應該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表達方式來參與測試。例如:當學生聽賞完一首或一段音樂後,他可以選擇語言文字來描述,把自己的感受與理解說出來;也可以用線條、圖案、繪畫將聯想到的與音樂有關的畫面畫出來;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嘗試配樂詩朗誦或擬題作文;編舞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創編一段律動或舞蹈來表現音樂的主題。參與評價的方式可以個人展現或小組合作,各小組的聽賞內容可以自選,避免雷同。師生根據參與者不同特色的展示結果給予客觀評議,各抒己見。評委及時在個人的評價表上作公正的評價記錄。評價在民主、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挖掘潛能,增強自信心。

3、富有創意的“課前十分鐘”

創造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而創設“課前十分鐘”的舞臺,能爲學生提供發掘潛能的即興創造活動,運用音樂素材再創音樂作品的空間,鼓勵探索和實踐,相互激勵和促進,增強合作與交往,關注全體與個體的全面發展;能深化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評價與整體評價,有利於教學工作的不斷反思與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的課前十分鐘就是在每次課程活動的前十分鐘,讓學生自選內容和形式到臺前來展現自我的綜合音樂能力。如爲學過的歌曲配上表演、配上打擊樂,給聽賞過的樂曲編讀新的故事或配樂表演。也可以利用校本教材或>生活中的素材來創作:如模仿一段潮劇中的“青衣袖水”動作,演示一首喜歡的流行歌曲,學唱一小段快板,模擬趙本山學老太太等。在“十分鐘”裏,我們經常收穫驚人的喜悅,體驗學生髮自肺腑的笑聲,感受孩子豐富的表現魅力。

二、建立及時多樣的評價記錄

我們強調評價的全程化,也一定要做好評價記錄的有心人。隨時拿起筆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成長情況,才能使我們的評價更具科學性。

在實施形成性評價時注重各個領域的相互滲透,以發展的眼光評定效果。可以用“丫J /I”等不同檔次作記錄;實施終結性評價時,應該參照整個評價過程的整體性和延續性,給予客觀合理的分值或級別,如“優、良、中”等。在當面評價時採用準確、形象的文字作定性評價;而書面記錄可採用量化評價。在各種評價記錄中一定要重視和體現出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意見,例如最受同學們喜歡和好評的節目或表演者用深色彩筆“。”作記錄。

藉助新版的實驗教材封三的評價設定,其直觀、形象、新穎的特點很受小學生喜歡,可作爲形成性評價的園地。如“音樂小花在開放”一專欄,分爲技能展現、音樂感受及藝術創造等幾部分,爲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創造條件、展示結果。學生可以同桌互評,也可以小組展評,特別進步的學生由老師給予評定記錄,學期結束時,每位學生都能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瞭解不足,相互交流激勵,營造和諧、團結的評價氛圍。

課程評價的方式方法還可以廣開思路,靈活多樣,不斷探索。我們在學習新課程的評價原則和內容中不斷成長,懂得評價應該關注和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應該在注重學習結果的同時更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態度,讓所有的學生得到科學的評價,讓所有的學生在民主愉悅的評價中體驗成功,讓音樂評價同樣成爲傳播音樂美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