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作業成本法對成本計算方法的變革

學問君 人氣:2.77W
探析作業成本法對成本計算方法的變革
摘 要: 結合變動成本法,分析了作業成本計算法的理論依據、作業成本習性,指出了作業成本計算法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變動成本法 作業成本計算法 作業成本習性

  隨着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化,決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加之企業廣泛實行預算管理,強烈要求企業會計部門提供與之相應的成本資料,以便加強對經濟活動的事前規劃與日常控制。由此,成本計算方法得到廣泛重視並應用於西方各國的企業內部管理方面,成爲管理會計的一項重要內容。
1 變動成本法的發展
  變動成本法即變動成本計算法(variable costing),也稱直接成本法或稱邊際成本法,它是指在將成本劃分爲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礎上,計算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變動製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將全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發生當期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關於變動成本法的起源,據美國權威的《柯勒會計辭典》記載,第一篇專門論述直接成本法的論文是由美籍英國會計學家喬納森·N·哈里斯撰寫的,刊於1936年1月15日的《全國會計師聯合會公報》。自哈里斯的文章公開發表之後,直接成本法的概念才得以迅速傳播。
到了20世紀50年代,隨着企業環境的改變,競爭的加劇,決策意識的增強,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的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會計資訊越來越不能滿足企業會計內部管理的需要,必須重新認識變動成本法,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實際使人們認識到,變動成本法不僅有利於企業加強成本管理,而且對制定利潤計劃,組織科學的經營決策也十分有用。從此,變動成本法開始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到20世紀60年代,變動成本法風靡歐美。
2 變動成本法的作用
2.1 提供每種產品的盈利能力資訊
  因爲利潤的規劃和經營管理中許多重要的決策,都要以每種產品的盈利能力作爲考慮的重要依據。而每種產品的盈利能力可透過其“邊際貢獻”來綜合表現。所謂“邊際貢獻”,是指產品的銷售收入扣減其變動成本之後的餘額。顯然,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要用來補償整個企業的固定成本,補償之後餘額才能創造利潤。所以,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正是其盈利能力的表現,也是它對企業最終利潤所做貢獻大小的重要標誌。
2.2 變動成本計算便於部門的業績考覈
  在一般情況下,變動成本的高低,可反映出生產部門和供應部門的工作業績。完成的好壞應由它們負責。而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層單位所能控制的,通常應由管理部門負責,可以透過制定費用預算加以控制。因此採用變動成本計算法,有利於採用科學的成本分析方法和正確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有利於正確評價各部門的工作業績。
2.3 爲成本的計劃和控制及制定正確的經營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盈虧臨界點和本—量—利分析,有助於找出生產、銷售、成本與利潤之間的依存關係,並用於預測前景,制定成本計劃,進行成本控制,同時,這些資料也有利於正確地制定短期經營決策。
70年前的間接費用僅爲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數公司的間接費用爲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佔產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僅佔產品成本的3%~5%。產品成本結構如此重大的變化,使得傳統的“數量基礎成本計算”(如以工時、機時爲基礎的成本分攤方法)不能正確反映產品的消耗,從而不能正確覈算企業自動化的效益,不能爲企業決策和控制提供正確有用的會計資訊。其最終後果是企業總體獲利水平下降。
3 作業成本計算的理論依據
  作業成本計算法是一個以作業爲基礎的管理資訊系統,指將企業的各具特徵的生產活動看成是一種作業強調成本起因於各個作業活動而將各作業成本按各自的標準分配於不同的產品就形成了產品成本。它是西方國家於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究、90年代以來在先進製造企業首先應用起來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管理理論和方法。它透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活動的追蹤分析,爲儘可能消除“不增值作業”,改進“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顧客價值”,提供有用資訊,促使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業價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