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唐“三絕”稽考-兼論唐代藝術中的樂舞精神

學問君 人氣:2.17W
  

中文摘要:本文考證並釐清了唐代藝壇“三絕”的七種典故。透過“三絕”傳說之藝術風格及畫家秉性,筆者指出,唐人藝術之浪漫風神,與當時之樂舞習俗之影響是緊密相關的。

關鍵詞:“三絕” 唐代藝術 樂舞精神

以“三絕”譽藝壇聖手勝蹟,濫觴於魏晉,流行於唐。《梁書》雲:“晉義熙初,始遣獻玉像,經十載乃至,像高四尺二寸,玉色潔潤,形制殊特殆,非人工,此像歷晉宋世在瓦官寺,寺先有徵士戴安道手製佛像五軀,及顧長康《維摩畫圖》世人謂爲三絕。”[1]這段文字,是中國藝術史上最早關於“三絕”的傳說,其中的戴安道即畫家、雕塑家戴逵,與“畫史四祖”之一的顧愷之都是東晉畫史上的翹楚。此外,時人又將顧愷之“才、畫、癡”稱爲三絕,此乃 “三絕”寵於一人之先例。
至有唐一代的藝壇,詩歌、書法、繪畫、樂舞等各擅其芳,相互鬥妍,呈現出一派萬流輻輳、不名一軌的文藝氣象。唐人對於藝術極品的描述,往往因人因事因時,或因藝之殊,湊泊謂之“三絕”併成誦一時者,竟成風氣。曩讀今人著作,涉及唐代藝術“三絕”,文學史家多取李白、張旭、裴旻一說,藝術史家多取吳道子、張旭、裴旻一說,皆因需取捨,而他說種種,漸不聞矣。本文細數文獻,誠爲釐清故實,亦籍之一窺唐人藝術之浪漫樂舞精神,今擇其要者,略陳如次。
1、吳道子、張旭、裴旻說
朱景玄《唐朝名畫錄》載:
“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將軍、張旭長史相遇,各陳其能。時將軍裴旻厚以金帛,招致道子,於東都天宮寺,爲其所親,將施繪事。道子封還金帛,一無所受,謂旻曰:‘聞將軍久矣,爲舞劍一曲,足以當惠。觀其壯氣,可助揮毫。’旻因墨縗爲道子舞劍。舞畢,奮筆俄頃而成,有若神助,尤爲冠絕。道子亦親爲設色,其畫在寺之西廡。又張旭長史亦書一壁。都邑士庶皆雲:‘一日之中,獲睹三絕’。”[2]
《太平廣記》亦載:“又,開元中駕幸東洛,吳生與裴旻、張旭相遇,各陳所能。裴旻舞一曲,張書一壁,吳畫一壁,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睹三絕。”[3]
此說將吳道子的繪畫、張旭的書法、裴旻的劍舞合爲“三絕”,其因在天時地利,機緣巧合,使得三位風流曠達的藝術家能夠同臺獻技,且其藝術精神之解衣般礴精神又是如此吻合,乃使得“都邑人士,一日之中,獲睹三絕”。今人藝術史著多取信此說。
2、李白、裴旻、張旭說
基於前說,以“詩仙”李白取代“畫聖”吳道子而成爲“三絕”之一,見於《新唐書》:
“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爲三絕。”[4]
李白、裴旻、張旭都是玄宗朝的名士,至文宗朝中間已經隔了近百年。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書法合爲“三絕”,並非時人之譽,乃是藝術家百年之後,因異代皇帝的詔書封號所得,頗具歷史定位意味。今人文學著述言及唐藝“三絕”,多據於此說。
3、吳道子、李白、顏真卿說
唐時大興佛教,寺廟香火甚旺,畫家名跡多見其中,《江南通志》記:
“禪智寺即上方寺,在府北五里蜀岡,一名竹西寺。天朗氣清,南徐諸山蒼然在襟袖。寺有石刻吳道子畫《寶誌公像》,李白作贊,顏真卿書,謂之三絕。”[5]
吳道子、李太白、顏魯公爲唐代繪畫、詩歌、書法領域標識性人物,禪智寺石刻薈萃三人絕技,殊爲難得,當爲奇觀不虛。
4、鄭虔說
繼晉顧愷之後,鄭虔是唐代唯一身兼“三絕”的畫家。《歷代名畫記》載:
“開元二十五年爲廣文館學士,飢窮坎坷,好琴酒篇詠。工山水,進獻詩篇及書畫,玄宗御筆題曰:‘鄭虔三絕’”[6]又,《新唐書》雲:“虔善圖山水,好書,常苦無紙,於是慈恩寺儲柿葉數屋,遂往日取葉肆書,歲久殆遍。嘗自寫其詩並畫以獻帝,大署其尾曰:‘鄭虔三絕’。”[7]
鄭虔字弱齊,號廣文,史書皆稱之爲高士,開元時曾爲廣文館學士,是位詩書畫兼擅的畫家,其時名氣僅次於王維,封演《封氏聞見記》載:“鄭虔亦工山水,名亞於維,勸善坊吏部尚書王方慶宅院有虔山水之跡,爲時所重。虔工書、畫,又工詩,故有‘三絕’之目,而宦途屯蹇,終於台州司戶焉。”[8]
鄭虔三絕,亦見載於老杜詩中:“三絕自御題,四方尤所仰。嗜酒益疏放,彈琴視天埌。形骸實土木,親近惟几杖。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9]鄭虔的藝術如其個性,個性上“好琴酒篇詠”、“嗜酒益疏放”,畫風也偏重於用墨,潑辣曠放,他的衣鉢,爲項容、王墨等人繼承併發揚光大,終於形成了唐代畫史上的潑墨山水一脈。
5、王維、鄭虔、畢宏說
此說見載於朱景玄《唐朝名畫錄》:
“慈恩寺東院(王維)與畢庶子、鄭廣文各畫一小壁,時號三絕。”[10]
王維的繪畫地位雖被後人推爲“南宗之祖”,但在唐人的心目中要低於吳道子和張璪,既便如此,亦足頡頏鄭虔、畢宏輩。《舊唐書》本傳記其“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於造化,而創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峯石色,絕技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畢宏以畫鬆爲擅,張彥遠記其:“樹石擅名於代,樹木該步變古,自宏始也。”[11]王維、鄭虔、畢宏同爲山水畫家,各有所擅,但其共同特徵即皆擅水墨畫法,是以名添三絕之前提。
6、張璪、符載、衛象說
董逈《廣川畫跋》載:
“昔玄覽師得心外法,忘己忘物,不留怨欲。張璪嘗畫其庭,作古鬆以爲觀美,符載聞而贊之,衛象以詩系其後,世謂三絕。翌日,玄覽見而墁之,曰:‘無事疥吾壁也。’”[12]
張璪,字文通,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官至檢校祠部員外郎。技法受王維水墨畫影響,人謂“南宗摩詰傳張璪”。然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破墨法,時名顯於王維。張璪作畫狀態頗具傳奇色彩,朱景玄謂其畫鬆:“手提雙管,一時齊下,一爲生枝,一爲枯枝,氣傲煙霞,勢凌風雨,槎枒之形,鱗皺之狀,隨意縱橫,應手間出,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又評其山水:“高低秀麗,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噴如吼;其近也,若逼人而寒,其遠也,若極天之盡。”當時有畢宏(庶子)亦以寫松石擅名於代,一見璪畫驚異之,因問其所受。璪答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畢宏爲之擱筆。符 載,武都(今四川綿竹縣西北)人,字厚之,爲唐代文學家,建中初(公元780年),與楊衡、李羣等隱居廬山,號“山中四友”。衛象,大曆間江南詩人,官侍御。他的詩典型唐人風格,氣格甚偉,如其<古詞>雲:“鵲血雕弓溼未乾,鸊鵜新淬劍光寒。 遼東老將鬢成雪,猶向旄頭夜夜看。”

應屆畢業生論文網畢業論文論文網

唐“三絕”稽考-兼論唐代藝術中的樂舞精神

   7、景樸、歐陽炯、夢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