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歷史課問題思考與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2.65W

一、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初中歷史課問題思考與培養論文

(一)對初中歷史課標把握的不夠透徹

對於初中歷史,在一個題框中,往往有很多的知識點,而要在一課時來完成任務,往往是實現不了的。對於每個單元,在後面添加了活動課,老師往往不知道怎樣去進行。針對以上問題,對於教師來講,首要的任務爲對新課改的綱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尤其是課程的標準,在理解和把握上,真正做到盡善盡美,但是,在這方面,老師往往做的不夠完美。

(二)在初中的歷史課堂中,教學的方法比較守舊

在課堂上,對於教師來說,還是按照老一套的方式去教學,即進行知識的解釋,還是以講述、講解爲主的方式而進行。要結合好制定的來進行,即教學的目標、教學的內容、教學的環節等,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去迎合教師進行活動,從而去學知識。分析其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方面,受傳統教學的習慣的影響;第二方面,受到高考應試考試的影響。爲了進行改革,爲了得到創新,也爲了不影響到以後的高考的成績,在這樣的情形下,往往會變得很艱難。

(三)初中歷史的教學理念的落後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往往我們只關注的是教學的結果,而輕視教學的過程。從一些教師的角度分析,往往比較喜歡自己的行爲方式,總是按照自己的設計、思路去進行教學,久而久之,學生在課堂上得不到充足的思考;而有的時候,老師也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即學生所經歷的,包括社會、生活等問題,來組織教學;在這樣就基礎上,這樣的教學往往過份關注的是預想、設計,而把過程淡化了,不重視過程的生成。這就是所說的具有程式化特點的教學。

(四)初中歷史學習的方式是比較單一

從學校實際觀察,在實施新課程的進行中,尤其是初中歷史,其學習的方法、方式是很單一的。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其學習所遇到的問題主要爲:學習的方式比較老,沒有很大的改變,而其又沒有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的行成。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的品質。

二、初中歷史課教學中,問題的思考

目前,隨着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在進步,尤其是在受到應試教育的強壓下,對於追求功、利的學生來說,對歷史學科不重視。這樣分析,主要存在一些問題,從以下幾點去思考、分析:

(一)建立一個良好的師與生的關係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透過建立一個友好、團結的師與生的關係,需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1)教師走進學生的團體中,即進入到學生的學習中。這樣一來,教師的尊嚴、威信會被學生認可而得到維護,這樣,在學生的心裏會覺得教師的心胸很博大,心態很寬廣。

(2)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課堂。對於一節課,其時間是四十五分鐘,而教師要把笑容帶給學生們,這是一種真實的展示。這在創設教學情景時候是很有必要的`。

(3)教師的愛心獻給學生。教師的愛心獻給學習好的學生;教師的關懷投入到學習差的學生。當這些學生獲取一些成績、進步時,教師要給其表揚與讚許,尤其是,在他們有缺點;有錯誤時,教師更要給其更多的理解、關懷。

(二)教師要對時代有所把握

對於初中的歷史課,由於其特點是時代性、實踐性。這就說明在課堂上不僅僅是說教,另外,一旦脫離時代,初中歷史課就沒有了生氣,目前,由於學生具有繁對的課業重擔,使得他們沒有過多的精力,去分清國內、外大事的原因。而我認爲,時事歷史教育,不能僅僅關注在國內、外的大事。而教師往往透過單一的羅列、拼湊來進行。所以,對於教師來說,要積極的把時政知識融進與歷史課中,即一些根本的觀點、原理之中。教師要把觀點、原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只要是中國的大事,即能夠引起一些理論性的,就應該把這些融合在大事中去,這樣一來,讓學生在其中得到啓發與教益。

(三)積累生活的素材

對於中學生來說,由於知識、結構、社會、閱歷等約束,尤其是受到一些歷史理論的影響,在課堂中,我們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使得課堂教學變得很活潑,使得學生在喜悅與享受中得到教育的意義。當然,對於教師所舉的事例,往往要關注的是事例具有特徵,尤其是要有趣味性、針對性。否則就達不到預設的教學的目的、要求。

三、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一)問題意識培養,具有緊迫性、必要性

養成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讓學生在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得到教育;這樣就能強化其求知的慾望和學生學習的興趣。而爲了培養學生在問題方面的意識,教師要把學生的主體、功能等發揮出來,尤其是,把學生的學習與歷史課的興趣和動機激發起來。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意識培養的步驟

(1)確定所要研究的主題對於學生,首要要會找出問題,這樣才能培養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對於研究性學習來說,這是一個開起,這也有利於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2)課堂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同,對於初中歷史課程,要讓課堂教學變得具有研究模式,而課堂教學是根本,在課前,可以組織學生去研究,即那些書面的材料。在師與生一起進行研究、討論,從而實現了進一步的學習。具體包分爲以下幾步:透過背景的介紹、情景的設定,教師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誘發學生的動機去思考和研究。透過設問與交流。

對一些問題,在一起交流中,來把課前的知識、研究的結果、課堂的學習得到鞏固。在研究、討論、表達受到基礎上,對課前有所研究,以及在課堂教學中,對發現的問題,做進一步的研究。透過總結與評價。

對所討論的問題,給與點評,以及總結性的指導與評價,來啓迪思維、拓展思路。總而言之,在基礎課程改革中,初中歷史學科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實現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