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對當前職業中專數學教學的一些建議

學問君 人氣:1.75W

    論文關鍵詞: 中職數學教學 學習興趣 分層遞進 實用性

淺談對當前職業中專數學教學的一些建議

    論文摘要: 中職學校以就業爲導向,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術、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爲目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數學教學的現狀尷尬,問題頗多。本文就目前中職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瞭解決的途徑和辦法。
  隨着大學的擴招,普高持續升溫,中考成績稍微好一點的學生都選擇進入普高,剩下的學生是中職學校的主要招生對象。所以職業學校的學生中考成績不夠理想,特別是數學成績不夠理想,同時這些學生平時的生活、學習習慣沒有很好地養成,學習意志薄弱,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從而喪失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入職業類學校後,不少學生不知道學數學有什麼用,認爲“數學的用處是解別人編好的題”、“學數學是爲了考試”、“買東西時可以算帳”等屢見不鮮,當然也就沒有什麼學習積極性可言了。面對這些基礎薄弱、厭學的學生,我們將如何開展數學教學呢?經過這幾年的摸索和學習,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激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布魯納曾指出:“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着內在的興趣,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變得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刺激大腦活動的興奮性,保證對學習內容有效感知。”我們可以透過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一的學習生活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數學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如能充分發掘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組織些諸如數學競賽、模擬遊戲等富有挑戰性的數學教學活動,就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習活動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其自覺主動地發展。這可以透過以下三個途徑實現。
  1.透過數學史的滲透,激發學習興趣。著名數學教育家張奠宙和宋乃慶認爲:“數學史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引入數學史中引人入勝和富有啓發意義的歷史話題或趣聞軼事可使學生明白數學並不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而是一門不斷髮展的生動有趣的學科,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昆蟲學家法布爾精通代數學,美國總統林肯精通幾何學,加菲爾德給出勾股定理的巧妙證明,法國皇帝拿破崙在數學上提出了有名的“拿破崙問題”。這些歷史名人的數學事例充分說明:數學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文化活動,它不是少數人的專好,而是人人可學,人人可做。儘管並非人人都有數學家的才能,就像乒乓球一樣,人人可打,卻並非人人都有運動員的天賦一樣。還有司湯達的學習經歷折射出: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挫折,不必爲此而灰心喪氣。
  2.透過數學美的滲透,激發學習興趣。長期以來,數學學科中不可須臾背離的精確性、邏輯性和抽象性,加之中職生的職業基本定向及其它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使不少學生感到“數學是門枯燥乏味的學問”。其實,“哪裏有數,哪裏就有美”,數學中存在着無與倫比的美。如數學的和諧美、簡潔美、統一美、對稱美、奇異美,等等。心理學告訴我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教師能使學生增進對數學美的主觀感受能力,則數學美帶來的愉悅和享受便能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認識內驅力得到增強。例如,教材中的“函數”這一章,以後對微積分的學習也是建立在函數的基礎上。函數概念的本身就蘊涵着豐富的美因,如“一一對應”、“對應規律”、“運動變化”等;又如在講授“平面”的時候,可從學生的舊知——直線是“無頭無尾”出發,融入“無限”的思想,過渡到講述“平面是廣闊無涯的”,並引導學生進行聯想,黑板上畫出的平面僅是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這種抽象,能展示數學的奇異美,學生會進入一個美妙的情境之中,興趣和求知慾激發生成。
  3.透過捕捉“生活素材”,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匯入,能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熱情,也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巧妙地滲透“數學源於生活”的樸素思想。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無數的數學問題等待開發,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數學問題,如何將生活問題數學化,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悉心追求的方向。從自然界的蜂房構造,人類蠻荒時代的結繩計數到計算機、宇宙飛船,從市場經濟下的數學手段的使用到生活中常見的地磚的鋪設,可以讓學生體驗“人類離不開數學”。比如,在國內投寄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過20g付郵資80分,超過20g而不超過40g付郵資160分,依此類推,試建立平信應付郵資(單位:分)與信的重量(單位:g)之間的函數關係式,並畫出圖像。這是幾乎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即現實情境(問題情境)。我們可建立函數關係式(數學模型):當郵寄35g的外埠平信時,從圖像中可以看出,應付160分的郵資(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數學建模”過程: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數學建模”使應用更現實化。學生看到數學如何才能應用到真正的“現實生活”問題中,並且渴望獲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會自然地尋找“數學建模”的機會。由於這些豐富的選材貼近生活實際,學生興趣高漲,人人蔘與教學過程,效果較好。
  二、分層遞進教育
  職校學生入學成績參差不齊,尤其是數學成績差距很大。數學教師不能怨天尤人,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要求。教師應採取的具體步驟是:1.分清學生的類型,做到心中有數。第一類學生是因爲在初中沒有打好紮實的基礎,學習高中數學有困難;第二類學生是上初中時數學成績還可以,但進入職校後有較強的自卑心理;第三類學生是原先數學成績比較好,但因爲進入職校後覺得比較輕鬆,導致學習鬆懈不努力。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對各類學生的施教方案,分類設定目標。對第一類學生,要求他們絕不能放棄數學學習,一定要透過會考。對第二類學生,要予以特別呵護,注意心理疏導,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鼓勵這一類學生力爭好成績。對第三類學生,要求他們必須認真學習數學,爭取考上高職院校,並希望他們幫助第一類學生。3.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採取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4.建立各個學生的個人學習檔案。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可以及時發現,並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對於他們每一點的進步,教師要予以鼓勵,強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教師要懷着強烈的責任感,傾注自己的滿腔熱情,協調各種教育力量,以期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