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互聯網絡中資訊傳播新模式及其對現實社會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1.76W
論互聯網絡中資訊傳播新模式及其對現實社會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資訊;傳播模式;現實;影響

  論文摘要:
互聯網絡在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多便利的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影響着現實社會;而資訊作爲網絡中的主要元素,是產生此種影響的關鍵因素。它以不同的傳播模式在網絡中傳播,會對現實社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文章根據網絡中資訊傳播的特點,把它的傳播模式劃分爲“傳統模式”和“新模式”,並着重分析和預測了“新模式”下資訊傳播的各種因素將對現實社會產生的影響,並提出適當的建議。
  
  進入21世紀,隨着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進步,我國的互聯網事業蓬勃發展。中國互聯網絡資訊中心(CNNIC)發佈的《第十九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網民人數已達到了1.37億人,其中使用ADSL、Cable Modem、專線等寬帶上網的網民達到10400萬人,佔網民總數的75.9%。而新興上網方式——手機上網也初具規模,達到1700萬人。另外,計算機軟硬件的不斷完善、網絡設備性能的提升以及上網費用的下調使得越來越多的網民可以用寬帶形式在網絡上從事學習、研究、工作、娛樂等事務。
  網民大規模地從窄帶網絡向寬帶網絡遷移是我國互聯網事業不斷髮展的標誌。相對於窄帶網絡,資訊在互聯網中有了更多新的傳播方式。在這些傳播方式中,有些我們已經有所瞭解,有些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新生事物,需要去深入探索研究。本文結合目前互聯網絡中資訊傳播的新方式及其對現實社會的影響對其作了深刻的分析。
  
  一、資訊在互聯網絡中傳播的傳統模式及社會影響
  
  在窄帶網絡時代,人們上網方式多數透過電話線撥號上網,其一大特點就是速度慢。對於當時普通的33.6kbps或者56kbps調制解調器而言,計算機終端無法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資訊,資訊傳播方式以文字爲主。因此,該時期網絡上的資訊載體以郵件、論壇、郵件列表和靜態網頁爲主。這一時期的資訊在互聯網中的傳播呈現出專門化、區域化、非擴散性等特徵。這是因爲該時期的網民大多擁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社會閱歷,上網尚未成爲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於網絡速度限制,他們上網很多時候是爲了獲取某種專門的資訊,資訊來源不多、渠道單一,而且資訊多與其感興趣領域有關,一般在獲取資訊之後即離開網絡。在這一時期,資訊在網絡中呈現良性傳播,即使存在部分惡意資訊,但由於受到網絡傳播速度和傳播範圍的限制,無法在大範圍內造成社會影響,惡意資訊往往在傳播過程中自我失效1。
  寬帶網絡普及之初,上述這種窄帶網絡的資訊傳播模式還一定程度上地存在,但是已經開始出現新型的資訊傳播模式。相對於採用56kbps調制解調器上網的網民而言,寬帶如ADSL、Cable Modem等上網方式,其接入速度可以達到512kbps以上。帶寬的加大使網民單位時間內獲得的資訊數量必然增多,而網絡中提供資訊的媒介也不斷豐富。在這個階段,出現了一系列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如大規模門戶網站的興起、搜尋引擎、點對點資訊傳播等。另外,硬件、軟件、服務的完善,使得上網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普通百姓也能體會到互聯網對其生活的影響。資訊,無論是良性資訊還是惡性資訊,在網絡中的傳播範圍和速度都迅速增大增快,不再限制在某個區域或者某個領域,而是藉助各種傳播模式呈發散狀傳播。在這一時期,各種新的資訊傳播模式處於起步階段,多數傳播模式在考慮了其技術效應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其社會效應,加之國家立法的滯後,措施的不完善,網民的素質開始參差不齊,因此出現了大量的惡意資訊傳播,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如各種謠言在網絡中散播無法知道其真假、各種非法資訊的出現等諸多表現。
  本文之所以把以上窄帶時期和寬帶興起初期互聯網絡中資訊傳播模式稱之爲傳統模式是因爲其本質上與其他媒介對資訊的傳播形式無異,如報紙、雜誌、、廣播等。普通網民在互聯網絡中大多是作爲資訊的接受者,上網如看電視、聽廣播一般。在這種模式下,網民被動接受大量資訊。無論是門戶網站還是搜尋引擎,其提供的資訊量巨大,但是不一定提供有用的資訊。這也帶來了“資訊垃圾”、“資訊過量”等諸如此類的話題。同時,網民面對大量的資訊,在選擇資訊的時候也處於被動地位;面對大量的資訊時往往只能被動接受大量的資訊,無論有用無用,無論對錯,無論真假。誠然,部分高素質人才能夠很快從大量無序的資訊中分揀出自己需要的部分,但寬帶網絡普及速度以及普及範圍所帶來的超額資訊量常常會超出普通人的鑑別範圍,從而導致資訊的接受者無所適從。
  歸根到底,傳統模式下網絡資訊的傳播存在兩個大的缺陷:(1)未能夠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導致資訊獲取不準確;(2)未能在網絡中發揮人的作用,人在網絡中屬於被動的主體。這兩點之間的關係是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的。
  
  二、資訊在互聯網絡中新的傳播模式及其社會影響
  
  人們對互聯網絡中的資訊獲取要求日益提高。隨着技術的發展和服務的完善,近年來資訊在互聯網絡中的傳播模式有了較大的變化,個性化服務、聚合技術、博客、網絡視頻、問答搜尋等形式日漸興起。從技術上看,計算機處理能力的增強、網絡速度的提升以及網絡技術的成熟爲這些新式的資訊傳播模式提供了優良的設備環境;從社會效應上看,人們對物質的需求日益增多及對學習、工作、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促使資訊提供者提供更加優的服務。同時,網民們作爲互聯網絡中的主體越來越多地加入到資訊傳播的媒介中去,而不僅僅是作爲資訊的接收者。人們接受資訊的途徑,從人機對話模式接受資訊轉換成人與人對話模式接受資訊。資訊傳播模式也呈現出多樣性,從傳統模式中的以文字爲主的資訊模式轉化爲以文字和聲音、動畫、視頻並存的模式。
  互聯網絡中新興的資訊傳播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模式中存在的兩個問題:新的資訊傳播模式不再利用大量的冗餘資訊來滿足資訊接受者的需求,而是在把資訊交與接收者之前,透過個性化技術、搜尋技術、聚合技術等對資訊進行分類,把接受者關心的資訊送出;同時,新的資訊傳播模式充分利用網絡中人的主體作用,透過博客、播客、圈子、網絡視頻等方式,使網民成爲資訊傳播的主體,爲其他資訊接受者提供個性化的資訊。
  互聯網絡在這個時期越來越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資訊傳播模式的改變對現實社會產生的影響也隨之而有所變化。
  首先,互聯網資訊傳播模式的改變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新的資訊傳播模式以個性化服務爲基礎,利用每個人的差異來提供具有不同針對性的資訊。搜尋引擎技術的不斷完善使得人們可以在越來越多資訊前找到最需要的資訊,而不是簡單的`羅列;聚類技術可以按人們個性化要求把資訊分類,只提供某些關心的領域;問答搜尋提供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對話,從而避免機器判斷帶來的資訊錯誤;網絡點播爲每個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的訂閱內容等。以上這一切都可以使資訊接收者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有效資訊。
  其次,互聯網資訊傳播模式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博客、播客、圈子等web2.0元素的出現使網絡應用愈發簡化,以往許多需要用代碼實現的環節現在可以在可視化環境中完成。這樣,部分網民就徹底轉換爲資訊的提供者,並且這部分人大多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之時也把自己的知識向網絡中傳播。點對點的廣泛應用不僅使傳統通訊模式下的QQ、MSN等即時通訊軟件繼續流行,同時也出現了新的技術,例如點對點下載、點對點視頻播放等。人們基於點對點通訊技術可以在網絡中只獲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網絡廣播、網絡電視也均是基於該基礎上建立。它們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資訊傳播模式中人的地位;人不再作爲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尋找資訊然後獲取或者作爲資訊的主動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