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初論體育社會化教育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2W

論文摘要:體育社會化教育應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校體育教育工程內容之一,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注重透過各種方式和方法進行學生基本互動能力的培養,使其儘快地克服獨生子女的諸多現實問題。

淺析初論體育社會化教育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生 體育社會化教育 角色實踐

羣體互動能力是一個人從事社會生活必須具備的能力,它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社會化乃爲人從生物人向社會人發展並不斷適應變化的社會生活的過程。最初的社會化,也就是學生階段的社會化決定人一生的健康成長,起着定向作用。從功能上理解.人的社會化進行的越早越有易於人的自理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的提高。從國情來看,我國獨生子女問題比較突出,學校階段的社會化教育可有效地促進文化規範納人學生意識之中。

俗話說“從小看大”,就是講人最初的社會化狀況基本上決定了人的未來發展。這個頭開得好不好,對人的一生影響非常大。學校教育是人生正規教育的起點.應對學生進行羣體互動方式、方法教育,使社會化教育伴隨正規教育,以便及早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規範,適應社會的迅猛發展。在目前的應試教育中,對學生羣體的社會化培養沒有相應的課程安排,只有傳統的體育課程,這種課程僅僅是一種自然的人際互動,缺乏教師主動的控制。從社會學的角色論方面看,人進人一個組織後就開始“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學生的角色在進校之日起就開始發生變化,由一個父母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擁有很多同學的學生,對於這個角色的變化,學生自己有所感知,不過他們更多的是欣喜,不可能清楚地知道這一角色變化意味着什麼,自己應該在言行上有何種改變。從在父母面前的“小太陽”到班級中的“普通一兵”,有些學生甚至出現不適應和不理解。對此必須及時地加以引導。

1、以學生羣體互動爲出發點

學生的羣體互動教育可以從課堂教學、課餘訓練着手,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安排一些寓教於樂的內容。比如,經常以學習小組爲單元,複習已學過的內容,在這樣的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強化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從中逐漸地體會到團體的溫暖,形成積極主動參與的動機;開展一幫一活動,使學生有一個互幫互學的機會,有一個不時對比的可能,能夠有更全面認識自我,有助於在教師或同學指出其問題時產生內在的認同,形成融洽的羣體互動性格。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會發現有些學生表現出較強的組織能力,有些學生表現出較爲出色的自控能力,有些學生則顯露出較好的團結能力……對於羣體互動比較出色的學生,教師很易發現他們,並及時發揮他們的能力,委以他們組長、體育骨幹等職務,使他們的角色扮演能力能夠及時得到強化。但是,對於另一些學生,他們在一個組織、團體中,會有一個很長的適應過程,如果教師能及時發現或利用他們現有的能力,就會使其潛力發揮出來;如果不能及時地發現他們的能力,則會影響他們在該方面能力的進一步開發,甚至長久地掩蓋其能力。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能力則依靠教師的不斷培養,使他們隨着智力的發展,在羣體互動能力方面得以提高。對於這類學生的羣體互動能力、互動方式的培養可以透過基礎規範教育進行,使他們明白自己應該以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如何出色扮演這一角色。

2、透過基礎規範教育幫助羣體互動能力的提高

在社會化過程中,人的生物性逐漸地被社會性所替代,從而表現出人的更爲廣闊的需求,這其中包括人的生理需求和社會需求。根據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層級”論,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的需求是有層級差別的,在最低層級是人的生理需求,需求層級越高,人的社會需求成分越多。人的需要是產生各種動機的源泉,是人之行爲的最初動力。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體育課主要處於生理需求佔主要成分階段,學習行爲、羣體行爲在逐漸被動強化過程中,而集體力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善於互動。因此,對於低年級學生的基礎規範教育可以引發學習興趣和明白集體力量爲前導,在多種形式的比賽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嚴肅完成好每一個練習內容,協同完成比賽,使他們認識到現在所進行的學習和集體活動不同於以往。教師正確地利用人類固有的潛在競爭意識、競爭需求,培養他們正確地認識競爭的意義,從競爭中不斷地學習競爭的規則。學習這些競爭規則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種行爲規範的教育。這種教育方式可在高年級學生廣泛使用,特別是在課餘訓練中,更多地以各種競賽活動替代枯燥的`單純訓練,使學生在競賽活動中學習體育技術、戰術、規則。

3、利用團隊活動培養學生的角色扮演能力

隨着學生社會化需求逐漸提高,要充分利用組織班級體的各項體育活動有意識地進行團隊意識的培養。獨生子女從小缺乏在組織中生活的經歷,沒有或很少有團隊意識,不知道自己在團隊中所處的角色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地位,更不知如何扮演角色.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要求學生逐步擺脫在家庭中的“太陽”意識,成爲班級中與同學平等相處的成員,知道被別人指揮時應該遵循的具體要求.比如在體育比賽時能夠積極承擔主角,樂觀充當配角,完成好在場上的各種位置的行爲。在運動會中,要求學生集中在本班的觀看區域內,爲本班同學加油、助威,以及幫助同學做好上場比賽的準備工作等。透過一系列的集體活動,學生逐漸認識自己與團隊的關係,意識到自己的義務和權利,逐漸明白自己是團隊中的成員,團隊的榮譽與自己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從而逐漸建立起良好的團隊行爲規範。

對學生社會化教育中,教師在着手實施上述方法時,應特別注意有意識建立一種“角色期待”。這個意識的建立,可以幫助教師有序地進行學生的基礎規範教育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同時,教師要經常性地、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基礎規範教育,上好規則講授課,使學生明白哪些行爲是正確的,哪些行爲是不合理的,他們應該如何做等具體要求,幫助學生逐漸產生“角色領悟”。教師在平時就要透過一點一滴的小事,對學生的行爲進行評述,這樣可以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也可使規範教育直觀生動,更能使學生的角色領悟速度不斷得到修正和加速形成。教師更應注意充分讓學生透過平時或一些具體的體育活動進行“角色實踐”,大膽地讓各類學生擔任某一主要位置的“選手”。只有反覆透過實踐,才能使正確的規範和意識得到鞏固和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