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概括推進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4W

文字閱讀的難易受學生相關的閱讀背景及文字文化背景的制約。初中學生在閱讀較難的文字後,常常會感到像是霧裏看花。傳統的閱讀教學往往先讓學生分層(文字層次劃分),再逐段解讀,這種方法其實是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難度,因爲這種教學方法必須是建立在學生對文字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即從整體到局部,也就是說從抽象的概括到具象的細讀。這種較難的閱讀技巧指導不太適用於初中學生,特別是那些不要說整體的閱讀把握,就連局部的閱讀把握都做不到的學生。閱讀教學的進程必須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由易到難地展開,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是欲速則不達。在“概括”中不斷推進閱讀質量,是激發學生閱讀慾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概括推進教育論文

 一、段的概括訓練

概括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的關健,正確的閱讀方法應該是讓學生邊閱讀邊學會概括——從概括段意,進而到對層意的概括,最後到篇意概括與反思。段意的概括是解讀文字的基礎。學生在閱讀一個自然段後(指相對較難的文字),常常會不得要領,再讀一遍仍是一頭霧水。這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不是把段意告訴給學生,而是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段落:如找中心句,找中心詞。當文段中沒有中心句或中心詞時,學生必須用自己的理解去歸納段意。這是概括段意中最難的,也是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反覆訓練才能達到的。如何用學生自己的語言概括段意?可讓學生先對段的內容進行提煉,如寫了什麼?一句句讀,一句句概括,可用數學中“合併同類項”的思維方法,把句意“合併”。當然概括要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對文段表層意義(文段內容)的概括,第二步是對文段深層意義(作家的寫作意圖)的概括。

以教《列夫·托爾斯泰》(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一文的第一自然段爲例:當學生找不到中心句或中心詞時,可先指導學生找出描寫了哪些內容,並列表進行如下閱讀整理:

透過本段內容的歸納,我們就會找到《列夫·托爾斯泰》一文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同樣,我們也可以用此類方法教學魯迅的《藤野先生》(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一文的第一自然段。

這段雖然沒有中心句,但學生還是可以找出寫了最多的清國留學生的辮子。當然教師這時要適當補充關於清朝男人留辮子的歷史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當時清朝的辮子文化,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有助於學生解讀作家的寫作目的(文字的深層意義)。在瞭解了段的內容後,可引導學生對段的深層意義的解讀:作家爲什麼要寫清國留學生的辮子?對清國留學生持什麼樣的態度?

段與段的閱讀推進,教師要設定閱讀的懸念,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望:列夫·托爾斯泰外表的醜陋難道就決定了一個人的醜陋本質?這一問,可促使學生的閱讀期望值不斷地遞增。閱讀興趣的產生,會激活學生對下一段的積極主動的閱讀思維。透過這樣的反覆訓練,學生會不斷養成這種閱讀的思維習慣,提高閱讀思維的.技巧。我們可以對《列夫·托爾斯泰》一文第一段設定這樣一個懸念:多毛醜陋的肖像,能否代表一個人醜陋的外貌?懸念的設定切忌提示下一段的內容:如清國留學生醜陋的外表,能否代表他們醜惡的行爲?托爾斯泰多毛醜陋的臉龐,其五官是否也同樣醜等等諸如之類的提示語,這對段意的概括訓練沒有意義。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概括段意,在概括中學會提問(設定懸念),在提問(設定懸念)中推進閱讀的進程。

 二、層的概括訓練

層意的概括是指對文字大的分層內容(表層意義)及作家意圖(深層意義)的概括。層意概括是建立在段意概括的基礎上。只有把握準了段意的概括,層意的概括也就不難了。層意的概括其實就是對段意概括的“同類合併”。層意的概括可以從多種角度人手:可以從地點轉換人手,可以從層的內容(表層意義)概括人手,也可以從層的內容解讀作家的意圖(深層意義)。

我們再以《藤野先生》一文爲例,按地點轉換人手可概括爲:在東京,在仙台,離仙台;按內容可概括爲:寫清國留學生的醜態,寫藤野先生的幾件事,寫惜別藤野先生;按作家的意圖(深層意義)來概括可分爲:寫魯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寫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寫與藤野先生的惜別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又如,胡適的《我的母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一文的層意,我們可以從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相給合來概括:母親對我的教育,母親對家庭處事爲人的品性,我對母親的感恩之情。

三、篇的概括訓練

篇的概括訓練是閱讀教學中最難的一環,既要求學生對文字表層意義的解讀,又要求學生對文字深層意義的解讀。表層意義(文字內容)概括相對較爲單一:就是把層意“合併同類項”。對文字深層意義的概括也可以像概括文字表層意義一樣,把各層的深層意義透過“合併同類項”來完成。但有些文字篇意概括並非那麼簡單。意蘊豐富的文字篇意,如楊絳的《老王》一文,我們就要從人物及人物的生活環境人手來指導學生進行概括:可以從老王的角度來解讀文字的深層意義,也可以從“我”的角度來解讀文字的深層意義,還可以從兩者的關係角度來解讀文字的深層意義,更可以從文字所描寫的生活環境角度來解讀文字的深層意義。

總之,文字深層意義的概括有兩種:一是對人物形象的解讀,一是對生存環境的解瀆。從人物的角度解讀是對人生的感悟與啓示,從生存環境的角度解讀,則是對生活的感悟與啓示。

對篇的深層意義概括必須讓學生大量接觸文字。只有不斷地積累閱讀經驗,才能觸類旁通。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篇意的概括不求單一,只求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