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軟件開發方法與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5W

《軟件開發方法與實踐》課程是計算機資訊管理專業所開設的重要核心課程。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管理資訊系統以及編程的內容和開發過程,掌握軟件開發方法,從需求分析至系統測試的各個軟件開發階段的模型建立、開發工具使用、編程方法、系統測試以及開發文檔寫作等內容。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組織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能力並能對管理資訊系統的執行和維護進行規劃與實施;掌握資訊系統規劃、建設及實施的方法和技能;鍛鍊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以提高全面素質。

《軟件開發方法與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論文

傳統的軟件開發方法課程一般由管理資訊系統課程演變而來。教學內容主要由軟件工程基礎知識、UML等知識組成。教授內容相對單一、理論性強,在基礎知識方面缺乏軟件設計模式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專業內容,而在應用技術方面又缺乏與進階編程語言實際的對接等實踐環節。隨着軟件開發技術的不斷髮展,授課內容必須隨之不斷的調整與擴充。伴隨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校企合作的不斷加強,本着工學結合和以職業能力培養爲重點的課程設計理念,將企業開發實際項目融入教學,在教學中使用企業真實開發項目,不斷增強應用性、實踐性。

以工作過程爲導向,與企業共建課程, 將軟件企業中的軟件開發模式、軟件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引入課程中,將職業工作活動與教學活動融爲一體。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真實項目的開發流程和技術,定位於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引入全真案例教學,仿真軟件公司的管理制度和團隊開發模式,學生具有員工和學生的雙重身份,真正做到學校和企業“無縫對接”。

一、課程設計思路

1.培養學生具有程序員或軟件設計師職業能力。

2.崗位描述:從事管理資訊系統的設計、開發、軟件維護、管理、軟件測試工作。

職業能力:瞭解管理資訊系統以及編程的內容和開發過程,掌握軟件開發方法,從需求分析至系統測試的各個軟件開發階段的模型建立、開發工具使用、編程方法、系統測試以及開發文檔寫作等等。該課程主要任務是透過綜合運用多門軟件課程的知識和技能開發一個應用軟件系統,使學生了解一個完整的軟件開發過程,學會根據軟件開發文檔編寫符合工程規範的程序,提高軟件開發綜合能力,積累軟件項目開發經驗,實現與軟件開發工作崗位的無縫連接。

3.以軟件開發工作過程爲基礎。以軟件崗位羣爲職業分析對象,邀請優秀的軟件工程師、項目經理等軟件領域專家,分析軟件開發的工作過程,確定典型的工作任務,透過典型工作任務實例客觀地描述軟件開發的職業活動。國外軟件開發管理體系及開發體系應用包括以下階段:立項、資訊收集、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開發、測試、試執行、維護期。對每一階段的實施及驗收制定相應的標準。

4.以軟件設計爲載體,設計學習情境。

三個學習情境涵蓋了12個任務,由簡單到複雜,從理論分析逐步過渡到程序編寫等實施過程。

針對軟件崗位羣上的典型工作任務,運用職業分析方法確定軟件崗位羣要求的職業能力以及職業能力評定等級。分析職業能力的形成過程,確定各項能力形成的條件,按照能力形成規律歸納總結出行動領域。打散傳統的知識體系,按照軟件開發工作過程及職業能力成長規律將行動領域轉化爲學習領域,根據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目標。以項目爲載體,根據工作任務的相關性構建課程內容體系,針對開發項目的工作過程設計學習情境,以完成工作任務的順序組織教學內容,按照行動導向的原則設計教學單元。與企業密切合作,將軟件企業的開發環境、開發方式、開發工具引入實訓基地,構建本課程的職業情境。

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設計與工作過程導向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參照工程標準及職業資格標準制定教學評價標準,最後,由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軟件領域專家和教育專家共同確定課程標準。

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軟件設計方向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有軟件開發員、軟件測試員、軟件維護員等軟件技術人員,完成這些職業崗位實際工作任務學生應該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管理資訊系統、軟件開發技術;掌握軟件開發的、測試、管理等職業能力。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整合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管理資訊系統》、《軟件案例測試》、《數據庫應用技術》等4門課程爲《軟件開發方法與實踐》這門課程,解決實際的軟件設計開發問題,完成一件產品的製作。教學內容用到上述四門課程的知識點。

根據勞動部和資訊產業部所制定的進階程序員、全國計算機高新技術職業資格數據庫操作員所要面臨的工作崗位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其中確定軟件開發員、軟件測試員、軟件維護員爲具有教育價值的典型工作崗位。因此,本課程主要使學生掌握如下技能:

(1)學習編寫程序基礎理論,進而會編寫典型的算法程序

(2)學會可視化程序設計工具的使用,掌握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事件驅動的編程方式。

(3)利用C#開發程序過程,能夠設計、編制、調試一個實用的程序,要求程序結構簡單,功能齊全,使用方便。

(4)使用UML對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能組織管理資訊系統的開發並能對管理資訊系統的執行和維護進行規劃與實施。

(5)對設計的軟件進行全面測試。

(6)運用軟件開發的綜合技術,前臺選擇一種程序設計語言,後臺選擇一種數據庫(SQL Server等)開發完整MIS系統的能力。

本課程的理論知識不再是抽象無物的東西,實踐教學也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理論支援下的職業實踐活動;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是脫離企業軟件開發實際過程的僵硬教條,而是針對來自企業的工作項目和典型任務,學習內容與企業實際運用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實現同步,適應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

三、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創新

本課程採用了“項目+過程”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課程以項目爲載體,以過程爲導向,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按照企業開發軟件的流程,在工廠化的實習環境中,將“企業的內容”以“教學的形式”來完成“人才的培養”。

1.實際的工程項目與真實的工作任務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的一致性。

本課程的項目來自於軟件公司開發的實際工程項目。按照企業的開發方式,整個開發過程需要經歷不同的開發階段,各個開發階段都必須完成多個學習性工作任務,提交階段性工作成果。由於整個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由這些工作任務構成,因此,保證了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的一致性。

2.企業化的開發流程保證了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的一致性。

本課程以小組爲單位組織項目開發。開發小組按照企業開發軟件的流程,從業務調查、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軟件編碼到軟件測試、軟件發佈實施,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軟件開發過程。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參與項目開發的全部過程,完成企業員工應當完成的工作,使職業工作活動與教學活動融爲一體。此外,學生還要走出校門,到校外生產實習基地頂崗實習,接受真正工程項目實踐的鍛鍊。學生在經歷情境化的工作活動過程中熟悉了軟件工作環境和開發流程,積累了實際工作經驗,實現了職業能力的發展。

3.工廠化的實習環境保證了課堂與實習地點一體化。

本課程主要在軟件生產實訓基地中進行訓練。軟件生產實訓基地按照軟件企業的開發環境建設,它不但可以進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而且可以爲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企業環境開發軟件,學生可以在此進行生產性實習,消除對真實企業工作環境的陌生感,實現學生當前的實訓環境與其未來職業環境的“零距離”對接。

4.採用任務驅動、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

本課程由同步訓練、拓展訓練和生產實習3個環節構成。同步訓練採用一體化的教學方法,在綜合實訓室完成。拓展訓練採用教師指導下的獨立訓練方式,在校內軟件生產實訓基地完成,而生產實習則在真實的軟件企業中完成。3種訓練方式交替進行,一體化教學逐步減少,生產性實習逐步增多,最終達到與職業崗位羣的“無縫”連接。

本課程還採用任務驅動組織教學。每一項任務開始時都向學生下達一個工作任務單,任務單詳細描述了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工作期限、工作環境和開發工具。學生以此爲開端,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了知識,增長了能力。

5.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逐步積累了實際工作經驗。

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的講授模式,建立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課程中的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按照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學生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學,教師在項目開發過程中教,學生成爲了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學生在“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中,透過獨立地獲取資訊、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掌握軟件開發的技能、習得軟件技術知識,構建自己的開發經驗和軟件知識體系,有效地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四、可行性分析

《軟件開發方法與實踐》課程是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聯合開發課程,以來自企業的實際項目爲載體設計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設計了三個學習情境:軟件開發過程、管理資訊系統分析和管理資訊系統開發,每個學習情境下又設定若干任務,透過每個任務的完成可以實現對應學習情境的.學習。

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管理資訊系統的內容和開發過程以及開發方法,初步掌握面向對象的程序開發所需的設計工具、建模工具、開發工具、測試工具以及文檔寫作,提高學生對面向對象軟件的設計以及開發能力,擁有自行獨立開發、維護、執行管理資訊系統的技能。使學生能夠適應當今軟件製造行業的高速發展,增強就業競爭力,爲學生將來的程序員、軟件測試員、軟件系統分析師、軟件項目管理人員等相關職業生涯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計算機資訊專業與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已經正式簽約,成爲其在本區域內的第一家合作的高職院校,對本課程的教學進行全程合作,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

項目背景優勢權威性:三方結合國家政策及行業需求強強聯合推出;標準性:逐步建立軟件企業人才准入制度,打造軟件人才培養標準。

核心項目優勢:實用的課程內容:定位於企業崗位實際需求,全真案例教學;強大的師資力量: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先進的教學方法:八真教學方法。

就業服務優勢:雄厚的企業資源和跨地域的就業服務體系。

五、特色與創新

1.雙重主導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

本課程以來自真實的項目爲載體,項目開發貫穿課程始終。整個課程的教學內容以軟件開發過程及業務邏輯爲主線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其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完全一致。在軟件開發過程的主導下,課程按照認知規律編排多發麪的相關技術知識,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將其巧妙地融入到項目開發過程中,形成另外一條貫穿始終的技術知識輔線,主輔雙線相互呼應,相互融合,學生在開發軟件的過程中不但積累了工作經驗,同時也將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爲未來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

2.“三位一體”的教學過程。

本課程以項目爲載體,透過一個完整的軟件開發週期,將開發過程、學習過程、評價過程融爲一體,學生在交替進行的同步訓練、拓展訓練和生產實習過程中逐步提高軟件開發能力,最終達到課程目標。

3.企業化的學習方式。

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將企業中的軟件開發模式、組織管理方法、企業開發環境引入教學中,爲學生營建一個企業化的學習環境。課程一開始,每一個學生在開發小組中扮演一個開發角色,教師介紹開發規範、項目背景及組織管理方法,讓學生熟悉環境,幫助學生制定項目開發計劃,以便所有相關人員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在每一個教學單元中,教師首先介紹任務背景,下達工作任務單。任務單詳細描述了工作任務、工作要求、工作期限、工作環境和開發工具。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後要與教師一起從交付時間、用戶介面、編碼規範、健壯性等各個方面評估任務的完成情況,然後將評估結果記錄在評審表中。評審結束後,學生要從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技術方法、錯誤分析等多方面進行總結,在此基礎上提交相應的工作成果及工作(實訓)報告,爲今後的項目開發積累開發資料。

4.多門課程優化整合。

構建了以軟件開發爲主線、以應用爲目的的軟件開發課程羣,包括C#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管理資訊系統、軟件測試與文檔寫作課程,各門課程之間相互聯繫,融會貫通,形成了有利於學生就業的完備的課程體系。探索並開創了程序設計一條線模型的課程建設,課程組合以後可以將原來一個個單獨的程序變爲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瞭解程序到底可以幹什麼,有什麼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