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醫藥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學問君 人氣:2.43W

全方位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是時代賦予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重任,更是我國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的需要。以下是小編J.L爲大家分享的關於中醫藥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之論文範文。

中醫藥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中醫藥大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造就創新實用型中醫藥人才是中醫藥繼承與發展的前提,也是時代賦予中醫藥院校教師的重要使命。就如何培養中醫藥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觀念、創設實踐環境、創新教學方法、提升中醫藥學生的臨牀技能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醫藥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國運興衰,繫於教育”,而中醫藥的興衰繫於中醫藥高校的教育,中醫藥高等學校是培養中醫藥創新型人才的基地和搖籃,肩負着中醫藥繼承與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因此當代中醫藥大學生必須具有創新與實踐能力[1-2]。而現代的大學生在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現將問題及解決方法闡述如下。

1中醫藥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越來越多的高校意識到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由於醫學人才特別是中醫人才培養模式單一、封閉狀態尚未根本解除,導致多數中醫藥高校缺乏激勵和支援創新實踐活動的措施,缺乏有利於培養中醫藥人才創新實踐的氛圍與環境,而且學校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考覈評價體系也不完善,再加上中醫藥大學生自身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參與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中缺乏主動性,同時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課後與學生交流甚少,加之部分教師自身創新教育理念不強,導致教師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力度不夠。而中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如果未經臨牀實踐鍛鍊和培養,學生將無法深入理解和應用所學的醫學理論,也就無法用醫學理論指導今後的臨牀工作,更談不上開展中醫學的創新活動。

2醫藥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探析

2.1創設有利於中醫藥人才創新實踐的氛圍與環境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學校應提供激發與展示學生創造力的校園環境,教師也應該透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興趣,例如營造寬鬆民主、和諧互動的課堂氣氛,提升學生在參與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中的主動性,具體操作如下。

(1)成立各種興趣小組或學生協會等,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從而拉近師生距離,也可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定期舉辦各種學術講座、沙龍以及報告會等,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1]。

(2)充分利用實驗室資源。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儘量用實驗室已有的設備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並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重視臨牀技能課程。由於教學進度的限制,臨牀實踐的時間往往有限。爲此,學校可以專門開設臨牀技能課程作爲限選課、公選課等,讓學生多摸脈、多看舌象、多進行急救訓練等,爲進入臨牀實習做好準備。

(4)重視基礎課程教學中臨牀技能的培養。在基礎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案例式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要善於利用微課,在課堂上將基礎與臨牀相聯繫,給學生儘可能多的學習思考機會,而且要善於從中引導、點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這樣既可加深知識記憶,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積極組織臨牀實踐活動。一提到臨牀實踐,大家普遍想到的是醫院實習、見習,其實高校也是臨牀實踐的場所。高校組織面向全體學生的校園專業性大賽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途徑。以筆者所在的山東中醫藥大學爲例,有岐黃杯中醫知識大賽、我愛背經典大賽等學術活動。若能模擬技能大賽的模式,利用現有條件,在其中加上臨牀技能操作部分,則對學生臨牀技能的培訓具有較大的激發和檢驗作用,還可以讓學生的臨牀技能得到更好的鍛鍊。技能教學與技能比賽相輔相成,高質量的專業教學是提升技能的基礎,而高質量的專業技能比賽又可有效促進技能教學的發展。以技能大賽爲例,技能大賽不僅能增強專業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能促進學校專業實訓設備更新和創新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2014年10月,首屆全國中醫藥院校技能大賽在南京舉辦,此次大賽的舉辦既是對各中醫藥高校教學水平的檢驗,也貫徹落實了國家的教育理念,促使大學生活學活用知識、規範臨牀技能,培養大學生的中醫辨證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和團隊協作精神等。

(6)創建創新實踐平臺。該平臺可依託第二課堂開展實踐活動,藉助遠程網絡增強溝通,實現學生協會與教師指導團隊的互相促進,形成由教師指導團隊、學生社團、第二課堂平臺、網絡溝通共同組成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2.2中醫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及教學方法的創新

2.2.1中醫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中醫藥傳統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爲中心、以書本爲主、以教代學、以講代練、以記代思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中醫教育的需要。中醫診斷學是中醫學重要的基礎類課程,是連接基礎與臨牀各科的橋樑,具有基礎理論密切結合臨牀實踐的特點。在中醫診斷學教學過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有:一是課程內容抽象、直觀性差,單一的語言講解難以描述清楚,學生難以理解,更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些理論指導臨牀;二是課程實踐性很強,即使是基礎課程,也與臨牀密切相關,學生難以建立中醫思維,而學習中醫診斷學的階段是建立中醫思維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方法枯燥、教學效果不理想等依然是中醫診斷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重理論和傳統、輕實踐與創新以及單一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堅持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高素質全面發展人才的養成[3]。

2.2.2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在第一課堂中的應用第一課堂是以課堂教學爲中心,這種培養方式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培養中醫藥學生的中醫思維方式,但由於其表現形式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而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應用,可以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案例與情景模擬教學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醫學教育中成爲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模擬教學是一種將角色扮演、對話練習和情景教學融爲一體的、能夠將學習和興趣結合起來的仿真模擬演習教學方法[4]。該教學法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將學生置於一個特定事件的真實情景中,透過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和多向互動,積極參與,平等對話和研討,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案例教學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典型案例的運用,將學生作爲認知的主體,培養其運用理論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設計不同的臨牀情景,由簡單到複雜,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其主動思考能力及應變能力等。李健芝等[5]將案例教學法應用於內科護理學教學中,實驗組93.8%的學生認爲案例教學法能提高學習興趣,61.1%的學生認爲能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唐立龍等[6]認爲案例教學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中醫診斷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並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案例教學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有積極意義,值得大力推廣。李琳霞等[4]認爲情景模擬聯合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於臨牀實踐的能力,提高學習效果、臨牀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爲學生走向職業崗位奠定了基礎。案例與情景模擬教學法使學生能夠獨立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臨牀實際問題,可以縮小理論與臨牀的距離,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臨牀思維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等[5-6]。綜上所述,21世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人才資源,而對創新實踐型人才的爭奪已成爲國際競爭的焦點。因此,全方位培養創新實踐型人才是時代賦予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重任,更是我國中醫藥傳承與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哈麗娜,周永偉,徐廣賢,等.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及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2):189-192.

[2]陳水先,鄺勁鬆.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4(33):44-45.

[3]肖鴻雁.三個課堂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J].品牌,2015(1):207-209.

[4]李琳霞,趙琳,李豔紅,等.情景模擬聯合案例教學法在兒科臨牀實踐中的應用[J].衛生軟科學,2015,29(2):109-111.

[5]李健芝,於小華,胡麗,等.案例教學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誌,2010,16(1):109-110.

[6]唐立龍,樑嚴,陳宏.案例教學法在中醫診斷學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9):225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