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讓特殊學生領會音樂的美妙特殊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7W

貝多芬曾說過:音樂不分國界。我很認同,甚至認爲音樂不僅僅不分國界,還應該是不分年齡、不分種族,不分智力,不分能力的。任何人都應該享有對音樂美的感受、體驗和表達。

讓特殊學生領會音樂的美妙特殊教育論文

特殊學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有異於常人,他們或動手能力弱,或語言表達能力低,或動作不協調等。可他們也可以擁有和正常人一樣的音樂體驗。作爲一名小學音樂老師,面對這部分特殊學生,透過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學實踐,我發現透過以下幾種方式,可以有效地讓這些孩子儘可能地去領會音樂的美妙。

一、透過動作領會音樂

面對語言表達能力弱的特殊學生,透過動作來感受音樂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我任教的班裏有一個特殊的孩子——腦癱兒小盧。這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很弱,基本不能把一句話完整表達出來,每次交流,聽的人都得憑經驗才能猜出他一兩分意思。但是,他的動作協調能力不亞於其他同學,日常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也較多借助動作表達自己的意思。瞭解到他的這種特殊情況後,課堂上,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透過動作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

如第七冊第八課管絃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一課,《大象》之欣賞。在初步的音樂欣賞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紛紛說出音樂透過速度的變化、聲音的高低、音色的不同體現出了大象的特徵——身形碩壯、步伐穩重。孩子們都領會到音樂的美妙了,但小盧是否也領會到呢?怎樣才能讓他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領會到音樂演繹的大象形象和大象特有的動物特徵呢?於是,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進一步引導:“請同學們一邊欣賞音樂,一邊用動作模仿出音樂所描寫的動物形象。”《大象》一曲響起,只見小盧左手摸着右耳朵,伸長右手,形象地模仿起擁有長鼻子的大象。

接着,我繼續引導:“這段音樂你們認爲是用高音樂器演奏的,就把‘大象’的長鼻子向上擺動,你們認爲是用低音樂器演奏的,請把‘大象’的長鼻子向下擺動。”隨着音樂響起,小盧微微彎着身子,把 “大象”鼻子往身體下方擺動着。接着,我又說:“音樂中這種動物是怎樣走路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模仿這種動物走路。”伴隨着音樂的響起,小盧和同學們一起慢慢地離開自己的座位,跟着音樂一步一步慢慢地、穩穩當當地模仿着大象走路。在動聽的音樂中,所有的孩子,當然,也包括腦癱兒小盧,都隨着美妙的音樂用惟妙惟肖的動作展現大象獨有的特徵。一節課下來,我們看到,不善言語的腦癱孩子,也沉醉在美妙的音樂中,與其他同學一起快樂地聆聽音樂,感受音樂,領悟音樂。

二、透過遊戲領會音樂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莫過於遊戲了。遊戲是指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藉助各種物品,透過身體運動和心智活動,反映並探索周圍世界的活動。興趣性是它最大的特點:形式生動活潑、富有趣味性,適合兒童心理和年齡特徵,能使兒童主動參與。

注意力缺陷綜合徵,醫學上稱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就是注意缺陷障礙,最主要的症狀是頻繁地、不自覺地走神。

在日常教學中,我就接觸過患有注意力缺陷綜合徵學生,順仔就是其中一人。該患兒病症表現爲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困難,坐不住,動作多,衝動任性,自控能力差,屬於興奮型患兒。他們的行爲和思維上易接受興奮性東西。針對這種類型的孩子,恰當地使用遊戲讓其感受音樂的'魅力,有助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很適合順仔這種類型的學生。如第一冊第八課《十隻小豬過河》一課的學習。該歌曲內容富有童趣、詼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待會兒我們來玩一個遊戲,想玩的同學跟我這樣做。拍節奏——× ×× × × ×× ×× ×。”(這一環節解決了歌曲的節奏部分)。一說到玩遊戲,同學們都興趣盎然,節拍打得又響又準。

看到這種情況,我繼續引導:“看來,同學們對這個遊戲很感興趣,都想參與遊戲。接下來,我會播放一首歌曲,能認真聽完這首歌曲的同學,老師就邀請他出來玩這個遊戲。”接着我開始播放《十隻小豬過河》,讓學生認真聆聽。在聆聽的過程中,我觀察到,坐不住的順仔在音樂聲中很努力地剋制自己的“坐不住”,一首曲子下來,他居然坐住了。緊接着,我繼續引導:“老師現在想請同學扮演十隻小豬,最棒的那個孩子可以做豬老大,誰來?”同學們可高興了,紛紛把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老師不叫他。爲表揚順仔剛纔聆聽時的優秀表現,我在徵得同學們的一致同意後決定讓他扮演其中的豬大哥。看着他隨着音樂數小豬,並說出不見的那隻小豬在哪兒,數對了才順利過小河,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這樣,特殊孩子順仔在遊戲中快樂地隨同大夥學習了歌曲《十隻小豬過河》。現在想來,我當時正是抓住該類型孩子的特殊性,順應他行爲和思維上易接受興奮性東西的這一特點,運用遊戲這一恰當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歌曲,欣賞歌曲,感悟和領會音樂的美。

三、透過繪畫領會音樂

音樂課程標準提倡學科綜合,鼓勵音樂與美術等姊妹藝術結合。恰恰這一提倡,爲特殊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繪畫有利於智力的培養,包括掌握正確的觀察、思維方法和提高表現技能。

阿斯伯格綜合徵(Asperger syndrome,AS)是一種主要以社會交往困難、侷限而異常的興趣行爲模式爲特徵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在分類上與孤獨症同屬於廣泛性發育障礙。具體症狀包括笨拙、不協調的動作及奇怪的姿勢,呆板、單調的語言,非語言交流貧乏等。

小文,接近阿斯伯格綜合徵,伴有自閉症的傾向。這孩子沉默寡言,語言表達很困難,很少說話,也很少和同學交流。由於這孩子口頭表達能力很欠缺,所以班級活動他極少參與,大多數時候充當觀衆,平時很少和同學們溝通交流,脾氣比較暴躁。爲此,課堂教學中,我嘗試透過繪畫方式,讓學生在領會音樂的同時融入集體中。如第五冊第三課《大海啊,故鄉》一課的學習。這課歌曲通俗易懂,格調高雅、優美動聽、感情真摯,樂句樸素簡潔。在歌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用畫筆表現歌曲。在音樂聲中,只見小文認真地在畫紙上描繪出風平浪靜的大海,海面上盪漾着一艘小船,船上佇立着一個人,遙望着遠方。

看着這幅作品,我激動萬分。患有自閉症,不願與人交流的小文,內心的音樂世界是強大無比的。爲了讓他和同學走得更近一些,我把大家的作品展示在課室宣傳欄,同學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互相欣賞、交流。我發現,同學們都對小文的作品讚歎不已,認爲他的作品最能表現歌曲的內涵,特別有意義。藉此機會,我順勢鼓勵小文,讓他用簡單的語言說說自己描繪的畫面各表達什麼,繼而鍛鍊了小文的語言表達。

當上帝爲你關閉了一扇門之後,一定會爲你開啓一扇窗。我認爲,這句話恰恰是特殊孩子的生活寫照。音樂對於特殊學生來說,也許無法讓他們娓娓動聽地說出對歌曲的感受,也許無法讓他們完整表述歌曲的音樂要素,又也許無法讓他們邊視譜邊拍打歌曲節奏,甚至是無法讓他們完整演唱一首歌曲。但是,這一點都不妨礙他們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愉悅和快樂。

在國家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教學中,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爲學生髮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想方設法讓特殊學生領會音樂的美妙,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