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企業盈餘管理的影響與治理會計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6W

論文提要:盈餘管理是目前國外學和學廣泛研究的一個問題。本文從其定義入手,分析盈餘管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並重點就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現狀提出幾點治理對策。

企業盈餘管理的影響與治理會計畢業論文

對於盈餘管理的研究始於西方國家界,至今已有20多年的。國外的研究已經從理論研究向實證分析過渡,且取得了顯著成果。在我國,隨着經濟的建立和資本市場的日臻完善,涌現了許多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盈餘管理問題已引起學術界的重視,成爲現代的一個重要領域。

一、盈餘管理的涵義

盈餘管理是指企業運用一定的會計方法和手段,爲實現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業價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會計選擇行爲,其實質是有目的地干預或影響財務報告,進而影響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和決策。

盈餘管理是一種利潤操縱行爲,但它又同一般意義的利潤操縱有所區別。利潤操縱是透過明顯的違規違法手段,人爲地造成利潤虛增或虛減,而盈餘管理則是利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可選擇性,有意識地選擇有利於自己的會計政策的行爲。

二、盈餘管理的影響

我們必須認識到,盈餘管理是一箇中性詞,本身並無好與壞之分。盈餘管理可以看作是一把雙刃劍,對於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以及企業發展來說,都具有兩面性。

(一)盈餘管理的積極影響。盈餘管理有其不可否認的積極影響,是財務主管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

1、適度的盈餘管理可以減少契約。在一定範圍內允許存在盈餘管理,不僅會降低契約成本(契約),而且能較好地克服的不完備性和剛性,保護企業及經營者的利益。

2、適度的盈餘管理是傳遞內部資訊的一種手段。從有效市場的角度考慮,管理當局的盈餘管理行爲將傳遞出企業的內部資訊,從而使會計資訊披露更加充分,市場更加有效。

3、適度的盈餘管理有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增強者對企業的信心。企業管理人員實施利潤平滑和利潤最大化手段進行盈餘管理,可以向外界傳遞出一種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的資訊,從而提升企業形象,減少因資本市場激烈波動對投資者決策行爲的影響,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

(二)盈餘管理的消極影響。在會計準則允許範圍之內的盈餘管理是合法的,但當盈餘管理超過一個合理的度時,會有消極影響。

1、盈餘管理在我國的濫用造成嚴重的會計資訊失真。盈餘管理往往使報表上披露的會計資訊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觀真實性,從而使整個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在我國,盈餘管理的濫用已成爲會計資訊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2、對資源配置產生不利影響。管理當局透過盈餘管理向投資者和債權人傳遞不真實的盈餘資訊,將誤導其決策,使決策者產生“不利選擇”行爲,使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損害了整個社會的效率。

3、對企業的長遠利益產生不利影響。盈餘管理的濫用,短期可能給企業帶來一些好處,但對企業的長遠利益產生不利影響。盈餘管理將破壞投資者對收益質量的判斷,導致市場價值下降。

三、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治理

在我國具體的經濟中,經濟體制尚不完備,法制也不健全。我國上市公司進行盈餘管理時,往往突破了其合法的界限,因而不當的盈餘管理氾濫,危害了投資者、債權人等外部資訊使用者的利益,擾亂了市場秩序。顯然,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負面作用遠遠大於其正面影響。對此,需要對盈餘管理採取一定的治理措施,將其控制在會計準則允許的範圍內,儘量減少其帶來的消極影響。

(一)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保證會計資訊披露質量。爲了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準則在制定時留有可選擇的空間。再加上新的經濟業務不斷涌現,使得一些交易和經濟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並未在相關準則中做出相應的規定,所以會計準則在一定程度上滯後於實踐的發展和經濟行爲的創新。這都給盈餘管理提供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2006年發佈的新準則更多地體現了和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具有較大的積極意義。其中有關資產減值準備、存貨計價方法和企業合併範圍等準則降低了企業盈餘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會計體系的質量。而有關公允價值計量、借款費用資本化、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開發費用等準則卻擴大了企業盈餘管理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公司仍然可能依據新準則運用新的手段來對公司業績進行操縱。因此,必須對已出臺的.具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進行不斷的補充和修訂。對於選擇空間大的會計政策應規定更爲詳盡的限制條件,並更清楚地設定不同會計處理方法和估計方法的運用條件,縮小可調控的空間。同時,完善資訊披露制度,對會計資訊的披露內容、披露方式、披露方法、披露時間等予以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從而提高資訊公開性和透明性,減少資訊的不對稱。

(二)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公司治理結構是指影響公司管理行爲的各方面當事人之間,基於合約關係而形成的一種制度安排。從外部來看,我國尚未建立起發育完全、運作規範的股票,經理人市場還未形成;從內部看,董事會、監事會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虛設,公司激勵機制不完善,缺乏與公司業績掛鉤的長期激勵機制。這些都助長了管理層的盈餘管理行爲。

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有效防止盈餘管理的濫用。首先,在企業外部要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加強市場的監管和兼併市場的管理,大力發展經理市場。其次,完善獨立董事制度,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制衡作用。比如,在董事會中引入獨立董事,並賦予他們一些特殊權利,負責對董事提名、進階管理層聘用與報酬、重大關聯交易、吸收合併、股份回購等重大事項發表意見。獨立董事除了向股東大會負責外,同時對證券監督機構負責,從而有效發揮董事會的監督作用。再次,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使所有者和經營者目標趨於一致。企業應使管理人員的績效不再只和短期的盈利掛鉤,在進行報酬安排時可以運用一些長期酬勞計劃,比如引入具有保護者利益和激勵經營者雙重作用的期權、期股等新的報酬方式,使經營者透過追求公司利潤最大化和長期成長性來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最後,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促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發展潛力,提高其效益。

(三)加強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督。一方面完善增發新股和配股資格的控制指標,實行多方位考評。目前,有關配股條件的指標只有淨資產收益率一個,指標單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應建立一個更科學的指標體系,避免由於指標的單一性而助長管理當局進行盈餘管理行爲。

由於盈餘管理經常在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異常利潤以及待攤費用、待處理資產損失、開辦費、長期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等虛擬資產上做文章,因此可將主營業務損益作爲指標體系中主要的考覈指標之一,增加主營業務利潤率、異常利潤與利潤總額比率、不良資產總額與總資產比率等指標,並關注關聯交易對這些指標的影響。此外,還可以透過增量考覈,縮小操縱空間,來提高操縱難度;另一方面改變終止上市公司掛牌交易的條件。公司管理者爲避免被監管部門特殊處理或終止上市,就會採取虧損清洗的方式進行盈餘管理。虧損清洗是那些已連續兩年發生虧損,爲避免第三年繼續發生虧損的上市公司所廣泛採用的盈餘管理方法。因此,對於PT和ST的股票,要改變以連續3年虧損作爲衡量的唯一標準,應結合其他一些因素加以判斷,如應結合公司的行業特點、成長性以及虧損的主要原因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四)加強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督,強化的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是確保會計資訊質量的重要一環,但在目前的交易模式下,上市公司的管理當局一般充當審計委託人,委託會計師事務所對其經營的公司進行審計,註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因此受到制約,不能得到充分發揮。事實上,我國上市公司購買審計意見的現象屢見不鮮。

對此,一方面強化註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應健全相關監管制度,完善上市公司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聘任模式,使管理層不介入會計師事務所的聘任,制約管理層變更事務所的情況發生。比如,可以要求上市公司每年按其資產或利潤的一定比例繳付一定的資金設專門帳戶,交由審計委員會或其他獨立於管理層的專門部門管理,用於支付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佣金;另一方面強化中介機構的質量監督功能。動員各界力量,對註冊會計師行業質量進行監督,完善行業舉報制度,對涉及執業質量問題的舉報,要認真核實。

(五)提高市場參與者素質,增強識破盈餘管理的能力。除了市場本身存在的資訊不對稱以外,投資者處理資訊能力的瓶頸也會增進資訊的不透明度。散戶居多,投機性強以及專業知識的缺乏均屬於此。這些都有可能成爲管理層濫用專業判斷的誘因,助長其盈餘管理的動機。要提高投資者的資訊處理能力,促進資訊披露的透明程度,就需要有相關的部門對投資者進行證券業和報告方面的,使投資者瞭解證券業知識,加強對財務報告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這樣,投資者可以及時地發現和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爲,形成對這些公司的一種制衡,同時這些公司也會迫於一定的壓力而減少採用盈餘管理來掩飾財務報表。

四、結語

盈餘管理本身具有正反兩方面作用,適度的盈餘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標誌。但是在我國特定的下,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負面作用遠遠大於其正面影響。需要透過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及加強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督等綜合治理措施,更好地發揮盈餘管理的益處,減少不當盈餘管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