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視點下的語文課程與素質差異

學問君 人氣:1.5W
心理學視點下的語文課程與素質差異

摘要:在理性科學和人文整合的語文課程改革過程中,作爲最具人文特色的語文學科,在實施語文課程教學的實踐中,以心理學的視點來關注學生的個性因素和素質差異,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需求,是新時代賦予語文學科教育工作的一個嶄新課題,也是實現人本教育的主要途徑。

心理學視點下的語文課程與素質差異

關鍵詞:語文課程;素質差異;學生心理

1 心理學視點下的語文素質差異

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中有:“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上。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強調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實施教育,他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很明顯,只有正視學生在學習上的素質差異,在教學上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才能提高教學質量。當前,在新課程實現理性科學和人文整合的改革過程中,作爲最具人文特色的語文學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更應做到關注學生的個性因素,特別是在心理學視點下關注學生的素質差異與語文學科教育之間的關係,這是新時代賦予語文學科工作的一個嶄新課題,是一個迫在眉睫、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

著名心理學家加涅在《教學設計原理》一書中,從心理學的角度,對學生的素質差異作了全面論述,指出學生的學習素質可以分3 個方面:先天素質、習得素質和發展中形成的素質。

(1)先天素質。先天素質是學生與生俱來的素質,是與遺傳基因聯繫着的有機體的內在因素。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爲:每位學生都或多或少擁有不同的智力素質: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其中的語言智能,就是語文知識和能力。每位學生的智力強項不同,多元智力的組合不同,潛能也就不同,這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如有的學生天生嗓音洪亮,這使該生在感情朗讀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相反,一個天生的聾啞兒童,不管如何下工夫都不可能成爲優秀的辯手。另外,從認知心理學的資訊加工觀點來看,人接受資訊的能力(如視敏度)、加工資訊的能力(如短時記憶容量)以及提取資訊的速度都有先天差異。它們對學習起支援性作用,可以加快或減慢學生的學習速度。如有的學生在背誦古詩文時需要反覆默讀才能記住,而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幾遍才能記牢。這是因爲前者擅長視覺記憶,而後者擅長聽覺記憶。這種不同的記憶偏好隨着接受教育的過程逐漸顯現出來,這些都是難以透過教學改變的。

(2)習得素質。習得素質是學生在後天環境中,主要是學校教育環境中,經過學習獲得的素質。加涅將學生在學校教育環境中習得的學習結果分爲言語資訊、智慧技能、動作技能、認知策略和態度的.學習與改變等5 類;當代認知心理學將其分爲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從語文課程的角度來看,語文素養就是學生透過對語文課程的學習所應習得的素質。語文素養的習得很大程度上是以語感的方式形成和執行的,語文素養的養成離不開閱讀的積澱和生活體驗的積累。正因爲語文素養可以在學習中習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而且更應注重幫助學生沉澱知識,注重閱讀知識、寫作知識、理解能力等的厚積而薄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去接受新知識,發現新問題,進行創造,成爲有創造性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