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基於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諜程體論文

學問君 人氣:9.53K

作爲研究生培養目標的載體,課程體系是強化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關鍵,課程設定的科學化與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息息相關m,在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0,並直接制約着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以佳木斯大學研究生教育爲例,學校歷經30餘年的研究生教育探索和實踐積累,在基礎醫學碩士學位層次已經初步形成制度規範、執行高效、結構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

基於核心能力培養的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諜程體論文

1。研究生教育歷史回顧

回顧佳木斯大學研究生教育發展和改革歷史,主要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專業式培養。1978年,改革開放爲我國研究生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校自1980年起招收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規模開始逐步擴大,此時專業式培養占主導地位。

第二階段:採用彈性學制培養。佳木斯大學從2004年起開啓了研究生教育和培養的新局面,在讀研究生可以自主選擇指導教師。

第三階段:個性化培養。自2012年起,在讀研究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靈活安排和制訂學習計劃,爲個性化培養創造了機會與可能。

第四階段:課程體系國際化建設。一個具有國際維度的課程已不再是一個附加的價值,而被視爲課程質量的一個保證。它是課程得到國家認證及國際認證的一個條件H。根據我校研究生教育發展歷史上述三個階段的特點以及醫學教育國際化的發展需要,可以判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將以開放的姿態,加強與國外大學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自1996年與日本高知大學建立校際友好關係以來,已選派14批在校優秀研究生赴日留學。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不斷提高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積極招收培養國外來華碩士留學生,逐步提高學生國際化程度。而醫學各類交叉學科和融合課程的出現,又迫切要求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與其相適應。

2。研究生核心能力培養平臺的構建

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以國家有關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劃的有關要求爲指南,結合地方高校實際,挖掘研究生教育規律和內涵,不斷拓寬培養口徑,注重實踐教學,突出創新科研訓練,進一步加強研究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科研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思維、發展技能”的複合型人才爲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的需要及時分類修訂培養方案,制定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高。截至2012年6月,基礎醫學學科已培養了數萬名本科以上醫藥衛生專門人才,其中碩士研究生1353名。近五年,本學科共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418人,目前有在讀碩士201人。近五年累計獲黑龍江省研究生創新科研專項基金12項。在讀研究生在省級以上核心期刊和SCI收錄期刊發表

試論情感語言節目主持人萬峯、鍾曉的語言特點基於園本課程開發背景下研究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試析價值多元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試論高等職業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爭議試論中職《外科護理學》的情境式教學試析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問題研究經濟學和經濟法基礎課程融通教學小針刀治療頸椎病療效觀察手術側臥位適宜度的研究

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發揮電教媒體優勢,優化幼兒美術教育手段的方如何更好地爲多媒體課堂教學服務——學生電教發揮電教媒體優勢,優化幼兒美術教育手段巧妙利用電教媒體 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電教手段的運用高校電教設備的綜合管理的技術分析小學電教設備的管理、使用和維護談中職機電教學改革措施的創新生物教學中濫用電教手段之弊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氛圍

2。1明確培養目標,完善培養方案當前,醫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已經由傳統學術型人才向複合

型應用型人才轉變,即醫學碩士研究生已經走向從事醫學科學研究到能夠直接爲衛生事業發展和改革服務的道路。因此,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規律,堅持優化學科結構、突出學科特色、促進學科交叉、優化資源配置、實行資源共享、提高辦學效益和研究生培養質量。這就要求培養方案要科學合理,真正能夠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需求。我校在長期的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和經驗積累基礎上,基本形成了獨具地方綜合性大學特色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管理體系,建立了‘‘集體培養下的主帶導師負責制”;明確了“以訓練研究生科學思維、科研技能、創新精神爲主,重視基礎理論學習和科研素質的養成,強調要結合基礎和臨牀工作實際開展科研工作”的培養方向;確定培養過程的‘‘三基三嚴”原則(即強調專業基本理論、科研基本技能、研究生基本素質,嚴抓學風、嚴肅科研態度、嚴格要求各培養環節的完成)。採取上述措施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在優化和完善研究生培養方案過程中,切實提高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

2。2設立課程體系,培養創新能力建設研究生課程體系是研究生培養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目的是優化研究生知識結構。我們採取如下措施:基礎知識平臺的構建應包括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選修課以及專題講座等;研究生教育的`基礎是優秀教材的選擇,教師要時刻關注醫學科學發展動態,同時還親自編寫高質量的研究生教材,如《感染微生態學》、《醫學科學研究方法》、《醫學統計學》和MedkalCellBiology等。

2。3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完善導師責任制指導教師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建立研究生導師遴選制度,制定選拔導師的量化標準,完善導師審覈和退出機制,明確導師的要求和條件,重視導師地位,實施崗前培訓,杜絕無經費、無課題、無成果的“三無導師”,加強導師與學生的溝通。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應高度重視對外學術交流,透過“借智促學”引進“特聘教授”,共享“長江學者”,聘請國內外高水平的專家學者作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參與研究生培養。近五年來,我校基礎醫學學科已邀請國外學者7人次、國內學者10人次來校講學。目前我校基礎醫學學科已與英國貝德福特大學、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美國愛荷華大學、美國北卡大學、日本高知大學等國外有關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係,邀請美國MAYO醫學中心陳炳坤博士等國外着名學者訪學並聯合指導研究生教學。應鼓勵和支援研究生導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活動,我校每年派出中青年訪問學者3—5人次到國外着名高校和科研機構學習或參加國際會議進行交流。透過導師培訓和講座交流,借鑑國內外優質學術資源,提升基礎醫學研究生師資隊伍水平。

3。課程體系改革思路和措施

從碩士研究生培養層次來講,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要培養從事醫學科學研究和醫學教學工作的專門學術型人才,並逐步向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形成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複合型基礎醫學人才培養模式。課程目標是提高研究生的創造性,要求學生具備深厚的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和醫學科學理論知識及實驗技能,培養科學的思維習慣和認知品質,使其在本科學習基礎上進行更進階、更系統、更專業化的理論學習,建立從事基礎醫學各學科的科學研究及基礎與臨牀相結合的醫學實驗研究工作的知識結構0。近五年來,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對基礎醫學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主要是汲取國內部分高校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經驗,結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特點,按照培養目標要求,碩士研究生在修完公共學位課程的同時,要牢固掌握本學科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作爲畢業考覈的重點,視創新知識能力爲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新的培養方案爲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將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三者融爲一體。

我校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原設公共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共15門,遠遠不能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學科背景研究生學習的需要,導致學生缺乏深厚的學科知識基礎和專業創新能力,抹殺了研究生的個性素質;原有研究生課程設定滯後,跟不上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嚴重製約着其對原有知識的創新能力,成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桎梏。爲破除傳統研究生教育模式的上述弊端,我校對基礎醫學研究生培養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拓寬知識面,增加適應性,在熟練掌握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及時瞭解和掌握學科前沿、新興學科、邊緣學科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具體來說,在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改革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3。1建立組織機構爲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我校於2011年成立了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由基礎醫學院院長擔任,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長擔任副組長,成員由基礎醫學下二級學科學科帶頭人擔任。主要職責是對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並及時解決實施過程的問題。各學科課程設定要求科學合理,注重基礎性、寬廣性、實用性和前沿性,突出對研究生基礎素質、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構建比較完整的、高水平的一級學科研究生課程體系。課程總學分不低於36學分,按公共選修課、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專業方向課、學術與實踐活動等七個類別設定課程。課程設定的原則是既要把握學科專業內涵,突出學科專業特點,又要以社會需求爲導向,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既要反映國家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本要求,又要體現我校各學科專業的辦學優勢和特色;既要貫徹按照一級學科寬口徑培養的原則,又要體現二級學科的特點;既要有統一的目標和要求,又要爲研究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自主空間;既要認真總結各學科專業的研究生培養經驗,又要積極吸收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各項研究成果,廣泛借鑑國內外同類學科專業先進的研究生培養經驗和模式。

3。2制定實施方案課程改革組織機構成立後,我校組織各二級學科帶頭人進行相關平臺課程和相近模組課程內容的整合,定期安排各學科專業導師輪流開展學科新進展講座。各門課程的授課教師同時參與課程體系建設的有關討論,鼓勵年輕教師敢於提出新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新辦法,不斷完善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設定。2012年起增設了學術活動類課程模組,開設博士論壇(講座),營造青年教師、在讀研究生與教授面對面交流的學術環境。目前固定參與本論壇的共有26名醫學博士和25名教授,同時,邀請校外特聘教授、着名學者來校作專題講座和學術報告,豐富研究生模組式教學形式,擴大該教學形式的校內外影響力。

3。3設定技術方法類課程模組醫學科研目標的實現與技術方法的選擇密切相關。爲此,增設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生物資訊學理論與實踐、進階生物化學、病理學技術、分子遺傳學技術、組織學技術、細胞生物學技術、實驗動物學、電子顯微鏡技術等技術方法類課程模組。該課程模組由具有豐富研究生教學和科研經驗的教師及實驗室技術人員擔任指導教師,增加學生自主設計和動手實驗的機會。爲保證該課程模組教學質量,課程改革領導小組決定組織多學科導師及實驗室技術人員,編寫出面向實際應用的有針對性的研究生技術課程模組教材,主要有《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醫學統計學》、《氮能神經生物學》、《實用醫學實驗技術與應用》《醫用神經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儀器與實驗技術》、《醫學分子生物學》等。這些教材對研究生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及研究生教育理論的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建立和完善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質量監督和管理是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學校定期聘請校外專家對我校基礎醫學研究生課程設定以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評價,明確課程設定標準,提高課程設定的科學性,保證在現行課程體系下以核心能力培養爲目標的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

總之,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基礎醫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定只有在創新理念的指導下,深入挖掘課程體系內涵,加強對碩士研究生主動學習、自主創新這一核心能力的培養,深化改革,實踐探索,才能鞏固和提高基礎醫學研究生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