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結合接受美學的理論探討陝北民歌的英譯

學問君 人氣:3.3W

對於譯者來說,翻譯陝北民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譯者充分發揮其主體性,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影響陝北民歌英譯因素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結合接受美學的理論探討陝北民歌的英譯

 一、接受美學理論

“接受美學”是1967年德國康茨坦斯大學文藝學教授堯斯提出的,其後他和其他學者把以讀者爲中心的接受美學研究帶入文壇。接受美學的核心是從受衆出發,從接受出發。他們認爲,歷史研究是一種隨着認識的增長而不斷變化的對經驗的研究,以解釋學、美學等爲理論基礎,把讀者放在了文學理論和美學研究的中心位置,重視讀者與閱讀接受理論的研究。因此,接受美學理論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影響陝北民歌英譯的因素

從事陝北民歌英譯,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同樣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例如譯者主體性、讀者接受性、社會環境等。

1.譯者主體性

譯者是翻譯的主體,也是民族文化建構的重要參與者,它在陝北民歌的英譯過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的主體性是透過對原文語言和文字的處理表現出來的,不同的譯者,他們的審美取向、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理解能力不同,必然會影響其對陝北民歌的理解。如在《三十里鋪》這首陝北民歌中有這樣一句話:“洗了個手來和白麪,三哥哥吃了上前線。”侯斌把“和白麪”翻譯爲“makeyourmeal”,他採取了歸化的方法,“makeyourmeal”是西方人常說的句子,這樣的翻譯更容易使譯入語國家的讀者接受。而王宏印對於這句話採取了異化的方法,把它譯爲“kneaddough”,這樣的譯法更符合陝北文化,能更進一步把原汁原味的陝北文化傳播給西方讀者。

2.讀者接受性

這裏的讀者主要是指譯入語國家的讀者,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對原文的理解和鑑賞直接影響着譯作是否成功。因此,譯入語讀者的可接受性是做陝北民歌英譯必須考慮的因素。譯者在做翻譯前,對於譯入語國家的讀者一定要做詳細的瞭解,針對不同的讀者採取相應的翻譯策略,這樣就更便於讀者更好地掌握譯文,體會原文蘊含的深層含義。例如,王宏印爲了傳播陝北文化,翻譯陝北民歌時就要充分考慮那些愛好者和研究者的可接受性。但文世龍爲了把中文歌詞和譯出的英文能很好地配對,讓英譯過來的民歌能更流暢地唱出來,他的譯文主要是針對那些把陝北民歌唱出來的人和聽衆。

3.社會環境因素

陝北的文化是中國土地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常年喜歡吃麪食,住在冬暖夏涼的窯洞。這裏的人們都非常喜歡透過唱歌來表達他們的文化和生活。如“旱菸(這)毛皮和甜乾草”,對於那些從沒有去過陝北,甚至是從沒有來過中國的外國人來說,肯定理解不了,所以在翻譯時,就需要考慮他們的因素。爲了讓他們能清楚地瞭解這句話的意思,應將其譯爲“Aha,Tobacco,sheepskinandlicoriceroot.”春節、元宵節等是全國性的民間節日,但是各地在過節時又有很多不同的風俗,陝北地區也是一樣。如“新春鬧秧歌”“打腰鼓”等。這些詞在翻譯時,如果採取直譯的方法,而不做進一步的補充說明,西方讀者是很無法理解其意思的。

 三、接受美學與陝北民歌的英譯

1.接受美學視角下譯者主體性

在陝北民歌中的體現陝北民歌是陝北人的真實寫照,向世人展現了不一樣的陝北文化。對於譯者來說,翻譯陝北民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譯者充分發揮其主體性,做到既能準確傳達其意思,又能體現陝北文化的美。

哥哥,是一個非常常見的詞,一般是指同父同母生年紀比你大的男孩。但是這一詞,在陝北民歌中有着特殊的含義,通常是指女孩心愛的人或是心上人。陝北的女孩經常用唱歌來表達她對愛人的感情,在歌裏把她們愛的人都稱爲“哥哥”.例如:

情郎哥哥撐船(喲),每日水上游。

Mylove,aboatman,Withtheboatheflows.

杏花那個桃花我都不愛,單愛三哥哥好人(哎喲嗬)才。

ButIloveapricotblossomless,ore.

馬裏頭挑馬不一般高,人裏頭數上哥哥兒(噢)好。

Thehorsesarenotofthesameheight,though,Andnobody,youknow,isasgoodasyou.

上述幾個漢語例子裏都含有“哥哥”一詞,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其主觀能動性。理解原文後,用不同的詞進行闡釋,把“哥哥”分別譯爲mylove,,you.第一個譯成mylove,是因爲原文裏的妹妹稱其爲情郎,表現出她對“哥哥”的深愛。第二個轉換成,採取了音譯,譯成具體的某一個人,與前面的Ilove相對應.第三個譯成you,就是爲了前後呼應。“哥哥”在這三個句子裏的翻譯都不一樣,是因爲在不同的語境下需要使用不同的詞,這樣才能體現出歌裏女孩的情感,體現出那種愛情的美感,同時也體現出譯者的主體性。

2.接受美學視角下讀者接受性

在陝北民歌中的體現接受美學把讀者放在中心的位置,因此,考慮譯入語讀者的接受程度是從事陝北民歌英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因爲文化的差異,譯入語讀者肯定不能完全透徹理解陝北的文化,所以在翻譯過程中應該要顧及到他們的接受性。只有這樣,才能既保持了陝北民歌的美,又傳達了民歌所要表達的意思。

在陝北民歌中,人們常喜歡用“鴛鴦、沙鴿”來形容“一對戀人”.但西方人不知道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因此翻譯時,譯者必須特意加上“pairsof”“couplesof”等詞語來加以說明,或省掉“鴛鴦”意象,直接譯爲“lovebirds”.這些譯法都是爲了便於譯入語讀者的理解,使他們能夠感受出陝北民歌的美。例如:

《一對對鴛鴦水上漂》Lovebirdsflowmerrilyinpairs.(王宏印)天上的沙鴿對對飛《(女兒歌》)Pairsofwildpigeonsflyinthesky.(王沛)

3.接受美學視角下社會環境因素

在陝北民歌中的體現陝北民歌的翻譯也會受到一系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比如日常的一些生活習俗、傳統的一些節日的慶祝以及該地區的風俗習慣等。這些因素,在做陝北民歌英譯過程中必然都會起到一定的影響和制約。因此,爲了準確傳達陝北民歌的意思,我們也要考慮社會環境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英譯達到美的效果。例如:

五穀裏的(那個)田苗子兒,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兒(喲),數上(那個)藍花花兒好。

Ofallcropsinthefield,sorghumgrowsthetallest;Ofallgirlsfromthethirteenprovinces,BlueFloweristheprettiest.

藍花花是流傳於陝北民間的一個人物,身上有很多優點,漂亮、善良、能幹,而且對愛忠貞、敢愛敢恨,因此後來人們只要一提到藍花花,就會聯想到“好女孩”.譯者在這裏將其直接異化爲BlueFlower,讀者第一眼看到可能無法理解其意,但如果結合上下文便可以明白這裏是誇獎、稱讚這個“妹子”,因爲前面有Ofallgirlsfromthethirteenprovinces…所以讀者就不難理解藍花花的基本含義,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