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7W

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物理情景……”。既然物理來源於生活,那麼我們的物理教學就應該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體現物理來源於生活,寓於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論文

一、在教學中要多創設生活情景

在物理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體驗,科學、有效地創造生活情景,讓學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問題,採用靈活多樣的匯入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規律。可採用討論、辯論、小組活動、參觀、調查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和技術的興趣,爲他們將來的工作、生活、社會活動從知識、能力、觀念等方面做準備”。例如:在進行“浮力”內容教學時,以“鐵在水中下沉,爲什麼鐵船可以浮在水面上”爲題可設計問題情景。又如,在進行“凸透鏡成像”教學時,可用“照相機、幻燈機、放大鏡都是凸透鏡,在不同條件下所成的像是否相同”來設計問題情境。又例如學習了重力知識後,可讓學生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重力無處不在。如工人師傅在砌牆時,常常利用重錘線來檢驗牆身是否豎直,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過程中保護羽毛;汽車駕駛員在下坡時關閉發動機還能繼續滑行,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節省能源;假如沒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進嘴裏,人們起跳後無法落回地面,飛舞的塵土會永遠漂浮在空中,整個自然界將是一片混濁。在講授重力時,要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充分挖掘學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

二、在教學中要多探究生活問題

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能夠向學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現象,創設探究問題的物理情景,激發認知衝突,這是保持學生有意注意、激勵學習動機最有效的途徑。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物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的大量物理現象都可以成爲學習感性知識的來源。教師要善於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並且上升爲理性認識。例如:在學習“汽化與液化”時同學們都錯誤的認爲“白氣”就是水蒸氣。儘管老師一再強調“白氣”不是水蒸氣,但從他們疑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並不相信這個說法,爲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白氣”是什麼?,“白氣”是怎麼產生的?我設計了這樣的探究實驗,用一個平底燒瓶插入一個帶有兩個小孔的橡皮塞,一個孔插入溫度計,另一個孔插入直角彎形玻璃導管,出口拉成尖嘴形小孔(尖嘴孔越細越好)。爲節省時間在燒瓶內裝入少量熱水,用酒精燈加熱,待水沸騰後,提問學生水沸騰後會變成什麼?(學生肯定的回答是水蒸氣)。然後要求學生細心觀察,並思考後回答燒瓶裏水面上有沒有水蒸氣出現?(學生回答應該有),緊接着追問:你能看到水蒸氣嗎?爲什麼?玻璃管口冒出“白氣”是不是水蒸氣?爲什麼水面上的水蒸氣不是“白氣”?透過交流討論使學生知道水蒸氣是無色透明氣體,眼睛看不到。再讓學生讀出燒瓶內溫度90℃,而瓶外是室溫,透過比較發現熱的水蒸氣透過導管從尖嘴處排出受冷,產生“白氣”。爲了加深水蒸氣受冷變“白氣”這受冷的條件,我又讓他們逆向思維,如果在尖嘴處給“白氣”加熱,現象又會怎樣呢?當點燃酒精燈把火焰靠近“白氣”時,“白氣”消失。老師又問:“白氣”變成什麼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白氣”受熱又變成了看不見,透明的水蒸氣跑掉了。酒精燈移開,同學們又觀察到了“白氣”現象。當用一塊玻璃靠近“白氣”,玻璃上佈滿水珠。同學們真切的感受到“白氣”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遇冷形成的許許多多的小水珠。就此機會再引導學生水蒸氣從什麼狀態變成什麼狀態?學生回答:“從氣態變爲液態”。從而引出“液化”這一物態變化。發生液化的條件是什麼?學生很自然地從水蒸氣變成小水珠的條件“遇冷”歸納出液化過程放熱的結論。透過這個補充實驗探究,學生真正理解了“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且知道了“白氣”爲什麼要打引號,是因爲“白氣”不是氣,而是液態的.小水珠。同時也掌握了什麼是液化現象,加深了對液化過程放熱的理解。

三、多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透過收集資料、動手操作、合作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提高他們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了密度及其應用後,我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農民選稻種時需用密度爲1.03×103kg/m3的鹽水,今配製2L鹽水,稱得質量2.4kg,請你檢驗這樣的鹽水是否合乎要求。若不合要求,是加鹽還是加水?每2kg原來的鹽水應加多少鹽或水?這是一個與農業生產聯繫緊密的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必然用到混合物質的密度知識,在知識的遷移過程裏,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學習了電能、電功率以後,可讓學生查出家中電能表的標定電流,推算一下,允許接在這個電能表上各種用電器額定功率總和是多少?記錄電能表1min的轉數,怎樣用這種方法測量一個用電器的電功率?透過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熱愛科學,樹立良好的科技意識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

四、多利用生活資源進行物理實驗

只要我們在生活和教學中,時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邊的生活資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善於實踐,發揮聰明才智,常見的生活資源便可變廢爲寶,讓生活資源成爲課程資源。其方法是:一、看見一個生活物品,就立即想,這個物品能做什麼實驗,它有什麼特殊的功能,聯想它在自己教學實驗中的用處;二、課本中或是探究過程中的實驗,思考要用什麼日常生活資源,能否可使實驗效果明顯、可見度大、具有奇異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設計出另一個巧妙的方案等。例如:塑料飲料瓶上紮上幾個高低不同的孔就成了液體壓強演示器。玩具激光筆可用來做光學實驗。用玩具放大鏡和硬紙板可製成小照相機,幫助學生理解實際照相機的結構。當學生用漆包線、鐵絲和磁鐵製成的小電動機開始轉動時,他們的探究興趣就更高了。如鉛筆、玻璃杯、輸液器、小耳機、橡皮泥、等各種生活物品都能在物理課堂上發揮重要作用。

總之,在我們的物理教學中要落實新課標,體現物理教學的課改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培養學生見物思理的學習意識,教師就必須把課堂放開,讓學生動起來,在課堂上要選取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和器材,真正體現“身邊物理”“見物思理”。把物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繫,讓物理真正走進生活。

TAGS:物理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