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四步自學指導法

學問君 人氣:2.29W
四步自學指導法
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學→討論→練習→小結1.自學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獨立閱讀教材、獨立完成部分思考題的過程中培養自學能力,教師再根據各個學生學習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分別進行重點指導。這裏的“自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中的“預習”是截然不同的。“預習”往往被置於課外,學生無法在教師的輔導下進行這項工作,質量難以保證;而“自學”是在課內,是在教師的督促和指導下的獨立閱讀和思考。在這個“自學”階段,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透過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有層次的。第一階段爲基礎閱讀階段,主要爲使學生具有基本獨立閱讀教材的能力,對教材的基本內容能理解;第二階段爲邏輯整理階段,即引導學生透過自學,在理解的基礎上能整理出某一課題內容的邏輯結構;第三階段爲結構遷移階段,這時學生能把自學的內容和自己的認識結構聯繫起來,對其中結構不同或差異較大的新知識也能找到突破點,並透過所學習的內容形成自己的觀點。“自學”的.進行大致有三種情況:①教師先指出自學要求和自學方法,然後由學生自學;②學生先自學,然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加深理解,從而領悟自學的內容;③教師邊作指導,學生邊學習。自學,不是學生隨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隨意性”學習。自學必須在有目的、有計劃的基礎上進行。
一個“目的性”,一個“計劃性”,是自學取得成效的決定因素,也是教師在“自學”階段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兩個重要方面。2.討論這個階段指在對共同存在的問題經過相互探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中,提高認識,特別是透過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同時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和“說”的能力。“討論”的形式大致有三種情況:①在教師的組織和點撥下,全班對重大問題進行討論;②一般問題,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讓前後左右四鄰的學生進行討論;③細小的問題,同座位的同學不時輕言細語地交換意見,這種形式從前一個階段(自學)直到後一個階段(練習)都可以自由地進行。教師在第一個階段和這個階段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什麼時候講、講什麼、怎麼講,都有講究。一般地說,教師應在學生對某一問題經過了深思熟慮,同時又掌握了學生在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中最難弄懂的難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話。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話,首先不要講問題的本身,而應該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先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當學生對問題已基本解決或接近解決時,教師才畫龍點睛地講解問題的本身,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解決。
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應是少而精。3.練習這裏的“練習”,指的是學生經過自學、討論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各種心理能力的發展,並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練習設計應以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爲基本原則,不是練習題做得越多越好,練習題應該是精選的、有代表性的。在這個階段,教師的指導作用比前兩個階段顯得次要一些。教師通常是做個別指導,若發現學生存着難以解決的共性問題時,教師才偶爾做集體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時,同樣要注意指導的藝術性,不能“啓”得過分暴露,又不能“啓”得過分含糊。4.小結這一階段,是使學生達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識,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概括化,使技能進一步綜合化、規律化的重要環節。在藉助於一定的的工具書、參考書的幫助下,學生在透過自學、討論、練習三階段的學習之後,對新課內容已基本掌握,但也難免有似是而非的問題。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仍有必要對新課內容做一番簡明扼要的小結,特別是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共性問題,教師這時一定要給予學生一個明晰的解答。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結”階段,仍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結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①教師簡明扼要地概括性講述;②學生各自回顧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③師生共同評估、訂正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