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談談德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有關問題

學問君 人氣:2.68W

摘 要:以德國幾所經管類專業各具特色的高校爲例,介紹了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的設定情況,並從教學安排和對外交流兩方面探討了其對我院相關專業發展的啓示。

談談德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有關問題

關鍵詞:經管專業;課程體系;對外交流

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是面向現實經濟生活的,因此教學活動必須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

當代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尤其是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經濟的全球化勢必要求經濟管理類專業教育的國際化。同時,借鑑世界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加快專業建設與發展,是當前經管類各專業共同面臨的課題。教學活動的國際接軌是建立在學習借鑑他國先進之處並融合自己優勢的基礎之上,是面向全球、與時俱進的動態過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爲此,筆者在大量調研和考察的基礎上,選擇了德國巴符州幾所在經濟管理類專業具有特色的高校進行介紹和比較,在此基礎上探討其對我國經管類專業教學的啓示。

一、德國高校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設定

德國高校的專業設定跟我國的設定不完全相同,關於經濟管理類專業,大部分高校(包括Uni.

和FH)都設有Volkswirtschaftslehre(VWL)和Be2triebswirtschaftslehre(BVL)兩大學院或系,前者爲國民經濟,與我國的經濟類專業相似,後者爲企業經濟,與我國的管理類專業相似。但由於經濟學各專業與管理學各專業之間有很多交叉,所以這兩個學院或系通常沒有太明顯的界限,這一點從教學安排、教學活動組織以及教學設施資源的共享上都能反映出來。

(一)tgart的tgart的BWL因其“technicalorentation(面向技術)”而着稱。學生在校學習分爲Grund2studium、Hauptstudium和實習論文三個階段。

1、Grundstudium階段(1-4學期)[1]

tgart的BWLGrundstudium階段須必修基礎課程、工商管理、經濟學基礎、技術類基礎和法律基礎五類課程,周學時平均爲20學時。具體課程包括基礎類的會計學、經濟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類的工商管理概論、成本和經營會計、財務報表、資訊管理概論、人力資源管理和組織設計、金融及投資、研發管理概論;經濟學基礎課程有經濟學概論、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技術類基礎課程包括機械學、計算機科學、生產的基本原則、電子工程概論。

2、Hauptstudium階段(5-8學期)[1]

該階段的學習分爲必修和選修兩大模組,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三個必修專業模組:基礎工商管理模組、經濟學模組、專業工商管理模組;(2)一個必修技術模組;(3)一個選修模組:從工商管理、經濟學、社會科學、法律模組中擇一。

其中每一小模組又包含具體的若干門課程,比如,選擇專業工商管理模組中的市場營銷方向,由以下課程構成:B2B營銷、工業採購、國際市場營銷、市場調研、營銷實踐、營銷專題研討。3、實習並完成畢業論文(9-10學期)學生需到企業進行實習,在實習期間完成畢業論文。

修完1-4學期的必修課程並透過考試,獲得Vordiplom者纔有資格進一步繼續深造。修完5-8學期的必修和選修課程並透過考試,才能獲得寫畢業論文的資格。論文完成提交答辯並透過後,方可獲得Hauptdiplom。至此,大學的學習纔算結束。通常在1-10學期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1-2次社會實踐,或半年或一年或更長,學校沒有統一的要求。但畢業論文須在實習單位完成。

這樣的課程安排,既能保證學生掌握較寬的經濟管理學基礎知識,又能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選擇具體的發展方向。這是一種具有較強靈活性和適應性的教學安排,值得我們在教學管理中學習和借鑑。

(二)FHReutlingen的IB(InternationalBusiness)該項目是FHReutlingen於1997年啓動的,幾年的發展,使其在德國小有名氣,國際化是其顯着的特徵。這也是我們研究和學習它的意義所在。

1、InternationalBusiness概況FHReutlingen的IB學制4年,前3年在FHReutlingen學習,第4年到一個PartnerUniversity學習。FHReutlingen目前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共有6個PartnerUniversity。四年的學習計劃中包括2個國外實踐學期。該專業50%的學生來自德國以外的國家,另一半來自德國的學生大多數具有海外學習、生活經歷。該專業所有教授都長期從事國際商務和研究工作,所有教學都以國際視角爲出發點。

2、前3年的教學安排[2]

前3年的教學任務分6個學期完成。在第3和第6學期各安排3門課程集中授課,其餘26周用於海外實習。在前3年的學習過程中安排兩個實習學期,其目的是使學生獲得一些不同領域中的經歷和知識。德國學生要求至少一個實習學期在海外進行,國際學生要求第1個實習學期在德國進行。3年中開設的主幹課程有:管理學原理、經濟學、電子商務、經濟數學、管理會計、商法、談判技巧、商業組織及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實務、市場營銷、出口管理、管理方法等課程。另外,在第4、5兩學期中分別要求每週選修8課時的選修課,所有備選課程(周課時均爲4)爲:電子商務Ⅲ、Ⅳ;管理博弈;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法;生產控制;戰略控制;國際市場營銷溝通;國際市場調研;歐洲商法概論;商業權利的保護;國際稅收;公司法;經濟政策;政治經濟學;兩門外專業課程。

在前3年的授課中,第1、2學期除語言課外,其餘課程用英語講授,從第3學期起,除語言課外,其餘課程用德語講授。爲了滿足國際商務專業對語言的要求,在前3年中分4個學期開設經貿英語,爲德國學生開設法語/西班牙語和經貿法語/西班牙語,爲國際學生開設德語和經貿德語。

3、第4年的教學安排第4年在國外的PartnerUniversity學習。各PartnerUniversity安排的課程有所差異,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就讀學校。除墨西哥的PartnerUniversity用西班牙語授課外,其餘PartnerUniver2sity都用英語授課。

以一個美國PartnerUniversity(SoutheasternLouisanaUniversity,USA)的課程安排爲例。在美國的一年分爲3個階段[2]:第7學期、第8學期和一個夏季短學期。其間安排的必修課程爲:管理經濟學、財務管理、經濟統計學、企業政策和戰略、金融政策、組織理論和行爲、市場管理等。在3個階段都有每週8課時的選修課要求,學校提供的選修課程(周課時均爲4)主要有:營銷溝通、工業關係研討、當代經濟問題研究、商業談判技巧、金融機構管理、行政管理、溝通理論、資訊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國際會計專題、國際經濟學專題、國際金融專題、國際管理專題、國際營銷專題。

FHReutlingen的這種安排模式,充分體現了InternationalBusiness國際化的特徵,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項目,值得我國同類專業借鑑其思想和某些做法。

(三)FHKonstanz的對華貿易專業FHKonstanz的對華貿易專業是專門針對中德貿易開設的新專業。該專業是在世界經濟專業的基礎上,增加中文、中德貿易關係以及東方文化等等內容而成的一個適用性很強的專業。FHKonstanz與南京工程學院有着20幾年的合作與交流歷史,其該專業的學生已從1999年起每學期都派遣學生前往南京工程學院交流學習,從2003年起南京工程學院每年也派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赴FHKonstanz交流學習。因此,該校對華貿易專業的教學安排和課程設定對我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改進也有較強的'參考價值。FHKonstanz對華貿易專業學制5年,前2年在國內學習,第3年的兩個學期分別爲海外學習、海外實習學期,第4年仍回國學習,第5年實習並完成論文。

在德國國內開設的課程主要有[2]:漢語、中文文字處理、中國概況、中國當代史、中國經濟區域及其實踐、進階漢語會話、東亞概況、跨文化交流、企業管理學、會計學、德國經濟和社會法、數據處理、經貿英語、經濟學、與東亞經貿夥伴的貿易洽談、國際經濟學、商業倫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商業函電、國際項目管理及融資、對外貿易及融資、全球價值鏈組織、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財務報告和控制、企業創立及國企私有化、戰略管理和文化、國際經濟合作、稅制與投資、國際經濟合作法律規定、國際金融市場、國際企業演習、發展經濟學等。

FHKonstanz的對華貿易專業更接近我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前者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二、對我國同類專業教學及對外交流的啓示

(一)對教學的啓示從調研考察的結果看,國內外有關院校的教學安排值得借鑑,對我們的啓示主要有:

第一,經管類各專業面向全球化,尤其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更是一個外向型的專業,因此,對語言有更高的要求。這一點應該反映在教學計劃上,即除基礎英語、專業英語外,還應加大二外甚至三外的學習。在德國一般來說,大學生能使用至少三種語言。我國已成爲WTO的成員國,對外交流日益密切,因此,爲適應新形勢而培養的學生應具有基本的語言素質。

第二,加強實踐環節。國外大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般有至少一年的實習,而且畢業論文必須結合實習單位的情況,在實習單位完成畢業論文。學生自行聯繫實習單位,可以在國內,也可以到國外。一方面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同時也減輕了學校的組織負擔。例如,在南京工程學院學習過的德國學生,完成了第8學期的學習任務後,有幾位又聯繫到北京或上海的單位作論文。

第三,拓展知識面,選修外專業課程。我國經管類專業普遍的問題是學生的知識僅限於經濟管理商業流通等領域,對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這樣不利於學生走進具體的某個行業從事管理及經濟貿易工作。而國外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如tgart的BWL學生必修一個包括建築、電子工程、能源工程、資訊工程等的技術模組,其他大部分學校,無論什麼專業,學生都必須選修2門或以上外專業的課程。

第四,加強與企業商業界的交流與合作。德國大學的經濟管理院系非常注重與業界的聯繫,定期邀請業界人士開講座,在學生學習與今後從事工作之間建立一座溝通的橋樑,以便學生對外界有所瞭解,而我們的學生更多的是在象牙塔裏。

(二)對對外交流的啓示順應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教育國際化是符合教育必須服務於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是符合當代社會實際和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思路。國際化,應該有兩種含義:一是一個過程,從遊離國際高等經管教育之外逐步走進國際高等經管教育體系之中的過程。

二是一種結果,指達到國際水準,包括學術水平、辦學條件、人才培養、辦學水平的國際水準。就操作層面而言,應包括加強與國外優秀高校建立正式合作關係、開展與國外知名學者的合作研究、加大教師和學生的國際交流數量、在國外高檔次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使用國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逐步引入國外先進學校的管理方式、爭取國內院校學分的國際認可、爭取加入相關的國際教育機構和聯合團體、努力實現與國外聯合辦學等方面的內容。本課題就對外交流重點探討了以下問題。

第一,交流的可行辦法。國際交流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方式一,我國學生畢業後,到國外留學。這種方式屬於大學畢業後交流,校際之間的專業合作還處於較低的層次。方式二,大學學習期間的交流。這種方式與校際合作有密切的關係,必須建立在校際專業合作的基礎上。比如,可採用“3+1”方案,即兩頭學習在國內,共計3年,中間在外學習1年,被稱爲“3+1”聯合培養模式。或者,採用“2.5+2.5”模式,即先用兩年在國內強化德語和學習基礎課程,再用兩年半到德國留學學習專業課程,最後半年回國完成畢業論文。

無論採用哪種模式,都涉及到教學計劃的認可與有關方面的批准,如果授予雙方的學位,還有更多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務,涉及到更多方面的協調。

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培養具有較強的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素質和能力的學生,兩頭在內中間在外的聯合培養模式更有前途。

第二,聯合辦學,規模招生的設想。建立校際夥伴關係是校際合作的基礎。建立夥伴關係,首先有利於師資的交流。如:我國的同濟大學、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是Uni.

Stuttgart的PartnerUniversity,每年這些高校都派遣教師到tgart或進修或參與科研或講學,部分專業或院系保持着長期的合作關係。在此基礎上,共同培養本科生及碩士、博士研究生。建立校際夥伴關係,也是合作辦學的前提。如前所提到的FHReutlingen,其合作辦學的基礎是與若干海外的PartnerUniversity的合作,也正因爲海外高校的加盟,才使其InternationalBusiness更具有實際意義。

在建立校際關係的同時,與企業界保持聯繫也是很重要的。因爲培養學生的直接目的是爲企業所用,因此,在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需要得到企業的支援和指導。

國內外都有聯合辦學的成功經驗,國內院校相關專業應學習其可取之處,結合經管類專業的實際情況,探索與國外優秀高校聯合辦學,共同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能夠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新一代大學生的辦學思路。

參考文獻:

[1]rmationforVisitingStudentsandECTS-information-packageforStudiesinBusinessAdministration[M].4thversion,Stuttgart,StuertzVerlagGmbH,2000,98-101.

[2]HeinzpeterKaerner,Studien-undPruefungsordnungderFachhochschuleKonstanz[M].5thversion,Konstanz,LudwigAuerCmbH,200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