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2.66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通用5篇)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現代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三步計算和應用》中的相遇問題。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我的說課:分析教材,理清思路;優選教法,注重學法;優化程序,突出主體。

一、 分析教材,理清思路

本節知識是在學生初步掌握了速度、時間、路程的關係之後進行的教學。本內容和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聯繫,藉助生活原型,可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學好此內容,也爲後繼學習做好鋪墊。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技能目標:明確相遇問題的特點;理解基本數量關係;正確分析解答相遇問題。

2、發展性目標:經歷比較、優化的學習過程,發展求異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

3、情感性目標: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激發學生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實施知識目標過程中,重點是讓學生在“做”中發現規律,從而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答方法。

二、 優選教法,注重學法

學生學習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好的教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主動去探索。課上我爲學生創設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中悟,悟中創。教師則是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及促進者。除此之外,我還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選擇學習方法,使不同層次的孩子學到不同的數學,使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 優化程序,突出主體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分爲四個部分:

(一)在情境中感知

引發思考:每天早晨揹着書包來上學,馬路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馬路上的車輛在行駛的方向上有哪些情況?

(二)在遊戲中引入

1、理解意義:新授課時,我以學生經常在做的兩個遊戲爲主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揭示課題——相遇問題

遊戲1:紅綠燈——相向 遊戲2:跨步子——相對分頁標題#e#

思考:兩個遊戲,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2、 聯繫生活——提問: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屬於相遇問題?

3、歸納小結——要想出現相遇的情況應具備哪些條件?

(板書:兩個物體、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教師指出——本節課側重研究兩個物體“同時”行進的規律。

(三)在操作中發現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在充分認識兩種運動方式後,問“你想研究哪種運動方式”,“認識了這兩種運動方式,你想透過這兩種運動方式知道什麼”。現在小組合作,我們來研究相遇問題,請你利用相遇卡擺一擺,並完成表格

小組合作:

(1)利用相遇卡,兩位同學同時行進,一位每次行3釐米,另一位每次行進2釐米。

(2)每行進一次把數據填入表中。

行的次數

紅色線段長

蘭色線段長

兩色線段長度和

兩色線段距離

(3)觀察表中的數據,研討發現了什麼?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做”中感受兩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的運動規律,更好地去理解相遇問題的解題規律。:如:

①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直至爲0,即相遇了;

②相遇時,兩者所用的時間是一樣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於總路程;

③因爲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時,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

在學生不斷質疑,解疑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培養,探索求知的慾望得以激發,也使課堂上的單向資訊交流變爲多向資訊交流。

(4)藉助多媒體演示,突破難點。(多媒體省時,高效,直觀,生動等特色的優勢被課堂教學廣泛使用,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相遇過程,抽象出線段圖,由直觀到抽象,即讓學生學的輕鬆,又分散的教學難點。

2、應用規律

例:(媒體出示)70頁,例2:兩個郵遞員同時從相距3000米的兩地相對而行。騎摩托車的速度是800米/分,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00米/分。經過幾分鐘兩個郵遞員相遇?

(1)自己選擇學習方式

A、獨立完成(鼓勵用多種解法)

B、藉助教材(依據線段圖列式解

C、請教同學

(2) 指名板演,講解思路

[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讓學生藉助實踐經驗解決問題。屏棄了過去的整齊劃一的教法,對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好的學生,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善於與人交往的學生,讓他們向同學請教;對樂於藉助教材的學生,讓他們看書,依提示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分頁標題#e#

(四)在鞏固中深化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練習題時,我對教材做了處理,設計了一個“智力大沖浪,智奪小紅旗”的環節,力求形式多樣,條件問題開放,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

第一環節:起跑線,是隻列式不計算的基本練習

1、 兩個工程隊合開一條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甲隊的進度是12米/天,乙隊的進度是14米/天。經15天打通。這條隧道長多少米?

2、 小名和小化從相距180米的跑道上同時相對而行,小名每分鐘42米,小化每分鐘48米,兩人幾分鐘後相遇?

第二環節:加油站:自選超市:讓學生依個人掌握知識情況,選擇練習題。

1、 比一比三道題的聯繫與區別;

A、 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3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B、 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390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75千米。幾小時相遇?

C、 兩輛汽車同時從相距390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經3小時相遇,甲車每小時行5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2、 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3805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幾千米?

3、 客車和貨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客車每小時80千米,貨車每小時70千米,經過4小時,兩車相距10千米。A、B兩城相距多少千米?

第三環節:凱旋門:

小紅每分跑300米,小明每分跑320米,自己設計運動情況並編題。

[設計開放性的練習,我考慮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慾,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你真棒”“祝賀你”隨着一聲聲讚揚,同學們肯定會一路過關斬將,站到領獎臺上。

(五)在總結中提高

談一談本節課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2

一、 說教材

《認識整萬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數目,認識萬級和個級的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會讀寫整萬數。教材分爲三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教材透過呈現生活的實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數,引發學生求知慾,再以“10個一千是一萬”爲基礎,藉助計數器,引出“十萬”“百萬”“千萬”這些計數單位。

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這裏將寫數和讀數結合起來學習,讓學生體會數的實際意義。

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教材介紹了我國的計數習慣,根據已有知識,給出各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讓學生聯繫讀寫的體驗,透過類比,推出萬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

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

2、透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3、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讀整萬數,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二、說教法和學法

藉助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說設計理念

1、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身邊的數據出發引出大數,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去讀數,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3、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撥一撥、數一數,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髮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

4、透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比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數學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匯入時,選擇我國2003年茶葉、甘蔗和油菜籽的總產量的有關數據,透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學生一起回憶萬以內的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一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透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認識數位順序表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完成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各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髮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這樣安排可以爲理解“讀萬級上的數的方法與個級相似”做準備。

3、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學生藉助計數器,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在此基礎上,我又透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整萬數,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撥好後再讀一讀,寫一寫並交流讀、寫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整萬數的寫法和讀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

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透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如:xxxxxx有400000平方米相當於有40個教學樓那麼大。

四、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引導學生進行小結,使學生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堂中的自我評價更能激勵學生自我發展。同時讓學生寫數學日記,進行課後調查,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爲生活服務的。

五、說板書設計

我在設計板書時,安排了數位順序表,再根據數位順序表寫整萬數,並用紅筆突出萬級的寫法,突破寫書整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瞭然。充分體現了板書的概括性,指導性。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3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

(1)小數的性質;

(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爲後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透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 口、動眼以及採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爲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學法

透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 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匯入新課

在商店裏,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裏的2.50元、3.00 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爲什麼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 天要學習的內容,並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釐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 明:1分米=10釐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釐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 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爲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裏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爲具體。然後板書準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爲”、“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麼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裏應用了比較法,便於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爲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示,學生思考: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佔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

②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佔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③引導學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爲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爲什麼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 呢?(因爲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爲這樣做,其餘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 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麼?(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後,學生回答,教師板 書:0.70=0.7;105.0900=105.09。透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爲以後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 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後,2人板演,其餘學生齊練,訂正,表揚。

0.2=0.200 4.08=4.080 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後再添“0”。(想一想爲什麼)

3、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並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 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餘學生當小評委 。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後,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裏按順序報數,其他 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 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採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餘學生齊練, 評價鼓勵。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4

一、 說教材

1、教材內容,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是在掌握直線特點的基礎上繼續學習,使學生掌握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係:平行和垂直,進一步認知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2、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

(2)讓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係,認識垂線和平行線。

(3) 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具有探究的學習意識。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難點:理解“同一平面”的含義。

二、 說教法學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成長的過程,也是知識成長的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新知。基於以上理念:在本節課的教法選擇上,我注重體現以下幾點:

①引導學生採取“觀察、想象、分類、比較、”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②組織學生開展有意識的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活動。

③適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越性。

在本課時的學法指導上,我將讓學生在感知想象、實際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經歷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進而使他們在交流中充分體驗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深刻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爲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三、學情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於學生生活的侷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較困難;還有學生年齡尚小,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尚不豐富,導致他們不能正確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質。

四、 說教學程序

1、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感知想象。

(1)讓學生把一張白紙想象成一個無限大的平面,在平面上出項了兩條直線,並把它們畫下來,初步感知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

(2)、揭示“同一平面”的含義。學生所畫的兩條直線都在同一張白紙上,把白紙的面看做一個平面,也就是所畫的兩條直線都在同一平面上。

第二個環節:自主探索,構建新知

我這樣引導: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在同一個平面內想象的兩條直線竟出現了這麼多樣子,能不能給它們分分類?(出示四種位置關係)

2、學生進行分類,老師聽取學生的想法。

接着引導學生觀察的分法,談談自己的想法。

3、延長不想交的兩組直線,引導學生重新分類。

4、學習了平行線的有關概念。

5、對相交的三組直線進行觀察、引導學生找出相交中的特殊現象和學生一起學習垂直的有關概念。

第三環節:鞏固拓展,加深認識。

出示

(1)、生活中的平行與垂直現象。

(2)、找一找我們身邊的平行和垂直現象。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學會評價。

我這樣結束這堂課,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垂直與平行一課的教學,以學生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爲基礎,運用分類與比較這種基本的數學學習方法,爲學生搭建探究、發現的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學會在“做”中學數學,在探究中學數學,這樣真正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進而獲得主動發展。

小學數學四年級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選擇的說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億以內數的認識。

2、教材地位與作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讀寫認,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小學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後一課。對以後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並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3、教材的編排特點:

       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

       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透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於觀察和發現、樂於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的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會做一些課前準備,一是準備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遊戲卡片等教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2、掌握億內數的數位順序表,瞭解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級個級、萬級、億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難點:

1、讀寫數位較大的數目。

2、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爲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字,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透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爲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遊戲

五、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爲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小學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爲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爲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透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爲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學前準備:口答:一千里面有10個百,一萬里面有10個千;口述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2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利用課件出示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你們會讀這些數嗎?瞧,這些數比以前學習的萬以內的數更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一萬)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即十進關係)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個千萬

爲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4個數位是一級,分爲個級、萬級和億級。

(三)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1、拿出作業本上的最末題

(1)讓學生自由讀

       (2)小組交流討論,該怎樣讀,爲什麼

(3)反饋,老師做引導,而後總結讀作:八千四百五十萬七千六百

A、從高位讀起B、按照個級的讀法,每一級的數讀後加讀‘萬’或“億”

(4)思考:怎樣去分辨這個數是在個級或萬級?

目的在於明確在讀數之前必須先分級,有助於簡單的讀數。

2、讀數:

13819000各自讀,交流

分級-從高位讀起-按照個級讀法,只是在後面加讀級名最好在數位順序表上體現,或進行分級。

2496640700085000300

先各自讀,將其讀法寫下來,而後集體交流讀法

按照四位分級的原則,我國的讀數法則是:

       (1)四位以內的數,按照數位順序從高位讀起。

(2)四位以上的數,先從右向左四位分級,然後從最高位起,順次讀出各級裏的數和它們的級名。

       (3)如果一個數末尾有“0”,末尾的“0”不讀;每一級末尾的“0”也不讀;其他數位上,不論連續有幾個“0”,只讀一個零。例如30500804500,讀作三百零五億零八十萬四千五百。

(四)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

1、六千八百五十萬四千二百學生嘗試寫數-交流-確定方法(分級,藉助數位順序表)

2、三千零八萬一千五百六十九萬三千六百七十二萬三千一百一十二

學生練習後,指名到前板演,而後講評,最終得出寫數的方法:先分級,從高位寫起,某一位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寫0佔位。

3、討論:

什麼時候寫0,寫幾個0

(五)複習鞏固

(六)全課小結: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運用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同學交流你課前收集的這些更大數的實際意義。

練習設計了5道題,2道讀法題,2道寫法題還有一個思考題。最後是回顧整理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