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2.98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通用6篇)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貓》是本冊第四組課文中的一篇精讀的散文。課文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課文先從性情、脾氣、膽量三個方面具體表現貓的古怪性格;再寫到他小時候的淘氣。作者在介紹貓的性格特點時,用平實、樸素無雕琢的語言將事實具體地寫出,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感 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作者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總之課文圍繞“人愛貓,貓親人”這一感情主線,表現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創造出了一個美好的境界。

二、說學生

由於貓是一種較常見的家養小動物,農村的同學都見過貓,不少同學還養過貓。因此 ,我在教學時主要是喚醒同學們的生活體驗,體會貓的性格特點和人貓和諧相處的境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領悟文章的寫法。

三、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確立三維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法與學法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教法與學法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我首先採用情境法——猜謎語、展示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接着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問題牽引法,學習生字和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鍛鍊學生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對比閱讀法是本單元重點推介一種學習方法,在課堂最後的“閱讀連結”環節中得到很好的體現。爲了很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準備用2個課時完成,全三步一個課時,後三步一個課時。

五、說步驟

(一)猜謎情趣,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謎語和貓的圖片”,激發學習興趣;

2、課件出示老舍的簡介,揭示課題——貓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閱讀要求,自學生字詞

2、思考:課文寫了幾隻貓? 你的理由是什麼? 這隻貓有什麼特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層次結構)

(三)再讀課文,品味詞句

A、認真閱讀1-3段,圍繞“古怪”思考問題(課件出示)

1、找出文中含有“古怪”一詞的句子讀一讀;

2、說一說“古怪”一詞的意思;

3、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大貓的古怪?

4、用關聯詞“雖然……但是……而且……”把“貪玩、老實、盡職”三個詞連成一句話。

B、認真閱讀第4段,圍繞“淘氣”思考(課件出示)

1、找出帶有“淘氣”一詞的句子讀一讀,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2、課文從哪些方面寫出了小貓的“淘氣”?

(四)精讀課文,領悟情感

課件出示思考題:

1、作者喜歡貓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貓喜歡作者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3、結合課文說一說在習作中怎樣來表達情感?

(人愛貓,貓親人)

(五)指導朗讀 ,昇華情感

1、自由讀

2、範讀

3、練讀

4、背誦

(六)拓展閱讀,對比學習

欣賞“閱讀連結”夏丏尊、周而復描寫的貓,並與老舍筆下的貓進行比較,學習寫作方法。

老舍: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從而抒發對貓的喜愛之情;

周而復:寫貓的外貌和神情表達喜愛之情;

夏丏尊:寫一家人對貓的態度來表達喜愛之情。

(七)總結全文,昇華主體

1、說一說課文在寫作上的特點:總分的構段方法;用具體事例來展示特點;表達真情實感;語言樸實;

2、談一談學習的收穫;

3、用總分的構段方法描寫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

(八)練習佈置(見教學設計)

貓,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很普通的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爺爺的筆下卻顯得那麼惹人喜愛。小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正說明了在我們身邊,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用心去感受,就能像老舍爺爺那樣——不但能發現美,欣賞美,而且能創造美。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2

一、說教材

《22課兔和貓》在繼續研究兔的基礎上,找出兔和貓的共同特點,形成對哺乳動物的認識,本課研究兔,主要是收集更多的哺乳動物的相同點,進而抽象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因而,研究兔只是本課的教學活動之一,重點是對哺乳動物類的認識。本課教材分以下幾個部分。

1、觀察兔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

2、比較貓合兔,認識它們的身體特點和生活習性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透過比較找出貓和兔的相同點後,指出:“像貓和兔這樣的動物屬於哺乳動物。”

4、認識更多的哺乳動物。

5、比較哺乳動物與鳥類的不同。

二、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身體分爲頭、頸、軀幹、四肢、尾五部分,身上長毛,胎生,吃奶長大。能認識多種常見的哺乳動物。

2、過程與方法: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貓和兔的相同點,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

3、情感與價值觀:熱愛小動物,樂於去研究它們的生活習性。

教學重點:認識哺乳動物的特徵。

教學難點:能用比較的方法,找出貓和兔的相同點,歸納出哺乳動物的共同特徵。

三、說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採用的利用課件組織學生觀察、比較,然後說出結果。

四、說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出示課件,引導複習貓的特點及生活習性;觀察兔的身體特點,引導學生說出兔的身體特點及生活習性;比較貓和兔的異同,揭示哺乳動物的概念;引導學生說出哺乳動物的特徵;然後讓學生說出更多的哺乳動物,在學生說出一些哺乳動物後,教師用圖片出示從網上收集的一些哺乳動物的照片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如:鴨嘴獸、鯨、蝙蝠、刺蝟、河馬等,最後組織學生比較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不同。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3

《貓》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二組共有四篇課文,本組教材包括兩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課文內容由“情”編織,既有動物之間的感情,又有人與動物之間的感情。需要執教者充分利用本組課文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自主學習。因此,在學習這組課文時,要指導學生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下面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五方面來說說《貓》這一課。

一、說教材

《貓》這篇課文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作者透過平時自己的細緻觀察家裏的貓,採用直抒胸臆或間接體現的手法,抓住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處處留露出對貓的喜愛之情。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透過閱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含的感情。

2、能力目標主要是: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作者抓住貓的什麼特點來描寫的。

難點是:從而學習作者並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從描寫中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幻燈片、

二、說教法

爲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點,擊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並輔以重點詞句突破,圖文結合,反覆誦讀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中高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與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透過讀(範讀、默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透過思,即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透過議,進行資訊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透過反覆誦讀(個別讀,男女生讀,小組分句,段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進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提高興趣的效果。

四、說教學程序

研究教法和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以求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學生學有所獲,我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將本課劃分成6個環節:

1、匯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對這篇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節課我們就來更深一步的學習這一課。我來範讀課文,請同學們注意聽老師是怎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思考文中寫了什麼時候得貓?都在那幾個自然段?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學生複習一下前節課所瞭解的內容。生答後,要他們自己默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都介紹了貓的哪些特點?拿出筆來畫出相關詞句。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深一步的理清課文思路,並掌握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那麼這些特點都圍繞課文開頭的哪句話寫的?學生髮言時,進行板書。並及時給予肯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2、深入理解,感情學文

每段中都有總述,有分寫,分寫是圍繞總述來寫的,生動且具體。以第一自然段爲例看看老舍先生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

這部分可分爲三個環節:

①拿筆劃出描寫這一特點的相關句子,

②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師引導。

③引導感受作者的情感。

根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及學生存在問題,投影思考題:

“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

“說它貪玩吧,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那麼盡職。”

讓學生帶着問題,有感情的朗讀這兩句話,體會感受。

引導生假設如果貓就是你,作者就是你們的爸爸或媽媽,你能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什麼?生答後,小結:在作者心理和筆下,家裏這隻貓就像個可愛又頑皮的孩子,這段文字就像深愛子女的父母在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孩子字裏行間都透出了喜愛之情。

3、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這部分又分爲兩個環節:抓住特點,重點深究。

以小組爲單位,每組可分一段,自學後三段,投影思考題:

(1)說說你們都讀懂了什麼?

(2)或者說你們都喜歡那些句子?

每組派代表答後,再分小組討論,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根據生提的問題,投影練習題:比較下面句子,說說表達效果又和不同,情感有何不同?能舉出一些例子體會體會嗎?

(1)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2)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子,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腳印。

我先出示習題,生答時換成彩圖,讓學生看着彩圖更直接的說出第一句其實是把“腳印”比作了“小梅花”,“梅花”多美呀!儘管小貓踩髒了稿紙,但作者的喜愛之情仍躍然紙上。第二句直說“彩印幾個腳印”,其中的厭煩之意不難領會。感情朗讀後,再舉些例子,出示投影彩圖,以小組爲單位自己感受其中感情。

4、訓練朗讀

《貓》這篇課文內容淺顯,又充滿生活情趣,放手讓學生不斷的朗讀,透過討論交流,理解內容時,切實體會作者是怎樣真實具體描寫貓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理解作者對貓的喜愛。朗讀時,爲了顯示條理清楚,表現貓性格特點的詞要讀的重些,朗讀時表現貓淘氣的部分,語氣略帶俏皮。

5、總結深化

結束語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我是這樣設計的:我們在寫小動物的時候,一般都是先寫外形,再寫習性,而這篇文章卻先抓住了貓的性格特點,再具體生動地描寫的。另外,作者先寫長大的貓,再回憶小時候的貓的淘氣,可愛,就像父母在談自己孩子的事情一樣,使我們從字裏行間無時不感到貓的古怪可愛和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

6、說寫結合

要求學生仿照本課的寫作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嗎?運用本課抓住特點,真實體的描寫的寫作方法,介紹自己熟悉的小動物,注意要表達出你對它的喜愛之情。

佈置作業:寫一篇觀察日記

五、說板書

這次的板書我要求學生自己填寫,已達到創新。透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體會中心,知道選材。因此,我的.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的位置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欣賞名家筆下的藝術形象,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五篇本課課文全部都是經典之作,內容豐富,含義深刻,語言精湛,教材選取的均爲兒童喜聞樂見的精華部分,教學時主要以讀爲主,在讀中感悟作品的意義,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受到語言的薰陶,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

2、教學目標、任務

針對本課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初步疏通本課課文,瞭解全文基本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要求,我把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本課課文,理解本課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文中的心理描寫,並能用自己的話簡要講述貓吃年糕的經過。

過程與方法:以讀爲主,開展多種形式的讀,在讀中感悟作品的意義,在讀中陶冶情操,在讀中受到語言的薰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學習,體會作者對弱者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冷漠的不滿與憤恨。

教學重點:

理解本課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對弱者深切的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冷漠的不滿與憤恨。

教學難點:

理解感悟三條真理的含義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說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表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本理念,這節課力求爲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本課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爲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爲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三、說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二)、瀏覽本課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讀本課課文,回憶一下,本課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默讀思考,自主學習。

學習要求:

1.默讀本課課文,思考:貓在頭吃年糕的時候發現了哪幾條真理?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現的?你覺得哪些情景最可笑?爲什麼?

2.畫出相關的語句,並嘗試有感情地朗讀本課課文。

3.你還有什麼不懂得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

(四)、交流彙報,深入學習。(出示多媒體課件)

1.引導學生結合本課課文第二題,梳理貓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

第一條真理(這條真理是在貓看見年糕時發現的,它當時的心理活動是:若想吃,趁此刻,如果坐失良機,只好胡混光陰,直到明年也不知道年糕是什麼滋味。)

第二條真理:所有的動物,都能直覺地預測吉凶禍福。

(這條真理是在貓吃年糕的時候發現的,它當時的心理活動是還不快吃!假如有人來纔好呢!)

第三條真理:臨危之際,平時做不到的事這時也能做到。

(這條真理是貓在拔年糕時發現的,它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最重要的是忍耐,便左右爪交替着伸縮。唉,這太麻煩,乾脆雙爪一起來吧!)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我們家的貓》選自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以“動物是人的一面鏡子”爲主題,告訴我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善待動物就是善待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做保護動物的使者,身體力行地愛護動物,成爲動物的真正朋友。

《我們家的貓》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老舍先生是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語言大師。他一生主要的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紅旗下》,話劇《龍鬚溝》《茶館》等。

這篇課文在語言表達上有獨到的魅力。他生動細緻,形象逼真地描述了貓長大後的古怪性格和小時候的淘氣可愛。特別是寫貓的古怪性格用了矛盾對比的方法,充分表現了貓的行爲令人難以捉摸。在作者的心裏和筆下,家中的貓就像個既可愛又頑皮的孩子,喜愛之情洋溢在字裏行間。如何憑藉教材特點,抓住重點,找準訓練點,強化朗讀練習,切實加強語言與思維的訓練,這應是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簡單的分析,但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還要持之以恆,對語言美的感悟還是需要不斷提高。

三、目標與方法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掌握12個要求會寫的字,理解“屏息凝視、無憂無慮、變化多端、古怪、淘氣”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

②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

過程與方法:學生透過自讀自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實踐和相互評價中,領悟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賞析課文了解大花貓性格的古怪和剛滿月小貓的可愛,體會作者喜愛貓的感情,感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2、教法和學法

本篇課文,我以抓重點詞句爲突破口,在句子中感受詞語的魅力,以朗讀指導爲抓手,品味語言,感悟內涵,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方法,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瞭解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貓的特點的。

2、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詞句訓練和朗讀訓練。

難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

五、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蒐集作者資料。

六、教學時間

兩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理清文章脈胳。

一、 創設情景 匯入新課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起無窮的潛能。上課伊始,我播放課件,請同學們欣賞:可愛的小貓。

(貓是大家常見的動物,有些同學也有養貓的經歷,這一環節透過觀看形態各異的貓,喚起學生對貓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

多麼可愛的小貓啊!每一隻貓和每一隻貓的形態都不同,栩栩如生,真讓人喜歡。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我們家的貓》。

板書課題《我們家的貓》

二、初讀課文,認知生字。

1、聽課文錄音,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2、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交流識字方法。

3、透過多種形式,如:指名讀、領讀、開火車讀、賽讀等方式鞏固生字。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識字教學依然是個重點。識字教學要由易到難,要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學習生字的方法要多樣化,有趣化,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掃除了生字障礙之後,我在讓學生仔細讀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老舍先生家的貓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說出大花貓的性格古怪,小花貓的淘氣可愛。接着請同學們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讀一讀。

(本環節重在指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爲下一步的品文悟情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瞭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及小時的淘氣可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回憶文章主要內容。板書 大 古怪 小 淘氣 可愛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我們家的貓》。

(講授新課前,在新舊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使學生在溫故之時,激起知新之趣。)

二、自主合作,小組探究

我先出示自學提示: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小時候的貓很可愛?又從哪些方面寫了大花貓的古怪呢?

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並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過程,本環節我給了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交流,這裏既有自由朗讀後對課文內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對詞語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一定的共識。)

三、研讀品味,深化情感

學生在充分朗讀,合作交流後,我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欣賞。

小時候的貓

該段我抓住重點句子:“一根雞毛,一個線團兒,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兒起來,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透過不同形式地讀文,學習作者把貓擬人化的寫法,感受在作者心中,這隻貓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可愛、頑皮、貪玩,作者對小貓的喜愛之情蘊含在文字之中。

爲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我簡單地介紹了作者“愛花”的生活情趣。可是花草被貓折騰得“枝折花落”,他卻沒有因此而傷心落淚,相反,卻認爲這時的貓是“生氣勃勃,天真可愛”。尤其最後一個反問句式,更突出地表現了他對小花貓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這一環節重在指導朗讀,體現了“以讀爲本”的教學理念,朗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閱讀教學中使用最普遍的讀書方式,學生在朗朗書聲中感悟文意,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從中得到審美愉悅,受到情感薰陶。)

大花貓性格古怪部分

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這部分的重點是學習作者怎樣把貓這一古怪的性格用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請同學到講臺板書描寫大花貓性格的詞語。

板書的時候,從中指導學生要按照文中的順序進行板書。

(學生在板書的同時,對課文的順序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接着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重點指導:

學習第1自然段:

師:老實的貓、貪玩的貓、盡職的貓,哪種貓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爲什麼?

(本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貓的老實、貪玩、盡職寫具體的。)

比如學生找到:老實的貓:“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此時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無憂無慮”的意思,放在語境中,學生很容易理解重點詞的意思。用同樣的方法理解貪玩、盡職的性格。

這時教師強調作者也是透過細緻地觀察了貓,才把貓的性格特點寫得很具體。我請同學們比較兩組句子,①能換成②嗎?爲什麼?

①說它老實吧

②它很老實

①說它貪玩吧

②它很貪玩

透過討論,學生體會到句式①是通俗的說法,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惟妙惟肖地傳達出來,實實在在地凸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

(這種有特色的語言現象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所以拿出來重點訓練,讓學生領會語言運用的準確恰當。領悟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

然後讓學生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性格讀,請同學們聽聽他讀得好不好,好在哪裏,或者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讓學生自主選擇朗讀內容,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體現了課堂教學中的平等、自主、開放的原則,貓的“老實”、“盡職”固然可愛,貓的“貪玩”也允許學生喜歡,突破學生頭腦中的思維定勢,是求異思維的一種訓練形式)

第2自然段

本段學習重在選取典型的語言讓學生品味,並透過語言訓練想像思維,訓練語言表達。首先,讓學生品味“蹭”字:“蹭”是什麼意思?誰能表演“蹭”的動作?大花貓在“蹭”主人時,心裏可能在想什麼?

(表演既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想像大花貓的心理活動既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又有助於體會大花貓的可愛)

接着,讓學生比較句子:①和②哪句更好?爲什麼?

①……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②……在稿紙上踩印幾個小黑點。

聯繫以前學過的《雪地裏的小畫家》,透過比較,學生不難明白,第①句更形象,更能表達作者的喜愛之情。

然後創設情境,請同學們想一想當老舍先生髮現自己的作品被大花貓踩印上幾朵“小梅花”的時候,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語文教學也一樣離不開想象.當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語文學習就會變得容易、多彩。)

接着,對“豐富多彩”“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等詞語,讓學生透過模擬貓的叫聲進行理解。

(詞語理解的方式很多,形象地理解,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後,對大花貓給自己解悶和不高興時一聲不出的心理進行想像,感受貓既乖巧又倔強的性格特點。體會貓的特點,進行表情朗讀。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以讀促悟讀中現悟)

第3自然段

這一段比較簡短,重點抓住“勇猛”一詞學習。首先要求學生用“勇猛”說一句話,接着讓學生結合圖片,以“我們家的大花貓的確(實在)勇猛”爲中心句說一段話。

(學習是爲了運用。本課的訓練重點之一是學習作者怎樣具體描寫貓的性格特點,本環節力圖讓學生學以致用,既仿又創,仿有基礎,創有空間。)

四、總結板書,質疑深思

教師總結板書,討論:這隻大花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既溫柔可親,又一聲不出,既膽小又勇猛,這樣寫不是很矛盾嗎?引發學生思考,讓大花貓古怪的性格特點在學生面前重現。

(讓學生從整體出發,對課文內容,語言表達等較深層次的思考,對優秀學生是一種挑戰,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安排這一環節,使他們對前面所學知識再一次回顧、思考,有利於教師及時輔導。這樣,面向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就得到了落實)

五、拓展延伸 昇華情感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們體會到:老舍先生似一位“深愛子女的父母”,在向我們講述自己頑皮、可愛的孩子。文美、情美、人更美。我讓學生們再讀課文,盡情體味其中濃濃的人情味。

接着出示一組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和諧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是人和動物

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讓對動物的熱愛之情悄悄地在學生的心田生根發芽。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一讀描寫小動物的文章。

3、寫一寫你喜歡的小動物。

4、辦一期有關動物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6、我們家的貓

大 古怪 小 淘氣可愛

老實 貪玩 盡職

溫柔可親一聲不出

害怕 勇猛

(板書設計:本課板書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完成,尊重了學生的主體,課堂氣氛也和諧平等,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既直擊重點,又涵蓋了課文主要內容。)

小學四年級下冊《貓》說課稿6

【說教材】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本文時應該抓住兩個要點: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對貓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學習作家的語言技巧;二是要仔細品味文章中蘊涵着的既顯而易見又不着痕跡的感情抒發。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下面我就和各位老師交流一下我的這堂課的設計意圖。

【說重點】

(一)豐富語言積累。

《新課標》把“豐富語言的積累”寫進了教學目的,這既是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兒童語言貧乏,他們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不斷積累語言的過程。頭腦裏的語言材料增多,語言水平自然提高。這是社會交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認識、發展智力所必需。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思泉涌,妙筆生花”都在於一個人具有深厚的語言積澱。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天我就是結合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積累有關成語。如果每節語文課前,我們語文老師都能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做這樣一件事情,相信學生日後將終身受益。

(二)在矛盾處置疑,激活學生的思維。

於無疑處設疑,於矛盾處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培養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文章向大家介紹了幾隻大貓?”原是無疑之處;而“面對這樣性格古怪的大貓,老舍先生一定很頭疼了?”這又是文章的矛盾焦點。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在文中找理由、擺事實,忙得不亦樂乎。教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的一句話,爲學生創設了一種積極思維的可能。

(三)重視朗讀,重視整體綜合感知。

過去在閱讀教學中,長期存在煩瑣的內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學程式。使語文教學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墜失了……《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因此我今天讓學生自己選擇去讀寫貓性格古怪的句子,並且說說爲什麼這麼讀?如本文中對“蹭”字的理解,如果僅僅追求字面上的解釋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學生已經過充分的朗讀,獲得了感知印象,並和已有的感知經驗碰撞、接通,於是心有所悟,豁然開朗。由於語言文字隱喻性很強,許多詞彙可意會不可言傳,可體驗而無法表達,有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的是“盡在不言中”。正是由於語言的模糊性,增強了語言的美感和表現力。使符號化的文字被重新貫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賦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對於《新課標》精神的理解,我也是處於學習的階段,談不上深刻地領會,今天和大家交流,也僅僅是一種探討,但願我拋出磚能引來更多的玉,請各位不吝賜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