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四則運算》

學問君 人氣:9.67K

 一、創設情境,明白爲何而學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四則運算》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在這節課中,這個價值的體現,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白這個四則混合運算學了以後有什麼用,我們今天爲什麼要學習。針對這一點,我就創設了跳繩比賽這個情境,意在透過學生列式解答,比較後發現,綜合算式和分步計算雖然都能達到目的,可謂是殊途同歸,但是,很明顯兩條路是不一樣的,綜合算式顯得更簡潔、更概括,體現了它的優越性,說明我們今天的學習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要用到的,這樣設計爲後面的繼續學習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自主探索,明確運算順序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中括號的出現是第一次,從這個符號的名稱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一部分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根據這樣的`學習實際,我就安排了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想讓已經知道的學生用中括號來體現它的作用,讓還不知道的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索,想辦法來使原來的題目跟現在的運算順序符合。就像課堂中出現的情況那樣,有一個學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號以表示區別,透過比較發現,可是可以,但區別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搞錯,而形狀不同的中括號,用在這裏比較合理。這樣的安排,使已經知道中括號的學生進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還沒有聽說過的學生從這裏更明確了,它只是改變運算順序的一個符號、一個記號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號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對運算的順序就更加明瞭了。

 三、角色換位,培養逆向思維

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還是被動的。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爲了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最後,我安排了考考老師的題目,讓學生當老師,來考老師,因爲每個學生都有想把老師難倒的心理,所以積極性非常的高,個個參與,小手舉得高高,而在這參與中,無形地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四、時時提醒,注意有效閱讀

“閱讀”一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用得很多,特別是高段,老師都很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時刻刻都含有閱讀,如何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有效閱讀來幫助解答問題,在本節課中,我特意安排了這樣幾個環節:1、在情境中,看完題目後,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爲在哪個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來引起學生透過閱讀概括要點,爲問題的解決搭橋鋪路。2、在計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兩個題目中,我有意讓學生說說怎麼樣會做得更快?你有什麼發現?學生透過閱讀題目,比較兩個題目的異同,發現在做第二個題目時可以“偷懶”,把中間的答案抄過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學生明白了仔細閱讀、認真看題的必要性,給解題速度帶來了方便。3、錯例分析,提高閱讀的能力。在完成了題目後,我安排讓學生在數學小家庭中交流,並要找出成員錯誤的原因。這裏的意圖一是概括存在錯誤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養學生的有效審題的能力,判斷做得對或錯很簡單,但要看出錯在哪裏,爲什麼會錯就不簡單了,這需要非常認真地去看、去觀察才能完成的,這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處:

題目的難度有所偏大,導致時間緊張

因爲考慮面面俱到,重點突出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