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高中地理說課稿範文合集五篇

學問君 人氣:2.59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地理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地理說課稿範文合集五篇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一節農業的區位選擇。

課標要求:

1、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2、結合所學知識同,判斷本地農業地域類型,並分析其形成條件

內容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以兩種不同的農業景觀圖引入,提高了學生想了解爲什麼會這樣,進而要求獲取相關知識的興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講述了區位概念的兩層含義,便於學生科學地理解概念。進而以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清晰明瞭,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一部分,教師應該給學生進一步講解這些因素分別是如何影響農業生產的。透過P43的活動1和2,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具體某一農業生產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影響的。透過活動3則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知識的講解,案例1的設定,使學生了解環地中海地區農業因素的變化而帶來的農業變遷,使學生掌握農業區位因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一知識點。接着透過文字講述讓學生知道什麼是農業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種農業地域類型,透過案例2讓學生學會分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生產特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知識與技能:

(1)、農業區位的含義;

(2)、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

(3)、農業地域的概念、類型。

2.過程與方法:

(1)、根據景觀圖分析區域差異,得出農業區位的影響因素;

(2)、嘗試從本地農業生產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分析情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

1、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2、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本地農業地域類型,並分析其形成條件。

難點: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一地農業地域類型,並分析其形成條件。

二.說教法:

講授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體電腦

一課時

三.說學法

1.利用圖文資訊,提出知識性和能力性強的思考問題(新課匯入)。

2.透過師生共同探究,掌握地理知識、原理與規律(導學探索、新課講授)。

3.運用綜合歸納的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總結反饋)。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用視頻以及圖片展示匯入新課, 設計提問,爲什麼會出現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農業生產方式?

◆設計意圖:直觀地引入農業生產的區位差異,提高學生想了解爲什麼會這樣,進而要求獲取相關知識的興趣。

2.新課講授

A.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瞭解農業區位的含義

區位的含義不作爲重點內容講授,只要讓學生知道區位的兩層含義就可以了。

◆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閱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獲得知識的能力。

B.讀圖分析,瞭解並鞏固應用農業區位因素

要求學生分析教材圖3.3,從而初步瞭解影響農業生產的因素都有哪些。在學生初步認識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因素之後,展示圖片:思考分別是什麼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分析各個地區發展農業的影響因素;透過圖片分析,幫助學生鞏固對農業區位因素的理解。

C.透過活動,引出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並透過讀圖以及案例《環地中海地區農業的變遷》分析鞏固

透過課堂活動:P43活動3題,啓示:除了自然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之外,還有哪些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因素)

並分析圖片分別體現哪些社會經濟因素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後透過案例分析鞏固。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能力。分別說明市場、交通、勞動力、機械和政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讓學生切實地考慮,拓展學生思路。教師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自主發現、探索知識,達到鞏固所學知識,檢驗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D.分析教材,識別圖片,理解農業地域

閱讀、分析教材,看圖識別,研究案例《澳大利亞地混合農業生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圖片展示能清楚直觀地說明問題,透過案例分析,瞭解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生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思路。

3.課堂小結: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回顧課堂、鞏固所學知識。

4. 反饋練習:

◆設計意圖:知識與能力強化訓練,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知識與技能:理解環境承載力與環境人口容量的含義、兩者的關係以及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因素;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含義,影響因素並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做法;

結合中國國情提出適合中國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過程與方法:透過問題探究及案例分析理解環境承載力與環境人口容量的'關係及影響因素;

透過問題探討掌握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並強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科學發展觀。

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更多地關注國家國情,樹立主人翁意識保護地球強大祖國。

環境人口容量的內涵以及影響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以及措施

環境人口容量的內涵以及影響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以及措施

二、說教法

案例分析、問題探究、歸納總結

有關環境人口的材料

多媒體

三、說學法

1透過有趣故事匯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好奇心求知慾;

2.透過活動探究,提高學生合作能力及分析創造性思維能力;

3.透過對比總結,提高學生分析總結歸納能力,抓住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匯入學習

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則小故事:“復活節島的悲劇”,從該案例你意識到了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透過有趣故事引起學生興趣,引出問題,激發學習慾望,更好地吸引注意力投入到本節課中。

2、.問題設計

提問:進一步對比環境人口容量與環境承載力的概念,不難發現環境人口容量是在環境承載力的概念上加上了一些附加條件。而這些附加條件往往就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就是說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哪些因素又是關鍵性因素呢?

該問題自然過渡,同時透過補充案例及讀圖思考的形式呈現出來,便於學生解答但又要求學生主動探究,發散思維。

◆ 設計意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發現學習理論,利用提問,創設思考問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參與性,引導學生聯繫知識,積極思考,大膽聯想,發散思維,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3、活動設計

在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中,假定條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統計結果,結合一下三種觀點你同意哪種,爲什麼,談談你對未來人口發展以與環境人口容量的看法。

樂觀派 悲觀派 中間派

着眼於尚未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資源,以及未探知和未發現的領域,認爲未來世界人口,不會達到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科技進步使人類有足夠的力量制止環境退化現今世界的人口已經大大超過了地球的環境容量。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不能解決人口過多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人口進一步增長,後果不堪設想。 多數學者認爲未來全球環境人口容量在100億左右。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公佈的報告認爲,將全球人口穩定在110億或略多一些,可以使地球上的人維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 設計意圖:透過該活動引發學生對前面知識的應用理解,同時結合自己對社會的看法,自己的大膽想象思考事件的結構,表達自己的理由,這些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測驗,讓學生在鍛鍊中提高自己。

4、作業設計

課後探究:中國到底能不能依靠本身的資源養活自己呢? 請同學們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思考思考。

◆ 設計意圖:利用所學知識活學活用,對知識進行理解強化能夠應用,同時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更多地關注國家國情,樹立主人翁意識保護地球強大祖國。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程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運動”第三課時——“地球公轉與季節”中的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兩部分的內容。

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指導,說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1.承上啓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的運動”是地理環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環境各要素運動變化的基礎,因而也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地球公轉與季節”是在介紹完“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和“地球自轉與時差”之後進行的,從這點上說,此內容是“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一個延伸。同時,對後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氣》的學習,特別是有關氣候知識的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注重“雙基”的三維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注重對基礎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基礎上,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全球各緯度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規律;懂得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前後關聯知識點層層遞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運用相關圖表來分析地理問題,並能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加強對圖表分析能力的培養,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初步瞭解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天文四季劃分的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所以這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學生

1.知識基礎:高一學生經過小學、初中的學習,具有一定知識基礎,但水平參差不齊,對於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

2.學習能力:教材內容抽象,語言具有專業性的特點,圖型分析涉及立體幾何知識,而學生空間思維能力不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3.學習動力:本節知識在生活、生產上具有現實意義,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所以求知慾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

三、說教法

1.探究式教學法

精心設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學生活動或多媒體輔助分析問題

師生共同歸納探究結果(主要採用“讀圖、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地球的公轉本身就是一個運動過程,如果僅僅記住一些結論,不去研究它的過程,學起來會覺得很困難。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轉過程就成爲突破難點的必要手段之一。

3.對比教學法

比較法是地理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一種,也是認識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透過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縱向、橫向對比,使知識內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說學法

要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學法指導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和知識結構的特點,遵循地理教學的基本特點與規律,學法指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指導學生掌握識圖、讀圖、用圖的方法

識圖、讀圖、用圖是學生學習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時也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於地球運動的動畫之中,多且複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2.指導學生理論聯繫實際

“學以致用,用以致學”,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有利於理論更好的掌握。

3.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

各種地理事物的規律,都是透過觀察、比較而得出的,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對地理現象進行歸納總結,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並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設計 目的

聯繫生活,展示作息時間表,設疑匯入 不久前,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進行了調整:早上上課的時間推遲了,而下午上課和晚自習的時間提前了,爲什麼呢? 暗示學生透過以下學習可以解決的問題,激發求知慾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二節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特點及形成條件。

本節課標解讀:

1.說明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2.說出商品穀物農業的分佈範圍,說明商品穀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內容地位與作用:

農業是受自然環境影響最大的產業。農業是發展歷史最悠久的產業,隨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環境對農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以季風水田農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體現自然環境對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商品穀物農業則體現了社會環境對農業地域形成的影響。本節內容包括兩部分內容,一個是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佈在亞洲季風區;一個是商品穀物農業,主要分佈在發達國家。

教材文字內容不多,配備了大量的地圖和景觀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組織學生查閱地圖,挖掘地理資訊,培養分析能力。分析農業區位因素時,必須從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個方面去分析,找出優勢區位因素來。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季風水田農業的分佈、生產特點和區位優勢。

2.瞭解商品穀物農業的地區分佈、生產特點和美國商品穀物農業的區位優勢。

(二)過程與方法

閱讀“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形成與分佈”圖,認識亞洲季風水田農業的地區分佈和區位特點;分析案例“美國的商品穀物農業”,理解商品穀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主要特徵。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樹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觀念,關注我國農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增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點:

分析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

難點:

對比季風水田農業與商品穀物農業的形成條件和特點。

二.說教法:

設問教學、案例探究和對比歸納

多媒體電腦,教學地圖

2課時

三.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進而認識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透過讀《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佈圖》,分析季風水田農業的分佈範圍、形成的區位因素,學習商品穀物農業的分佈和區位因素,並將兩者進行對比,鞏固對兩種農業類型的認識和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透過對已學知識的回顧,用已學的農業區位因素來引出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分析。

2.新課講授:第一課時,首先透過設問,引出對季風水田農業的初步認識,然後透過讀《亞洲地形圖》《亞洲氣候類型分佈圖》,認識季風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並由教師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接着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學習水稻種植業的特點,透過讀我國水稻種植景觀,認識我國水稻種植存在的問題;最後,要求學生閱讀49頁閱讀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學研究;瞭解我國的水稻種植業現狀。

第二課時,要求學生自學爲主,閱讀教材,提出問題,掌握商品穀物農業的分佈、經營方式、生產特點以及形成的區位因素;然後透過案例教學,指導學生閱讀案例“美國的商品穀物農業”和“我國南方水稻種植”,比較存在的差異,進一步鞏固對商品穀物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的認識。

3.小結本節課內容,佈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第二節 以種植業爲主的農業地域類型

一、季風水田農業

1.分佈:亞洲季風區

2.區位條件:氣候、地形、土壤、水源、人口、人均耕地、習慣

3.特點:

1. 小農經營;

2. 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

4.水利工程量大

二、商品穀物農業

1.分佈: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

2.區位條件:地廣人稀、市場、交通、自然條件、機械化水平、農業科學技術

高中地理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人類活動中地域聯繫的主要方式有交通運輸、商業貿易和郵政通信等。地域聯繫對發揮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實現區域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經濟全球化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各種地域聯繫方式的發展,特別是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有力地推進了世界商品的循環,大大縮短了世界的距離。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運輸佈局及其影響”的編寫,就是選擇了交通運輸這一最重要的地域聯繫方式進行要點的講授。

本章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透過對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的比較,闡述了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發展趨勢,並選取了“南昆鐵路建設”等案例來說明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選擇及其發展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教材內容較少,且欠缺深入的分析和具體的實例,單純的講授教材中的內容並不能完全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對交通的區位因素分析等內容進行深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交通運輸的方式及其每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

②根據運輸對象的特點及運輸要求,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及線路。

③交通運輸網的形成和特點。

④瞭解影響制約交通運輸佈局的因素。

2、過程與方法:本節知識的學習既有運用比較的方法,透過表格分析五種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又有運用發展的觀點分析交通運輸網的發展趨勢和交通運輸佈局的區位因素。要求在分析地理事物時,具有運動的、發展的眼光。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樹立、加強交通環保意識,並能夠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樹立交通安全和公共道德。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五種交通運輸方式特點及選擇

教學難點:影響制約交通運輸佈局的因素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問題式討論,講練結合,讓學生透過讀圖、分析圖表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資訊,掌握知識要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媒體,學習現代幾種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給學生充分展示各種交通照片和交通網地圖,同時注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在合理利用選擇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爲生產和生活服務時,還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愛護交通設施,保證交通安全,使交通運輸更好地爲我們生產生活服務!

三、說學法:

本節課充分利用案例教學、講練結合,讀圖分析等教學方法,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透過讀圖、分析圖表材料和案例材料,提取資訊,掌握知識要點。從交通方式的選擇到交通區位因素的分析,學生充分參與課堂,做到了動腦思考、動口討論和發表意見、動手填圖並完成習題,全程投入。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提升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提高了課堂的實效。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匯入學習。開門見山式匯入人類的地域活動聯繫,並設計提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用到的現代交通運輸方式有哪些?引出第一部分內容“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講解。透過匯入,讓學生明確交通運輸的重要性,對交通運輸工具和方式有感性的認識,以便於下面教學內容的進行。

其次,進入新課講授。由於學生們對五種交通運輸方式已經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在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方面的講解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透過自己閱讀課本的圖來學習五種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以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對於交通運輸方式的掌握,僅僅知道其優缺點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此基礎上透過提問引匯出影響交通運輸方式選擇的因素,並透過實例與學生共同分析,選擇出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得出要綜合考慮,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則,根據運輸對象的特點和運輸要求,選擇最佳運輸方式的結論。

接着,過渡轉折,引出交通運輸網,透過“絲綢之路”、“唐蕃古道”“蜀道”到近代的“青藏鐵路”,以及從“畜力-船-汽車-飛機-管道”交通工具變化來綜合分析交通運輸佈局的因素,並結合書上的“南昆鐵路”的實例,來具體分析幾個因素對南昆鐵路的建設的影響。突出過程和方法的培養,意在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樹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思想。

最後,小結本節課內容,佈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第一節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

一、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五種主要運輸方式及其優缺點。

2、影響交通運輸方式選擇的因素有運價、運量、運速。

二、交通運輸佈局

1、影響交通運輸佈局的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自然因素、技術因素

2、南昆鐵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