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實用的小班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2.6W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的小班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說到小猴子,孩子們異常興奮!《猴子爬樹》這段音樂輕鬆、活潑、旋律歡快,且幽默風趣。依據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喜歡在動作模仿和遊戲情景中學習。所以在本活動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扮演小猴,我來當猴媽媽在唱唱玩玩中,反覆感受音樂的旋律。在情境創設中,真實的再現小猴爬上樹——樹上玩耍——和滑下樹等小猴靈巧、頑皮的一面。真正做到了玩中學,玩中樂,玩中獲發展!這樣也比較符合小班孩子的理解水平,有利於孩子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的趣味性,激發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正如新綱要所提出的“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特別是現在大家所提倡的希望教師的角色能由指導者變爲促進者,形成一種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因此, 本次活動僅僅用生 動的語言還是不夠的。我還採用了情境教學法、言語提示法、提問法、探索創編法等教學法。

三、說學法

活動中爲了使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我還採用了師幼合作法、音樂遊戲法、交流討論法等學法。同時我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爲本”的教育理念。

四、說目標定位

活動中,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整個活動都起着一個導向作用。我以新《綱要》中藝術領域的目標爲依據,跟據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確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部分,也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感受音樂的上行和下行,能有節奏地做猴子爬樹和下樹的動作。

2、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猴子爬上樹、玩耍和滑下樹等靈巧、頑皮的樣子。

3、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韻律活動,大膽創編動作,有與衆不同的意識。

五、說活動重難點

雖然小班幼兒經過上一學期的學習,各方面協調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讓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實際中去還有一定難度。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爲出發點,確定教材的重點爲幼兒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願意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猴子頑皮的樣子。難點爲幼兒能根據樂曲旋律大膽創編動作,具有與衆不同的意識。

六、說活動準備

爲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我特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去動物園觀察過猴子

2.物質準備:音樂磁帶《猴子爬樹》、錄音機;小猴子的頭飾每人一個、大桃樹一棵。

七、說教學流程

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嘔吐能夠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我以新綱要爲指導,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直觀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因此,我將本次活動設計如下:

1、匯入部分

(1).我是這樣安排的:我和幼兒每人帶上一個頭飾,準備入場。

這時我會對小朋友說:寶寶們,今天媽媽要帶你們到小樹林去玩,我們出發吧。(放背景音樂,幼兒隨教師學做小候進入活動場地。)《這裏我主要是運用情境式教學法,一開始就讓小朋友進入了角色。目的是激發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使活動一開始就充滿了無窮的趣味性。》

(2).待進場後,我會運用言語提示的方法對小朋友說:寶寶門快來看,樹上有什麼?這時幼兒就會發現大大的桃子,進而我會引導他們思考:我們怎樣才能吃到桃子呢?讓幼兒進行討論,目的是讓幼兒大膽的去說、去想、去思考。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運用了啓發式教學法,充分引發幼兒的想象力。

2、嘗試用動作表現猴子爬樹。

這一環節是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部分。

這裏我主要運用了啓發式教學法、提問法、交流討論法、以及探索仿編法引導幼兒進行大膽的想象創編猴子爬樹的動作。

(1)首先我會設計提問對小朋友說:

猴子是怎麼爬的?我們怎樣才能吃到它呢?它在哪裏?最後爬到哪裏?是一下子爬上去的嗎?

這裏我主要是運用了啓發式教學法以及言語提示法,目的是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表現猴子爬樹,並且表現出由低往高處爬的動作狀態。

⑵待幼兒反饋給我動作後,我會在幼兒中選擇比較好的動作進行個別示範師幼共同學習。

引導幼兒練習有節奏的爬樹。待幼兒熟悉動作後,我會配樂練習。

這裏我主要是運用榜樣示範的方法,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再引導幼兒多方位的參與。讓幼兒在音樂聲中切身感受到了猴子由低往高爬。

⑶其次我會引導幼兒遷移觀察經驗,創編猴子玩耍的動作。

師:猴子在樹上玩什麼?它們會做什麼?(抓癢、摘果子、吃果子、睡覺)引發幼兒思考,進行大膽創編動作。在引導幼兒探索創編的同時,我會聯繫實際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

同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揮榜樣示範的作用,反饋個別兒童的典型動作,指導全體幼兒練習:

9—16抓癢—摘果子—吃果子—睡覺 (配樂)

這裏我以談話的形式,達到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⑷幼兒從1——16小節中對音樂旋律有了初步的認識,17——20小節我準備先讓幼兒聽,再讓幼兒根據音樂進行大膽的創編動作。

這時我會對小朋友說: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小猴子在幹什麼?幼兒根據音樂旋律1765165一下就聽出是猴子下樹,這時我會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猴子下樹,鼓勵幼兒大膽的自由的表現。

(幼兒雙手快速繞動着自上向下移動,表示猴子很快的從樹上滑下來)。

3、音樂遊戲猴子爬樹

1 第一遍音樂我會讓幼兒自由表現

2 第二遍音樂我會引導幼兒有意識地集體表演

4、結束語:

師:“今天玩的開心嗎?”天快黑了,我們一起回家吧!

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黃豆寶寶變魔術》是主題活動《營養的食物》中的活動之一,我們都知道豆漿、豆製品營養豐富,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黃豆寶寶變魔術,這是依據新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用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製品。

二、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我根據頒佈《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根據設計意圖我制定了以下具體目標:

1.知道黃豆可以製作豆漿、豆腐、豆腐乾等豆製品。

2.透過觀察比較黃豆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活動的重點:透過觀察比較黃豆及豆製品的外形特徵,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整個活動的設計都是以這個重點爲主的,主要是透過“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比較乾溼黃豆的不同”、“瞭解黃豆能做各種豆製品”這幾個環節完成。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

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物質準備主要有幹黃豆、溼黃豆、豆漿機、豆漿、豆製品錄象、滷汁豆腐乾等等。知識經驗準備是事先請家長帶孩子參觀菜場。

四、說活動過程

情境匯入——觀察比較——知識深入——活動延伸

有關引出活動,我考慮了很多。在以往的活動開始部分,大多采用遊戲、角色對白,引出活動,爲了更高的領會〈〈綱要〉〉中將各大領域內容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有意的創設情境(將黃豆倒在地上,)讓幼兒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科學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結合,自然的引出課題。在旁觀者眼裏看來,這樣設計也許要亂一些,但我覺得對幼兒收穫更大,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嘗試。

基本部分是:

(1)透過觀察,初步瞭解黃豆的外形特徵

(2)透過進一步觀察比較乾溼不同的黃豆的外形特徵,發展幼兒感知事物的能力。

(3)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知道黃豆可以做成豆漿。

(4)透過看錄象,瞭解黃豆還能做成其他的豆製品。

結束部分:聽優美的音樂,幼兒吃豆漿、豆腐乾、滷汁豆腐乾。請小朋友一起品嚐用黃豆寶寶做出來的東西。並教育幼兒它們不光味道好,而且還很有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

活動延伸:去自然角觀察黃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黃豆發芽)。

整個活動由淺至深,從易到難。

五、設計亮點

一、重視幼兒科學活動的操作過程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幼兒是透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形成概念的。

幼兒知有透過探索、操作實踐,才能獲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經驗,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幼兒探索科學的操作過程,而急於把答案告訴幼兒,使活動過程流於形式,沒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獲得了探索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科學活動不侷限於知識的傳授,對於幼兒來說,操作過程遠比獲得知識更重要。因此,重視幼兒的科學活動的才做過程尤爲重要。如在本次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了操作活動的材料:乾溼黃豆,首先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給他們充分的探索時間,並讓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同時爲幼兒創設安全、和諧的心理環境,解答幼兒的疑問,爲他們的好奇好問的探索加以鼓勵和支援,幼兒得到了老師的尊重和支援,就會態度積極主動去嘗試,探索。和諧寬鬆的氣憤能活躍幼兒的思維,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重視幼兒探索活動的評價

評價活動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以後探索活動的興趣,對那些認真參與探索活動的幼兒要給予表揚,對每能很好參與活動的幼兒要予以鼓勵,一出建議,鼓勵膽小的幼兒要樂於參與活動,使幼兒真正感受到探索科學活動是一件很有有趣的事,恰當的評價活動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探索的願望。

三、教法的科學化,多樣化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透過觀察法、比較法、操作法、遊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總之,在整個活動中,我追求一種“寬鬆、自然、科學、愉快”的活動氛圍,讓孩子在與合作中成長,在分享中體驗快樂,在成長中擁有自信。這是我在進行科學教育活動的忠旨。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小朋友們平時都很喜歡動物,並喜歡模仿小動物不同的走路姿勢。這個活動充滿童趣,形象鮮明突出,對話簡單而又有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此活動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孩子能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經驗。

 二、說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事物或過程,以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活動的目標。

認知上:觀看圖片,在回顧以往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深了幼兒對各種動物不同走路姿態勢的瞭解,學習並認識相關動詞。

能力上:能認真觀察,表達觀察內容,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上:體驗故事中小動物對話及表情變化帶來的樂趣。

三、說重點、難點。

正解運用一些常用動詞,是小班小朋友語言學習的一個內容之一。本活動的重點便是透過孩子對動作的模仿,學習相關動詞,並能結合讀本進一步運用和理解這些動詞。

疑問句的肯定與否定回答,如果與孩子生活經驗聯繫緊密應該難度不是很大,而否定回答後,緊接着作一個說明,這需要一個思維的轉折。而這種思維的快速轉折相對於小班年齡的孩子應該產很有難度的。所以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在學習使用疑問句否定回答後對否定的說明即“不,我喜歡ⅹⅹ”。

四、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地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工作。

課前讓幼兒有相關知識經驗,如,青蛙喜歡怎樣走,龜喜歡怎樣走等。使幼兒對各種動物的走法形成一個具體動作的概念。

圖片展示,喚起幼兒的前期經驗,起到一個回顧經驗的作用,爲本次活動的知識點打下一個伏筆。

大書閱讀,起到圖文並茂的作用,透過觀察動物的表情,猜測動物的對話,讓幼兒準確掌握相關動詞的運用,並嘗試使用疑問句,否定回答和肯定回答。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內容”。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圖片演示法、引導發現法、啓發提問法、觀察法。如我用啓發提問“圖片上有誰,它在幹什麼?”“小袋鼠會對它說什麼?會怎樣回答?”等,引導幼兒對所觀察圖片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而透過圖片演示能喚起幼兒的前期經驗,並能對學習內容起到承前啓下的作用。透過對圖片的觀察獲得直觀的印象。

六、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集中,形象鮮明、語言簡單、通俗的特點,我利用圖片匯入,從激發興趣——啓發提問,觀察圖片——發揮想象、大膽創設——完整講述,理解故事四個方面引導幼兒學習。

1、匯入活動

首先我出示圖片,讓幼兒透過圖片對各種動物形象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瞭解,並透過模仿動物的走路方式讓幼兒對所要掌握的動詞有一個初步具體的概念。同是也激發了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爲下一步活動提供經驗基礎。

2、閱讀圖書

教師透過啓發性提問,引導幼兒對圖書中出現的動物形象、表情等進行細緻、全面的觀察,充分發揮想象,用完整語句進行表述。用肢體動作結合閱讀學習“跳、飛、遊、走”等動詞。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肯定和否定回答。

3、總結分享

最後引導幼兒將讀本進行完整閱讀,透過教師總結,進一步使幼兒瞭解不同動物的不同走路姿勢。

七、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首先採用觀看課件,喚起幼兒的興趣,爲閱讀作品打下了基礎。讓幼兒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同時也爲理解作品作了鋪墊。

在活動中,透過師生共同閱讀大書,幼兒觀察、分析,語言表達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能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能嘗試對事物進行簡單的描述,對整個閱讀活動也非常喜歡,能準確的使用相關的動詞。能夠嘗試使用疑問句,否定回答和肯定回答。老師爲他們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空間。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整個活動符合了綱要的精神。

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這次活動是第一教時。

2、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於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語言的清淅度和禮貌程度,並且行爲意識也受到語言調控,對各種正誤行爲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誰的主意好>>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爲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

(2)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爲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進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透過這階段的學習,使 幼兒的語言和行爲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雙向建構”的最高發展水平,因爲在意識水平上主體對自身達到此語言能力的行爲手段的意識以及對客體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3、教學目標:此目標根據南京教材小班級<<語言>>(上學期)中幼兒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頁單幅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這一早期閱讀階段目標,制定如下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重點觀察圖中動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2)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主要措施是根據小班幼兒視覺與認知發展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與遊戲教學突破教學目標。

(1)教學重點:觀察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

(2)教學難點:讓幼兒主動地認讀畫面內容,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把握故事的中心。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本次活動採用集中教學的組織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透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形成四個步驟的組織思路:第一,幼兒自由閱讀。主要給幼兒創設自己閱讀的機會,引起幼兒閱讀興趣。第二,教師跟幼兒一起閱讀。本人採用提問以及表演練習方式帶領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第三,圍繞重點討論。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故事的中心內容。第四,歸納閱讀內容。透過談話法和角色扮演法達到新舊經驗的遷移,從而達到歸納和消化的作用。

2、學法:

(1)教會幼兒學會發現問題。幼兒進行直接閱讀活動,初步感知圖書中動物的形象與表情,激發內化學習動機。

(2)教會幼兒學會分析問題。幼兒根據單頁單幅畫面弄清畫面內容,對畫面內容進行思考,並找出畫面之間的關係。

(3)教會 幼兒學會提出假設。幼兒不斷運用已有經驗,對畫面的結果進行推測。

(4)驗證假設。幼兒透過實踐練習,驗證畫面結果的正確原因。

3、學情分析: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閱讀規則意識差,所以應設計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的圖書。各個環節應有一定的要求,同時應指導幼兒正確閱讀圖書,這是很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4、教具準備:

頭飾:小貓、小羊、小雞、小鴨、小兔、米老鼠。圖書:<1> 、多媒體教學軟件“誰的主意好”。<2>、幼兒用書<<誰的主意好>>。

<三>說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閱讀。閱讀前,提出以下要求:

(1)閱讀時沒有聲音。

(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初步讓幼兒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一遍。幼兒閱讀時,注意提醒幼兒仔細、完整、按順序地這正確閱讀,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閱讀。

(1)指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提以下問題:“畫面上有什麼?”“它們的臉上是怎樣的?”“它們想幹什麼?”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談談怎樣才知道小兔子在不在家。

(3)指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閱讀,並明白畫面中的小動物是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的。 提問後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推斷思考小動物用的方法,並分小組學說畫面中小動物的話,做上動作,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3、組織幼兒討論“誰的主意最好,爲什麼?”幼兒討論時,參加幼兒的討論,瞭解他們的想法,培養幼兒自由討論的習慣,不講和內容無關的話題。

4、引導幼兒思考並談論“如果我去小兔家,我會怎樣。”幫助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怎樣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幼兒在理解圖畫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個人看法。

5、幼兒分角色扮演故事。教師扮演小兔,分別請幼兒扮演小貓、小羊、小鴨、小雞站在門外表演。最後全體分角色表演,出活動室。

小班說課稿 篇5

我今天組織的活動名稱是《神奇的雞蛋》,這是我們小班現在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中的一個小活動,這節課涉及到科學領域、語言領域。主要是以科學領域爲主。結合教材自身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難點設定爲:探索發現雞蛋的特徵及構成。

依據《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作爲教師我們應鼓勵幼兒觀察、探索周圍常見事物。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雞蛋的特徵及構成。

2、觀察比較生雞蛋和熟雞蛋的不同。

3、瞭解雞蛋的不同做法,知道雞蛋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

爲了較好地完成目標,我準備了蒸蛋器、玻璃杯、生雞蛋若干、熟雞蛋若干、盒子若干、盤子若干、平底鍋一個、電磁爐、鏟子、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爲六步:

一、觀察雞蛋,感知雞蛋的外部特徵

活動開始時,我利用出示實物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活動的主題。

二、引導操作,探索雞蛋的內部構成

在這一步中我採用了觸摸法和觀察法,讓孩子們看一看摸一摸生雞蛋,然後和大家說說有什麼感覺,對生雞蛋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比較認知,發現雞蛋的生熟不同

在此步驟中我出示熟雞蛋,讓孩子們剝熟雞蛋,透過師幼談話的'形式讓孩子發現生熟雞蛋的不一樣,並能說出它們的不一樣,在這其中我滲透着順序觀察的方法運用了談話法。

四,烹飪加工,觀看雞蛋生變熟過程

在這步中我利用現場操作讓孩子觀看生雞蛋變熟雞蛋的變化過程,從而知道生雞蛋需要加熱一段時間之後才能變成熟雞蛋。

五、交流分享,議議雞蛋的不同做法

在此步驟中讓孩子說說雞蛋的不同做法,在此步驟中我運用了提問法。

六、梳理總結,知道雞蛋有益於健康

此步是活動總結,讓孩子知道雞蛋對我們人體非常的有好處,並品嚐雞蛋。

整節活動,我關注了孩子已有經驗的利用,關注了順序觀察法的滲透,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預設目標。在此活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我的組織策略與迴應策略有待提高,希望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小班說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小袋袋形象是著名的繪本大師 查爾斯·福格 爲孩子們塑造的,生動可人,深入人心。書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模仿。除了塑造了小袋袋形象外,還出現了很多動植物。有高大的樹木,有枯萎的樹葉,有盛開的花朵,有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美麗的花蝴蝶、有小鳥、鼴鼠、卡拉熊、烏龜、蜈蚣等。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孩子去觀察,讓孩子想一想,說一說。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力。

二、學生分析

幼兒期是人類的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作爲老師就要把握住這一語言發展的關鍵期讓幼兒獲得多方面的語言資訊,自由地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爲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四個方面。

根據這四個方面,我對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行了評估,發現了小班的孩子他們傾聽的特點是:由無意識傾聽到學習有意識傾聽表述的特點是,以自身活動或經歷爲內容,其中夾雜着一些想象的成分,表述的方式比較簡單,欣賞文學作品較少,早期閱讀的興趣還不明顯。

所以我選擇了這個繪本。書中的小袋袋形象滑稽可人,孩子總是樂此不疲的模仿。在閱讀過程中,孩子總是會模仿小袋袋,做那些天真可愛的動作,能讓孩子覺得快樂就是我們老師最大的幸福。

三、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爲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觀察、閱讀畫面,理解小袋袋喜歡做的事情,感受小袋袋的天真活潑。

2、願意用動作語言表現畫面內容,嘗試運用"我喜歡……"的句式進行講述。

3、喜歡和同伴一起閱讀圖書,體驗集體閱讀的快樂。

四、 說教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遵循"三個原則" ,做到"兩個注意",體現"一個整合"的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

"三個原則":一是"教師主導、幼兒主體,以問題的引導爲主線"的"三爲主原則",二是"教師在前、幼兒在後"的教學原則,既當幼兒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時,教師要觀察瞭解幼兒的學習行爲是怎樣產生的,並在尊重幼兒認識過程發展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施加影響。三是"同時進行原則",即在教學活動中,要同時顧及興趣,態度和行爲的培養,既有明確的重點,又相互滲透。

"兩個注意": 一是設定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問題情境。既要把各教學環節與教學要求設定成問題情境展示給幼兒,這樣容易使幼兒被問題情境吸引而主動投入學習。二是注意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發展規律,把教學目標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細小的層次,分散到各個具體的活動中,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使教學重點得以鞏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一個整合":《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過程體現整合性,對多元智能的發展提供保證。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ppt,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透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3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請小朋友而共同討論:小袋袋現在在做什麼?他的朋友們跟它一樣嗎?

六、 說學法

整個活動主要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發現法、講述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發現法:教師提供適於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教材,使他們透過自己的探索、嘗試過程,發現知識。在活動中,請幼兒觀察、討論故事中人物,透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主要教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恰當地說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爲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小班音樂活動《小手歌》。《小手歌》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歌曲內容有趣,且爲幼兒所理解。在以往的音樂教學,新授歌曲中大部分採用的是教唱形式,和着音樂說歌詞,在整個過程中,顯得十分單調、枯燥,對幼兒也沒有興趣可言。在本節活動中,我較多地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教學過程中主要採取了對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如教師和幼兒對唱,幼兒和幼兒對唱。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歌曲的旋律。本活動靈活性強,不受季節、時間、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1)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2)激發幼兒發現自己的手可以做很多動作和物體。(3)引導幼兒用小手錶現許多不同動作。 爲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爲:引導幼兒透過活動了解自己的小手,知道手能做許多的動作和物體。活動的難點爲: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出手能做的許多動作。

[活動準備]:《小手歌》音樂、根據小班幼兒喜歡玩,喜歡看這一特徵,爲幼兒準備了可觀看的手部動表演,幼兒科觀察到手可以做小狗,手可以做小兔手還可以說很多的動作和物品。

二、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小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多處採用模仿遊戲,如:組織幼兒一起用手做字母操、模仿洗手的動作等,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習得對手的認識,知道了手能做許多動作。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透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在引導幼兒認識小手時,就透過以教師爲主,幼兒爲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圍繞我的手上有什麼,我的小手本領大,手指勾勾可以做什麼等問題,師幼進行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三、說學法

經驗感知法:由於小班幼兒的經驗缺乏又喜歡模仿,容易在經驗分享中產生人云亦云的現象,如在討論小手會做什麼時,一個幼兒說我的小手會做眼鏡蛇,其他的幼兒也會跟着說眼鏡蛇,幼兒的思路打不開,就不能較好地完成教育目標。所以我爲幼兒準備了視頻,透過幼兒的觀察,拓展幼兒的經驗,再透過教師適時的引導,幼兒的思路就會開啟,經驗就能較好的分享,知道手會做很多的動作,並能嘗試着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能夠有效的化解難點,突破重點。 除經驗感知法外,遊戲法也貫穿於活動始終,有趣的小手變變變,引發了幼兒的興趣;討論法、談話法引領幼兒認識手指的名稱和作用;經驗感知法的運用使幼兒在遊戲和探索中知道小手能做許多的事情;透過傾聽教師講解、回答問題,孩子認識到手能做許多的動作。

四、說教學程序

本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社會領域、科學領域的內容,我採用遊戲引入----師生討論----探索感知----談話小結的教學流程,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自然達成教育目標。

1、創設情境,引入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以請客人的方式引入活動:“今天老師要請來幾位小客人,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的手說出小客人是誰?”教師用手做幾種孩子感興趣的小動物,接下來邀請孩子跟老師一起用手變小動物,並模仿小動物的動作和叫聲,進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

愛做遊戲是孩子的天性,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以請客人引入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發孩子對小手的興趣,就爲下一個環節認識小手做好了鋪墊。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遊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2、 透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小手可以做很多的動作。

由“小朋友,剛纔老師是怎麼請小客人來的呀?”引入本環節。鼓勵幼兒伸出會小手來做一做,透過拉拉鉤和做手指遊戲複習鞏固手指名稱,啓發孩子發現手指與手指的組合。

教育不能透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透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透過觀察、比較、遊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人都有一雙手。每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作用。遊戲能引發幼兒的興趣,而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拉拉鉤的遊戲和手指寶寶遊戲,就使幼兒在開心和快樂中複習了手指名稱,進一步讓幼兒發現手與手的結合可以形成新的動作,鞏固了學習的知識點。

3、爲幼兒提供感興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兒的經驗。

在此環節的活動設計,運用了前面提到的經驗感知法。本環節由老師請小朋友看手部表演的視頻。

4、選擇視頻中幼兒較容易學會的動作學習,和着音樂來自編兒歌。

5、結束活動

老師固定幾個小手動作,和幼兒一起聽音樂一起創編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