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10篇

學問君 人氣:4.59K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10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本課的教學主要是圍繞民間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的,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瞭解民間美術與普通人的生活之間的重要關係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入手,讓學生認識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勞動人民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作品,這些作品的審美價值與其他美術作品相比毫不遜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民間美術的一些常見形式、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民間美術與人們的生活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2.民間美術的主要類別。

3.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

4.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間美術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區,都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它是一種自發性的美術形式,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積累中,爲了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美術門類。

本課主要圍繞中國的民間美術這一主題來展開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民間美術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這一傳統。教材透過大量的圖片和一些深入淺出的論述,向我們分析了民間美術的內涵以及一些相關的知識。首先指出,民間美術紮根於人們的具體生活,甚至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與人們對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願望密切相關。在這方面,教材就民間美術的種類以及與生活的關係列舉了若干圖片,目的是讓學生對此有直觀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進一步指出民間美術的價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徑;

②它體現着勞動人民質樸、自然的創造力,有着專業美術不可替代的價值;

③它影響着人們的生活,爲人們帶來一些風格獨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它是藝術家們重要的靈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進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以及它們的內涵,列舉並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實例。

2、教學目標

理解民間美術與人們的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瞭解民間美術的主要類別;認識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瞭解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

a .民間美術所具有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

b.民間美術獨特的形式語言與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可以找一些錄像資料來給學生觀看,尤其是關於本地民俗的資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舉的一些中國現代導演拍攝的電影中涉及到民俗與民間藝術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所具有的巨大價值。讓他們在體驗中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價值。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民間藝術是中國傳統美術的重要門類,也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認識並且注意保護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議學生分小組來完成,去圖書館查詢本地區的資料或者詢問一些長輩。如果條件允許,在本地區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間美術形式被保留下來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集體活動的形式來進行現場調查與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運用自己製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居室,然後與同學們交流裝飾居室時的構思與所產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學法指導

1、學情分析:學生對本地民間藝術耳聞目染較瞭解。但對其它民族民間藝術瞭解甚少。

2、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學生可以運用自己製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間美術作品來裝飾自己的居室,然後與同學們交流裝飾居室時的構思與所產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瞭解民間美術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促使他們瞭解多種美術形式。引導學生製作一些簡單的作品,提高他們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瞭解民間美術的一些常見形式、表現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運用啓發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聯想和思考能力。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進階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爲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後透過遊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並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採用Authorware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 :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是透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2)常見色的色彩聯想

教學難點 :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穫。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互 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遊戲,都會思考完成遊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後在遊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後啓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設計遊戲時要注意遊戲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四、說注意事項

1、因爲課件的匯入 環節中插入了音樂,在匯入 部分欣賞圖片時,應注意及時把音樂關上,以免授課的其它環節受到影響。

2、在"遊戲一"中,要強調學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說出自己想到的內容時從兩個方面來想:一是實際物體;二是聯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紅色,實際的物體可以想到紅旗、血、太陽等,而聯想到的心理有熱情、危險、食慾等。

3、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色彩心理的靈活運用,如自己的服裝、校園的環境、教室的佈置等。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加上游戲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以遊戲驅動爲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色彩心理"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5課《走進抽象藝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作爲人類三種主要藝術類型之一,抽象藝術也是人類認識和把握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只不過它使用的是純粹的藝術語言,抽象藝術有冷抽象和熱抽象兩種類型之分,瞭解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進而能夠創作抽象藝術作品。

[教學目標]

對抽象藝術有更深入、具體的認識,透過欣賞抽象藝術作品瞭解和認識抽象藝術的兩種基本形態(冷抽象和熱抽象),美術走向抽象的簡單過程及抽象藝術的語言和藝術上的美的表現。

[教學重點]

抽象藝術的概念和冷熱抽象藝術的特點的把握以及冷熱抽象藝術作品的辨別。

[教學難點]

1、如何結合原有的美術語言的知識來理解認識抽象藝術的概念。

2、藝術如何發展到抽象的。

二、[教學方法]展示法,講練結合法,探究討論法

三、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並巧妙匯出本課。

2、討論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新授過程:

匯入:首先同學們來看兩組圖片,第一幅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存在的,真實的再現現實,即具象藝術。另兩幅在你們的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物體嗎?學生回答:“不存在”。我們稱這種沒有現實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爲抽象藝術作品。怎樣去欣賞抽象藝術作品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抽象藝術,去體會其獨特的藝術美。

教師總結: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意象藝術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現任何現實中的可視物,但不能因此說它與現實就沒有任何關係。

展示:《百老匯的爵士樂》、《即興之31》兩幅作品。

問題思考探討:

同學們分兩組討論,談談自己對這兩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處:

不同之處:

學生活動:分別請一位同學回答問題,然後找同組同學作補充。

教師活動:老師總結後引出:抽象藝術的含義

(一)抽象藝術及其兩種形態(冷抽象,熱抽象)

1、抽象藝術的含義?

在20世紀初纔開始逐步形成的一種用美術的基本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進行獨立創作的美術類型。

2、冷抽象、熱抽象藝術的代表藝術家及觀點。

冷抽象含義: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熱抽象含義: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賞析《百老匯的爵士樂》。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先鑑賞紐約百老匯夜景的照片,然後一邊聽爵士樂(爵士樂:《藍色狂想曲》),一邊欣賞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

教師活動:老師介紹:1、爵士音樂;2、蒙德里安生平簡介;3、蒙德里安對百老匯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對爵士音樂的感受。

問題思考與探討:

學生活動:同學們分組討論後回答問題:

1.這幅作品使用的語言有哪些?不同的顏色塊讓你聯想起什麼?橫豎交錯的線條讓你想起什麼?

教師活動:老師補充總結

能力練習:欣賞幾幅作品,判斷它們是屬於冷抽象還是熱抽象藝術作品。

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思考:具象藝術能夠如實的再現客觀世界,而抽象藝術卻完全排除現實形象的可辨性呢?那麼藝術爲什麼會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問題引出:

(二)藝術走向抽象的原因

問題思考: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25頁,回答問題。1.抽象藝術的形成?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1.抽象藝術的形成:

19世紀中葉照相機的發明加速人們對美術的本質思考,20世紀初,抽象藝術的概念在西方已經基本確立

2.抽象藝術形成的原因:

照相機的發明,現代的社會化大分工,西方科學理性的影響。

抽象藝術形成之後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三)抽象藝術的特點:

分析性,即把藝術的各種語彙分析、抽離、孤立出來並加以誇大,甚至絕對化,這就形成了抽象藝術特殊的藝術美。

抽象藝術獨特的藝術美包括:A形式與色彩;B構圖與筆觸;C材料與肌理;D空間與透視;E光影與運動。

學生能力練習:讓學生自己來欣賞作品,判斷作品的藝術美的表現。

知識補充:抽象藝術在我國的獨特表現,抽象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

拓展:學生欣賞完這些作品後,躍躍欲試,都想創作抽象藝術作品,那麼,這時候老師要適時滿足學生的慾望,動手實踐,創作作品。讓學生聽一首音樂,創作一幅抽象藝術作品。

(四)課堂回顧

這節課重點講述的是冷、熱抽象藝術作品,抽象藝術的特點及其獨特的藝術美的表現。

四、板書設計:

透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冷抽象、熱抽象美術作品,分析其分類、代表藝術家、特點等環節,分析鑑賞部分作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美術鑑賞第16課《美在民間永不朽一一中國民間美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大問題層層遞進。透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瞭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本課知識容量大,因此我根據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傳授各知識點。理解相關概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方面要放到課文的整體精神和結構中去纔能有利於課堂的深入。並藉助於本課或相關美術作品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更形象的認識,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學目標:

1、透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2、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3、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

四、教學難點: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徵?”這兩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其中還有一些專業名詞。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採取“激發啓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頻、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摸,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並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並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啓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頻,並巧妙匯出本科課題。要有新意,有氣勢,有激情,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志,。再給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觀欣賞藝術作品並自主探究、親手創作,瞭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教學內容:

一、匯入探究課題(時間:5分鐘)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探究課題

播放視頻《俏夕陽》。20xx年春節晚會,以唐山皮影藝術爲題材的舞蹈《俏夕陽》深受觀衆的喜愛,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節歡快喜慶愉悅的氛圍。

皮影是融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民間文藝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廣泛流傳於民間,皮影又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的藝術之根。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二)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1、感受音畫氣息由此產生共鳴,並激發學習興趣。

2、交流本課探究的意圖、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時間:16分鐘)

(一)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範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

(二)就民間美術的三種最具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

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麼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剪紙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類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刀具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烏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製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爲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紛: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紛、湘繡。刺繡的應用範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麼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於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粱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雲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欣賞“五毒的小布鞋”,提問:民俗中是如何體現民間美術的?民間美術總拿民俗做文章,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關係呢?學生思考並回答: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爲密切的關係,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民間美術的題材與語言多有民俗依據,它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民間文化也離不開民間美術,許多民俗活動都是透過民間美術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間美術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象徵。

年畫:提問爲什麼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爲了滿足納福迎祥、萬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類型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互動探究平臺(時間:16分鐘)

(一)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並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採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徵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豔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二)欣賞民間美術作品並讓學生給這些作品起名字,教師給與評價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教師闡述:從這堂課中我們瞭解了民間美術的種類及藝術特徵,以及怎樣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有一句話這樣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纔是永久的。”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透過教師啓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鬆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昇華,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透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迴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內在的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頭像作畫》,現在就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六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素描》第四章第二節內容。本教材共分爲八章。其中基礎模組內容包括概述、石膏幾何體寫生、靜物寫生、頭像寫生、結構素描和速寫與默寫。選學內容包括風景寫生、半身人像寫生。教材遵循科學性、針對性、實踐性原則,每章均採用基礎知識,技能訓練程序和表現方法要點“三段式”結構。並將結構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結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充分體現以全面素質教育爲基礎、以能力爲本位的指導思想和注重技能訓練、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的教學要求,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

本教材是工藝美術專業的專業教材,是必修課程。也是平面廣告專業的專業課程。透過學習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能強化技能,發展思維,提高素描造型的實踐能力。

二、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爲中專一年級學生.由於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中專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中要求:“堅持以全面素質教育爲基礎,以能力培養爲本位的思想爲指導,注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根據上述教材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心裏特徵,我制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各種物體造型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激發學生更熱愛本專業。 知識目標:掌握頭像寫生步驟並加以運用

能力目標:透過頭像作畫步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合所設定的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形體分析階段的主要任務----定基本形 把難點定爲:形體塑造階段主要任務----以明暗色調塑造形體,深入刻畫表現

五、教法與學法

下面,爲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和學生特點,我主要採用提問法、欣賞法、展示法、教師示範法、討論法、實踐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啓發——引導法)

依據靜物寫生知識運用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繪畫水平,圍繞上述的重、難點,我主要採用“案例賞析—引導—示範”的三步驟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實例爲主線,不斷採用賞、析結合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聯繫所學素描知識,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強烈的求知慾,使整節課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配合中完成,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原因在於首先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知覺,

獲得以視覺爲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藝復興無論在時空方面遠離學生的生活,只有採用鮮活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情感。爲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啓發式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多媒體技術,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透過開放性問題的設定和比較分析來啓發學生掌握欣賞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體會美術的文化價值,提高審美能力。

B學法闡述

頭像作畫步驟的準確性及運用是學生較難把握的,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是一件很難的事。因此,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真正起到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參與到案例的賞析活動中,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學法:

1、“提問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這也是學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嘗試操作法”增強互動性,掌握頭像作畫步驟的實際運用

3、“學中練、練中學”使學生最終將知識轉化爲能力

4、“觀察法”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然後提出難點、凝點,是一種能力的培養

六、教學程序

根據素描課的特點,本節課由作業評講、匯入、授新課、課間巡迴輔導、總結五個環節組成。

1、作業評講:評講前次課的作業,在互動中展開評價,採用多表揚、鼓勵的評價方式。

2、匯入:展示歷屆美術高考優秀頭像作業,鼓勵學生學好美術

3、新授課:傳授新知識,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以伏爾泰石膏像爲例,講解頭像寫生的方法步驟。

①構圖階段(打基本輪廓):這時主要任務是觀察對象,打好輪廓。多媒體課件展示伏爾泰頭像,引導學生去觀察對象。伏爾泰,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多次被流放,我們常用的伏爾泰石膏像是翻制烏東的雕塑伏爾泰坐像,雕塑家刻畫高齡的伏爾泰被流放回來的情景,寬鬆的長袍遮蓋伏爾泰瘦弱的身軀,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滿智慧的光芒。讓學生感知伏爾泰的特徵。(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前額高而寬,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對敵人的譏笑。

②形體分析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定基本形,這是本課的重點。依據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作畫原則,運用幾何形體的歸納法,將複雜的頭部形體結構進行概括。邊觀察,邊分析。複習頭部結構,人的頭部是對稱的,要將左右對稱的對應部分聯繫起來畫,還要準確地把握其透視變化。可用輔助線(學生回答垂直線、水平線和傾斜線),尋求對應的相互聯繫和透視變化。準確地把握頭部結構和五官位置。這時要學生學會整體觀察、整體作畫的方法。要畫左邊看右邊,畫上面看下面。最後用線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將對象的形體結構確定下來。不斷分析、比較。在石膏像寫生中應該強化這一階段的訓練,作爲單獨的重點的訓練課題,以提高對頭部形體結構的認識,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現力。

③形體塑造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以明暗色調塑造形體,深入刻畫與表現。基本形體塑造主要以形體結構、明暗交界線爲依據,以暗部色調爲重點,透過明與暗兩大部的對比關係去完成。在暗部色調基本畫好的基礎上,接着畫明暗交界線亮部一側的中間色調。這一個變化豐富、微妙的色調區域,必須認真對待。在不斷深入刻畫表現的過程中,不斷觀察、不斷深入、不斷修改。五官的刻畫要始終保持相互照應、同時並進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還要注意虛實變化。

④調整統一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回到客觀形象上來,恢復到第一印象的新鮮感,認真分析、提出問題,調整修改。這時要將作業放到頭像旁,退到一定的距離,整體的觀察比

較,提出幾個問題,在作業中逐一尋求答案。根據提出的問題,多觀察、多比較、多分析、多思考,找準主要問題,找到解決辦法。修改的“點”一定要找準,否則將不可收拾。調整,要從整體出發,抓住整體。將局部調整的過程變爲充實整體的過程,使畫面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4、作業練習

寫生或臨摹伏爾泰頭像,讓學生進行素描打形練習,掌握和應用本課頭像作畫的方法步驟。要求學生主要以結構分析爲主,在四開素描紙上完成作業。

教師巡迴輔導:由於學生理解及掌握靜物的寫生步驟的知識層次不同和素質參差不齊,在巡迴輔導時,可以要求基礎好的學生在完成作業後,再進行其他頭像的拓展練習。根據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會出現的情況及時輔導。

5、總結:本節課以任務驅動爲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透過頭像寫生的基本步驟學習,提高塑造形體的能力。以欣賞,示範,實踐等方法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七、簡述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主要以頭像寫生的步驟爲主,並在每個步驟中,註明要求和注意事項,然學生可以清楚的看到頭像寫生的基本步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簡單的系統,使學生更容易掌握。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儘可能說明白“教什麼”和“怎麼教” 以及“爲何教”。這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老師評委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3、瞭解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繫。

2.透過典型作品的介紹、分析,瞭解中國古代宗教壁畫的豐富內容和藝術成就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美術知識缺乏2對中國美術史的理解不到位

3.障礙點在於正確欣賞和理解美術知識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樣式之一的壁畫在體現社會功能上發揮的重要作用。

2、瞭解古代壁畫發展盛期漢唐壁畫作品的特點、代表性作品的題材、藝術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產生過的多種繪畫樣式,建立起中國畫的觀念。

2、墓室壁畫與同時期宗教壁畫具有同步發展的特點,相互參照、比較。

3、講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畫各種題材,如佛本生故事、佛傳故事、經變故事、供養人、藻井圖案等在石窟寺內的佈局、相互關係,體現的宗教意義

4、宗教美術中,佛教美術居於主導地位,道教美術作品比較少,在表現形式上受佛教美術的影響,而道

教學過程

一、匯入:

石器→陶器→牆壁上(壁畫)→紙張(紙張的出現並沒有代替在牆壁上作畫,壁畫成爲了一門獨特的藝術);壁畫是中國重要的繪畫門類,中國畫在其歷史發展中,適應社會生活需要還產生過的

講授,同性:在題材內容方面的共性,反映了同一時期藝術在題材上的一致性。

主要內容(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

(1)體現墓主人仕宦身份、經歷的禮儀與象徵物。(2)生活生產勞動場面。(3)歷史傳奇與神話故事伏羲、女媧。(4)戰爭與刑徒。

2、唐墓室壁畫(略講)P29圖片:繪畫已經很成熟(構圖有主次聚散、有空間透視、人物動物有體積)。

(給大家翻閱課本:爲什麼書只講漢唐?魏晉南北朝呢?)

3、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婁睿墓壁畫》)。(視頻介紹歷史)

作品《儀衛出行與歸來圖》,墓穴的主人是當時顯赫的大將軍,如明皇太后的侄子,叫婁睿。因爲地位顯赫,所以他的墓穴裏描繪的場景就更豐富。牆面的腰線一下,畫的是他生前的戎馬生涯;腰線以上,畫的是死後的想象的極樂世界。從三個角度分析。

漢唐是墓室壁畫發展的2個高峯,魏晉南北朝,由於受宗教影響,這一時期的墓室壁畫就顯得比較低調但也有傑出的作品《婁睿墓壁畫》,在繪畫史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於興起的是佛教美術,其恰好彌補了此時中國古代繪畫的空缺。

二、宗教壁畫(佛教石窟始興自印度)

剛纔講到魏晉南北朝繪畫受到佛教美術的影響,此時離紙上繪畫的發達時期(唐代)還很遠,所以仍然是壁畫占主導地位,相應地就出現了宗教壁畫。代表作敦煌莫高窟壁畫,與哦公元4世紀起至元代,北朝、隋唐時期成就最高。

1、敦煌莫高窟壁畫(本生畫,本生指釋迦摩尼本生,講的是他在生前所做的一些善事;經變畫)

2、西方淨土變

3、永樂宮壁畫(視頻介紹永樂宮壁畫搬遷)

教師歸納總結

畫像石是漢代厚葬習俗的產物。統治階級提倡孝廉,使厚葬成爲與仕途升浮相關的社會行爲。與此同時,死後靈魂昇天的希冀在戰國木槨墓向漢代磚石墓演變之後,更多賦予墓室以象徵意義,即墓室是墓主生前環境的縮影。功利目的與"死即再生"的觀念吻合,不僅導致畫像石在墓中的數量漸多,而且規定了畫像石的功能透過它們在墓中的位置體現出來。

三、學生觀看課件,欣賞代表作品。

那麼表現記錄宗教題材的繪畫作品除了紙、絹等形式之外還有壁畫。今天我們欣賞的《天上人間--宗教壁畫》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希望透過今天的欣賞,同學們能對宗教壁畫有所思考授新課:

全課總結 墓室壁畫、畫像石、畫像磚與俑類隨葬品在性質、內容上的相互聯繫。

課外思考: 墓壁畫怎麼表現當時政治生活的?

板書

天上人間--壁畫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分析與教學目標。

1、教材分析。

說課的內容採用的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三課《走進具象藝術》。

本課內容是美術鑑賞基礎知識認知的開篇環節,向學生介紹了人類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類型——具象藝術(具象藝術的特點,功能等),由學生較能"看得懂"的藝術作品,走進美術鑑賞知識的學習,是較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

2、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爲高一級學生。由於地方教學條件的限制,美術教育認識的不足,美術教學受到忽視。學生的美術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高,對本學科的學習目標模糊,偏離的現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漸形成一套認識,分析,判斷事物的方法,手段,對富有挑戰性的事物有極高的熱情。高中階段的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師的正確引導對學生的成長,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具有積極的作用。

3、教學目標的設定。

美術鑑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鑑賞活動能幫助學生在欣賞,鑑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結合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一)認知目標。

瞭解若干中外具象藝術著作 ,掌握具象藝術的基礎知識。

(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對具象藝術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思維。

4、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方式。

(三)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喚醒他們的探究熱情。

2、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關注社會。

(三)發展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重點。

瞭解具象藝術的特點(真實性,情節性,典型性)以及社會功能(社會記錄,社會干預),並能在此基礎上分析具象藝術作品,進而領會具象藝術的社會意義。

(五)教學難點。

對具象藝術作品情節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藝術的創作中,藝術家對藝術形象作典型性的處理(塑造典型的形象與典型的環境)。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

1、教學方法:

結合本課教學的需要,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引導發現法,情景教學法。

2、教學手段:

課件,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

教科書中的內容主要是循着問題"具象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 ,"具象藝術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的 " ,"具象藝術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開。按着這樣的順序講解,容易回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與我們所倡導的自主式教學是相背離的。於是,我以教學重難點作爲隱線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以引導學生自發探究爲主,適時點擊知識點,使活動遊離於知識點之內,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吸收新的知識。教學步驟大致如下:

(一)教學步驟:

1、點題,故事引入。

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

3、活動:模擬情景。

(1)案情分析《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後的晚餐》(補充)。

4、小結。

5、示圖,瀏覽。

6、思考與討論。

7、作業安排。

(二)教學設想

1、環節1:點題,故事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點出具象藝術最顯著的特徵:真實(客觀再現現實)。設問:其真實性可否讓照相機替代 進入第二個環節 。

2、環節2:瀏覽圖片,鎖定圖片——欣賞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經典的中外具象藝術作品,感受學生的興趣所在,稍微穿插對作品的講解。鎖定畫面《馬拉之死》。

3、環節3:

(1)模擬情景——“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擬。

①師:主持會場。

②生:探長。

③各小組:來自不同國家的專案組。

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鍵,讓學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圍中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手法:將生活典型化,藝術化的處理。

4、環節4:

小結:

(1)充分地肯定學生學積極地思考,參與,合理的推斷。對學生的評價是站在學生是否在細緻地觀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結論。

(2)點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間,之所以引起大家的關注, 引發豐富的聯想是因爲作品中的人,物,場景是藝術家經過精心設計的。

5、環節5:

示圖,瀏覽:活動後的思考與緩衝。學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讓他們在作品欣賞中得以補充。(轉換到藝術表現方面思考作品內容)

6、環節6:思考與討論。

(1)在分析場景,解答疑團後,換位思考:作爲藝術家,馬拉的好友,你會如何畫《馬拉之死》

(2)具象藝術以其特有的方式給人以真實感,故事情節,在社會生活中你認爲它有沒有意義 可結合作品說明。(深化,提升認識)

7、環節7:作業安排。

(1)根據《最後的晚餐》所提供的資訊,小組合作調查,找到出賣耶酥的人。並試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學習法,教學反饋)

(2)在教學設計中,模擬情景爲主要環節,其他的是鋪墊與有效的補充。創設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擬,爲課堂的氣氛增色不少,我只是個主持人的角色,衆學生成了衆探長,每個小組成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專案組,稱呼變成這樣"請來自美國專案組的李探長爲我們分析案情"。學生由觀察,理解的切入點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說明只作兩種假設:自殺或他殺,根據畫面提供的場景分析即可。在此過程中,及時肯定學生對細節的觀察,合理的分析,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探疑”的隊伍中來。

(3)對於學生知識點的把握,採用的方式是自然滲透,不羅列講解,也不在小結中體現,而是適時地"點擊",使學生關注,有所領悟,藝術家藝術表現方法及特色的講解也是如此。

(4)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此基礎上自主地關注美術作品,美術現象,瞭解相應的知識是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

四、教學反饋。

學生注意力集中,圍繞着教學過程展開學習活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案情分析"的環節中來;教師能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點擊知識點,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作業反饋:在作業中留下懸念,是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學生在作業中體現學習目標的達成程度,以及感興趣的美術知識方向等等。以便教師總結反思,構思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五、教學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環節的開展,學生的興致會越來越高,有可能出現互相爭執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圍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此時,在調節課堂氣氛的基礎上,適當地調整"案情分析",瀏覽圖片,小結的時間長度。

2、根據教學需要,“作業”同“思考與討論”可互換。

六、教學思考。

活動與關注的要點銜接的是否緊密,所設定的問題能否引起學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學情景中也許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的班,對教學環節有所增減,有所側重。課後及時地記錄,小結顯得尤爲重要。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實地再現客觀世界——走進具象藝術》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1、具象藝術的功能:

(1)藝術作品(具象藝術 )。

(2)認識功能,審美功能,教育功能。

(3)記錄功能,社會干預功能。

2、如何鑑賞具象藝術。

(1)具象藝術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個,一羣 時間,地點,環境。

3、作品主題。

(1)《馬拉之死》。

(2)《開國大典》 董希文。

(3)《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意)。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高中的美術教育需要在鞏固興趣、發現特長的基礎上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拓展、提升。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主"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本節課"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欣賞,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的深刻理解,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爲工藝美術的審美與認識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

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本課的教學以圖片欣賞、圖片對比與分析爲主線,不斷滲透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藝術魅力。

2、講解作品的同時,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製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中陶器作品欣賞,旨在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人類優秀的的傳統藝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爲三大問題層層遞進。

第一:古代彩陶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第二:古代素陶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第三: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2、學習對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於成熟狀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知識和社會素養不斷提高,且具有較強的判斷、辨別、分析問題和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對古代陶瓷藝術的接觸較少,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具有代表和優秀的不同種類的陶瓷藝術作品進行鑑賞,領略陶器藝術的特徵和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和體會到陶器藝術的美感,塑造學生較健全的藝術修養、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學法分析

美術是一門培養人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只其所以然,考慮到高中學生面對應試教學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圖片引導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

以圖片引導的方式來推進知識的學習。針對本課陶器的分類、不同陶器的藝術特點、陶器的製作等相關知識,在教學中以環環相扣的任務來推進整節課的教學。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的知識認識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古今不同的陶瓷藝術作品欣賞,培養學生對陶瓷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使學生明確陶瓷的基本概念,瞭解我國製陶工藝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並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審美的情趣。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讓學生嘗試着去解決,使學生逐漸對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增強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勇氣和意識;

(2)透過作品欣賞、感受、體驗、討論、評述等過程,培養學生一定的審美鑑賞能力;

(3)展示豐富的陶瓷相關圖片資料,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對課外知識的涉獵和介紹,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增強學生創新的意識並逐漸形成在社會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觀察和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透過學習,瞭解我國古今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形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本土的美術,熱愛本族優秀的美術形式,並逐步提高傳承本民族藝術的意識。

五、重點難點

重點:不同時期陶瓷藝術的特點

難點:不同時期的陶瓷藝術特點產生的社會背景及簡單的製作工藝。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相關美術圖片資料、實物陶器和課本等。

學生準備:收集陶器藝術圖片資料、相關課外書籍、新疆土陶的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及內容:

1、匯入

教師活動:(提問)上課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知道英文單詞"China"的漢語意思除了"中國"的解釋以外,還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並回答出還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師活動:(1)板書: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藝術

(2)回顧知識點並引入本課話題:前面一節課,我們瞭解到中國是一個愛玉之國,崇玉之邦,中國有着燦爛文明的民間藝術形式,除了玉器,剛纔大家所說到的"陶瓷"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貢獻,其地位從中國的英文名稱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廣泛深入人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着一個非常燦爛的陶器藝術發展史,這節課,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一下中國古代陶瓷藝術。

2、講授新知識,欣賞並分析作品

教師活動:(1)提問:根據課前的預習及大家對陶器藝術的認識,請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2)板書:一、 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學生活動:(舉手回答問題):(1)陶器的出現,標誌着原始人階段的結束和新石器時代的到來。(歷史學科知識)(2)中國最早的原始陶器發現於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巖,距今都在萬年以上,處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區陶器的出現年代相近。(p.9)

教師活動:(引導並梳理補充知識):陶器的出現與火的發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關係,大約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實踐過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製各種造型的器物,然後曬乾,燒烤後就形成了陶器。相傳我們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將泥土塗抹在樹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們就經過不斷的改造,終於製作出各種原始陶器,當時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類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不斷對陶器進行裝飾,從而使陶器逐漸達到了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

教師活動:(1)(提問):古代陶器種類豐富,根據實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爲食器和水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爲幾類,它們的名稱是什麼?

(2)板書:二、陶器的分類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陶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爲彩陶和素陶兩大類。

教師活動:

(1)板書: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師總結後,播放作品圖片,並且請學生對作品做簡單的分析說明,老師引導並補充;

(3)佈置思考題:在分析完作品後,請各小組派代表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a、《人面魚紋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半坡遺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該陶盆質地細膩,造型敦厚,簡潔樸實,尤其是盆內壁用紅黑色彩繪出的兩組相對的人面魚紋,在圓形的人面上有髮髻,兩耳左右各畫一條小魚,口內銜兩魚,在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兒在遊動,形成相互追逐的動勢,線條簡練而生動,反映出當時漁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b、《鸛鳥石斧彩陶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出土於河南臨汝縣閻村出土,現藏於國家博物館。此甕外壁繪鸛鳥食魚,其旁繪一石斧。平塗着色勾線,爲彩陶中僅見的一種畫法。

c、《彩陶舞蹈紋盆》(馬家窯文化)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於青海大通縣,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內壁口沿畫三組舞蹈人,各組均爲五人,手拉手,頭向一邊側着,兩腿稍微叉開,頭有髮辮,身有尾飾。從髮辮和尾飾運動的方向,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有節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後就像一個小小的池塘,人們在岸邊歌舞,別有一番情趣,無論從題材、裝飾、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教師活動:(提問)原始人爲什麼把圖案裝飾在盆的內側?

學生活動:(回答)當時的人類都是席地而坐,無論拿在手上還上放在地上,多數是俯視,看到的是盆的內壁。

d、《漩渦紋尖底瓶》

學生活動:(引導分析)實用功能:裝水的容器。瓶口小,攜帶時,水不容易溢出來,尖底可以直接插入鬆軟的土中,以防傾斜使水外溢,兩側穿繩的耳,注滿水可以用繩子提出水面;審美功能:採用漩渦紋圖案,以漩渦爲中心,用點、線、面結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渦紋甕》

現藏國家博物館,出土於甘肅永靖縣,是儲存種子的器具,造型圓渾,飽滿,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紋爲間隔,組成三條裝飾帶,在主要部位繪旋渦紋,上下分繪水波紋、旋紋、主次分明,構圖嚴謹,爲彩陶藝術的傑作。該甕上方的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爲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圖片)

教師活動:(提問)看完剛纔的圖片,並且透過大家的討論和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些單獨的彩器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藝術特點,那麼現在每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佈置的思考題: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學生活動:按小組回答,並且讓其他同學作補充(老師引導並總結,用課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識點)

彩陶: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和空間的東西發展,彩陶可以分爲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兩種類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半坡:以動物紋爲主,魚紋最多;

廟底溝:以植物紋爲主,圖案漸多;

b.馬家窯文化:以半山類型爲頂峯,出現輪制技藝。

旋渦紋或波浪紋,圖案化增強

半山:

馬廠:

教師活動:(1) (總結)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國彩陶進入興盛時期,並向西北地區推衍,出現燦爛的馬家窯文化,經歷馬家窯-半山-馬廠前後相承的三種文化類型,大約一千二百多年的發展衍變,而進入尾聲。

(2)播放《白陶鬹》及《黑陶蛋殼杯》作品圖片,轉入話題。

(3)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這是什麼作品?

學生活動:(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師活動:(1)板書: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你們在看到這兩幅作品後,與前面的彩陶相比,你們發現它們有何不同嗎?有誰願意起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對素陶的認識?

學生活動:(回答)素陶主要分爲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把陶器藝術推向最後一個高峯。(精緻化、貴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輪製造陶器, 製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鬹等貴重器物。到了龍山文化時期,黑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殼而且厚薄均勻,器型規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製造是在燒製過程中應用了煙燻法和滲碳技術,使之變得烏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爲代表的黑陶藝術追求材質、造型設計和工藝設計的極致,使陶器製作精緻化、貴族化。並在性質上脫出原來的實用意義而衍化爲貴族所獨佔的禮器。

教師活動:(總結)我們剛纔一起學習了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展,欣賞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們所擁有的藝術特點,現在我們再來總結一下,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展脈絡:

(1)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內容由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2)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形式是從具象向抽象轉化;

(3)陶器的功能是從適用向具有裝飾意義的禮器發展;

(4)陶器藝術的製作工藝從粗糙向精緻化發展。

作業:

中國古代陶器藝術雖然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要是想對其有更深入的認識,同學們也可以去博物館大飽眼福。這些珍貴的考古發現爲現在的藝術家及學者們提供了無窮的創作靈感,大家現在就開始尋找尋找你們的創作靈感,參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藝術資料,畫一幅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古代陶器圖案作品,並預習下一節課"瓷器"的有關內容。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透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爲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爲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透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透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透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 關鍵: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透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透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說教法

本課旨在透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透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啓發法:透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啓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說學情學法

(1)說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初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繫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說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資訊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8課(不同的歌聲)說課稿,標籤: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四、說程序

(一) 體驗與感悟 (二) 暢談與交流(三) 理解與探究(四) 歸納與總結

匯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說說你的聽覺感受;

(一) 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 說說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 說說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說說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爲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爲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閱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啓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透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 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 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 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 登臺展示並說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 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透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序都圍繞着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 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臺,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0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 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爲高中整個美術鑑賞教學的開篇,對後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透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徵,以及學習美術鑑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二)重點:培養學生送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鑑賞對於個人未來人生髮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三)難點: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鑑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四)內容結構:本課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學習美術鑑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說明什麼是美術鑑賞,第三部分爲美術作品的分門別類,第四部分是美術鑑賞的意義。

二、教法:

本課涉及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爲主,所以我採用了講授法、對於相關的作品採用演示法。

三、學法:

記錄、觀察、理解、記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匯入: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要之後,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量衆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如何認識和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方法,作品的意義,對作品的價值的判斷以及會從內心產生喜歡或厭惡等的情緒反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鑑賞問題。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張萱的《搗練圖》米勒的《拾穗》達利的《內戰的預感》康定斯基的《即興之31》

提出問題:a、你喜歡哪幅或者哪幾幅作品,爲什麼?b以上有你感到厭惡或不解的作品嗎?爲什麼?c你能說說其中有關作品的表現有哪些獨到之處嗎?

學生活動:帶着問題觀察展示的作品,踊躍的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大家對美術作品的這些疑問或者觀點,都涉及到了美術鑑賞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作品是怎樣分類的以及學習美術鑑賞的意義是什麼?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2、什麼是美術鑑賞?

基本內容:先從對天安門廣場的感受和對天安門的審美認知中,說明鑑賞並不神祕,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後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以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來介紹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闡明什麼是美術鑑賞及其對象、過程、目的和本質特徵等。

透過對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三幅國畫的欣賞以及對各自相關知識的查證,得出他們的內涵是不同的。所以美術鑑賞是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綜合的審美活動。

美術作品的直觀和相關知識是美術鑑賞的基礎,這就要求鑑賞者必須首先具備美術的基本知識,識別美術的基本類型和一般表現方法,然後才能進行實質的鑑賞活動。

那麼美術作品有哪些類型呢?這就涉及到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

教師活動:(1)、分別展示天安門的圖片、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

(2)、提出問題:a、看到天安門我們聯想到什麼?(提示:造型的、歷史的、情感的) b、《搗練圖》和《拾穗者》兩幅作品有什麼區別?(提示:畫種、服裝、國家、貧富、) c、《奔馬》《太白行吟圖》《根扎南國》都是中國畫嗎?

(3)、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有關理論和觀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探究問題,回答提問。

(設計理由:1、在欣賞圖片中,逐步訓練學生區分不同美術形式的能力,2、培養學生勤勞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總體而言,美術作品都被歸爲空間藝術的範疇,在這下面,美術根據其藝術門類劃分爲: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書法、攝影。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緻的劃分。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徵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爲主的“具象藝術”,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爲主的“意象藝術”和以藝術語言的本體性表現爲主的“抽象藝術”。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緻的劃分。

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徵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爲主的“具象藝術”,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爲主的“意象藝術”和以藝術語言的本體性表現爲主的“抽象藝術”。

教師活動:(1)根據以上分類,分別展示課本相關圖片,

提出問題:A、各個圖片分別代表哪種藝術門類?(老師給予引導。)

B、你還發現你生活中還有那些美術作品,它們屬於以上那種藝術門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勤于思考、勇於回答問題。

4、美術鑑賞的意義

以上我們學習了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作品的分類,那麼我們爲什麼要學習美術鑑賞呢?主要是美術作爲上層建築,是社會存在的產物,具有三個方面的社會功能,即:

認識功能:透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爲、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透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透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

教育功能:美術作品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和主題對觀衆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與影響,以培養人們在對待自然、社會、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斷上的積極的觀念與熱情,具體而言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生命、銳意進取。

審美功能:培養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師活動:(1)展示庫爾貝的《篩谷的婦女》馬蒂斯的《舞蹈》(2)、教師安排學生閱讀課文,總結以上的三個概念(3)提問說明以上三個概念的主要內容

學生活動:帶着問題思考並回答問題

總結:人的審美能力是與其知識和道德相聯繫的直覺能力,只有經過不斷的訓練,人的審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達到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在世界上“詩意的棲居”

5、總結回顧: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美術美術鑑賞的概念、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以及美術鑑賞的意義等,使我們從宏觀上認識了美術以及美術鑑賞的基本知識,爲我們今後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6、板書設計:

一、什麼是美術鑑賞 ?

就是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的審美活動。

二、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書法、攝影

三、美術鑑賞的意義?

認識功能:透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爲、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透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透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