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學問君 人氣:1.85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美術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錦集五篇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

下面,我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美術第 冊第___單元__活動__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明確了本課的課程類型屬於______________。(地位與作用:(1)欣賞評述領域: 有助於學生學習美術實踐能力的提高和有助於學生自身素質修養的提高。激發學生再創造的興趣和完善自身的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樹立健康的審美態度、提高思想境界,幫助學生矯正當前一些不良的價值觀。達到提出欣賞?評述課在審美教育中應起到一種舉足輕重的地位的目的。設計應用領域:綜合探索領域:綜合探索領域學習領域提供了各類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其它學科,美術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爲其他學科和今後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本節課在美術教育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

二、學情分析

現代學生處於科技發展迅速的資訊時代,獲取資訊的渠道衆多,眼界較爲開闊,思維較爲活躍。一個問題的提出會有多種想法和創意,但是由於對。經過正確引導,以學生爲本的自主探究,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採用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並遠離誤區。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爲: 學習,初步瞭解並掌握 。

2、過程與方法目標爲: 透過(如欣賞作品、師生對話、同學討論等不斷遞進的互動探究學習,使學生,學會。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使學生形成,培養學生思想情感(或審美或創新創造等)。

四、透過以上分析,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爲: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表現確立本課的教學難點爲: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六、教法學法

透過初次設計—比較分析—提高認識—再次設計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翁,知識的“發現者”。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長”,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從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轉變爲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

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的能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與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點拔學生的思維,實現創造。

七、根據“以生爲本”、“先學後教”的新課程教學理念,我的教學過程設定如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1、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目的一,體現“先學後教”新理念;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是檢測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後所掌握的知識情況摸底。)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並結合自己初次作業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並歸納出新知識。透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節,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生進行探究的。

(三)實踐創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並結合初次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 2、

3、 ,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並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爲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讓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後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麼?2、你的體會是什麼?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透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課後拓展

其中匯入2分鐘,自主學習,探究知識10分鐘,實踐創意,展示點評25分鐘,教師總結,課後拓展3分鐘。

八、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目的是再現過程,突出重點,加強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學習。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的第八單元課程,屬於“造型表現”類型課。編寫意圖主要是藉助自然風景及表現自然風景的藝術作品,引導學生掌握觀察自然色彩變化的方法,獲得表現自然色彩關係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自然界色彩變化與關係的審美感受與認識,並直接爲第8課《絢麗的陽光》中印象派風景畫作品的欣賞做技術準備。

2、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在觀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現象中,分析自然界豐富的色彩變化,並思考它們形成的原因。引導他們感受、體會和解釋自然色彩造成的視覺印象,領悟藝術表現與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爲:

(1)知識目標

*感受大自然豐富的色彩之美,初步瞭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規律。

(2)能力目標:

*學習寫實繪畫中色彩運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與調和技巧。

(3)發展目標:

*在臨摹或寫生色彩練習中體現出一定的色彩空間關係。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初步掌握觀察自然色彩變化的方法,獲得表現自然色彩關係的能力。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明確並建立色彩空間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間前後產生的色彩差異,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間前後產生色相、純度、明度的對比強度。]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風光圖片和優秀美術作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並展開討論。從而獲得理性的認識。

透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 說教法

這一課的首要任務是觀察自然色彩,瞭解寫實繪畫中色彩表現的問題。在第一課時中,首先把重點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爲理解繪畫色彩作鋪墊。透過圖片觀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導學生進行色彩感受並運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隨着分析的深入,教師引導學生逐步轉向對寫實繪畫作品的欣賞。從對畫面整體的感受入手,描述對作品表現出的情緒、色彩和畫面效果的理解。然後選取局部色彩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純度的變化和筆觸的運用,講解自己對作品主題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透過實際的操作,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主要採用的教法和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觀察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和創造作業法。

三、 說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爲了加強學生對自然界色彩變化與關係的審美感受與認識,本課大量採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顧知識的基礎上,分析色彩對比所產生的感覺,如強烈、柔和、平靜、明快、沉悶等;(明暗關係、冷暖關係),

引導學生體會、理解寫實繪畫作品中色彩表現的方法,獲得的色彩觀察方法與經驗,然後,嘗試利用參考圖片或外出寫生,畫一幅寫實性的色彩風景畫。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使學習活動成爲一種享受。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

1、創設情景激趣活動匯入

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藉助自然風景與攝影、繪畫作品,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關係。並思考它們形成的原因。引導學生進行色彩感受並運用語 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過程中,啓發學生討論諸如光源、物體和環境之間的色彩關係,結合物理學的一般知識,分析光、大氣層和照射角度,不同季節植物的色彩特點以及環境的反射光等問題。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現暖色;陽光下景物,受光面與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對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現天空的顏色;葉子上的高光 受到天空色彩的影響等等。對不同季節、時間的風景圖片進行較細緻的色彩比較研究,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景物色彩產生的原因。

2、討論繪畫作品或攝影作品爲什麼總是傾向某種顏色?

對這個問題,透過活動來回答:

學生嘗試用各種方式改變白紙盒的顏色。

①. 教師用光源色來改變白紙盒的顏色。

②. 教師用環境色彩來改變白紙盒的顏色。

③. 師生共同總結:白色物體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響,背光面受環境色的影響。

3、切入正題

①. 欣賞風景圖片(播放音樂)。

②. 請學生分析風景畫中白色物體的色彩傾向。

⑴. 提出問題:學生觀察思考,景物中物體的色彩往往多種多樣,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顏色,它的色彩會發生變化嗎?

⑵. 教師從風景畫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間面中拖出色塊,請學生來判斷、分析,教師及時肯定學生並總結規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間面:固有色爲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環境色的反光。

3、教師提供風景圖片,並標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間面、背光面。

4、深入分析

引導學生逐步轉向對寫實繪畫作品的欣賞。同樣,從對畫面整體的感受入手,描述對作品表現出的情緒、色彩和畫面效果的理解。然後選取局 部色彩進行對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純度的變化和筆觸的運用,講解自己對作品主題的認識。

5. 欣賞不同意境的畫面。

對不同作品進行比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 雲》兩幅作品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了不同的情緒。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作品:

1、說出畫面的色彩傾向;(色調)

2、 歸納兩個不同色相,比較面積的大小;(整體的對比關係)

3、分析色彩對比所產生的感覺,如強烈、柔和、平靜、明快、沉悶等;(明暗關係、冷暖關係)

6、繪畫步驟:

(教師演示,多媒體播放)

1. 安排構圖(展示幾種不同的構圖方式)。

2. 畫出主要色塊。

3. 適當補充和調整細節。

7、嘗試表現

參考圖片或寫生,選擇適合的畫面,運用顏色和畫具,畫一幅色彩風景畫

(要求注意輕重、乾溼、運筆的變化,)

8、展示與評價

學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信評價與交流。探討各自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欣賞範畫與板書相結合,將範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3

主題闡釋:

本課內容爲蘇少版初中美術第十五冊第4課《體積與空間中的生命》,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學習時間爲2課時,第一課時透過展示風格各異、材料豐富的雕塑作品,引導學生欣賞與評述,感悟與體驗雕塑藝術的基本語言及獨特美感;以學生非常熟悉且能駕馭的泥爲媒材進行造型與表現,理解雕塑藝術的本質——以體積和空間的造型方式表達情感。本課爲第二課時,透過對身邊材料的觀察、分析,探究運用新材料表現生命、創造生命的方法。兩課時教學內容構成了一個既相對獨立又具有綜合性的完整的單元。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學生,他們處於渴望探求新知識,喜歡張揚個性的年齡階段,他們會萌發許多奇思妙想並急於表達出來。雕塑藝術學習內容幾乎貫穿義務教育的不同階段,八年級學生較爲熟悉,已經具備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對雕塑的表現方法及精神內涵瞭解較少。我校學生大多爲獨生子女,在家長們“掠奪性的愛”的包圍下,他們缺乏對生活的觀察,環保意識也比較淡薄。

畢加索提出了“拾來的材料”概念,這一創新性的材料開發使雕塑語言更加的豐富和個性化,因此,教學內容定爲:創造之旅——“撿拾”來的生命。教學圍繞以廢舊物爲材料的雕塑創作過程展開,設定了感受材料特點,探究製作方法,創新作品主題,進行創作實踐,展示評價作品等一系列環節。教學從體驗、感悟到創造、實踐,由生活到藝術,層層遞進。學生在賞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構思的過程中,在生命的快樂綻放中潛移默化地領悟廢廢棄物雕塑的創作規律、藝術語言和精神內涵。

案例評點:

課前每班準備一隻大紙箱,存放、收集班級師生使用過的廢棄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飲料瓶、膠帶圈、報紙、雜誌、光盤、電池等,課代表安排學生定期收集、清理、分類。

(一)展示、表演,與材料親密接觸

1.展示教師“撿拾”收集來的廢舊物品,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其生活來源。

2.範作展示,學生帶着好奇心觀望。

教師總結,匯入新課:一把老虎鉗、幾根電線,或者一隻電子鎮流器,幾根鐵釘,經過我們的手就彷彿具有了生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經歷創造之旅,給廢舊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點

1.師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獲得,又具特點的廢舊材料?日常生活中人們是怎麼處理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學生分組彙總收集的材料,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將蒐集到的廢舊材料分類。

3.師生交流:與常見的石、泥、銅等傳統雕塑材料相比,廢舊物作爲雕塑材料有怎樣的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材料形態廢舊材料種類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點狀材料稻穀、豆類、電池、貝殼粘貼、串剪刀、美工刀、膠水、切割機、焊接機、鉛絲、鉗子、線繩、線繩、乳膠等

線狀材料線繩、羽毛、蘆葦、草捆紮、粘貼

面狀材料紙張、塑料、布卷、揉、縫製、團、粘貼、累積、彎曲

塊狀材料金屬、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師生歸納總結:

1)廢舊材料的種類豐富,生活中常被人們隨意丟棄,來源廣泛,容易得到;

2)廢舊材料固有的形狀、肌理、色彩、質地,呈現不同特點,給人不同感受;

3)廢舊材料形狀多樣,統括了點、線、面、塊等基本造型要素;

4)廢舊材料雕塑方法多樣,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點限制……

4.參觀瞭解別組所帶材料,根據需要在組間進行適當的調換。

三、嘗試、賞析,探究製作方法

1.在組內所帶的材料中選擇較一種材料,思考:可以採用怎樣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現體積與空間?學生分組交流。

2.課件出示表格,總結廢舊材料塑造空間體積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師生總結:不同的材料應使用與之相適應的製作方法。恰當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體現空間與體積。

四、創意互動,賦予材料生命

1.我們已經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創作方法,那麼,怎麼超能賦予材料生命呢?大家來試一試。

師生商量選取一、二種材料,嘗試“頭腦風暴”,用不同方式進行空間與體積造型。看誰的創意巧,這麼構思的理由是什麼。

一把老虎鉗可以是什麼?

頭腦風暴第一波:

螃蟹的鉗、動物的腳、站立的人、未來戰士、一條魚、武器、瞭望臺……

頭腦風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隻廢簸箕就是一隻“寄居蟹”;

繞上一圈電線就是“運動員”;

糊上彩紙就是一條“熱帶魚” ……

2.那麼,藝術家們是怎樣讓生命綻放的呢?

1)表現的是什麼內容?你看到了怎樣的“生命”?

2)用什麼材料來造型的?

3)採用了怎樣的造型方法?學生展開想象談感受。

3.大家一起來試試:仔細觀察課前所蒐集材料,分組討論可以怎樣造型,選派同學在班級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邊介紹創意邊演示)。

師生歸納:要做出生動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須抓住對象的特點,結合材料呈現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徵,敢於想象、創造,才能創造出有生命的空間造型。

五、創作、實踐,生命在快樂中綻放

1.啓發學生構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爲身邊的生命“塑像”,學生談創作設想(材料、方法、構思的獨特之處)。

引導學生提出建議和意見,師生共同幫助學生完善構思。教師引導學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透過材料表現生命的本質、神韻。

2.以“生命”爲主題,創作一件或一組雕塑,可合作也可獨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狀、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構思巧妙,富有創意;

3.強調製作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意識。

4.教師指導,及時發現學生有創意的設計構思與造型,並給與鼓勵。

六、評價、收藏,體驗成功的快樂

1.作業過程中,迅速將學生創作過程和他們的作品迅速展示出來。

2.創作基本完成,學生圍繞自己創作生命的過程談創意,進行自我評價;師生從美術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對學生作品的創新之處、獨特之處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麼完美。

3.在師生評價意見的基礎上學生對作品進行二次作業。

成效分析:

本課首先採用廢舊的物品匯入,讓學生先了解廢舊材料給材料分類,激發學生積極加入活動,教師的提問讓學生對廢棄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瞭解。教師的形象直觀的匯入,讓學生生髮現廢棄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讓學生感受材料的特點,它們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師用表格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一目瞭然。

創意互動學生充分交流、探討的機會,體會團體合作的樂趣。頭腦風波,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大膽的思考,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的思維,大膽的設計讓學生髮展了自己的能力,張揚了自己的個性。學生在評價、收藏,體驗成功的快樂中結束本節課,並完成了本節課件的教學目標。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4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民間美術剪紙》。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準備和教學過程七個方

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節選自湘教版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五單元《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活動一的內容,是第四學段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基礎部分。剪紙是我國民間傳統裝飾藝術,歷來被廣大勞動羣衆所喜愛,學生對剪紙技法、運用也比較熟悉,所以本節內容要突出”喜慶吉祥“的內涵。以學生理解傳統剪紙藝術的圖形寓意爲主,在鞏固小學階段的剪紙技法的同時,能透過借鑑傳統圖案進行一定的圖案創新設計。

重點:傳統剪紙圖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紙中的常見裝飾符號。

難點:剪紙圖形及裝飾紋樣的組合變化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爲: 學習傳統民間剪紙圖案的`象徵含義,初步瞭解剪紙圖形創造手

法,進一步掌握剪紙技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爲: 透過欣賞民間剪紙作品、討論傳統剪紙圖案寓意、分析南北剪

紙作品風格、製作剪紙等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民間剪紙的特點和魅力,學會從傳統藝術中吸取營養並加以創新。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透過學習使學生對中國民間藝術產生興趣,使學生 熱愛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

三、說學情

學生對剪紙這個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並不陌生。但他們僅停留在小學比較簡單的幾何形

圖案製作上,在認識上也不全面。因此較精美的剪紙作品展示對他們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紙的學習材料易得,對學生的繪畫基礎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採用直觀性教學就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法

透過欣賞認識—分析討論—提高認識—創新設計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

性,使學生自主分析材料、創新思維,成爲課堂的主人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從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轉變爲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師生交流、生

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動過程,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僅僅點拔學生的思維,實現創造。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剪紙作品、圖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學生準備: 剪紙工具材料等

六、說教學過程:

課前: 組織教學、檢查學具、學前準備情況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3分鐘)

課前開始播放民樂《金蛇狂舞》營造喜慶氛圍,課件展示精美的剪紙作品,引導學生回憶嫁娶喜事時在彩禮上、門窗上都要貼上象徵吉祥美滿的剪紙窗花。同時分組發放實物作品讓學生看、摸,透過真實的視覺和觸覺感受,營造吉祥喜慶的氛圍激發學生對民間剪紙的興趣。

(二)教師引導、學生探究(10分鐘)

利用營造的剪紙氛圍,透過教師引導欣賞,學生的自主分析,解決教學重點問題。

1、播放一段民間藝人制作剪紙的視頻,同時教師給學生講解剪紙的歷史、陽刻陰刻的剪法分類、及在生活中的應用。並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紙的風格特點。請學生觀察老師提供的剪紙作品風格,把相應風格的作品貼在對應表格一欄。

2、學生觀察剪紙作品《三多圖》,辨認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徵着哪三多?包含怎樣的祝福?

3、分組說說本組拿到的的剪紙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徵着什麼。引導學生認識剪紙圖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組合手法。

(三)討論交流,啓發思維。(8分鐘)

透過學生的合作討論、實踐探究,解決教學難點。

1、老師舉例:民間剪紙中常用的裝飾紋樣:月牙紋、鋸齒紋。

2、請學生根據教師的示範,結合自己小組拿到的剪紙作品,提取出其中較常用的剪紙裝飾紋樣、並嘗試組合裝飾紋樣。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檢視每組活動情況。

(四)創作實踐活動。(16分鐘)

教師提出要求:嘗試用所學的剪紙知識,爲自己朋友或長輩剪刻一件蘊含吉祥喜慶意義的窗花。動植物紋樣均可,注意搭配適當裝飾紋樣。

學生體驗創作快樂,在製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作能力,同時播放喜慶的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情境,讓學生在情境氛圍中獲得創作靈感和快樂。

(五)展示評比,加深理解。(5分鐘)

每組選出優秀作品展示,培養學生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能力。並請作者說明這幅剪紙的包含哪些動植物圖形?用他們表達怎樣的祝願?

透過展示評比強化剪紙圖形寓意這一知識的掌握,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六)教師總結,課後拓展。(3分鐘)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麼?2、剪紙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感情?3、剪紙藝術就在我們身邊,從中我們發現美存在於哪裏?

目的是透過學生回顧內容,課堂體驗,感受美來自於生活、生活創造美。要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找到快樂。

2、課後拓展:請學生觀察生活中還有那些民間美術形式。

其中匯入3分鐘,引導探究10分鐘,嘗試體驗,創作練習24分鐘,評比展示5分鐘,總結拓展3分鐘。

初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1課 你、我、他)

初中美術教案本單元依據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階段目標設定,學生透過描述、分析、感受、嘗試來學習人物特徵的表現方法。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1課 你、我、他

本課初中美術教案是入學後美術課的第一個教學單元,有意識讓學生透過觀察、捕捉人物特徵,關注身邊的新同學,幫助建立融洽的同學關係,並發展藝術感知力和造型表現能力。以往教學中的人物素描課側重學生對人物造型、比例、結構的掌握,這個要求對初中學生而言有相當難度。依據課程標準模糊學科界限,降低專業要求的精神,本課更爲強調培養學生捕捉和表現人物特徵的能力,透過人物頭部的描畫來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狀態等特徵。

教材"活動一"安排學生觀察、描述同學的相貌特徵,嘗試用相機捕捉同學最有特徵的瞬間,其目的讓學生細心觀察人物特徵,形成一定的視覺感受。教材首頁呈現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圖片,具有親切感,以利於進入教學情境。配合教學選擇宮六朝的人物頭像畫重點分析,引導學生感受畫家如可表現人物特徵。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人物特徵,和學生一起探討人物特徵的表現方法,有效地促使學生能較準確地說出身邊同學或繪畫作品人物特徵。

教材學習活動安排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學習"活動一"已有感知的基礎上設定第二個學習活動,臨摹畫家的人物頭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徵,體會用筆技巧,學生透過初步體驗,感受人物頭像的基本畫法,爲"活動三"作準備。教材提供利用多種材質表現的範圖,使學生對不同媒材的表現效果有一定認識,而且難度上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活動三"是本單元的重點,即讓學生自主表現,爲自己或同學畫一張肖像畫。教材用設問的形式引發學生對錶現方法的思考,鼓勵其採用誇張的手法大膽表現,使學生感受造型的樂趣。教材所附學生作業有一定示範作用。

"評價建議"一欄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掌握提出相應評價標準,以供學生、教師參考。

資料庫對教材中出現的"肖像畫"概念作出解釋。

學習大空間中選擇了不司畫種的頭像作品,引發學生對繪畫種類、造型手段、表現效果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

◆學生能說出身邊人物和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徵,初步瞭解表現人物特徵的方法。

◆學生能嘗試運用一定的方法,大膽地表現同學的特徵。

◆學生能在交互活動中關愛他人、培養尊重他人的品質。

三、教學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學生照片不是範圖,只是在教學過程中起提示作用,引發學生的共鳴,在活動一的環節教師可組織學生自己拍攝照片,在課堂上交流。人物頭部特徵主要透過臉型、五官、髮式表現是教材突顯的知識要點,教材提供了畫家的頭像素描範作,以及局部放大圖例,教學過程中可選擇重點分析。透過交流、欣賞、分析進入活動二的臨摹練習,教材提供難度適宜的素描頭像範例,在表現手法上提供不同樣式以供學生參考。在教學提示和活動三的要求中提到誇張手法的運用,可以透過教材圖例分析,還要選擇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講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畫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畫範圖,只是給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重點還是強調人物頭部特徵的捕捉。

本單元學習需在欣賞感受中體驗繪畫作品的造型語言,因此範圖的選擇很重要,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匯入注意以情動人,以趣啓智,‘結合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嘗試。相互分析同學特徵的環節應有效控制課堂,對學生提出相應要求,避免攻擊性的語言,培養學生健康友好的心態。

安排學生戶外拍攝照片可採用小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強學生的交流互動,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攝工具,有效控制教學進度。活動要有計劃、有組織進行,首先明確學習活動要求,講解攝影中的技術問題,然後分組安排組長,對其下達任務並要求及時反饋資訊,最後強調紀律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本單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捕捉和表現人物特徵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而圍繞着"同學之間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現"來組織教學是本單元較爲理想的一種方式,因爲對身邊同學的表現會讓學生覺得親切、有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提高學生自己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圍繞着"同學之間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現"來組織教學,整個教學強調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爲,以及與其他同學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圍繞描述同學相貌特徵展開,可以透過學生戶外拍攝的同學照片展示,或學生自己準備的照片交流,對同學的五官、臉型、髮型等特點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爲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奠定基礎,教師在學生描述過程中應不斷引導和啓發。接下來學生對同學的相貌描述轉化到對美術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徵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人物題材的繪畫作品往往透過對人物的面部刻畫來揭示其內心世界,突出表現某一主題。在感受人物特徵透過什麼方面體現的教學環節中,應引導學生對範畫作深入交流,加強學生的藝術感受力,爲臨摹作品做準備。第三個學習活動應重點講解誇張手法在人物特徵把握中的運用,教學中對誇張手法結合範圖分析,同時可以對不同材質表現的不同畫面效果有所對比,豐富學生的造型手段。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涉及對五官的角度和形態特點的分析,使學生把握基本造型特點。學生在"活動三"中嘗試爲自己或同學畫一張肖像畫,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表現手法大膽表現。學生作業減弱對造型、明暗的要求,強調學生對人物特徵的把握,以及學生的獨特個性表現。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1課 你、我、他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是否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說出同學以及繪畫作品中人物的特徵,關注學生作業是否突出了人物特怔,同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評價的重點。對個性表現應予以肯定,並使學生明確提高的方向。鼓勵學生參照教師提供的評價指標或教材中的評價建議自評、互評。

四、教學選擇

教學可以按照學習活動設定安排課時。教材活動一安排學生觀察同學特徵,並嘗試用照相機去捕捉同學特徵。學生利用照相機觀察體驗,數碼相機是最佳選擇,便於及時在課堂上交流。這一活動的實施需要一課時。

教學也可以用兩課時完成,第一、第二個學習活動作一課時安排。在實際教學中由於照相設備、場地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戶外教學可能難以開展,可安排課外完成,把拍攝的照片發送到校園網內的班級電子郵箱,或把自己滿意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同學交流,透過分析、描述、感受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學建議

1.關於教材處理的建議。

本課圍繞頭像表現這一主題,設定了描述特徵、臨摹作品、嘗試表現三個活動。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圖片資料只是起提示、參考作用,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選擇使用。教師在圖片選擇方面要作充分準備,教學匯入圖片可選擇本班學生的頭像照片,滿足學生興趣需要,選擇的分析範圖要大而清晰。

2.關於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本單元是新學期開學後的第一個教學單元,良好而融洽的氣氛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指導學生以拍攝方式捕捉同學的特徵,學生在相互拍攝的過程中交流認識,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在描述、感受中認識人物特徵及其表現方法。

3.關於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教學方法可根據教學需要、實際學情靈活處理,一般以談話法、比較法爲主。談話應緊密圍繞人物特徵及表現的相關問題展開,向學生提出問題,()提問要目的明確、有計劃、有步驟進行,使學生思維處於積極狀態,透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獲得知識。比較法的運用能有助於學生對客觀對象形成正確認識,透過生活中人物特徵的比較,生活中人物與繪畫作品人物的比較,不同形象特徵、不同表現形式的人物繪畫作品比較等等,幫助學生感受人物特徵,把握造型表現的方法。

4.關於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教師可利用數碼相機、攝像機隨堂拍攝本班學生,也可以用速寫形式示範捕捉本班學生特徵。教學展示掛圖要大而清晰,作品可以教師自己創作,也可以放大臨摹。教師準備的學生臨摹資料建議大小合適,學生臨摹中無須考慮縮放問題。

5.關於採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描述同學特徵環節可以採用小組討論形式,以小組爲單位交流照片,並評出特徵最明顯的同學,選出代表針對討論結果發言,加強學生合作意識。學生作業可採用評比形式,透過學生互評選出形象特徵把握最好的作業加以表揚鼓勵。

6.關於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本課有意識降低難度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必要的知識點還應讓學生掌握,例如在學生臨摹練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範本,使其對範本的構圖、形象塑造、技術處理等問題有所理解,如有必要可以示範或準備步驟圖,避免學生不知所措,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