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合集十篇

學問君 人氣:2.34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高中美術說課稿合集十篇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進階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爲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後透過遊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並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採用Authorware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 :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是透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爲: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2)常見色的色彩聯想

教學難點 :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穫。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互 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啓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遊戲,讓學生透過遊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遊戲,都會思考完成遊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後在遊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後啓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設計遊戲時要注意遊戲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四、說注意事項

1、因爲課件的匯入 環節中插入了音樂,在匯入 部分欣賞圖片時,應注意及時把音樂關上,以免授課的其它環節受到影響。

2、在"遊戲一"中,要強調學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說出自己想到的內容時從兩個方面來想:一是實際物體;二是聯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紅色,實際的物體可以想到紅旗、血、太陽等,而聯想到的心理有熱情、危險、食慾等。

3、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色彩心理的靈活運用,如自己的服裝、校園的環境、教室的佈置等。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繫生活,加上游戲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爲指導,以遊戲驅動爲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色彩心理"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隨着說課的發展及其應用範圍的擴大,說課逐漸成爲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那麼湘教版高中美術該如何寫說課稿呢?接下來小編爲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人間生活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述《人間生活》(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部分):教材例舉了從唐代到宋代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並分析了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社會觀念。本節課透過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真正認識理解畫家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風俗畫作品。

能力目標:體會並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

重 點:美術作品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難 點: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生動生活。

興趣點:畫家是怎樣捕捉並表現精彩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

運用啓發式教學、討論法、練習法等相結合。

綜合運用感悟式鑑賞、形式鑑賞、社會學式鑑賞、比較式鑑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準備

1、播放背景音樂《生活》。

2、出示字幕: 《美術鑑賞》上篇 第二單元 第四課:人間生活 第1課時

主講:石門縣第一中學 歐文博

(二)、複習匯入:(2分鐘)

以古箏曲爲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關於宗教方面的美術作品。並同步講述:隨着歷史的不斷髮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斷減弱,藝術家們開始把世俗生活作爲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於現實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即描繪人間生活。

板書課題:人間生活(第1課時)

(三)、新課講授(28分鐘) 創設情景:

1、播放影視片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局部 (3分鐘)(以啓發式、談話式)(3-4學生回答)

(1)、看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劇中講述的是什麼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

(2)、學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較暴露、領口低、顏色很鮮豔;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開放。

(3)、教師小結:透過簡短視頻瞭解到唐朝宮女服飾特點及社會狀況。假如要你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唐代宮廷生活,你會畫嗎?有難度!那我們一起看看唐代宮廷畫家是如何描繪的。

提示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1頁。

2、展示圖片:張萱《搗練圖》(6分鐘)(啓發式、感悟式鑑賞)(3-4學生回答)

(1)、教師介紹:這是一幅唐代仕女畫,作者名叫張萱,宮廷畫師。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宮中婦女搗練時的情景。練是古代的一種白絹,經漂洗和衝搗後纔會變白變軟。整幅畫可以分爲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我們來欣賞“熨燙”部分。

(2)、展示“熨燙”部分圖片。

(3)、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個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學生思考交流並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並得出結論:仕女扯白絹時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後仰;中間婦女手拿熨白絹器具,表情十分專注;小孩屈身來回穿梭於白絹下等。

(4)、活動:學生上臺模仿體驗“熨燙”部分人物動作及神態。

(5)、教師小結: 這些細節非常真實、生動,極富生活情趣,是畫家對生活細心觀察善於表現的結果。我們欣賞了唐朝畫家張萱畫的宮廷仕女搗練時的生活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表現宴請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10分鐘)(啓發式、社會學式鑑賞)(3-5學生回答)

(1)、教師語:閱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內容,要求學生介紹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

(2)、教師小結:南唐後主李煜讓畫家去窺探大臣的生活,以瞭解大臣的爲人。整幅畫採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着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爲間隔。透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韓熙載夜宴圖》 “聽樂”部分。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判斷是什麼樂器聲音?引導學生判別畫面中哪個是韓熙載,判別的理由是什麼?韓熙載心情怎樣?

(4)、學生回答:琵琶;從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顯得很沉重。

(5)、教師小結:聽歌妓彈奏琵琶,韓熙載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長鬍子,內心顯得很沉重。

(6)、教師語:這幅畫中韓熙載邀請當時幾位名流志士也參加宴會,有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舒雁、狀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賓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師提問:哪位是狀元郎粲?畫家捕捉到他的動態,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我們有這樣的舉動嗎?

(8)、學生回答:穿紅色狀元袍;比較得意、忘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教師小結:透過畫家對服飾和動態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郎粲,體會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師提問:畫中李嘉明的側身、回頭,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雁拍手掌跟聽音樂聯繫嗎?

(11)、學生回答:有,他們聽音樂很投入。

(12)、教師語:畫家觀察非常仔細,表現了他們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13)、教師提問:你們再仔細看這些歌伎們,她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受以及她們在畫面中所佔畫面比例說明了什麼?

(14)、學生回答:女性身體比例較小,反映出當時歌伎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師小結:透過探討、合作、交流等方式對這幅畫有了比較真實細緻的瞭解,如果畫家沒有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來,同時這樣一幅畫對後人瞭解當時社會生活和韓熙載提供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

4、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啓發式、形式鑑賞)(6分鐘)(4-8學生回答並體驗)

(1)、教師演示詩句:“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態衆生像,盡在綿綿畫中間。揚名海外震國威,驚世絕技人人贊。”並思考這首詩是指哪幅中國名畫?

(2)、學生回答: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教師語:《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風俗畫,有人稱它爲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觀看視頻,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麼?有些什麼特點?

(4)、教師演示:出示視頻《清明上河圖》並配樂《春江花月夜》。

(5)、教師小結:此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宏大,場面繁雜,且筆筆精到,一絲不苟,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師演示:出示範畫《清明上河圖》。

活動:讓學生分組走近欣賞、感受這幅名畫。並模仿體驗畫中人物動態的描寫。比如挑擔的人、賣東西的人、店裏的小二、擡轎的人等等。(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7)、教師小結:剛剛我們一起着重欣賞了古代畫家的三幅美術作品,其中兩幅是表現貴族生活,一幅是描繪反映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那麼,在當今我國現代畫家是否也在表現現今的人間生活呢?

5、出示:現代畫家忻東旺作品《早點》以及徐維辛作品《工棚》(形式鑑賞)(1分鐘)

(1)、教師語:這是中國現代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忻東旺教授一幅同樣描述人間生活的油畫作品,畫家描述了是處於城市郊外農民工兄弟吃早點的情景,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刻畫,是當代社會普通人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現代中國有很多像忻東旺教授這樣的畫家,以同樣的方式在關注人間生活。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徐維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課堂總結:(1分鐘)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古現代畫家描繪世俗生活的美術作品,很有感觸和體會。可以說現實生活是畫家永恆的主題,沒有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細緻入微的深入觀察,古代畫家不可能,現代畫家也是不可能表現出的這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假如你以“春遊”爲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總結並同時演示上課內容:

(五)、實踐練習:(12分鐘)

(1)、出示文字:思考與交流:如果你以“春遊”爲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麼內容?你會選取什麼樣的對象?突出哪些細節?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提示:從人物主體形象(包括表情、動作、神態)周圍環境、道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展示點評:(3分鐘)

要求3至4個同學就自己的描寫內容與大家分享。請其他同學評一評,你覺得他的描寫內容怎麼樣?閃光點在哪裏?有什麼樣的意見。

教師最後點評:

(七)、作品欣賞:(3分鐘)

1、背景音樂:播放背景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2、演示圖片:出示古代人間生活的一些圖片(20幅,每幅6秒)

3、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透過了中國古代畫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瞭解了中國古代社會人間生活狀況,透析作品我們看到畫家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細節的細心觀察。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人間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透過對生活得細心觀察才能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輔導老師.同行們,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節說課稿,請大家給與指導.謝謝!

課題是《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選自高中美術鑑賞中的外國美術鑑賞第二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一、教材: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像歐洲文明會是什麼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着希臘文明的傳統。古希臘雕塑是西方藝術的直接源頭、西方藝術的黃金時代,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課時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美術史中的價值很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古希臘的雕塑及建築。

(2)總結古希臘雕塑和建築發達的原因。

2、能力目標:

能獨立運用美術語言來評價和欣賞雕塑作品。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勇於探索藝術美的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希臘雕刻發達的原因以及其藝術特徵。人物雕刻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爲美的審美風尚。

難點:學生對古希臘的社會風尚和審美取向瞭解較少,需要透過歷史背景的介紹,幫助他們理解。

四、教學方法:

在老師引導下,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透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去實施教學程序,而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比賽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嘗試欲,並透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對藝術美的欣賞慾望。

五、高考連結:

《擲鐵餅者》,米隆(古希臘)

注:《擲鐵餅者》曾經高考中出現,要求答出作者、國家,並用簡筆的形式畫出擲鐵餅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

透過視頻一(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斷)和視頻二(劉翔110米欄奪冠)引出課題。利用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臘雕塑和神話的介紹,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透過視

頻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比賽狀態,爲下面教學程序的實施作鋪墊。

2、預習交流

本課時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開展教學,要求a、b兩組學生參預的比賽項目有“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雅典衛城”和“鞏固練習”四個部分。老師向學生介紹比賽內容、規則等。

3、分組合作:

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小組內討論、代表發言、相互評論、總結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賞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築藝術。

4、重、難點突破:

兩組分別討論完成“維納斯”和“拉奧孔”、“雅典衛城”三個比賽項目以後,各選一代表談自己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與參與下總結出希臘神話是雕塑藝術的土壤。

欣賞《維納斯》,瞭解她的藝術美,特別是殘缺美的含義。 透過表演擲鐵餅、畫簡筆畫和欣賞《擲鐵餅者》,總結出古希臘人

崇尚運動以及追求和諧與理想美的統一。

老師適當的進行古希臘人社會風尚和社會制度的介紹,小組成員合作總結出雕刻發達的原因、藝術特徵,以及人像雕刻的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爲美的審美風尚。

5、透過達標測評加深印象:

(1)古希臘人認爲,(人體)是最美的,無論人像還是神像往往以(裸體)的形式來表現,加上古希臘人崇尚的以(和諧)爲美的美學觀念,使古希臘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體,(沉着高貴)的氣質,(崇高與優美)的風格。

(2)古希臘美術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哪兩個方面?爲什麼?

(3)拼圖比賽

6、教學新目標的形成:

古典藝術的另一發源地在哪兒?

將學生帶入下節課內容的思考。

7、作業佈置:

思考與探究題:

聯繫古希臘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和社會制度進一步探究古希臘人像雕塑發達的原因。

七、板書設計:

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雕塑《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建築:《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

八、教學感悟與反思

1、分組探究利於發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

2、能培養學生合作參與意識。

3、學生搶答、總結有利於加深對雕塑作品印象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下午好。我是---號考生。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選自人美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__-課-----、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內容及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來向大家詳細的闡述我這節課的安排。

爲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貫徹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本科的設計理念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從學生髮展爲主。突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滲透情感教育,優化美術教育人文性的特點,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本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認識山水畫所表現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畫獨特的藝術美感,讓學生對中國畫的精神與特點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從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筆墨大膽。自由表現意境。

根據以上的分析,以及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是。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欣賞-----的作品,感受歷代畫家是如何借-----抒國家之情。

2. 過程與方法目標。-----的構圖,筆墨的分析與嘗試。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感受自然與藝術的豐富多彩。

本着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

重點是 難點是

我說課的第二個部分是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學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本的根本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法,引導發現法,演示法。設疑提問法。

我說課的第三個部分是學法指導。我認爲。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獲得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中體會到樂趣。所以本科我主要採用的學法有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我說課的第四個部分是教學過程。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必須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換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會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擊破難點,我精心設計的一下幾個教學環節,

1, 首先是匯入課題

用多媒體投放。。。。提出問題,由此匯入本科課題。進而引發學生活動。領會新課意圖。激發學生興趣。愉快的接受課題、

2, 環節,講授新課

用多媒體投放。。等讓學生欣賞,來感受。。的意境,其中,重點分析的是。。讓學生分組討論這幅作品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確他們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提高自學能力和鑑賞水平,運用討論的方法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和自然。在教學活動中,能很好的進行創作活動。

3環節,用幻燈品播放幾組。。圖片。分別運用講解,討論,提問的方法來進行理解。使學生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創作活動。

4課堂小結。我主要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鞏固所學知識。讓課堂不僅僅結束在45分鐘之內。而是延伸到課堂之外。延伸到今後的每一次美術學習中去。

我說課的最後一個部分是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要簡潔大方,清晰明瞭,突出重點和難點,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明白。

總之,我這節課的設計是緊緊圍繞着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展開的。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符合新課標的精神,使學生都能以高漲的熱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活動中去。來感受藝術的薰陶。盡情發揮其創造力。這樣。師生便在這種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教與學的任務。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次說課的內容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第三單元第5課《進入歷史》。本課教材內容分三個層面:1.展示以歷史故事爲題材的繪畫作品;2.指出畫面內容及形式特點;3.不同歷史題材畫作所隱含的歷史文化特點。其中教材所選用的歷史繪畫有中國漢代畫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軸畫、現代油畫(並附有照片作爲比較),西方中世紀時期的掛毯和19世紀的法國繪畫,作品均以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爲中心。過去的歷史事件已經消逝不見,而繪畫及其他歷史遺物卻成爲展現往昔時代的最好視覺圖像,這些圖像有助於學生以一種更爲生動直觀的方式去了解、掌握歷史。

二、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瞭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能夠深入的瞭解事物的細節,並能用較準確的語言來表達,但是並非發展的盡善盡美。因此本課側重於從學生個人的角度去體會在成爲歷史證據的同時,繪畫不是直接照搬歷史事件,而是以藝術的方式對歷史進行再現。材料的不同、風格的差異,都會對歷史的再現造成影響。

三、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從如下三個維度進行設定:

知識與技能:瞭解分析美術作品背後的藝術語言以及美術的社會功能,掌握類似美術作品的欣賞語言及其表達方式和方法,並能運用鑑賞方法鑑賞美術作品。

過程與方法:透過欣賞對比、合作探究,理解美術作品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典故,能夠以專業的美術術語賞析相關美術作品,提高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理解美術作品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典故。

難點:以專業的美術術語賞析相關美術作品,提高美術鑑賞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範例教學法、比較法、合作探究法。在學法上主要透過觀賞、探討,嘗試體驗進行創造表現,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說教學準備

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圖片、學生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等。

七、說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爲動,融聲、形、色爲一體,爲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激趣匯入

上課開始,我會以輕鬆的談話方式開始課程,提問學生:當你想去了解歷史的時候,都會利用哪些渠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除了透過查閱史料、參觀博物館、領略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築、運用網絡等資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術作品也是帶領我們進入歷史、瞭解歷史的另一條渠道。順勢匯入新課《進入歷史》。

透過問題情境的設定,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帶領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我透過播放幻燈片展示作品,引導學生欣賞閻立本的《步輦圖》。針對畫面內容,向學生提出下列問題:爲什麼畫面當中只有一個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爲什麼是女人來擡步輦?爲什麼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畫得大一些?學生根據課前蒐集的相關資料回答問題,我會總結:畫面描述吐蕃國王派使臣祿東贊拜見唐太宗,希望與大唐聯姻的場景。坐着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裝,在一羣宮女的簇擁下,接見吐蕃使者祿東贊。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來緩和戰場上的衝突,將唐太宗畫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貴以及大國姿態,整體呈現出唐初各民族之間的平等與和睦。

接下來,我與學生一起欣賞教材中的作品《荊軻刺秦王》,要求學生仔細辨認畫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構圖上的特點,同時思考問題:同樣是反映歷史事件的美術作品,爲什麼該作品能夠產生一種緊張的氣氛?學生回答後,我總結:畫面場景圍繞柱子展開,畫家並不要求歷史的真實,秦始皇長什麼樣子並不重要,關鍵是透過刺秦王的場景爲進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營造出一種歷史的氣氛。畫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間慌亂的場景。

然後,我將組織學生分組,並播放幻燈片,展示董希文的油畫作品《開國大典》以及照片《開國大典》的圖片資料,帶領學生對比分析:油畫與歷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態等方面均做了哪些改動?爲什麼?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並回答問題,我會補充:畫家在作畫時將人物的位置進行了精心安排,神態上也做了相應的藝術處理,這樣組織畫面是爲了渲染開國大典這一盛事的舉辦,記錄了歷史性的一刻。

之後,講解除了一些重大的歷史時刻,還有一些美術作品中會有權利的體現,我會出示作品《瑞鶴圖》,與學生欣賞並提出問題:屋頂上這麼多鶴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師生共同總結:在古代,祥瑞和奇觀都反映着一個國家或者朝代的興衰情況。畫家截取了宮殿的屋頂,真實的爲我們再現了今天早已不見的北宋宮殿的莊嚴。空中的白鶴圍繞着屋頂成一個環形盤旋,這是天下太平的象徵,對這個景象的描繪是對皇權合理性的一種強調。而宋徽宗親自畫的這幅作品告訴人們:只有作爲皇帝的他纔有權利享有這個奇觀。

本環節透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用發現的眼睛去欣賞,並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出了一些符合學生的認知並且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寓知識於趣味之中,增強學生對相關歷史作品的認識。

環節三:總結解釋

教師提出問題:總結一下美術與歷史的關係?請學生談一談自己看法。學生回憶作品並進行回答:美術作品反映歷史。我將總結:人類永遠有對歷史的認識、渴望和想象,除了寫下來的文字,美術的圖像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方式。透過這些圖像,藉助相關的資料,能使當代的人們走進歷史,與歷史對話。

該環節透過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爲後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拓展延伸

我會展示《拿破崙加冕》《加萊義民》《美杜薩之筏》《大衛》,組織學生欣賞,並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回答以下問題:作品表現的是什麼歷史事件?選取的是什麼樣的特定場景?突出了哪些細節?爲什麼要這樣處理?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觀點或立場?小組之間討論,選出代表回答問題。必要時教師補充一些背景知識,說明美術作品與一般歷史事件的關係,從而加深學生對本課課題的理解。

本環節既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又鍛鍊了學生語言評述與鑑賞的能力,培養了其合作交流的意識。

環節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對藝術中的歷史與歷史中的藝術加以小結。最後鼓勵學生在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留意以歷史爲表現對象的藝術品,自己提問並尋找答案。

安排學生課後選擇一幅反映歷史事件的美術作品,要求學生在下節課口頭回答自己的發現。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定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爲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爲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8課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和教學過程三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首先對教材進行分析,任何美術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屬於藝術家,而是屬於整個社會和觀衆,所以不同的美術作品在不同的社會和觀衆眼裏就會有意義和價值上的差異。

(一)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主動參與是美術鑑賞的前提和保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美術鑑賞的能力,培養審美的眼睛。

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是因爲不同的人在欣賞同一幅作品時,對其意義和價值的判斷是不一樣的。

(二)教學重點

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性和地域性的關係,二是使學生了解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

(三)教學難點: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又有相對的一面。

(四)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作爲引子說明美術鑑賞不僅要了解藝術家的意圖,還有一個觀衆對其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問題;

第二部分講述的是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其產生的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係,即它的產生受當時的時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二、教學方法採用的有講授法、探討法、展示法。

學法:

三、教學過程:

首先匯入課題,由馬遠、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畫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眼裏給的評價不同,說明美術鑑賞存在從不同角度理解和進行價值判斷的問題。

教學內容一: 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

①首先透過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來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的關係。羅中立借鑑西方現代領袖像的形式刻畫了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而又貧窮的老農形象。他那古銅色的臉,長期的艱苦歲月造成的那條條車轍似的皺紋,柴耙似的雙手以及缺牙的嘴巴無不飽含着畫家深沉的情感和對造成這一現實的深刻反思,從而激發起人們對現實特別是對廣大農民命運的關注。作品與文革時期的“假大空”的題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種反叛,同時真實的再現現實。作品一經展出立即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是新中國成立來影響最大的美術作品之一。由此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受時代限制。

②名詞解釋 :時代性 地域性

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與同一時期中國的文人畫相比較,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受地域的限制。

透過部分作品賞析,讓學生自己探討、分析、鑑賞作品,對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學內容二: 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以西方歷史上不同時期三位雕塑家創造的三個《大衛》爲例,進一步說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係,由此指出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

教師活動:作品展示:多納太羅的《大衛》,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貝尼尼的《大衛》

多納太羅的《大衛》表現的是少年大衛殺死巨人哥利雅後用腳踩在巨人的頭上,流露出勝利的喜悅和自豪的神情。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塑造的是臨戰前鎮靜的站在那裏,左手緊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視着敵人,眉宇間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雕塑家用這個幾乎靜止的姿勢,有力的傳達出臨戰前的高度緊張氣氛以及那蘊蓄在大衛體內的巨大力量。

貝尼尼的《大衛》塑造的是一個正在艱苦搏鬥中的大衛,更具有生活的真實性。他的大衛更像是一個身處逆境、堅忍不拔的鬥士。在這種狀態下,藝術家得以表現人體旋風般的運動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透過鑑賞三幅作品,瞭解藝術創新的問題,主要是從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完整性方面說的。

實踐練習:

學生作品賞析:《吹笛少年》 《艱苦歲月》 《吹笛女》

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賞析作品,同學們之間可以互相探究討論。

教學內容三: 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這部分着重強調的是個人感受和判斷的重要性,並給出了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分歧的產生,既說明了美術作品本身的多義性,也是對作品的豐富和補充。但另一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又不是任意的,必須建立在對作品及其相關知識瞭解的基礎之上。

教學內容四: 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以下幾種批評形式:

(1)品評式或品鑑式批評

(2)形式主義批評

(3)歷史批評

(4)社會學批評

(5)心理學批評

四、知識總結

五、板書設計:

透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以下幾種批評形式四個分支環節,講解與探究結合,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境的關係,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教師可以透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遊離於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繫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並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爲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透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並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於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畫家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爲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畫家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農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衆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願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於創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裏,美術家的工作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裏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裏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於普通生活的細節。

2、教學目標:瞭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係;瞭解創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 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繫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係。本課的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係。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瞭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製作的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並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並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於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後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於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侷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儘量多樣化,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者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徵 .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透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係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啓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採用"比較鑑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啓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藉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創設問題情景匯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A、圖片欣賞匯入

1.圖片欣賞: 每個藝術家即使在表現同一個對象時,也會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並且還欣賞過金農的作品《月》。(出示圖片)

2.提問: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畫《月》的這位藝術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口頭描述對金農的想像。)

B、講授

1. 思考提問: 現在我們來看藝術家本人對自己的描繪。(出示金農的《自畫像》)

看看跟我們想像的有什麼不同?藝術家爲什麼要這樣畫?(學生討論)

小結:美術家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2.作品欣賞:《拉斯科巖畫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製作獅身人面像》。

思考:這幾件美術作品表現的是什麼內容?有沒有藝術家留下的痕跡?怎樣留下來的?

進一步思考:這些作品是什麼時候留下來的?當時屬於什麼樣的歷史時期?藝術家處於什麼樣的地位?(學生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講解。)

3.作品欣賞:三幅《自畫像》(丟勒、普桑、真蒂萊斯基)。

這是一組自畫像。仔細觀察畫面,回答下列問題:

a.是正面還是側面?男畫家還是女畫家?年輕還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於什麼時期?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透過什麼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爲什麼?(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4.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

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麼樣的心情?(中年以後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C、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境或場所有什麼區別?2.畫家自己是以什麼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的看法?

D、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麼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麼身份在畫畫?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爲"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指導思想及設計理念

高中的美術教育需要在鞏固興趣、發現特長的基礎上不斷地對知識進行拓展、提升。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爲主"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本節課"古代陶器與瓷器"的欣賞,旨在提高學生對中國民間陶瓷藝術的深刻理解,並對其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爲工藝美術的審美與認識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

教學思路設計如下:

1、本課的教學以圖片欣賞、圖片對比與分析爲主線,不斷滲透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藝術魅力。

2、講解作品的同時,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製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中陶器作品欣賞,旨在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了解人類優秀的的傳統藝術,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爲三大問題層層遞進。

第一:古代彩陶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第二:古代素陶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第三:古代瓷器藝術的發展及藝術特點。

2、學習對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於成熟狀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不斷增強,知識和社會素養不斷提高,且具有較強的判斷、辨別、分析問題和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對古代陶瓷藝術的接觸較少,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具有代表和優秀的不同種類的陶瓷藝術作品進行鑑賞,領略陶器藝術的特徵和相關知識,讓學生感受和體會到陶器藝術的美感,塑造學生較健全的藝術修養、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充實豐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學法分析

美術是一門培養人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只其所以然,考慮到高中學生面對應試教學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圖片引導教學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

以圖片引導的方式來推進知識的學習。針對本課陶器的分類、不同陶器的藝術特點、陶器的製作等相關知識,在教學中以環環相扣的任務來推進整節課的教學。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的知識認識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古今不同的陶瓷藝術作品欣賞,培養學生對陶瓷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使學生明確陶瓷的基本概念,瞭解我國製陶工藝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並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工藝美術審美的情趣。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循序漸進的問題,讓學生嘗試着去解決,使學生逐漸對所學知識加深印象,增強自信心,從而增強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勇氣和意識;

(2)透過作品欣賞、感受、體驗、討論、評述等過程,培養學生一定的審美鑑賞能力;

(3)展示豐富的陶瓷相關圖片資料,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對課外知識的涉獵和介紹,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增強學生創新的意識並逐漸形成在社會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觀察和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透過學習,瞭解我國古今豐富多彩的陶瓷藝術形式,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本土的美術,熱愛本族優秀的美術形式,並逐步提高傳承本民族藝術的意識。

五、重點難點

重點:不同時期陶瓷藝術的特點

難點:不同時期的陶瓷藝術特點產生的社會背景及簡單的製作工藝。

六、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多媒體設備、教學課件、相關美術圖片資料、實物陶器和課本等。

學生準備:收集陶器藝術圖片資料、相關課外書籍、新疆土陶的相關資料。

七、教學過程及內容:

1、匯入

教師活動:(提問)上課之前,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問大家,你們知道英文單詞"China"的漢語意思除了"中國"的解釋以外,還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學生活動:學生討論並回答出還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師活動:(1)板書: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藝術

(2)回顧知識點並引入本課話題:前面一節課,我們瞭解到中國是一個愛玉之國,崇玉之邦,中國有着燦爛文明的民間藝術形式,除了玉器,剛纔大家所說到的"陶瓷"也是中國對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貢獻,其地位從中國的英文名稱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廣泛深入人心。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着一個非常燦爛的陶器藝術發展史,這節課,就請大家和我一起來學習一下中國古代陶瓷藝術。

2、講授新知識,欣賞並分析作品

教師活動:(1)提問:根據課前的預習及大家對陶器藝術的認識,請位代表向大家介紹一下"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2)板書:一、 陶器藝術產生的社會背景:

學生活動:(舉手回答問題):(1)陶器的出現,標誌着原始人階段的結束和新石器時代的到來。(歷史學科知識)(2)中國最早的原始陶器發現於江西萬年縣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巖,距今都在萬年以上,處於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區陶器的出現年代相近。(p.9)

教師活動:(引導並梳理補充知識):陶器的出現與火的發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關係,大約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實踐過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製各種造型的器物,然後曬乾,燒烤後就形成了陶器。相傳我們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時候,無意間發現將泥土塗抹在樹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們就經過不斷的改造,終於製作出各種原始陶器,當時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類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不斷對陶器進行裝飾,從而使陶器逐漸達到了實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

教師活動:(1)(提問):古代陶器種類豐富,根據實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爲食器和水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爲幾類,它們的名稱是什麼?

(2)板書:二、陶器的分類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陶器從型制色彩上主要分爲彩陶和素陶兩大類。

教師活動:

(1)板書: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師總結後,播放作品圖片,並且請學生對作品做簡單的分析說明,老師引導並補充;

(3)佈置思考題:在分析完作品後,請各小組派代表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a、《人面魚紋盆》(仰韶文化半坡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半坡遺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該陶盆質地細膩,造型敦厚,簡潔樸實,尤其是盆內壁用紅黑色彩繪出的兩組相對的人面魚紋,在圓形的人面上有髮髻,兩耳左右各畫一條小魚,口內銜兩魚,在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兒在遊動,形成相互追逐的動勢,線條簡練而生動,反映出當時漁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b、《鸛鳥石斧彩陶甕》(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學生活動:(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出土於河南臨汝縣閻村出土,現藏於國家博物館。此甕外壁繪鸛鳥食魚,其旁繪一石斧。平塗着色勾線,爲彩陶中僅見的一種畫法。

c、《彩陶舞蹈紋盆》(馬家窯文化)

學生活動:看書討論並舉手回答問題: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出土於青海大通縣,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內壁口沿畫三組舞蹈人,各組均爲五人,手拉手,頭向一邊側着,兩腿稍微叉開,頭有髮辮,身有尾飾。從髮辮和尾飾運動的方向,明顯看出這些人正在有節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後就像一個小小的池塘,人們在岸邊歌舞,別有一番情趣,無論從題材、裝飾、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教師活動:(提問)原始人爲什麼把圖案裝飾在盆的內側?

學生活動:(回答)當時的人類都是席地而坐,無論拿在手上還上放在地上,多數是俯視,看到的是盆的內壁。

d、《漩渦紋尖底瓶》

學生活動:(引導分析)實用功能:裝水的容器。瓶口小,攜帶時,水不容易溢出來,尖底可以直接插入鬆軟的土中,以防傾斜使水外溢,兩側穿繩的耳,注滿水可以用繩子提出水面;審美功能:採用漩渦紋圖案,以漩渦爲中心,用點、線、面結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渦紋甕》

現藏國家博物館,出土於甘肅永靖縣,是儲存種子的器具,造型圓渾,飽滿,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紋爲間隔,組成三條裝飾帶,在主要部位繪旋渦紋,上下分繪水波紋、旋紋、主次分明,構圖嚴謹,爲彩陶藝術的傑作。該甕上方的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爲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圖片)

教師活動:(提問)看完剛纔的圖片,並且透過大家的討論和分析,我們知道了這些單獨的彩器藝術作品所具有的藝術特點,那麼現在每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佈置的思考題:總結一下彩陶藝術的分類及它們各自的藝術特點。

學生活動:按小組回答,並且讓其他同學作補充(老師引導並總結,用課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識點)

彩陶: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和空間的東西發展,彩陶可以分爲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兩種類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半坡:以動物紋爲主,魚紋最多;

廟底溝:以植物紋爲主,圖案漸多;

b.馬家窯文化:以半山類型爲頂峯,出現輪制技藝。

旋渦紋或波浪紋,圖案化增強

半山:

馬廠:

教師活動:(1) (總結)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國彩陶進入興盛時期,並向西北地區推衍,出現燦爛的馬家窯文化,經歷馬家窯-半山-馬廠前後相承的三種文化類型,大約一千二百多年的發展衍變,而進入尾聲。

(2)播放《白陶鬹》及《黑陶蛋殼杯》作品圖片,轉入話題。

(3)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這是什麼作品?

學生活動:(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師活動:(1)板書: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問)請同學們告訴我,你們在看到這兩幅作品後,與前面的彩陶相比,你們發現它們有何不同嗎?有誰願意起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對素陶的認識?

學生活動:(回答)素陶主要分爲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把陶器藝術推向最後一個高峯。(精緻化、貴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輪製造陶器, 製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鬹等貴重器物。到了龍山文化時期,黑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殼而且厚薄均勻,器型規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製造是在燒製過程中應用了煙燻法和滲碳技術,使之變得烏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爲代表的黑陶藝術追求材質、造型設計和工藝設計的極致,使陶器製作精緻化、貴族化。並在性質上脫出原來的實用意義而衍化爲貴族所獨佔的禮器。

教師活動:(總結)我們剛纔一起學習了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展,欣賞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們所擁有的藝術特點,現在我們再來總結一下,中國古代陶器藝術的發展脈絡:

(1)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內容由動物紋向植物紋轉化;

(2)陶器藝術作品圖案的形式是從具象向抽象轉化;

(3)陶器的功能是從適用向具有裝飾意義的禮器發展;

(4)陶器藝術的製作工藝從粗糙向精緻化發展。

作業:

中國古代陶器藝術雖然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是我們要是想對其有更深入的認識,同學們也可以去博物館大飽眼福。這些珍貴的考古發現爲現在的藝術家及學者們提供了無窮的創作靈感,大家現在就開始尋找尋找你們的創作靈感,參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藝術資料,畫一幅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古代陶器圖案作品,並預習下一節課"瓷器"的有關內容。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下面來談一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術鑑賞)的第九課。在新課標的學習內容中,屬於五大學習系列中的美術鑑賞模組,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瞭解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和藝術風格,即透過欣賞、解釋、評價等方法,結合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逐步提高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識,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崇拜,提高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接下來是第二部分——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鑑賞能力,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歷史知識的積累。欣賞是欣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欣賞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高中生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但卻力不從心。因此,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瞭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習俗的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形成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瞭解家鄉本土的美術,進而熱愛鄉土美術,並逐步提高傳承鄉土美術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

重點: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以及民間美術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

難點:瞭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五、說教學方法

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關注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這就決定着學生要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

因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直觀演示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欣賞法、聯想法等。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爲此,我做了以下準備:課前佈置學生搜尋相關材料、預習瞭解本課知識點、多媒體課件、有民間美術特徵的實物等。

學具準備:民間美術相關資料收集、剪刀、彩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定情境,音樂匯入

採用音樂的匯入方式,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爲此,我將播放民俗音樂《喜洋洋》,並且提出問題:過年有哪些傳統習俗?中國傳統春節有哪些民俗活動(東北、西北、南方)?(小組討論回答)引導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課題:《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

環節二:欣賞圖片,講授新知

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我設定了小組討論的環節來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我會出示圖片《對猴團花》《大阿福》和《兔爺》泥塑,詢問:哪些作品是民間美術?如何來界定民間美術?說出理由。針對這節課的重點,我將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尋找答案,目的是鼓勵他們相互交流,大膽發言,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解決,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環節三:拓展延伸,情感表達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並結合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展示作品提出問題:目前,很多民間藝術由於民俗活動的消退而逐漸消失,有人認爲傳統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脫離了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間藝術?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我會巡視檢查討論的結果,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民間美術的樂趣。

小組討論並選代表發言,由教師總結民間藝術與現代設計的應用,如服裝紋樣、家居等方面相關知識。

環節四:小結作業,動手實踐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提問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加以回顧並逐步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學生可以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的認識。

最後,爲了使學生能有更高層次的提高,我會給學生留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

1、學生回憶民間美術的定義、種類、特點及其寓意等知識。

2、佈置課外作業:實踐——剪窗花。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0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6課《漂亮是美術鑑賞的標準嗎——藝術美和形式美》。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 教學目標:①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2、教學重點: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說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爲了說明這一點,在這裏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爲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透過它們來實現的。

3、教學難點: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繫,即注重透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裏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說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藝術美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說,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而形式美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係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

二、 教學方法:

1、 利用圖片展示介紹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圖片,不斷採用欣賞·啓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1、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音樂和建築圖片,並巧妙匯出本課。

2、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透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求全組同學共同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用多媒體展示雕塑圖片《歐米艾爾》。

小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於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僅影響了人們對美術的

二、新知探究:

環節一、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等同現實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透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藝術美又稱第二自然。是相對自然美來說的。

1、 美術形象:指一件美術作品中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也是指一件美術作品中由這種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所形成的綜合的整體的藝術形象。

教師活動:投放多媒體圖片《艾普色姆的賽馬》和《記錄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結合第三課“藝術形象”這一概念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環節二、什麼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的構成:

A、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構成的形態變化。

B、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C、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係。

教師活動:投放潘天壽的作品《雄視》,講解什麼是形式美,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理解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1、 以一件作品爲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 透過具體作品瞭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四、要點回顧:

1、 什麼是藝術美?綜合了主觀與客觀、個人審美與時代精神的藝術形象爲“典型形象”或“藝術典型”,又根據它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而稱之爲“第二自然”,即“藝術美”

有哪些表現?

2、 什麼是形式美?美術作品除了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 課堂小結:

總結回顧:這一節課我們了藝術美和形式美,瞭解了什麼事藝術美和形式美。

下一節課我們將學習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意圖,請同學們提前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