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生死不離》說課稿範文

學問君 人氣:5.58K

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生死不離》說課稿範文,希望老師們透過閱讀全文,可以真正瞭解說課稿的格式及寫作要求。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生死不離》說課稿範文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生死不離》,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一、 說教材

《生死不離》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實驗本《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第三課的內容。向我們講述的是5.12汶川大地震的不幸與感人故事,見證着中華民族萬衆一心,衆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把這一內容及時地添加進教材,體現了《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特點:與時俱進,緊扣生活。

本課內容共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地震來臨的時刻,重點講述的是在這場巨大的災難面前,人們沒有倒下,他們互相幫助,團結一致,在廢墟中求生存的許多感人的英雄故事。例如:《“我背得動”》、《“美麗天使”張春玲》、《留在最後的鄒雯櫻》。第二部分:愛的心聲,帶領我們聆聽災區四位小朋友的心聲,體會他們的心情,感受他們的精神。第三部分:愛心傳遞,讓我們點燃愛心的火炬,進行一次沒有終點的傳遞;讓我們用陽光的心態,去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根據本課內容,我按照“感受不幸——產生同情——感受堅強——傳遞愛心”這一感情線設計教學,讓學生永遠銘記那一個個感人的瞬間,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向善仁愛的優良傳統,引導學生理解愛、感受愛、學會愛、傳遞愛。

二、 說目標

爲了提高學生在災難來臨時的應變與及自救能力,引領學生傳遞至真至純的愛。特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 瞭解汶川地震中涌現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2. 體會並學習他們在災難面前所表現出的沉着鎮定、臨危不懼、勇於救人的優秀品質。

3. 公民意識培養目標:繼承中華民族向善仁愛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和仁愛之心,引導學生理解愛、感受愛、學會愛、傳遞愛。

三、 說教法、學法

從《品德與社會》這門學科的特點以及本課的內容考慮,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本課教學擬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 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創設情境,進行情境教學,同時擴大教學容量。

2. 主動參與,自主討論交流。

四、教學設計及指導思想

(一)、今昔對比,激發情感

1、(出示地震前美麗的汶川及人們幸福、和諧生活的畫面)說一說,昔日的汶川給你什麼樣的印象?

2、而2008年5月12日,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人們懷揣着夢想在各自的崗位上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了。14時28分像一個魔咒,頃刻間,大地劇烈地震顫起來,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播放課件):到處是殘垣斷壁,交通中斷,通訊癱瘓,一座座城市成爲孤島,一時間哀號遍野……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這今非昔比的一幕幕時,你想說些什麼?

【如此對比,激情匯入,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視頻的'再現,給學生帶來了感觀上的衝擊和震撼,從而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災區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討論交流,感受堅強

師過渡:在那些山崩地裂的日子裏,我們災區的同學們是好樣的。他們沒有被震垮,而是以自己最深最真的愛參與了生命的大營救。看,這些無畏的小英雄們——

1、出示圖片(英雄的圖片),結合閱讀故事《我背得動》、《“美麗天使”張春玲》、《留在最後的鄒雯櫻》。

思考:他們在地震中做了什麼?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你佩服他們的是什麼?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2、學生自由讀故事,分組討論後再交流。

3、拓展交流課前蒐集到的其他抗震救災小英雄的故事(例如,馬小鳳,陳浩,何翠青,“斷臂天使”小王彬,在廢墟中領唱國歌的許中政,抗震救災英雄少年何亞軍等。)

集體討論交流,在災難面前,這些小英雄們又是怎麼做的,又是怎麼想的?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聽聽他們的心聲。從他們的話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如果你是地震中被壓在危房下的同學,聽到他們的話,你會怎麼想?

透過討論交流,從而讓學生體會到這些小英雄們是多麼勇敢的孩子,多麼堅強的少年,他們就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更體會到了大災無情,人間有真愛!

【當前課堂教學的最顯著的特徵之一,便是資訊量的傳輸吞吐非常活躍,如果說“講述”是資訊的單向傳遞,那麼“談話”就是資訊的雙向傳輸,而“討論”則是資訊多向、立體的傳輸。本環節,我就課本資訊以及課外所蒐集到的資訊,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講述、談話、討論、交流,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喚起學生內心對真情的渴望,從而產生對英雄的敬佩之情。實現了由認知到心理體驗的轉換,將道德認知轉化成了道德情感和追求。】

(三)、課堂引申,傳遞愛心

(播放課件,師激情過渡):在這次大地震中,讓我們感動的又何止是這些勇敢的小英雄呢,還有慈愛的溫總理,可愛的人民子弟兵,善良的白衣天使,無私的志願者,平凡的人民百姓……

1. 看視頻,感受災難發生後,來自社會各界的人們對災區人民的關心,說說他們都爲災區人們做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 說一說,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你曾經做過些什麼?(生各抒己見:捐款,捐物,與他們通信鼓勵他們,爲他們點亮一支蠟燭,爲他們祈禱……)

3. 在日常生活中,你和身邊的人之間曾經有過愛心傳遞嗎?談談印象最深的一次經歷。

【大災有大愛!愛是本課的主題,更是人們生活中永恆的主題。本環節的設計,我旨在透過看、聽、說、做的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愛、感受愛、學會愛、傳遞愛。繼承中華民族向善仁愛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現代公民意識和仁愛之心。紮紮實實地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激情總結,延伸愛心

1、大地不會忘記,汶川不會忘記,中國不會忘記,世界不會忘記,英雄們用熱血和身軀鑄就了一幕幕輝煌的史詩。大災之時有堅強,大災之後有大愛,地震無情人有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學們,讓我們記住他們,記住這感人的一幕又一幕,讓愛延伸,讓心傳遞,與你同在,生死不離。

共同學唱愛之歌《生死不離》。

2、課外活動:請收集一些與汶川大地震相關的資料,一些與愛有關的資料,設計一個主題板報在班級進行展覽。

【我認爲,一堂好課,在下課鈴聲響起之後畫上的不應是句號,而是省略號,餘音繞樑,回味無窮,無限延伸,永遠銘記。讓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獲得的情感與我們的生活同在,與我們的生命同在,生死不離,這是我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也是本堂課的目的,更是我所有課堂教學的目的。】

五、說板書設計:

生死不離

堅 強

【堅強永駐,愛心永隨,生死不離】

六、教後感想

課上完了,同學們紛紛圍上講臺,關切地問這問那,關心災區小朋友的傷情,詢問他們的近況,訴說心中的敬佩……他們的神情,他們的話語,足以說明他們被深深地震撼了。有個同學很傷感地說:“真後悔,那時候爲了多吃一些零食我才捐了少得可憐的1元錢……”有個同學頗有感慨地說:“我們太幸福了,我們應該感恩……”聽着他們純真的心聲,我欣慰,我這堂課的目的達到了,孩子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懂得了關心,懂得了愛!

當然,本課的教學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時,有一些地方談得還不夠深入透徹。但“課,就像遺憾的藝術”,遺憾找出來了,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加以改進,那就是進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