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四年級上冊《孝心獻老人》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1.49W

各位老師

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小學四年級上冊《孝心獻老人》說課稿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孝心獻老人》。

品德教學不應該是生硬的說教,而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引導孩子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活動中收穫,在參與中提高,達到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基於這樣的理念,我們把這次說課的題目定爲《引生活進課堂,盈體驗潤課堂》。

我說課的內容分爲五個板塊,分別是:教材特點剖析,學生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定位,踐行的品德教學理論,教學流程設計。

第一板塊:教材特點

本單元“溫馨一家人”是繼品德與社會三上“我的家庭”單元后又一個關於“我與家庭”的教學主題。充分體現了“學生社會生活內容的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我的家庭”旨在學生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溫馨一家人”重點在幫助學生了解家庭成員對家庭的付出,激發學生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情感。《孝心獻老人》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教材以生活中尊老愛老的圖片匯入,然後介紹了全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和中外的老人節,接着是一個重陽節和爺爺、奶奶出遊的小故事,表達了對祖輩的孝敬和感激之情,最後設計的以瞭解祖輩、尊敬祖輩爲中心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與祖輩的溝通,激發學生對尊老敬老的道德認同感。透過這一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明白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自己作爲晚輩承接了長輩們的養育之恩,關愛之情,就要懂得回報,要了解老人的需要,尊重老人的意願,孝敬老人。

第二板塊:學生分析

學生在三上《我的家庭》單元中瞭解了家庭成員的組成,交流了家人的故事,體會了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感受了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萌發了感激之情。可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在家庭生活中容易以自我爲中心,越是親近的人,越是付出最多的長輩,往往最不知道感謝。我國社會目前面臨老齡化,老人們往往只想着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煩惱、需要告訴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不瞭解老人的真實需求,把長輩們的付出視爲理所當然,不懂得珍惜。有的只知索取,不知回報;或者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在做法上存在偏差。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敬老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第三板塊: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們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知道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瞭解老人的需求,知道要孝敬老人首先要了解老人。

能力目標:培養孝敬老人的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孝敬老人。

情感目標:瞭解家中老人曾經對家庭和社會做出的貢獻,激發學生熱愛老人、孝敬老人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老人的需求,關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學會孝敬老人。

教學難點:瞭解老人的需求,在生活中做到孝敬老人。

第四板塊:我要踐行的品德教學理念

 1、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

課程源於生活,離開了“真實”的生活,那課堂也只能變成學生“高呼口號”的場所,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進學生的生活來充實教材,用於教學。因此,在這堂課中重點安排了“朱子怡爺爺的照片”“奶奶的一天”,讓真實的生活生成教材,讓教材走向學生真實的生活。

2、在情境中體驗,在情境中感悟

《品德與社會》的課程目標是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教學的根本目的在於“導行”,而“行動”必行“心動”,體驗正是促使“心動”的催化劑。本堂課中模擬打電話,給孩子們創設一個虛擬的情境,讓學生透過給祖輩打電話中的感悟和體驗,瞭解老人的需求,從而學會關心老人、孝敬老人。

3、在活動中收穫,在參與中提高

活動性是品德課程的重要特點,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活動、體驗,獲得認知發展,走向智慧人生。因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必要的補充,安排了填寫孝心卡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懂得如何關愛老人。

第五板塊: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我共設計了五大板塊:

第一板塊:照片設疑匯入,感受老人的今與昔。

(設計意圖:學生的興趣就是一種課程資源。透過新舊兩張照片的對比,能充分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意在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探究的*望。)

第二板塊:回顧祖輩的付出,感悟真情

(設計意圖:紮實有效的品德教育應該是跳出教材與課堂的束縛,適時地開展“生活教育”。透過與學生一起回顧老人年輕、年老時爲社會、爲家庭的辛勤付出,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人們的付出與無私,從而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真實的情感體驗,對老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板塊:創設情境,交流內心感受(視頻:奶奶的一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以視頻中奶奶辛勞的一天作爲切入點,在學生的交流體會中感受老人們的辛苦,從而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表達出對老人辛勞的感激之情,並自然地引出課題。)

第四板塊:主體參與,學生多向互動

分兩步操作:

第一步:羣體互動

讀文中故事,瞭解老人的心願;小組討論,交流體會。

第二步:生生互動

模擬打電話,填寫孝心卡。

(設計意圖:品德課的課堂絕不是是預設的,而是生成的。在學生的交流互動中,將這些交流、探索不斷引向深入,不停留於表面,而是要觸動他心靈深處的琴絃,不斷豐富學生的感知。模擬情景劇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有句話說“告訴我,我會忘記,讓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加,我會理解”可見活動體驗是很重要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填寫孝心卡,讓他們更明確了自己該如何向老人行孝。)

第五板塊: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展示全社會的行孝活動,以一首小詩結束本課。

(設計意圖:品德課堂應該是“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一棵樹去撼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去撞動另一個靈魂”。品德課堂最後更應該向社會延伸,真正起到讓兒童實現良好的社會化的目標。)

結束語 :

本課的設計和教學,始終遵照課標精神,努力地在教學活動中:“讓兒童現在生活的河流裏,引入一股未來生活的水流,把我們藏匿在遙遠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種子,播撒入生機勃勃的兒童生活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