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小學品德與社會《尊重與理解》說課稿範文

學問君 人氣:1.69W

《尊重與理解》是義務教育遼師大版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我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說課的:

小學品德與社會《尊重與理解》說課稿範文

說教材

滲透理念,設定目標。

《品德與社會》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尊重與理解》這一課的內容集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爲一體。教材以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境家庭和鄰里爲切入點,表達了人們對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的追求。這節課,我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造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與生活實際相聯繫。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知識目標:透過教學,使學生知道鄰里之間應當互相尊重。多爲他人着想,理解鄰居,和鄰居和睦相處。

2、情感目標:透過感受,向學生滲透重視親情、友情的美好情愫。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運用資訊的能力,提高對社會現象的辨別,分析能力。

根據教材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使學生了解如何與鄰居相處,解決鄰里之間的糾紛。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情境教學與反饋資訊相結合的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在討論交流中學會合作學習。

運用理念,精心設計。

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精心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節課的課後我佈置了課後調查:瞭解自己與鄰居的關係。一開始我就將調查結果引入課堂,我隨機引出話題:“同學們,經過調查,我們班有40名同學,其中有11人與鄰居相處融洽,有12人與鄰居有矛盾,有17人與鄰居不認識!我們怎麼來解決與鄰居之間的關係呢?”學生的回答很積極,課堂氣氛很活躍,具體的事例最能說明問題,學生以濃厚的興趣、明確的目標進入了下一個環節。

2、暢談鄰里,明理激情。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有關鄰里之間的故事、事例等,活動中讓學生展示交流,同時把多媒體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活動生動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暢談在實際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鄰里之間的煩惱?你是怎樣解決的?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瞭解了鄰里之間的關係,懂得了處理好鄰里之間的關係是多麼重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出一些辯論圖片供學生辯論:鄰里小孩之間打仗,大人應不應該幫忙等,從而體會到鄰里之間的關係對生活的影響。

3、主體參與,多向互動。

《品德與社會》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而應該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援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爲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

生生互動:(活動一)祝福鄰居

學生自由將祝福送給其他鄰居等,讓其他學生來扮演他們,相互贈送祝福。整個過程以學生爲主體在互動,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全面參與,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能力,有利於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羣體互動:(活動二)特別行動

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模擬鄰里生活,如:“幫鄰居收衣服”、“幫助鄰居勞動”、“共同清掃樓道”、“過鄰居節”等,同學們分組討論,確定主題,再進行準備,制定計劃或排練小短劇。這一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精神作指導,巧妙地把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融爲一體,恰倒好處地靈活應用於整個教學過程,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透過本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應用現代教育方法衝破傳統的教學框架,改變了語言說教的教學模式,把道德行爲與兒童的生活、情感體驗,化成一幅幅聲形並茂的生動畫面展現在課堂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情感、興趣、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