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彙編6篇

學問君 人氣:2.3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彙編6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論是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還是在以後的教師職業生涯中,大家都要經歷說課這個環節。因此,中公教師特意爲大家準備了《實踐及其特徵》這一節課的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備考。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實踐及其特徵》。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7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執教的依據,也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因此,我首先談一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四在整個高中政治學習中,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第六課主要介紹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中的認識論部分,有相對獨立性特點。第一框題《人的認識從何而來》是認識論學習的開篇一課,也是關鍵一節,是否理解和理解程度如何直接影響本部分內容的掌握與運用。本課分爲二個目題,第一目分析了實踐的含義、形式、特點;第二目分析了實踐爲什麼是認識的基礎。

二、說學情

教學之路從認識學生開始,下面我來談一談學情。

本課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學生,在心理思維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對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善於合作探究、勇於思索、樂於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認知結構上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於什麼是認識,什麼是實踐,什麼是正確認識的來源與檢驗標準有了自己生活化、經驗化的理解,所以不應該只大量灌輸和拓展較多的空洞理論,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藉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來啓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體悟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發展動力、檢驗標準和最終目的,讓每一位學生能夠獲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諧的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識記實踐的含義、構成要素;理解實踐的特點;聯繫實際分析實踐與認識的關係。

【能力目標】

透過學習實踐和認識關係原理,使學生樹立科學實踐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牢固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運用實踐的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四、說教學重難點

依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重點】

實踐的概念、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難點】

實踐的特點、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主要採用了活動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學方法,我再來具體談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從新課匯入、新課講授、鞏固提高、小結作業四個環節展開教學。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環節一:匯入新課

本環節我透過展示馬克思生前最喜愛的一則寓言引出本課主題。

哲學家問船伕:“你懂數學嗎?”

“不懂。”船伕說。

“你的生命價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學家說,“你懂哲學嗎?”

“更不懂。”

哲學家感慨:“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個巨浪把船打翻,哲學家掉在河裏。船伕問:“你會游泳嗎?”

“不會,不會!”

船伕說:“那你的生命價值就失去了全部。”

這樣的匯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順利地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環節二:新課講授

在新課講授環節,我將從教材的邏輯結構出發,着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重點闡述“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麼教”等問題。本框題主要透過好朋友推介會、我心目中的朋友、讓友誼之樹長青、真正的朋友4個方面展開。

1.實踐的含義

首先,採用問答的形式和同學們一起分解實踐的含義,如實踐的主體是什麼、實踐的對象、手段是什麼來一步步引出實踐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地能動性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實踐的含義。接着,我會展示幾個實例,讓學生判斷哪些屬於實踐,從而鞏固學生對實踐含義的掌握。

討論:下列活動中哪些是實踐?

A.蜜蜂築巢

B.農民種莊稼

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科學家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

學生依據對實踐的理解,區分一般活動和實踐活動,深化對實踐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2.實踐的特點

首先讓學生觀看中國開展探月活動的視頻,多媒體展示問題思考的以下問題:

A.中國開展探月活動能不能隨心所欲?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

B.面對月球的低溫高寒,我們是不是無能爲力呢?這說明實踐具有什麼特點呢?

C.探月單個人能否完成?這說明實踐活動具有什麼特點?古代只能舉頭望明月,而現代卻能登月探測,體現實踐的哪一特點?

讓學生結合自身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回答。

設定的每個問題都對應實踐的一個特點,這樣有利於學生對實踐特點的理解與把握。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在講解本知識點時,透過4個探究活動來分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不同表現。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在此我設定了品嚐橙子活動,重現了活生生的現實情境,藉助品嚐橙子的活動,學生體會到想要知道橙子味道,就需要品嚐,即實踐。實現在講解中深入淺出、化繁爲簡的理想目標,有利於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多媒體展示:對經濟發展的要求的認識】思考是因爲什麼變化推動認識的發展?

【分析】P44頁教材的探究活動,恩格斯的名言:是什麼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學生可以結合在《經濟生活》中的知識積累及現實生活的經驗,思考並回答問題。

(3)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本知識點講解圍繞黃金週政策要不要廢除,大致形成了兩派。【多媒體展示“廢除派”、“堅持派”的觀點】

【多媒體展示“暢所欲言”】觀點一:黃金週政策應該廢除;觀點二:黃金週政策應該堅持,對此你認同哪一觀點,請說明理由。以四人小組討論2分鐘,然後推選一人代表小組發言。

面對黃金週政策的爭議,如何檢驗黃金週政策的正確性?

在透過設定另一活動:“是真的嗎?”,即將筆插進一個裝滿水的塑料袋中,水會不會漏出來?藉此講解爲什麼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設定生活化的情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圍繞黃金週展開辯論性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辨思維。藉助一個小實驗,巧妙地實現了對“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這一難點的突破。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會出示幾句詩句:

1.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

2.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3.“行以求知,學以致用”

讓學生從認識論角度,判斷詩句或名言體現了什麼哲學道理?

透過此環節,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表現的理解,突破難點。

環節四:小結作業

根據本框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學習的特點,我會結合板書內容,採用歸納式小結。透過小結環節,使同學們對本節課形成更清晰的認識。

內容講授完畢,我會給學生布置作業:

練一練

據醫學史料記載,17世紀20年代,英國有個醫生給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輸羊血,奇蹟般地挽救了該青年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仿效,結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輸血醫療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維也納醫生萊因茨坦發現了人的血型系統,才開啟了科學輸血的大門。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1)第一次輸羊血成功,從而發現輸血可以救治病人,說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2)從輸羊血到輸人血直到終於解決輸血問題,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輸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殘廢和輸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輸血醫療熱帶來驚人的死亡,直到終因發現血型系統而使輸血問題得以成功解決,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4)爲救人而輸血失敗的原因,直至發現人的確定血型系統,從而最終解決輸血問題,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師口頭講述的輔助手段,是知識的高度凝集與集中。依據本節課的知識特點,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結束語: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第**單元的第**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內容爲**,鑑賞目標是****。

***是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寫的一首歌行體長篇敘事詩,它最大的藝術特點是用極富音樂性的語言描寫音樂形象。同時也向我們演繹了一段傷感動人的知音故事。是個主題鮮明、人物形象生動,抒情真切細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

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個維度,考慮到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爲:

(1)欣賞並學習詩人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敘事抒情的表現手法,增加詩歌語言的積累。

(2)領悟詩人與***感情的共鳴點,品味***的內涵。

2.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主要是對音樂多角度、多方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3.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描寫以及如何將樂曲的情調和演奏者、聽者的感情融爲一體的。

二、教法與學法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的基礎、現有困難和學習心理狀態。這篇課文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學生,他們已有初步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因此對生字詞的學習以及字句的疏通可以預習完成。如何讓學生在短啊時間內感受一篇融音樂、文學於一爐的抒情敘事詩是我重點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將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我確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朗讀法、討論探究法、情景教學法、視聽結合法,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誦讀、設疑、討論爲主線,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鑑賞能力。

2.學法

本課教學主要透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以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比較分析的思維習慣。

三、教學過程

本課內容豐富精彩,我在教學上安排兩節課的時間,第一課時瞭解文學常識和寫作背景,解讀小序,掃除字音字義障礙,反覆朗讀,對文章有個整體感知。第二課時,賞析文章,學習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培養學生詩歌、音樂的鑑賞能力。本說案只說明第二課時。

(一) 匯入新課

(二)課文賞析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的感情基調,反覆朗讀,整理出詩歌描繪的五個內容。(主要訓練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2.分析全文

3.全文分析結束,進行文章小結。

全文結束後,設計提問

(三)從結構上、寫作手法上、對音樂的描寫上總結本詩寫作特色。

(四)課外拓展

(六)板書設計(略)

高中說課稿 篇3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我的人人都有希望,個個都發展的教學理念,以參研式教學爲主要手段,以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發揮學生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爲重點,讓學生都能夠充分參與學習中去,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今天我要從分析教材、認識學習、目標定位、教學定位、過程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籃球行進間運球選自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體育與健康》球類項目,是七年級的一節新授課。籃球運動是奧運會項目,有廣泛的羣衆基礎。長期參與這項運動不僅有益骨骼的生長髮育,使你身手靈巧,思維敏捷,而且還能提高你的協同合作能力,爲你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打好技能上和心理上的基礎。因此本課的重點是手臂用力和身體協調。難點是控制球的執行範圍。

二、學情調查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學生的情況。我校701班有學生42人,男生特別喜歡體育運動,身體素質良好,個別學生的籃球技術很好,對籃球運動有廣泛的興趣。該班女生身體開始出現變化,比較害羞。運動過大的項目不太喜歡,因此我將把遊戲與練習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在實踐中不斷髮展並提高運動能力。

三、學習目標

根據課程要求及教材特點,制訂以下三個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行進間運球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什麼是進間運球。

2、技能目標:透過練習,使30%以上的學生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動作,100%的學生能參與到學習中去。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能力,體現互幫互助、相互學習的團隊協作精神。

四、教法應用

圍繞以上的教學目標,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突破。我主要選擇參研式教學法,方法的主要手段是發現問題、講授問題、參研合作、解決問題等幾個環節,注意學生集體合作和參研性的培養。

五、學法應用

根據所措施的教學學法主要採取:觀察思考、嘗試體驗、合作探研、互動反饋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參研中提高,在實踐中發展。具體教法、學法措施和運用將在教學過程中具體體現。

六、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教學學情分析、目標定位教學方法選擇,爲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七、教學流程

一、感知體驗 激發興趣

首先是課的常規,包括:集合、整除、清點人數、檢查服裝、師生問好、安排見習生。

接着進行熱身活動教師帶領學生繞籃球場四周慢跑,徒手操與熟悉球性(拋接球、球繞腰、球繞腿、原地運球)相結合。透過各種練習教學,培養學生的球感和對球的興趣,改善手對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進一步熱身,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爲基本部分做充分的準備。

老師提問:

請問行進間運球在籃球運動中的作用是什麼?

然後看一段NBA球星展示的視頻。

學生回答問題,老師小結。

作用是爲組織本隊形成有效進攻,並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先進間運球》。接着安排一個激趣小遊戲“四面楚歌”,讓學生拿球后進行運球,在運球的過程中破壞他人運球,自己運球不被他人破壞。目的是運球過程中的運動技術,讓學生形成一個問題爲什麼我的運球老被別人破壞,我怎樣才能把球控制好,不被別人破壞,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個環節。

二、合作探研 突破難點

讓學生八個人一組,自由分成一組,每小組指定一名小組長,進行嘗試性運球練習,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小的比賽遊戲,讓學生在嘗試中發現問題。三分鐘後,讓每個小組長對組進行統計,然後把統計結果彙報給老師,剛纔的練習中就可能發現的問題:老師我的運球老是控制不好;一加速運也控制不好。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教學課件,課件展示一定的字幕,行進間運球的技術原理及方法,老師講解重、難點,學生觀看後形成一定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然後在進行練習,在練習中老師給每位學生一張自我評價表,讓學生對着評價表進行自我評價,評價表是我在課前就設計好的預計到此階段學生能夠達到什麼效果,老師看了評價後,看看學生那些地方還需要提高,那些地方還需要加強,老師在這個階段中進行巡視,把優秀的學生選出來,做爲本組的標兵,鼓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練習五分鐘後集合學生,請出二到三名學生進行示範,同學們看完示範後,進行總結那些地方值得大家學習,那些地方有待提高。然後老師接着進行展示,進行三次展示,前二次進行錯誤示範,最後一次進行正確示範,然後請學生指出老師那些是正確的,那些是錯誤的示範。爲什麼正確,爲什麼錯誤。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探研,就得出本節課的重、難點。運球時手臂用力一定要與身體移動要協調,當球遠離身體時,一定要加快身體移動的速度,同時手臂用力減少,反之也一樣。然後在進行練習這時候我給出三種練習方法:

1.慢速運球

2.快速運球

3.急停急起運球

讓學生在這三種運球中不斷總結提高。老師在觀看後,發第二張自我評價表,在這個階段對照評價看看自己那些地方需要提高,那些地方練習的不夠需要鞏固加強,同時找出本組優秀的同學,優秀的學生可以申請作小老師,幫助同學進行學習,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老師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運球有趣的遊戲地,老師也參與進去,讓學生在遊戲中漸漸體會出行進間運球的規律。

三、認知規律 提高發展

當學生掌握運球的一定規律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開始下降,我在這個階段安排了一個大型的遊戲,運球接力比賽。比賽的規則由學生自己制訂,老師參與其中,本節課氣氛推向最高潮。目的是在遊戲中鞏固運球技術,調動課堂氣氛,在活躍的氣氛中進入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

四、反饋互動 調節放鬆

1.播放一段音樂,在優美的音樂中,老師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按摩方法,讓學生二人一組互相按摩。目的是透過按摩達到放鬆身體的目的,同時要求學生掌握了按摩手法後,要回家給爸爸、媽媽、長輩按摩,這是一個很好的德育教育的實踐活動。

2.讓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綜合評價,最後老師做出綜合性的總結,在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本節課。

3.回收籃球2個。

八、課後反思

本節課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探研中成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鍛鍊的方法,並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爲成爲社會有用的、健康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場地器材設計:籃球42個。

預計平均心率爲:135--145次/分,

運動密度約爲40%--45%,運動負荷爲中等。

我的說課完畢,希望各位專家和老師多提寶貴建議。謝謝大家!

高中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途中跑又是中長距離跑全程中距離最長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術,將對耐久跑的成績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使學生對“跑”這個人類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節課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單一、枯燥,因而在教學安排上,透過輔助遊戲把單一、枯燥的內容儘量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組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一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期,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有很強模仿能力;好奇心強,學習意識較好,對新鮮事物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學上首要措施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採用有趣味性組織教法和多種練習手段來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快樂的活動中發展學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時教學目標:

透過體驗跑和脈搏測試,學生知道測試脈搏的方法和正確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透過依次超越領先跑的練習,學生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有氧能力;培養學生在艱苦條件下,體驗成功的快樂。

單元目標:

透過本單元學習,學生懂得耐久跑的健身價值,學會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並透過練習發展學生的有氧代謝能力,增進心血管機能;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的精神和勇於挑戰自我的勇氣;學會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適度的運動負荷。

教學重點:跑的呼吸方法和節奏

教學難點:利用學會的技術進行練習,並且知道如何克服“極點”。簡單的向學生解釋什麼是“極點”及其出現的原因。在練習的過程中,用語言鼓勵、激勵學生堅持練習,主動克服。

教法策略:

在準備活動中透過遊戲,調動起學生的情緒,爲教學創設一個輕鬆活躍的教學情境。改變枯燥、單一的練習形式,採用多種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轉移注意力,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去。

學法策略:

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節奏。圍繞這個中心,透過原地的擺臂呼吸練習,體會呼吸方法和節奏,並嘗試在接下來的體驗跑中運用,感受正確的方法帶來的身體感覺。經過不斷的自主練習,來加深和鞏固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節奏。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熱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幫助學生起到熱身作用,預防損傷。組織學生進行遊戲,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輕鬆活躍的教學環境。

二、基本部分

1、帶領學生做各種隊形的跑的練習,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學生仔細體會在跑了一段距離以後身體的感覺;跑完後,教會學生怎樣測試脈搏;

2、對學生剛剛跑下來的身體感覺進行提問,並解釋原因。匯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節奏的重要性,講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同時進行,冬季練長跑或頂風跑時,爲了避免冷空氣和強氣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將舌尖上翹,微微舔住上顎;簡單的解釋“極點”出現的原因和調整方法,克服對耐久跑的畏難心理。組織學生原地練習呼吸方法,結合擺臂動作,體會呼吸節奏,練習時注意力集中在呼氣上;呼吸的節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氣,再跑2~3步一吸氣;

3、將學生按自然組分成四隊,每隊分配一道跑道,講清練習的方法和練習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細節

4、集中學生,對剛剛的練習進行評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次組織練習,根據學生的心率,按能力對學生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

三、結束部分

用音樂配合徒手操進行放鬆。對課的情況進行小結,透過評價,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對練習積極參與的熱情。

教學效果預計:

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遊戲和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都能基本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爲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

高中說課稿 篇5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作活動,讓鑑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透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

3、瞭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麼?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着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瞭解了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學習習慣比較好,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厚。

教學目的任務:

1、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學環節和活動方式的佈局上注意開放性和立體性。

2、透過啓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在美術活動中大膽的採用各種造型方式,並藉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習淺顯的人物比例結構知識和麪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

個人教研專題: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

完成任務的措施:

1、認真備課、上課。

2、做好課前的各項準備活動。

3、拓展教學思路,做到以人爲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課時安排:

第一週:我栽種的植物

第二週:向動物朋友學習

第三週:橋我設計的橋

第四周:立線浮雕立紙浮雕

第五週:變化的柱子

第六週:盒子造型遊戲

第七週:綜合紙版畫

第八週:冷色和暖色

第九周:暖色調的畫

第十週:畫情緒(一、二)

第十一週:奇怪的圖形(一、二)

第十二週:畫汗衫

第十三週:兒歌、童話配畫

第十四周:語言、神話配畫

第十五週:陶藝(一、二、三)

第十六週:現代建築

第十七週:我造的未來建築

第十八週:中國古代青銅藝術

高中說課稿 篇6

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處理

充分利用“思考與交流”欄目,讓從得失氧的角度得出原有的氧化還原反應初步概念,再讓學生分析3個有得氧、失氧的氧化還原反應中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後有無變化,明確氧化還原反應與元素化合價變化的關係,再用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透過“思考與交流”促進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二) 教學環節

本節課是按照概念的學習過程,即概念的建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應用這三個環節來完成教學。

1.概念的建立過程

首先,在課堂引入時,教師首先展示一些色彩比較突出的圖片,如:精美的食品包裝袋中的脫氧劑、維生素C的作用、汽車的尾氣處理系統等,使學生在視覺上引起興趣,再充分利用教材中“思考與交流”欄目的作用,讓學生先從得失氧的角度去分析比較熟悉的反應,如CuO與C的反應,從而發現存在元素化合價變化的情況。

這樣有利於激發了學習興趣,並很順利的將概念化的知識引入課堂,使學生在已有概念知識的基礎上慢慢過渡到概念的核心上來,學生較容易接受,同時也促進概念的逐步建立。

其次,概念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的概念知識深化和拓寬,重新構建學生已有的概念知識體系。因此,教學過程中,透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概念的實質。如: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完CuO與C的反應後,產生一系列問題:

[問題1] 在H2O與C、CuO與H2的反應中,也存在得失氧的情況,有沒有化合價的變化呢?

[問題2]哪些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如何變化?

[問題3]含有變價元素的物質發生了什麼反應?

[問題4]Fe與CuSO4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如何變化?分別發生什麼反應?

[問題5]Cl2與Na、Cl2與H2的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變化?

透過[問題1—3],促使學生抓住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相似點,切入到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從而使元素化合價的變化由 “被動接受”變爲“初步生成”,透過[問題4、5]三個反應的比較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再佐以設定的相應

【練習1】

鞏固概念的建立,再因勢利導的提出[問題6]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爲什麼會有變化?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從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促進了較深層次概念的建立。

2.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過程

首先,爲了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更深層次的概念,將資訊技術引入課堂,如:從化合價的角度分析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之後,利用教學多媒體模擬鈉原子與氯原子在反應過程中的電子轉移情況,把難以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透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內容順利突破的同時,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其次,在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以後,用言簡意賅的概括語言,概括中形成“升失氧,降得還”,從而真正從本質上理解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3.概念的應用過程

教學環節最後,設定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幫助學生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實質,同時得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係。

五、說學生收穫

透過本節課,學生收穫的是分類思想、以價態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會用價態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基本的氧化還原方程式;同時,由表及裏的思維、分析、討論、歸納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觀點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六、說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以化合價爲線索,分解知識難點,循序漸進,自主建構概念。透過營造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然後以氯化鈉的形成爲例引導學生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爲協助學生理順化合價升變化與電子得失之間的相互關係,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合理的使用資訊技術將教學內容整合,加強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注重學法指導。

【不足之處】

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學預想不一定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可能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有如下:

其一、教學環節的銜接不能循序漸進。預設學生能從“問題—生成—問題”中逐漸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從而抓住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的問題和預期的生成銜接不順暢,如:元素化合價爲什麼會變化?電子轉移的數目與化合價變化數目有什麼聯繫?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會使學生陷入疑惑的困境,從而會影響教學效果。

其二、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參與度不高。

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概念知識本身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思考與交流的想象空間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概念的形成受阻。

其三、學生資源沒有充分利用。例如,在分析Fe + CuSO4= FeSO4+Cu反應時,學生仍然用物質得氧失氧角度判斷,認爲Fe得氧生成FeSO4 和CuSO4失氧生成Cu影響了概念的理解。

其四、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沒有很好的滲透。

氧化還原反應理論,是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的好題材,教學中應該透過認真引導,但由於只重視概念的形成,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教育。

七、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