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學問君 人氣:1.89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高中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今天我上的課文《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根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我認爲課文主要寫了雨前和雨後的景色。雖然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爲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

以《語文課程標準》爲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以及學情特擬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壓”等四個生字,會寫“垂”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從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結合教材的內容,我覺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透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雷雨前和雷雨後的不同景象。教學的難點在感悟雷雨前後景物的變化。

【說教法學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自主閱讀”兩種教學方法。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啓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我藉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爲主體對文字展開自主閱讀。透過讀,學生與文字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着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着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透過讀,課文規範的語言儲藏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學着,讀着,感悟着語言,彷彿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說過程】

一)聯繫生活,揭示課題

夏天的午後,常常會出現雷雨的現象,關於雷雨你知道些什麼?(老師肯定學生的體驗後,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拉近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從課堂開始讓學生談論自己喜歡的話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再進入文字,看課文是怎樣寫雷雨的)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要讓這麼小的學生說出課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時、雷雨後的順序來寫的,是很難的。也容易教死。幾次試教以後,我選擇了給調皮的課文亂了順序,請你給他們排排隊的這種方式,希望把這種敘事方法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這環節安排指名三位學生讀。與初讀課文相比較,這次讀的要求不但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而且在讀的同時給學生布置了聽和思考的任務,讓他們思考,朗讀的課文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我覺得讀要體現層次性和目的性,紮紮實實地讀好每一遍課文,讓學生在每一次朗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三)品讀課文:本課時安排了品讀雷雨前的段落。

自由讀1-3自然段:你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雷雨前的天氣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黑沉沉的烏雲像巨石一樣壓下來,狂風席捲大地,閃電、雷聲也不甘示弱,趕來湊熱鬧,這種緊張氣氛。

試教幾次以後,感覺這種氣氛真的很難言傳。如“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一句中,“壓”字用得很妙。但小孩子就是感覺不到悶熱。我想還是得讓他們進入到情景中去。教師用語言去營造這種情景,渲染這種氣氛。“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像巨石一樣向你壓下來了……”“夏天的午後,天氣非常炎熱,滿天的烏雲向你壓下來,越壓越低……”在體會風大這個環節裏,讓學生角色換位,當一當小樹。有經歷,纔有感受。沒經歷,就去創造經歷吧。我就這樣安慰自己。

四)拓展聯繫,昇華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品讀環節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希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依據,堅持以學生爲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差異,區別對待,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對象:水平二(三年級)

三、教學主題:蹲踞式跳遠的助跑起跳(第一課時)

四、教材分析:蹲踞式跳遠是小學生練習跳遠採用的主要方法。簡單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透過練習,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和協調的素質,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等意志品質。

五、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的時期,容易興奮,喜歡挑戰,在學習中樂於展示自我。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的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存在着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六、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助跑和踏跳的結合技術的動作 與方法,做到動作規範、準確、優美。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彈跳力,體驗跳遠時的身體動作感受,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提高身體協調、靈敏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勇敢、自信、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七、教學重點:助跑有節奏,踏跳有力

教學難點:助跑和踏跳相結合

八、教學器材:籃球場地 一塊大墊子 踏跳板 接力棒 錄音機

九、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教師用多媒體出示體育運動員進行蹲踞式跳遠比賽的動作,提出問題,決定跳遠成績的主要因素是什莫?和學生討論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提示學生反口令練習,學生隨教師口令進行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的練習,調動學生上課的注意力和積極性。

2、組織學生一路縱隊在體委的帶領下圍田徑場慢跑400米我在隊伍的中間控制學生跑步的節奏,放鬆走200米帶入操場成體操隊形隨兔子舞的音樂做韻律操,(10分鐘)

3、教師組織學生結成四組每組一個小欄架進行各種跳躍的練習,教師提示學生要緩衝落地,並強調安全教育。在練習中教師適時啓發學生嘗試不同放置方法練習,在練習中減少學生對欄架的恐懼心理(10分鐘)

4、示範助跑起跳的動作,學生隨教師集體練習上一步起跳,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分散練習兩人一組進行3-5步的走和慢跑的助跑起跳練習。要求同學之間相互指導,教師巡視指導,請優秀的學生展示,給與表揚。學生分成四組進行四步助跑觸摸高架上高懸球練習。根據學生身高的差別,分成高低各一組其餘同學分爲相同高度的兩組。又根據學生跳躍能力的不同每組懸掛三個不同高度的氣球,課前用紅色的圓點在墊子的前面貼出了四步助跑的距離。學生分組嘗試練習後,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怎樣更好地摸到氣球?教師對跳躍能力差的同學及時給與指導和調配。學生在反覆練習中得出答案。(快速助跑有力踏跳)學生經過了前面的練習對自己的跳躍能力有了一定的瞭解,我讓學生在四塊墊子前各放一個欄架用皮筋分別設定30,50,和兩個40釐米的高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助跑距離(4-6步)和皮筋的高度進行助跑起跳過皮筋的練習。教師強調安全教育,巡視對差生給與指導和鼓勵,

對跳躍能力比較強的組適當提升皮筋的高度,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興趣,提高跳躍能力。(10分鐘)

5、教師講解穿過封鎖線的遊戲方法和規則,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分成四組嘗試練習。教師進行安全教育。學生分組進行跳躍陡坡(欄架)爬過封鎖線(大墊子)的遊戲比賽。透過比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集體主義精神。(10分鐘)

十、安全措施:

1、課前檢查場地。器材,杜絕安全隱患

2、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避免傷害事故出現

十一、

1、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運動負荷125次分鐘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體育與健康》五年級第一學期教材,它把“健康第一”和“學生髮展爲本”作爲教學的指導思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終身體育的潛意識,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爲主要目標,爲學生提供較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主動參與並獲得成功的樂趣。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跨越式跳高,要求學生學會助跑3~5步起跳,逐漸加速,藉助衝力,迅速騰空,兩腿依次跨越過杆。跨越式跳高是最簡單的跳高技術,接近生活中跑與跨越的自然動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它不僅可以健體強身,還可以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柔韌性,使人輕盈嬌健,既健身又健美。爲了落實“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的指示,結合三維健康觀的要求,我把跨越跳高定爲主教材,並將遊戲引入課堂,爲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和諧的體育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創新體育鍛煉方式,實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爲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透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助跑3~5步起跳,及兩腿依次過杆的技術動作。

2、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探究力、表現力、創新力,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彈跳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會合作。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起跳時要求腿邁步要快,腳跟先着地,踝、膝、髖三關節超越肩關節,並充分蹬直,擺動的兩臂和腿要積極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動作迅速有力,上下襬起,同時提肩,拔腰。學生在起跳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起跳後身體往往向前衝而不是向上騰起,嚴重影響着跨越的高度,尤其以初學者爲甚。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起跳,難點是助跑與起跳的相結合。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以前已經學過多種方式的跳,具有了一定的跳躍能力。小學生善於模仿,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對跳高項目較有興趣,這對實現教學目標極爲有利。但小學生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採取切實可行的安全防範措施。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準備用激趣引入,引導探索,教師點撥示範,師生共同評價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則透過觀察圖片,內化圖意,嘗試探索,實踐體驗,小組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

這樣的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始終以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能有效地革除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操練的傳統教法的憋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新力。

三、學情分析

水平三的的學生自我意識有所發展,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開始有獨立見解,但缺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產生動搖。思維過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分析與綜合,比較能力也隨之提高。在生理髮育方面,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的最佳發展階段快要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85%的學生能自由選擇高度跳過。

過程與方法:透過各種跳躍的練習,增強下肢力量,發展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練習中願意說出內心想法並積極改正自身不足。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起跳和過杆技術。

難點:過杆時擺動腿內旋下壓,過杆後起跳腿高擡外旋,動作協調。

六、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法、示範法、糾正錯誤。

學法:分組練習、合作學習。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然後我會進行設疑匯入透過複習田徑基本常識,中國著名的田徑世界冠軍有誰?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會說出110米欄冠軍劉翔,進而引出田賽的世界冠軍倪志欽,教師補充說明他也是我國第一個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的人,他是採用俯臥式,順勢引出今天學習跳高中最基本的動作——跨越式跳高。

2、隊列隊形練習:進行原地轉法練習。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教學意圖】體育文化知識的補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真正的做到身心結合,隊列隊形的練習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常規習慣,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形態、認真練習的態度和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二)準備部分

1、遊戲“擔擔跳”

方法:全班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先由班長手持竹竿有節奏的按照學生的隊形畫圓,學生儘量的往上跳,碰到哪位同學的腳換班長的位置,依次進行。

組織教學:圓形站立。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範,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教學意圖】選用跳躍類的遊戲即可充分利用器材,還能增加操的運動量,加強對下肢力量的鍛鍊,提高跳躍能力,爲接下來學習跨越式跳高做鋪墊。帶有韻律節奏的動作還能降低肌肉的粘滯性,避免在練習中運動損傷,同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以及自我表現意識,養成優美的身體形態。

(三)基本部分

1、助跑單腳起跳手觸懸掛物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爲四組,自由選擇高度。

【教學意圖】複習跳躍性的練習既能夠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課堂節奏,也能夠使學生的心率達到適合本堂課的練習,體現了課堂的連續性。

2、示範

提問:老師做示範的時候,過杆時擺動腿的姿勢是什麼?那麼過杆後起跳腿的姿勢又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擺動腿內旋下壓,過杆後起跳腿高擡外旋。

3、講解

動作要點:直線助跑有節奏;起跳快速且有力;擺腿內旋並下壓;上體前傾轉向杆;落地屈膝要緩衝。

【教學意圖】示範可以讓學生形成初步的動作表象,之後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明確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使得後續練習更具有針對性。

4、練習

(1)原地起跳擺動腿過高低杆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爲四組,每組成員輪流手持竹竿,手的.遠側高於手的近側,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過杆練習,要求擺動腿儘量擡高

(2)原地起跳起跳腿過高低杆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爲四組,每組成員輪流手持竹竿,手的近側高於手的遠側,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過杆練習,要求起跳腿儘量擡高。

(3)近距離過低高度皮筋練習。

糾錯:在剛剛的練習中老師可能發有多同學在過杆的時候有坐杆現象。所以教師提醒學生練習過程中要起跳充分,起跳腿用力起跳後襬動腿積極上擡,同學之間可以用“語言提示法”來互相提示。

【教學意圖】根據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設定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漸的體會過杆的動作,便於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糾正。在學生初步掌握動作和了解正確動作的基礎上,兩人一組結伴練習相互觀察對方的動作並糾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動作方法的記憶和理解。

(4)完整的過皮筋練習。

組織教學:四個不同的高度皮筋組成的正方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高度跳過,同時進行安全提示。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由選擇充分的體現了以學生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同時也是分層教學理念的體現,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檢驗—優生展示

組織教學:以體育小組爲單位,自由選舉兩名代表進行展示,每組做完後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評價。

【教學意圖】在展示環節中讓學生自由推選代表可以培養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意識,同時更加突出我的課堂是以學生爲主體的,該環節也能夠檢驗我的教學成果。

(四)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鬆活動,身心充分放鬆。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教學意圖】】師生聽音樂進行放鬆活動,使課堂氣氛輕鬆愉悅,也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放鬆,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獨立品質。

八、場地器材及預計負荷

場地器材:竹竿4根、橡皮筋4根、田徑場、海綿包。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爲高二哲學第四課的第一框,承擔着與第二、第三課銜接的任務,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後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內容結構:

本框是按照什麼是內外-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內外因是任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邏輯組織教材的。

(三)教學目標

國家教育部頒佈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爲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針對學生學習哲學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爲了落實雙基我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目標有)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 能力目標:(新課標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注重探究學習,結合本課實際,我着重培養學生的)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透過教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四)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爲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爲搞好這一問題的教學,不僅可以爲下一框,更重要的是爲下冊的教學奠定基礎;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從學以致用,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來看,這一原理是對學生影響極大的基本觀點。所以必須作爲重點來處理。

(五)教學難點

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定爲教學難點,是因爲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在理解這一問題時可能會存在許多的疑點,特別是人生前途命運的具體問題,疑點就更多。如果不突破這一難點,下一框關於正確對待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的關係,正確對待機遇等問題的教學,就比較難取得實際教育效果。

二、 學生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高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總體上看,正處於急劇發展、變化和成熟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不成熟且在變化,思維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獲得較好的統一。不進行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就不能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和能力,也就難以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法

根據新課標強調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的建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我從學生身邊是事例入手透過設計提問,創造氛圍,啓迪思維,層層設問,啓發學生思考和歸納,運用各種具體形象的材料將抽象的哲學原理透過多媒體課件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四、學法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俗話說: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作爲一堂成功的教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並熟練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所學的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達到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學法指導中我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理論聯繫實際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既能從生活中感悟哲理,又會用哲理指導生活。

思維訓練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過度到理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

五、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我首先榮幸邀請到衢州三中的一位老教師來到班級給學生簡單介紹三中發展史。以此來匯入。我認爲這樣用學生身邊的真人真事來匯入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哲學從生活中來這一新課程理念。

2、講述新課

(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老教師介紹完後,我緊接着問:我們衢州三中是在不斷髮展的,那麼三中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這裏我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學生透過合作討論得出許多原因,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髮言後我作適當的記錄,並作相應的補充(教學、內部管理、區政府等)。然後我讓學生區分哪些屬於內部原因哪些屬於外部原因。以此自然得出內因外因的概念和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2)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

在此基礎上我跟蹤提問:內外因共同推動事物的發展,那它們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相同嗎?這樣可以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

爲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繼續以三中的發展爲例,並設定幾個問題:學校是什麼樣性質的單位,它是朝什麼方向發展的?爲什麼學校會有這樣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這樣層層設問能夠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爲了讓學生能夠順利回答,我給學生舉了個企業的例子,並分析企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透過這樣的示範,讓學生舉一反三同樣來說明學校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從而讓學生得出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又順利突破了本框題的重點之一。

(3)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

在學生討論過的基礎上,我提出凝問,三中的要進一步發展除了教與學等內因,其他的一些外因又起什麼作用呢?爲了引導學生思考,我提示,三中的發展能離開區委區政府、區文教局等的支援嗎?從而讓學生得出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必要條件。因爲這是本課的又一重點內容,爲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這個"條件"的含義,作爲學生幫助者的教師,我爲學生準備了一則材料"桔生於淮南則爲桔,生於淮北則爲枳",並附以地圖說明,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懂,我讓學生透過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淮南淮北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這些氣候條件對橘子生長的作用,淮南氣候條件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大又甜;淮北氣候不適宜,長出的橘子又小又酸。從而得出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對事物的變化發展起着加速或者延緩的作用。我認爲這樣透過和地理知識的結合讓學生來分析外因的作用,既體現了學生主體性地位,又體現了文科綜合的特點,並以此突破本節課的又一重點。

(4)外因是透過內因的來起作用的

明確了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後,此時學生也還是停留在知其然,但仍不知其所以然,既不知道外因是如何起作用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爲此我爲學生選擇了一副漫畫:一個人想跳崖,但是又不敢跳,後來獅子的出現,這個人就跳過去。我讓學生分析爲什麼剛開始在猶豫,後來又爲什麼跳過去了。說明外因是如何其作用的。學生分析後我總結:想條和不敢跳是內因的兩個方面,開始時想跳這方面小於不敢跳,因此這個人處在猶豫階段,既沒跳;當他後面出現了一頭獅子,既外因,獅子的出現加強了想跳這一方面,從而使想跳大於不想跳,於是這個人一躍而起。從而得出:外因是透過加強或削弱內部矛盾一方面的力量,使得內部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從而推動事物變化發展的。

這樣透過漫畫材料的分析既形象又直觀且有趣味性,使學生學的快,達到輕鬆學習愉快學習的目的。而本節課難點也突破了。

至此課的內容上完,爲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也爲了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我準備了一個思考題:讓學生從內外因角度來談談神舟六號成功發射的原因。學生討論發言後,我進行總結。

3、課堂小結

我用課件展示內容框架,總說分說一目瞭然。這樣可以從整體上掌握本框內容

五、作業

爲了培養學生運用哲學原理來指導生活,我爲學生設計的課後作業是:透過分析上次階段性考試成敗的原因,談談如何爲下次階段性考試作準備。這樣也體現了生活中的哲學這一理念。

六、板書設計

整堂課的板書,主要內容由課件展示,板書主要用於記錄學生討論的結果。

高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資訊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資訊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來介紹資訊技術的悠久歷史;從資訊文化的角度來描述資訊技術的大衆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透過分析資訊技術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資訊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資訊技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資訊技術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資訊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變化,並感受到資訊技術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資訊技術、參與資訊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資訊技術的悠久歷史

(2)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資訊技術

2.教學難點

(1)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資訊技術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透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透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蒐集資訊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絡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爲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5分鐘)

透過提問複習資訊的四個特徵。

(二)設定情境,匯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遊客的越南籍遊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繫。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信號,他立刻向外界發送求救資訊,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繫。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於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遊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資訊及資訊技術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透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爲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三)學生自學並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儘可能記住“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資訊技術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誌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資訊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資訊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資訊時代

3.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介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能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製的電腦外觀、辦公軟件、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透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盤、內存、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資訊技術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麼?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資訊技術(5分鐘)

(1)培養良好的資訊意識,甄別有用資訊、無用資訊和有害資訊;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資訊技術,提高資訊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資訊技術的習慣;

(4)遵守資訊法規,培養良好的資訊情感和資訊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透過生動的圖片、故事、遊戲等引導學生透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資訊技術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佈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找:資訊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資訊技術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透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資訊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資訊技術”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透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捨。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捨,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資訊技術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餘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資訊技術的發展歷史後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資訊技術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資訊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資訊技術”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資訊技術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資訊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

高中說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學會讚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讚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的願望。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的讚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讚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於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和本節課的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讚美他人,真誠地讚美他人。

3、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都是幸福、快樂的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於活動的參與性、情感性的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2、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3、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4、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的。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讚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你的聲音真好聽!”??提高學生的課堂情緒,自然的引出“學會讚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讚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讚》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聽完故事後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爲什麼?”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讚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的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讚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的技巧。那麼如何去讚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讚美我是這樣設計的:播放錄像短片《誰最會誇》,看後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爲誰最會誇?爲什麼?以小品爲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讚美別人最重要的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讚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的閃光點進行讚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讚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讚美是兒童精神世界的陽光!”。所以我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讚美。透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的幸福和快樂 。活動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裏放着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着一位同學的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後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的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的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後請被讚美的同學談談受到讚美後的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的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後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讚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的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讚美的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爲了讓學生的心靈再次受到強烈的震撼,充分感受讚美的魅力。在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延伸,昇華讚美中,我配樂朗誦《讚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的讚美,因爲讚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讚美,因爲讚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讚美也是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願讚美的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願讚美的陽光普照在每個人的身上。

最後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值得我們去讚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的園丁、勤勞的清潔工、盡職的警察、還有保家衛國的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的讚美吧,這樣我們的生活將充滿和煦的陽光,我們的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透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的感受到讚美的巨大力量。做爲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恆的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讚美我們的學生。一句真誠的話語,一個甜蜜的微笑,一道讚許的目光,一個豎起的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