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大班科學《筷子提米》說課稿

學問君 人氣:2.45W

大班科學《筷子提米》說課稿你會寫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大班科學《筷子提米》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筷子提米》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

多年來,我園注重課題研究與特色建設的整合,在“九五”課題研究基礎上,形成了 “重材料投放、促科技教育、唯素質發展”的辦園特色。伴隨我園“十二·五”課題《幼兒探究學習的實踐與研究》的實施開展,可以說各方面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與感悟。我們發現幼兒對操作性、實驗性的活動興趣高且持久度較長。大米是孩子每天都會接觸的東西,但是見到的確實米飯的形式,對“米”的認識有所欠缺。爲了讓幼兒感知大米可以產生摩擦力的特性,並瞭解其神奇的魔力,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筷子提米。透過簡易的材料、簡明易懂的步驟,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發現科學的奧祕,從而增強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

二、根據大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一下三個目標:

1、知道筷子提米的原因,初步瞭解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2、能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利用摩擦力讓筷子更牢固的提起瓶子。

3、對“筷子能把瓶子提起來”這個現象產生興趣,原意和小夥伴一起做實驗並分享實驗結果。

三、根據教學目標,我的

重點:知道筷子提米的原因,初步瞭解摩擦力產生的原因。

難點:能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利用摩擦力讓筷子更牢固的提起瓶子。

四、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教師:知道摩擦力產生的原因、重力產生的原因,知道影響摩擦力的因素。

幼兒:摸過豆類、沙子、石子,知道它們表面不是很光滑,對光滑和粗糙有一定的概念。

2、物質材料準備

小米、彈珠、蘑菇釘

五、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需要,本次活動,總體的設計思路爲:情景匯入,激發幼兒探究慾望---幼兒探索幫助筷子妹妹的方法---幼兒探索理解筷子提米的原因---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記錄結果,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由淺入深,由表及裏,使原有經驗和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繫。

具體過程過程如下:

一、運用故事,匯入實驗

教師將筷子和細口瓶放在小舞臺上,小舞臺上有隨意移動筷子的空間。

1、師:筷子妹妹在路上被壞人追跑,跑了好久好久,好累好累,突然他看到了一座城堡(細口瓶裝飾而成),就趕快跑了進去。城堡裏好漂亮,她很喜歡這裏,她覺得這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就不想離開這裏了。可是壞人很快追過來,使勁的把她往外拉呀拉呀!

2、師:怎麼辦?她不想離開這裏!不想被壞人抓住,我們該怎麼幫助她,讓她安全地呆在瓶子城堡裏呢?

二、 呈現大米材料 ,初步探索實驗

1、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今天老師也請來了一位小幫手,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說說什麼感覺,猜猜是什麼?

2、師:我們來看看,他猜對了嗎?那大米可以怎麼幫助筷子妹妹留在城堡裏呢?

3、師:他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們來試試,等會請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放米,一個放筷子,放好之後看看筷子能不能被拔出來。

4、師:誰來介紹一下,你成功了嗎?你是怎麼做到的?

5、師:教師邊做邊說步驟!第一步:先把米放入瓶子,第二步:用力按按緊,第三步:用手蓋住米防止它掉出來,第四步:把筷子用力塞進去。現在沒有成功的再按照**小朋友的方法試一試吧

6、師:按照剛纔的'方法都成功了嗎?那你知道爲什麼大米可以幫助筷子妹妹嗎?

7、師出示示意圖:整體兩個方形圖案代表細口瓶,中間黑色豎線代表筷子,陰影部分爲大米,像大米這樣摸上去比較粗糙的,它的身上有許多小手,我們把它緊緊按在瓶子裏。他們身上的小手緊緊拉在一起,這樣就能把筷子牢牢的抓住,這些小手有個神奇的名字叫——摩擦力!

三、分發多種材料和實驗記錄表,深入探究實驗

1、師:聽到了筷子妹妹遇到危險的事情,更多的好朋友也趕來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朋友?(教師出示記錄表)那這三個朋友能不能成功幫助筷子妹妹呢?請你猜一猜,在“?”記錄你的猜測。

2、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猜測,你覺得沙子能成功,爲什麼?(3個小朋友)

3、師:那我們來試一試吧,還是像剛纔一樣兩個小朋友合作實驗,然後把你的實驗結果記錄在“小手”一欄中。

4、師:誰來說說哪個小幫手能幫助筷子妹妹?爲什麼彈珠和蘑菇釘不行?

5、師小結:彈珠的表面很光滑,身上的小手就比較少,摩擦力也小了,所以抓不住筷子妹妹;蘑菇釘雖然不光滑但是他們之間不能緊緊靠在一起,鬆鬆散散的他們相互之間的小手沒有拉起來,摩擦力也小了,所以也不能抓住筷子妹妹!

四、延伸,結束活動

1、師:我們幫筷子妹妹選擇了合適的小幫手,這樣就能讓筷子妹妹安全呆在城堡裏了,謝謝小朋友們!

2、師: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像這樣的小幫手,我們再去找找吧!

六、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選擇活動、目標定位、材料準備、主要環節等各個方面都要考慮的十分細緻周全。不管從內容,還是材料來看,基本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符合“玩中學”“做中學”的先進教學理念。具體表現在:

一、科學活動實現情境化

本次活動以故事情境的形式展開,圍繞着“幫助筷子妹妹”的線索步步深入。活動充分利用孩子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調整和實踐身邊的科學活動,鼓勵孩子透過自己的遊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本次活動“筷子提米”,孩子們從頭至尾都是在“幫助筷子妹妹”,但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慢慢滲透了科學的知識,張開想像的翅膀解釋了科學。透過這樣的討論-操作-玩樂-探索,逐步練就了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也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學科學興趣。作爲老師,我們要做到“心中有目標”,把科學活動目標從有形轉化爲無形,滲透到遊戲之中,孩子們就能在遊戲中自由主動的學習。

二、創設了安全自由、寬容鼓勵的心理環境。

活動中我沒有對幼兒的行爲或者表現進行直接評價,而是積極傾聽幼兒間的交流,參與他們的討論,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見解,在無形中使幼兒產生了安全感。另外我在整個課堂始終面帶微笑,拉近了師幼間的距離,真正形成了一種充滿“愛意”的綠色課堂氛圍。

三、創設科學活動探究式氛圍

有探究纔有創造,有疑問纔有發現。在科學活動中,恰當把握演示的時機,沒有過早地把“爲什麼會這樣”告訴幼兒;而是以驗證幼兒的操作活動爲主,這樣激發幼兒的參與慾望;當幼兒遇到困難、注意力分散時,能及時指導,使小朋友興致盎然地重新投入活動。

四、目標達成情況:此次活動的目標共有三個。1、知道筷子提米的原因,初步瞭解摩擦力產生的原因。2、能用不同的材料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利用摩擦力讓筷子更牢固的提起瓶子。3、對“筷子能把瓶子提起來”這個現象產生興趣,原意和小夥伴一起做實驗並分享實驗結果。

第一第三個目標完成較好,幼兒對製作“筷子能把米提起來”很感興趣,每個幼兒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探索其中的祕密,並體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第二個活動目標也達成了,孩子們教師的點撥下,理解了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的影響。第三個目標達成上稍有欠缺。

本次活動中還需調整:在活動中應該把更多的“說話”機會交給幼兒。同時在提問、講解的藝術性方面還應進一步推敲,教師要以最簡潔的語言傳遞最大的知識資訊量,就必須做到語言簡煉流暢,通俗易懂。特別是口頭提問不宜太長或轉變太多,這使幼兒記不住、很難找到問題的核心,這一點我還做的不夠。另外很多細節方面觀察不夠細緻,比如幼兒在用米幫助筷子妹妹遇到困難時,有個別幼兒先成功了,然後又失敗了,對此感到困惑等細節上還需要多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