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生活常識>

如何加強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學問君 人氣:1.07W

隨着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計算機網絡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進入校園、家庭,來到中小學生身邊,日漸成爲中小學生獲取資訊、學習知識、休閒娛樂的重要工具。特別是隨着校園網絡的廣泛建設、資訊技術課程的開設以及校園外INTERNET網的開通,中小學生上網的人數越來越多。以下是本站小編蒐羅的如何加強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加強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網站已有15000多個,網民近2000萬,其中,學生占上網總人數的20%。那麼,學生上網又是做什麼呢?2000年4月1日《北京青年報》在《中學生網上生活有滋有味》一文中的調查表明,中小學生上網60.7%的人數在玩遊戲,34.1%的人找朋友聊天,20.1%的人關注影視文藝動態,27.9%的人關注體壇動態,27.5%的人看新聞,24.3%的發E-mail,18.6%的人選擇軟件,5.7%的關注衛生保健資訊。可見,目前中小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遊戲、娛樂和交友。而且,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一、影響思想道德觀念趨向。大量的網絡資訊爲上網中小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開拓了他們的眼界,大大豐富了他們的課餘生活。但是這些資訊都是沒有加工篩選的原始資訊,良莠不齊。在各種資訊、觀點自由表達的網絡上,個人主義、利已主義和實用主義等西方價值觀,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追求奢侈等腐朽生活方式以及注重感官刺激的庸俗情趣,乘資訊大潮洶涌而來。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還沒有成熟,還沒構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大量的接受這類資訊,勢必影響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趨向,使他們逐漸認同西方民主和西方文化,並對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產生動搖,進而動搖傳統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另外,網絡也是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生存和傳播的土壤。據調查顯示,上網中小學生當中,有近八成訪問過色情的網站。另據《華商時報》報道,我國涉嫌性犯罪的未成年人幾乎全部觀看到淫穢影碟或訪問過色情的網站,青少年的犯罪手段也大多來自網絡。

二、影響現實人際交往。中小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時期,思維異常活躍,他們渴望獲得與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網絡正好給他們提供交友的天地。這種交友是以網絡爲中介,以文字爲載體,以虛擬化的交流角色爲主體的交友方式,具有間接、虛擬、平等、自由的特點。這種特點使得中小學生可以在網上宣泄自己內心真實的快樂、煩惱、孤獨、痛苦。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扮演一個滿意的角色,真實生活中的缺憾可以透過上網製造出的虛擬來彌補。而且網上交流是虛擬的平等交流,可以自由選擇交流對象。正是中小學生內心渴望的一種交往方式,極具吸引力。中小學生的性格尚未定型,長期迷戀網上交友,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他們與真實世界的交往能力,嚴重的還能導致心理疾病,一個重點中學的技術小能手,自從迷上網上聊天后,一天短則二小時,長則四五小時,花費不菲還在其次,問題是竟像換了一個人,回到現實生活中就感到孤獨,感到不再適應——不願再與他人交往。心理學家說:他是患了一種“自閉症”,因爲網絡世界的“自由度”使他有種錯覺,似乎可以不再關心現實生活的冷暖、得失。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研究協會的一份報告指出,在每週上網超過10小時的互聯網用戶中,有25%人表示他們與家人及朋友呆在一起的時間少了。

三、影響身心健康成長。中小學時代正處於一個人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至關重要。迷戀網絡世界,一方面擠佔了課餘體育鍛煉和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有的甚至擠佔正常的學習時間,不利於養成健康的體魄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也不利於學習。另一方面,長時間的上網,也易導致眼睛疲勞和神經衰弱,造成視力下降,情緒不振等疾病,影響身體發育。另外,網絡傳播的形象化(圖、文、音、像),強化了學生“看”的接受方式,而弱化了學生“想”的思維方式。經調查發現:常“泡”在網上的青少年,其寫字作文、分析綜合、評論欣賞的能力,要比接受傳統學習的學生差一些。

針對這些不良影響,學生家長老師應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

一、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絡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業重負下的中小學生具有極大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爲上網會對人的心理產生障礙而禁止或阻止學生上網。相反,應積極讓已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學生上網。但對因上網而導致心理障礙的學生應積極疏導。首先,是防患於未然,應在學生上網前就向學生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資訊,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使學生儘量避免上癮。其次是對已患上上網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矯治。如適當控制上網時間,要求學生在上網的同時不要忽視與同學、家長、教師的人際交往,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引導家長正確指導孩子上網等。

二、提高學生的選擇能力和免疫力。要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強政治敏感力和鑑別力,樹立對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感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加強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教育,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在西方的價值觀和腐朽生活方式、黃色資訊面前,能夠自覺地抵制誘惑。

三、加大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力度。首先,是要多讓學生參與各種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面對各種道德問題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力和道德行爲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寫字、運算等基本功的操練。特別是對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和初中生,更不能以電腦和網絡來代替寫字和運算。再次是加強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在電腦面前,只要點擊鼠標就能馳騁在因特網中。長此以往,由於手腳活動減少,不利於他們協調性的培養和大腦的全面發育。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則彌補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缺陷。

四、加強對中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目前還沒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規範來約束上網行爲。上網人只是按照自己在資訊網絡中的需要來活動,這就對現實社會中主導的道德規範形成巨大的衝擊,並使其約束力明顯下降。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並制定了一系列相應的道德規範。美國華盛頓有一個名爲“計算機倫理研究所”的組織推出了“電腦倫理十戒”。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網絡倫理聲明中,指出了6種網絡不道德行爲類型。這些規範都是對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規範的補充和發展,使其在數量上不斷積聚和擴大。當前,我們應該加強青少年學生的上網道德規範教育,使他們從一開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規範行事,免得等到以後問題成堆後再回頭來矯正。

五、加強對網絡資訊的監控與管理。面對網絡上良莠參雜的資訊流,有必要建立有關的監控機制,可透過技術、行政、法律等手段,控制資訊源頭,以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特別是有關技術部門,應承擔起保護青少年的重大職責,及早研製出能“過濾”有害資訊,爲青少年學生輸送科學、正確、健康資訊的軟件。

六、加快教育網絡的建設。隨着資訊技術向教育領域的擴展,計算機網絡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中小學教育網絡也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提供的內容明顯缺乏對學生學習功能的開發,且趣味性、資訊量等卻遠不及互聯網。所以一方面,對尚未建立教育網絡的地方,我們要加快建設步伐。另一方面,有必要對已建的教育網絡進行改造,以吸引更多的學生訪問,使之成爲中小學生喜愛的網絡。

網絡對中小學生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要因勢利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培養適應21世紀資訊化社會需要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