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辦事指南>生活常識>

清明節浙江人吃什麼

學問君 人氣:1.91W

清明節作爲我國的傳統節日,除了掃墓祭祖以外,清明傳統美食也是一大特色。別說全國了,單說在浙江一帶,清明時節各地在飲食上也都展現出自身的獨特性。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清明節浙江人吃什麼,供參考。

清明節浙江人吃什麼

永嘉:綿菜餅

綿菜的學名叫曲鼠草,在清明時節纔會自己生長。綿菜採摘洗淨後搗碎放入米粉中,加入適量的水,在攪拌中讓綿菜會均勻融入。接下來再將鮮嫩的竹筍、豆腐、豬肉、鹹菜(或者蘿蔔絲)攪拌在一起做成香濃的餡料。

綿菜餅包好後下面再放上一張柚子葉,這不僅能避免粘鍋,還會讓“綿菜餅”多一種柚子的清香。做好後放在蒸籠裏蒸上25分鐘,便能聞到四溢的香氣撲鼻而來。

湖州:螺螄與糉子

湖州的清明,家家戶戶都會裹好糉子。糉子既是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在這裏有句俗語流傳了數年:“清明糉子穩牢牢。”說的就是糉子的實用性。

清明前後,螺螄開始肥壯。俗話說:“清明螺,賽只鵝。”湖州的農家清明也有吃螺螄的習慣,這天還會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做“挑青”。家家戶戶吃過後,還會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蠶桑文化也影響着湖州習俗的形成。

桐鄉:麥芽塌餅

在桐鄉,最有低地域特徵和情懷的清明食品是一種被叫做麥芽塌餅的糯米餅。春季,佛耳草開始生長,老人們便也開始忙活着一步步踐行製作麥芽塌餅的各道工序。

大麥浸水發芽,曬乾後磨成粉;村間田埂上的佛耳草採割後洗淨曬乾,與米粉捏成麪糰,放入赤豆沙或黃豆沙這兩種餡料,再加上豬板油丁和核桃肉,餅的'外層再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餅涼後,在平底鍋上煎至金黃色,最後刷上麥芽做的糖水,這便真正是清香撲鼻、黛青光亮的麥芽塌餅了。

諸暨: 粘糯米青團

裹着一層香糯糯米的青團,是所有諸暨人都熟悉的味覺享受。將糯米粉與米粉混合,並將艾草糊加入粉中,然後一遍倒熱水一邊加邊攪拌,麪粉成塊狀後,用手揉成一個個顏色青翠的光滑麪糰,麪糰內加入餡料,並且在準備好的糯米中滾上一圈,沾染上滿滿的糯米,最後將糰子放在糉葉上蒸熟。

糯米的甜香刺激着嗅覺,咬一口Q糯的口感裏還帶着濃郁鄉間淳樸氣息的艾草清香,口腔裏的美妙滋味,開始啓動大腦深處的味覺記憶,成爲清明節必不可少的體驗。

嵊州:艾草麻餈

在夾帶着微甜溫暖氣息的春風裏,人們將艾草、糯米粉、松花粉以及白糖混合均勻揉搓合成團,並在竈頭上蒸上一蒸。接下去將熱乎乎的青團放入石臼裏,掄起木質搗錘不斷地拍打青團,每打一次便翻動一下青團,直到敲打無數次之後青團的彈性更好、樣子也更加軟糯纔會停下。

正是因爲是耗費的無限體力,以及在青團上的用心,才使這樣一種普通簡單的美食也令人念念不忘,牽扯着本地人的鄉愁,也牽扯着外鄉人挑剔的味蕾,更牽扯着嵊州祖祖代代流傳下來的飲食習慣。

開化:清明粒

開化山多,地形較崎嶇,因此開化人的口味偏重,這獨具特色的口味也表現在了開化清明的飲食——清明粿和清明粒中。

有說法認爲,開化本地本來是沒有清明粿的,幾十年前建設新安江水電站時新移民過去的新安江人爲開化帶去了清明粿這種美味,經過幾十年的變化,清明粿也融入了開化的味覺體系,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味道。

在開化,清明粿最大的變化是餡料的味道更加香辣,同時吃法上也形成了油煎後像生煎包或煎餃一樣的吃法。最特別的是開化人的清明粒,清明粒做好後與肉、菜、蔥、辣椒或者其他配菜一起在鍋中翻炒,顏色鮮豔亮麗、糯米糰子粒粒分明,咬一口,口腔裏充滿着糯米的甜香以及配菜的鮮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