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人力資源>

智能製造的人才戰略

學問君 人氣:2.87W

智能製造的人才戰略是指什麼?歡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智能製造的人才戰略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中國製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對我國製造產業變革影響深遠,對企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爲爲產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職業院校,需要面對“中國製造2025”發展新趨勢,深入分析企業崗位及人才需求變化,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2.0補課、3.0普及、4.0示範

“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要以智能製作爲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智能製造的核心是建立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發展智能裝備,實現智能生產。

目前,我國工業機器**量使用。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達到5.6萬臺,是全球機器人應用最大的市場,在汽車製造、家電製造、化工生產等行業廣泛應用。許多企業,透過提升智能化、網絡化及數字化水平,率先實現了研發、生產及服務的自動化,初現智能製造的雛形。

在智能製造發展的新階段,我國製造行業呈現以下特徵:一是多種水平共存。我國製造業發展不平衡,相當一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階段,部分企業處於工業3.0階段,工業4.0還只是製造業發展方向。“中國製造2025”根據我國實際情況採取了並行發展的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範”。二是工具軟件覆蓋產品全生命週期,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產品生命週期中的不同階段要使用不同的工具,作爲參與者(設計師、控制程序設計師、可視化程序設計師、維護技師等)如果不懂得這些工具的'使用,將無法工作。三是“互聯網+裝備製造業”使得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成爲可能。智能製造將人機互動、智能物流管理、3D 打印等先進技術應用於整個工業生產過程,從而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網絡化的產業鏈。透過互聯網實現工廠與用戶、工廠與企業、工廠與零售等各相關節點的無縫互聯,使得大規模的個性化定製成爲可能。四是工業雲已成爲中小企業資訊化建設的理想選擇,在雲計算模式下對工業企業提供軟件服務,使工業企業的社會資源實現共享。

結合產業現狀和“中國製造2025”所規劃的發展路徑,我們可以得出中國智能製造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一是設備智能化改造升級比想象中要來得快。一方面由於國家政策驅動,各地根據“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出臺相關的政策,明確給出技術改造的時間表,2017年將迎來大範圍的設備改造,製造類規模生產企業將有一半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另一方面由於勞動力成本增加,招工困難,促使企業採取機器代替人。二是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到2020年,我國每萬名製造業工人擁有機器人將達到100臺以上,這是工信部制定中的我國機器人技術路線圖及機器人產業“十三五”規劃的目標。目前我國每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量爲30臺。三是“互聯網+裝備製造業”催生新的生產模式,成爲創新熱點。“互聯網+”使得製造業呈現製造業服務化、定製個性化、組織分散化、製造資源雲端化四大新趨勢,帶給傳統企業決策方式、業務模式和經營思路等諸多方面的巨大轉變。四是智能裝備和產品快速發展,製造過程實現智能化。在“智能製造裝備”領域,以高檔數控機牀、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新型傳感器、智能儀表等爲重點突破方向;在“製造過程智能化”領域,以數據互聯爲核心,以互聯網技術爲主導的新技術,將有效縮短產品研製週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消耗,提供個性化產品。據統計,2014年我國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已達5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30%。

智能製造悄然改變企業崗位設定

隨着智能製造的推進,企業的崗位設定正發生着變化,一些傳統崗位,比如工時審覈員、曬圖員等崗位正在消失,而設備維護維修人員,數控操作編程人員需求旺盛。

工業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機器人應用技術人才有着巨大需求。目前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人才缺口20萬,並且還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人才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機器人制造廠商需求,包括機器人組裝、銷售、售後支援的技術和營銷人才;二是機器人系統集成商需求,包括機器人工作站的開發、安裝調試、技術支援等專業人才;三是機器人的應用企業需求,包括機器人工作站調試維護、操作編程等綜合素質較強的技術人才。特別是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調試人員更是缺口巨大。

智能生產對複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隨着數字化研發設計管理工具的普及,員工需要具備應對工業4.0的基本素質,傳統的工藝類崗位也面臨着數字化改造,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M(計算機輔助製造)、CAE(計算機輔助模擬仿真分析)、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MES(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等工具的運用已經成爲員工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傳統崗位在生產中的作用將逐漸弱化,甚至消失,例如:曬圖員崗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數字化建模、精益專員、逆向造型、3D打印、精密測量與檢驗崗位越來越重要。這些崗位目前在高校範圍內並沒有對應的專業,崗位員工主要是企業自我培養。

智能裝備對機電覆合型人才有着巨大需求。隨着國家有計劃地對傳統企業進行數控化、資訊化和智能化改造,高端數控機牀、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等智能製造裝備將會普及應用,需要大量操作、調試、維護、維修和改造方面的專業人才。

我國製造業是工業2.0、3.0、4.0多種水平並存,並逐漸向高層次轉變的狀態,對傳統制造類專業人才仍有着持續需求。從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十大城市崗位需求和求職排行榜來看,排名前五的天津、上海、重慶、瀋陽、武漢,機械加工行業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比仍高居榜首,大量崗位招不到合適員工,仍出現用工荒。

崗位結構變化對職業能力提出新要求

在“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企業的發展趨勢、崗位及人才需求的變化對高職教育正在發生衝擊,人才培養的標準與市場崗位對接正悄然發生變化。

2015年,我們對庫卡機器人上海有限公司、ABB上海公司、武漢惟景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等20餘家企業的數字化車間、無人廠進行問卷調查和現場考察發現,智能生產企業和智能裝備製造企業的崗位職業能力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

在智能生產企業,產品設計崗位依然佔據重要地位。對於CAD、CAM的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對CAE的需求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重視CAE在產品設計中的重要地位。

企業對機械製造崗位專業能力的需求也更高。機械製造崗位能力需求進一步升級,越來越多的企業更加看重多元、複合型人才。CAM編程能力將成爲普遍性要求,對數據資訊化管理的要求也會普及。更多的操作崗位被機器人替代之後,工藝技術人員將分離出來,更多關注工藝佈局、工藝實施、工藝優化,因此,CAPP、PDM(產品數據管理)、加工過程動態仿真這些新的崗位技能要求被具體定義出來。

同時,精益生產管理崗位需求加大,精益專員崗位空缺增多。此外,數字化工廠和無人車間的出現,對工廠現場佈局與優化也提出了新的含義,更多的仿真平臺被採用,來輔助無人車間的正常執行,如人機工效仿真、生產物流系統仿真、製造企業生產過程執行管理系統、零件流的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等。

而在智能裝備企業,對機械、電氣等基礎知識的要求,如機械製圖及計算機輔助製造、電工電子技術、精度檢測與公差配合、液壓與氣動技術應用等十分強調,必須人人過關;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核心技術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伺服電機、步進電機、傳感器、C語言等應用依然是所有崗位必備技能,工業網絡控制、組態技術也成爲普遍性要求;機械、電氣製圖依然是必備的基本功,並且需要掌握計算機輔助繪圖的高效工具;除日常維護維修類崗位外,其他智能裝備相關崗位對計算機輔助繪製電路圖提出了要求;崗位需求人數以設備製造、維護維修崗位需求人數居多,而現場編程調試、系統集成、設備改造功能開發等崗位人數雖然較少,但崗位要求明顯較高,屬於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

“中國製造2025”真正實現了製造工藝仿真優化、製造過程數字化控制、狀態資訊實時監測,企業“熟練工種”將減少,人將更多地從事產品設計、工藝優化、生產系統管理等工作,需要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企業“能動工種”將增加。應對“中國製造2025”這一發展機遇,高職院校應重新審視製造類專業定位,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師資隊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