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2016企業中的管理會計

學問君 人氣:2.24W

企業管理的需要是促進管理會計不斷髮展的內在動力。目前,我國在管理會計方面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目前仍處於研究探索階段,滯後於現代企業管理的需求。下面是本站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2016企業中的管理會計

一、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仍以傳統會計爲主

按照我國現行的財政體制、稅收體制及相關的會計制度,傳統會計生成的會計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等是滿足企業外部需要的主要目的會計資訊。於是,大多企業的會計每個會計期間基本上忙於記賬、算賬和報賬,即基本上爲“外人”忙。當然,形成的會計資訊也有助於管理層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爲經濟預測及管理決策等生成了必要的基礎資訊,但是企業內部條件的變化,尤其是外部環境變化帶有極大地不確定性,傳統會計無法滿足對未來預測的需要,而管理會計恰好站在了預測未來的高度,能夠爲管理當局提供更有參考價值的決策資訊。

二、管理會計方法能夠促進企業管理的轉型和升級

概括地說,傳統會計把“反應過去”作爲工作重點,傳統會計資訊是對已發生的企業管理活動的描述,是典型的“事後管理”。而現代企業管理更側重“事前管理”和“事中管理”,以便管理當局更好地控制現在和預測未來,實現企業管理的轉型和升級,這是管理會計方法的主要功能所在。因此,提高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是實現企業管理轉型和升級的重要前提。

(一)實現觀念的轉型和升級

現階段,我國企業財務工作者,普遍表現爲“月末忙”,這是因爲按照現行會計法規,每月終了,會計是以專有方法生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作爲階段性工作的總結,而這些會計資訊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的事後反映。許多企業再依據這些會計資訊,認真地召開經濟活動分析會,分析成本、費用升降的原因,分析市場等外部環境變化對上一個會計期間帶來了哪些影響等等。由此,在我國,無論是計劃經濟時期還是市場經濟的現階段,傳統會計的“馬後炮”觀念根深蒂固。儘管我國隨着經濟體制的變革,會計改革曾經相伴,但也只是覈算方法和賬務處理方法的改革,從未有過觸及會計領域靈魂深處揚棄傳統觀念並向會計管理的時效性、前瞻性發展的轉軌變型。於是,在我國,百萬會計大軍多少年來一直是處於月度結算和年終決算及事後分析的循環狀態中。這些固然重要,因爲政府部門、股東、銀行等企業外部相關者需要這些會計資訊,但對於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預測和決策,若能夠進一步運用傳統會計資訊結合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生成管理會計資訊,對於推動我國企業管理的轉型和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會計領域首先需要開展一項改革,即傳統會計觀念向管理會計觀念的轉變。

(二)實現內控方法的轉型和升級

傳統會計往往是對照已發生的結果說話,諸如本期成本比計劃上升或下降;本期市場不好,銷售未完成計劃等等。而管理會計更注重對照目標說話,比如目標利潤實現的目標成本、目標銷售量、目標費用等,顯然會爲決策層和管理層管理和控制經營活動指明瞭方向,爲經營過程應當進行的必要調控以及調控方法的選擇不再盲目而彰顯優越性。

事實上,在我國多年的企業管理實踐中,我們確實摸索出了一些實施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並最終表現爲企業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各種內控制度,這些制度對於規範企業管理行爲,維護企業良性運轉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企業管理終歸是動態下的管制行爲。爲實施有效的管理,管理當局的管制行爲必須是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下的動態管理,而從財務管理角度選擇管理會計,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才能減少降低經營風險,爲實現經營目標指明方向。這就急需企業內控方法的轉型和升級,而管理會計職能的應用和提升是管理當局的首選。

(三)實現管理層決策思維方法的轉型和升級

管理層的思維模式是企業管理方法選擇的關鍵。管理會計思維模式是首先確定目標,再實施動態管控。如果一個企業的管理層的思維方法能夠引領員工走上目標管控的軌道,那麼,企業財務管理的重心一定會從傳統會計向管理會計傾斜,其決策思維一定會選擇管理會計的特有方法。目前,企業管理層急需轉型的決策思維及管控方法主要是:

第一,目標管控。管理會計的預測目標利潤、目標成本、目標銷售量的一系列方法會爲管理層的有效決策提供重大幫助。其核心手段不外乎要求管理層嚴控變動成本,關注目標價格,以期最大限度地獲取邊際貢獻,彌補固定成本並實現目標利潤。

第二,貢獻管控。管理會計的價格扣除變動成本的邊際貢獻思想,會時刻提示管理人員的管控重點應當放在變動成本的構成要素上。而變動人力資源成本和變動的物料成本必然成爲管理層的管控重點。由於社會保障的權重在GDP的比例越來越大,貢獻管理管控的着眼點雖然不能在人力資源成本上用“減法”換取“違法”,但採用新思維、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是獲取最大貢獻值的有效合法途徑。

第三,動態思維。管理會計的零基預算和彈性預算思想,能夠爲決策層和管理層對企業實施動態管控提供重要資訊,爲適時的內部環境和外部條件的調整作出正確抉擇。其實,一個持續經營的企業,無論是處於成長期還是成熟期,內部環境和外部條件的變化可能對企業運營帶來的各種影響往往會對企業目標造成顛覆性的變動。這種變動不論是有利因素還是不利因素,勢必需要企業管理層適時對目標作出必要的調整,調整思維,調整預算,調整運營方案等。

三、如何才能在企業中廣泛運用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界廣泛應用和推廣已迫在眉睫。爲了更好地運用管理會計思想和方法實現企業管理的轉型和升級,筆者建議:

第一,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各類型企業的監督管理,加強對企業經營狀況更深層次的瞭解,協助企業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引導企業向健康、綠色方向發展,並且制定相應的報表政策,規定企業定期填報管理會計報表,報送政府綜合部門。

第二,爲了使財務體系真正能滲透到企業的各個運營層面,就要提高財務部門的管理能力及地位,相應地在財政部出臺相關規定或在會計法規中規定企業專門設定管理會計崗位。

第三,各類大專院校,會計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教學重點從傳統會計教育向管理會計傾斜,更加註重於會計人員的管理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養。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選擇管理會計參與企業管理,並儘快實現企業管理模式的轉型和升級,以期企業的管控更加有效,企業目標更易實現,打造和培育百年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