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未就業大學生如何避開"雷區" 找準定位

學問君 人氣:1.1W

畢業半年後還沒找到工作的石恩碧從深圳輾轉來到北京。她是陝西文理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08屆畢業生。在半年內參加了十幾場 人才網">招聘會 後,原先“心氣兒很高”的她意識到自己工作經驗不足,決定重新調整定位,“先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再說”。不久後,她簽下第一份工作,在北京一家國際連鎖飯店當服務員。

未就業大學生如何避開

像石恩碧這樣畢業半年後才找到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不少。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近發佈的大學生就業藍皮書顯示,約1/3的2008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是在畢業半年後實現的。

受 金融危機 等因素影響,2009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爲嚴峻。有關專家及用人單位建議,仍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尤其應該主動避開不良就業心態和個人定位不清這兩大“雷區”,提高個人素質,增加就業能力。

   調整心態:每份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

6月中下旬是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求職衝刺階段。北京市人才中心業務經理朱瑩告訴記者,這一階段,國企與外企人才招聘高峯已過,招聘需求最旺盛的是民企和私企,崗位需求最旺盛的是營銷工作。

記者近日在該人才中心一個 招聘會 現場看到,93個招聘攤位中,有61家用人單位招聘營銷人員,崗位需求少則一兩個,多則二三十個。

張霞是北京康珍鴻業商貿中心市場總監。儘管在招聘公告上寫明“招聘銷售人員25名”的字樣,可是,她們的攤位擺了一個上午,問津者卻不多,收攤時才收了不到10份 簡歷 。反差明顯的是,少數幾家招聘辦公室文員的單位,攤位前卻人頭攢動。

“越是經濟不景氣的時期,越要靠銷售。”朱瑩分析說,“受經濟形勢影響,各單位的文職類職位大量減少。多數企業都希望透過廣招銷售人員拓展銷售渠道,提高經濟效益。”

但是,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現場許多用人單位都反映,很難招到合適的營銷類員工。

在與求職者的`交流中,張霞發現,不少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未找到工作,首先是因爲不願意到基層跑業務,不願吃苦,“求穩定、圖安逸”的就業心態仍然存在。

“其實,幹什麼工作都不要緊,不幹銷售也行,但最重要的是要能吃苦。”張霞表示,每一份工作都有辛苦的地方,還未找到工作的大學生,尤其要調整好心態,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

 

找準定位:“嘗試,嘗試,不斷地嘗試”

“大部分未找到工作的應屆畢業生,還存在個人未來定位不清晰的問題。”平安保險公司市場專員汪曉紅說。

近日,汪曉紅在北京某 招聘會 現場與數十名大學生求職者進行過交流,發現他們中不少人“對未來比較茫然”。

石恩碧也曾“茫然”過。她是一個工作想法挺多的女孩子。自從當上了飯店服務員、“成功養活自己”後,她就踏實下來,一邊工作,一邊在業餘時間嘗試實踐自己的其他想法。

今年4月的一個週末,她報名參加了北京某影視拍攝基地的拍攝工作,想試試自己是否適合當演員,結果發現從影並不是自己真正的理想。此後,自小就喜歡唱歌、寫歌詞的她毛遂自薦,把自己寫的二十幾首歌詞送給北京某知名音樂公司。公司很認可她的能力,鼓勵她繼續自譜詞曲。此後,石恩碧明確了自己的定位——成爲一名專業的歌詞作者。

“嘗試,嘗試,不斷地嘗試!”石恩碧在談到自己明確個人定位的祕訣時說,“透過不斷嘗試,我把腦子裏不切實際的工作意向一一否定掉,最終明確自己的定位。”

汪曉紅很認同石恩碧的做法。她說,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仍未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尤其需要找準定位,透過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明確自己真正喜歡什麼,真正適合幹什麼。

   提升能力:增加就業籌碼

“除了調整心態、找準定位,最主要的還是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就業能力。”北京康珍鴻業商貿中心市場總監張霞表示,對於畢業後仍未就業的大學生來說,畢業後的半年,是實現就業的重要準備階段。

蔡久峯是黑龍江大學廣告學專業的應屆畢業生。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就要畢業了,參加幾次招聘會後,卻發現廣告學專業目前很難找到對口的工作,“多數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自己“有點兒底氣不足”,爲此他也曾面臨不小的壓力。

但現在,他表示自己“不想天天這麼漂着了”,得找個“就業門檻較低的、符合自己性格”的崗位先做起來,一點點累積自己的就業能力。經過一番自我剖析後,他判斷自己不適合坐辦公室,“想多與不同的人接觸溝通”。

明確方向後,他與北京一家房地產銷售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他表示,銷售工作可以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說服能力等,“等認真做上一兩年之後,有資金有能力有經驗了,我會嘗試自主 創業 ”。

未就業的畢業生找準個人定位後,工作能力仍顯不足,怎麼辦?武漢理工大學應屆畢業研究生王軻建議,畢業後半年裏,這一部分未就業畢業生可以考慮參加特定 培訓 班,謀得一技之長;或者報名到合適的企業參加見習,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積累經驗技能,增加就業籌碼。

“大學生完全沒必要擔憂目前的經濟形勢,而應多反思自己的能力。”王軻說,“畢業後參加技能再 培訓 或頂崗見習,不是什麼丟臉的事,而是在爲社會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