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的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5.26K

音樂是中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學科。它可以啓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爲此,這裏就談談如何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問題。

如何提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的初中音樂教學反思

一、突出音樂特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

我們都知道,優秀的音樂作品是時代的號角、人民的心聲。這些優秀的音樂作品透過流暢的旋律、明快完整的節奏、真摯樸實的感情、嚴整精煉的結構、清新質樸的風格,塑造出動人的音樂藝術形象,具有激動人心的感召力,影響到人們的心靈深處。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上音樂課時,適當地穿插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歌曲,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熱愛祖國。象上<黃河大合唱>時,我順便講解了這首歌曲產生的歷史背景:它以抗日戰爭爲主題,以黃河象徵我們偉大的祖國,以船伕的形象來代表我們團結戰鬥的中華民族,以狂風惡浪來比喻侵略者,熱情歌頌偉大的中華民族團結戰鬥、保衛祖國、無畏鬥爭的精神。這樣教學,改變了過去“只唱不講解、學生課後不理解”的現象。過去上音樂課一上課便帶唱,學生象“機器”一般的“讀歌”,學生們不理解歌曲的意義、內涵,就不可能投入感情,課堂上自然就不會產生很好的氣氛。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呆板而枯燥。現在,我給同學講了這首歌曲的歷史背景,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意義內容,學生的.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學生全心投入,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另外,在學民歌時,也可適當地向同學們講解民歌的源流、特點、歷史。如欣賞<春江花月夜>時,我講解了這首歌的背景:它是一首描繪春風和煦、皎月當空、山水相映、花月交輝、漁舟晚歸、充滿詩情畫意的讚美祖國錦繡河山的大自然風景歌曲。這樣進行講解,加深了學生對祖國曆史文化的瞭解,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同學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讚美,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寓教於學,不斷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參加課內外音樂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在課堂上全心投入,主動感受音樂,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寓教於樂。比如在教新歌或欣賞歌曲時,先講解一些有關歌曲的人物、歷史原因或者作者背景,來誘導學生的學習慾望。象在教《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時,我講解了此歌曲的歷史及其衍變的過程,向同學們講解了這首歌曲的前身是<八路軍大合唱>中的《八路軍進行曲>,在解放戰爭時期才改爲《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這首歌曲的主題集中表現了人民軍隊的豪邁、雄壯和威武,它伴隨着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和人民戰爭的勝利。同時,我還講解了這首歌的作曲家鄭律成的有關故事,透過這樣插人講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另外,在課堂上還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理解音樂的內容,啓發學生的抽象思維。例如,在上民歌時,發動會唱地方特色歌謠的學生積極參與唱歌,相互比較各自的不同之處。這樣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有的學生唱山歌,有的學生唱牧歌,有的唱兒歌等等。同時,還可以請會樂器的學生彈奏歌曲,會唱歌的同學上臺唱歌,會跳舞的學生一起伴舞,使課堂教學始終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進行,把樂理知識、視唱練耳、歌唱技巧、歌曲欣賞等等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爲主動吸收,使音樂教學在和諧、有趣、生動、活潑的氣氛中有序地進行。

三、認真抓好音樂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

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教學的延續,它有助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音樂才能和特長,挖掘音樂“苗子”;還有助於豐富學生的課餘活動,是音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這方面,我在全校成立了“音樂興趣小組”和“舞蹈愛好小組”。利用課餘時間輔導他們,經常帶他們去聽聽演唱會,看看舞蹈節目。在欣賞<春江花月夜>的第三節<風回曲水>時,我組織學生到附近古寺裏郊遊,在流水澗澗、清泉透徹的幽靜小溪旁欣賞這首樂曲,讓學生充分理解、體會樂曲的涵義,使學生很好地融入到這情景交融的樂景中去,深深體會樂曲的內涵,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配合學校的“校慶”活動,選拔一些有音樂素質的學生參加各種大型的活動,充分培養他們的膽識、技能和“颱風”,爲學生們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奠定基礎。另外,每學期還舉辦歌唱比賽和樂器學習班。透過這一系列的第二課堂活動,不但鞏固、加深和擴大了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了他們的音樂知識,還提高了他們的技能、技巧和音樂藝術素養,滿足了學生們對音樂藝術方面的需求,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培養了學生們的音樂藝術天賦,達到美育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