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5篇)

學問君 人氣:2.78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音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5篇)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

有這樣一種設想:以往的音樂測試太過於注重形式,讓一些學生認爲,音樂課只要唱好幾首歌,不用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績。所以我想這樣的考試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那麼我們可以將考試形式變化一下,如果採取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音樂測試,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

利用卡拉OK進行演唱。要求每人選一首最熱愛、最熟悉的歌曲到講臺上面對全體同學唱。

2、自由表演:

(1)有舞蹈特長的學生可選所學課本中的內容,跳一段舞蹈;

(2)自編自演;

3、聆聽:

(1)放樂曲片段,讓學生說出歌曲名稱,並說說自己的心情;

(2)邊聽歌曲邊憑感覺打節拍。

4、器樂:

(1)選出幾種打擊樂器,讓若干學生自由組合爲歌唱的學生打節奏。

(2)學器樂的學生,可單獨演奏樂曲。

以上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測試,有力地調動了他們的思維和參與,考出了學生平時真正的能力和水平。這樣學生們不再追究自己分數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參與的內容。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2

一個學期已經過去,回顧前一時期的音樂課教學,下面兩個方面體會較深。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隨着學業的加重,音樂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學與不學都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樂理知識都不能被很好地運用起來。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設計一堂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爲本的教標。

一、學習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還要堅決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起始課上,我就從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透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透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能力。欣賞我國優秀的民間音樂(如民歌、民間樂器、民間歌舞音樂、戲曲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傳統情感。

二、採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同學有困難,但從一個學期教下來,學生的進步還是較快的。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由於強調了“響”(聲音響亮)、“準”(唱準音調)、“美”(優美動聽)三個字,學生積極響應,從實踐看,收效較大。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究竟怎麼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經過了久久的思索與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了一下的幾點經驗:

一、用美好的師愛感染學生。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往往都會因爲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那一門學科,如果每個老師都具有這種魅力,那麼學生的學習會是幸福和快樂的。那這種魅力從何而來呢?我想,教師必須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那麼學生也就熱愛、崇敬教師,就連帶愛上你所教的那門課。如果學生對某位教師沒感情,師生關係不融洽,就對這門功課不發生興趣,那麼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都會受壓抑。另外,教師還要有豐富的知識和精到的授課藝術來吸引學生,滿足學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們對學習材料充滿濃厚的興趣,去鑑賞、品味、思索,並獲得各方面的啓迪。教師還要熱愛自己所教學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髮展狀況,以最簡潔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使所教內容成爲教師和學生的興趣中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3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繫,彼此滲透,對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作爲實施德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學校教育中起着獨特作用,它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音樂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透過音樂課課堂教育,傳播國內外的經典音樂作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歌頌真善美、抨擊假惡醜、團結奉獻、拼搏進取的高尚品質。

2、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和接觸高雅音樂藝術。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高雅藝術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透過參與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自己對美的理解和領悟能力。

3、加強音樂課程教學管理,強化課堂教學。深入挖掘教材內涵,發掘德育資源,採用通俗化、綜合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使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同時,提高道德素質水平。

音樂教育與學校的德育是相互影響、相互包容、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社會在進步,教育也隨之不斷髮展,我們必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會越來越重要。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4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麼是積極的課堂環境?根據音樂課程特點和教學特點,依據素質教育的精神和《綱要》的規定,把課堂教學環境分爲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是指人力環境,即教師;軟環境指所有與音樂教學有關的物質和精神環境。那麼什麼樣的環境才能稱爲“積極的課堂環境”呢?平時會和學生、老師聊到,大多數學生都認爲“積極課堂環境”的幾個重要方面有:

1、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2、大量獲得知識的機會;

3、學習過程的樂趣;

4、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5、積極的投入與參與;

6、創造性學習。

其實教師和學生的看法是一致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如果想要創造積極的課堂環境,就必須認同並盡力滿足學生的這種基本情感動機需求,從而形成一種充分面向全體學生的開放、民主、互動、平等、參與與合作的愉悅的音樂文化課。

那如何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呢?在建立積極的課堂環境時,我們必須把學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在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過程中把學習者作爲主要參考。從學生認爲的積極課堂環境的幾個重要方面來看:第一、二點實際上是對教師的教學內容上的一些要求,而第三至六點都是圍繞教師教學的方法來提出的,那麼我們就要從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去思考如何創建積極的音樂課堂環境。

1、適當降低識譜、視唱的難度,刪去像音程、和絃這些學生一般難以接受理解,在實際接觸中鳳毛麟角的內容。在欣賞方面,重在體驗,把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放在首要位置。在唱歌曲目的選擇上,充分關注中學生的音樂審美情趣,適當加入具有時代氣息的歌曲。

2、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髮展爲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並設計相應對策。這就要求我們儘可能讓學生參與課前備課,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選擇教學內容,自己設計學習方法。如我教學“採茶舞曲、進行曲、搖籃曲”等體裁的歌曲,讓學生課前去尋找同類體裁的曲子,透過交流聽賞、篩選確定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方案。這其中教師只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還能使教師瞭解到學生的需求,掌握學生的情感狀態,把握學生的現有水平,使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時,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以便對症下藥,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師生間的資訊傳遞和情感的溝通。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1、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方法來傳授音樂知識。例如,我採用繞口令進行節奏教學。見例:“老爺堂上一面鼓,鼓上一隻皮老虎。皮老虎抓破了鼓,就拿塊破布往上補。只見過破布補破褲,哪見過破布補破鼓。”幾遍下來,不光繞口令學會了,節奏的難點——後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型也迎刃而解了。

2、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教師創設一種融聽、視、感、觸爲一體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如《梨園擷英》戲劇欣賞課,課前我在教室黑板上張貼幾幅劇照,如《鍘美案》、《智取威虎山》裏的人物等,在教室裏營造出戲劇院的氛圍。上課一開始教師播放《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的唱段,讓學生尋找與之相對應的劇照,判斷人物角色所屬的行當。曲畢,學生爭先恐後紛紛舉手,踊躍發言,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以至順利地引導學生直奔主題,深入進行審美的體驗。

3、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聯繫起來。音樂源於生活,表現生活。音樂對於學生來說,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藝術”,而是自我流露。因此,音樂教育,不應將學生在狹小的由音符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裏,束縛在課堂書本里,而應展現音樂與生活的有機聯繫。例如,《國歌》一課中的三連音這一節奏,如果教師結合學生生活中“機關槍”引入,那麼一下子,整個教室就活躍起來了。“噠噠噠噠噠噠”的機關槍聲從教室的每個角落響起,慢慢地,絕大多數的槍聲也都成了“噠噠噠噠噠噠(三連音)……”的節奏了,學生不僅輕而易舉地念準了三連音,而且體驗到了三連音像密集的炮火,聯想到了愛國將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奮勇殺敵的場面。

4、積極評價、鼓勵學生。首先,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要求,然後教師抓住每一個鼓勵學生的機會對學生進行鼓勵。例如,讓一位同學唱首歌,他如果不願意唱,教師可以引導他,可以先讓他從座位上站起來,然後慢慢讓他與教師一起唱(這種情況大多數同學都可接受)。只要他比往常稍有進步,就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教師不斷地給學生建立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面有潛質,並且每時每刻堅去,他還可以做得越來越好。這樣就會激發並增強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興趣。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5

音樂課堂的教學並不像平時的教學課堂一樣,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除了相對單純的知識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的要體現的是對藝術美的意識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這個審美的教育貫穿着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對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理解音樂、表達情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音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並非說教。組織好良好的藝術教學過程,其實也就是對於美得欣賞和薰陶的過程。要使這些審美教育受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則需要春風化雨般的藝術性教學。通俗一點講,也就是比如課堂上精闢生動的理論教授,或者又沒規範的表演,甚至是精湛藝術的課堂布局等等。雖然這些事微不足道的小心思,但是這些都能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得到美得享受,

首先一堂接近完美的音樂教學需要完美的結構、合理的佈局。這些不僅能給學生帶來求知的樂趣和享受,而且對教育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薰陶作用。合理的佈局要講究開頭和結尾。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堂課我們都應根據所教授的內容,設計出有特色的開頭。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當然結尾同樣重要,要給學生們留下思考和想象的餘地。

其次音樂教學強調課堂的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教與學主體雙方產生感情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鳴。音樂教學課堂的氛圍應該美在:活躍而不失之凌亂,安靜而不失之呆板,愉快而不失之鬆散。良好的氛圍,師生雙邊關係和諧融洽,配合默契,教者情緒熱烈,學者反應積極。但同時還要注意紮實穩重。好的課堂氛圍是傳遞藝術的無聲媒介,在無形中起了助手的作用,能得到顯著的教學效果。

最後,一堂完美的音樂教學課同時也不能缺少語言上的美感。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資訊的媒介,起着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要求我們語言準確、簡介、精煉,並且還要易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儘量生動形象表達我們想要傳授的知識。這樣學生纔會聚精會神,享受課堂。

這些基本課堂要素應該準確的存在於每一節音樂課堂中,應當一切都按照美的規律,符合美的特性。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接受音樂美感的薰陶,培養欣賞音樂美的能力。

第16期南巨新頂崗支隊 南宮實驗 音樂 趙美辰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6

音樂是它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原有的音樂課堂教學,一般就是老師教唱,學生學唱,課堂教學缺乏變化。單調的教唱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分散。爲此,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嘗試將“玩.樂.看.變.悟”融入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使音樂課真正“活”起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目的。

我在沒有任何伴奏樂器的情況下上《唱臉譜》這一節課。歌詞按照節奏會讀之後,剛一開啟錄音機聽範唱,一個孩子聽到音樂後就脫口而出:“開始唱戲了!”隨後使勁地在“咚咚咚咚嗆”這一句“嗆”的字音上用筆在桌上敲了一下。這一舉動提醒了我,何不讓全班同學一起來?這樣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興趣。於是我提出了:大家認真聽音樂,當你聽到“嗆”字時,就用鉛筆敲一下桌。這一來教室沸騰了,又很快靜了下來。第一次沒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襯詞“咚咚咚咚嗆”全敲了起來;第二次在教師強調了要求之後,95%的學生能夠作到。學生的興趣極度濃厚,每個學生都特別投入地聽着音樂,嘴裏唱着歌詞,惟恐再漏敲掉一個“嗆”字。下課鈴聲響了,學生還再要求“再敲一遍”。

這樣,就能讓學生在音樂課上動起來,透過讓學生身體、情感、思維等等多方面的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之中。我在之後幾個班教學期間,儘量運用一些可以讓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我的教學思路的設計是透過發現問題的方法來引入教學,在盡情的表演中學生不斷的重複歌曲的旋律,讓歌曲在不知不覺中學會。

課後,仔細想想這節課,我覺得非常有收穫。它讓我在認爲最適合自己實驗方法之外又發現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身邊最普遍、最簡單的事物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充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裏特徵,捕捉他們的興趣愛好,融於課堂,才能上好一節音樂課。又達到了段煉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有利於學生茁壯成長。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7

合作交流”是中國古代流傳至今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孔子的《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記載。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合作交流”也成爲了音樂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音樂的重要方式之一。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合作交流”這一學習方式由幕後的零碎操作演變爲臺前的規模實施。如何合理組織合作交流,防止合作交流流於形式,提高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成爲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筆者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案例研究方法,對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實施合作交流進行了多輪的教學實踐與反思,初步探索了實施的基本規律。

一、案例

1.片斷之一音樂欣賞課《走近“搖籃曲”》中,我希望在同學們感受、理解了“搖籃曲”之後,能透過“創作”這一形式把自己對搖籃曲的感受和理解表達出來。於是我便設計了這樣一個主題請同學們來創作一段近似於“搖籃曲”的旋律,並配上歌詞唱一唱。同學們可以自由組合,進行合作創作。但是,雖然在交流時衆說紛紜,可在過了10分鐘後的交流中,很多同學不知所措,都說不行、不會,而且對這一活動不感興趣……

主要問題:感知材料存在複合性,教師要求缺乏引導性。

策略: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利弊探析,教師是音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育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教學策略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每一種方式都有適用範圍,不能用一種方式去代替另一種方式。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交流雖然可以創設一個鼓勵兒童探索、發展、測試、討論、交流和感受音樂的環境,但這~教學策略也存在着花費教學時間過長,“搭車”現象嚴重的弱點,且易使課堂討論變得雜亂無章、離題萬里,教學效果兩極分化。因此在明確實施合作交流利弊的基礎上,若要更高效率地發揮合作交流的教育功能,教師必須針對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揚長避短,選擇最佳時機,合理組織合作交流,發揮優勢功能,才能增強合作交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功效。

2.片斷之二(改進設計)我設計的主題爲:老師請同學們在規定的10分鐘內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心中的“搖籃曲”,如:唱、跳、奏、誦、畫、演、創編旋律等。教師提供各類打擊樂器、畫筆、紙、紗巾、娃娃、搖籃等道具,並採用分組合作討論。同學們雖然能夠自由組合,但我有意識地在每組安排了一個小能手,讓他們在組內合作討論中起一個“帶動”的作用。在同學們交流的10分鐘裏,我到每組瞭解進展情況,並在“創編旋律組”做一停留:我提醒同學們旋律的創作離不開節拍、節奏、速度的設定,只有在按要求設定好節拍、節奏、速度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旋律才能夠達到預定的目的。同學們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就創作出一段優美動聽的旋律。在10分鐘後的成果交流展示中,我發現每組都很有特色,都有出彩的地方,在同學們高質量地完成任務的同時,我發現他們情緒高漲,在表演中充滿了自信。在成果展示的同時,我還讓每組派一個代表論述設計的構思及方法。同學們透過合作交流,增大了資訊量,求知慾得到了充分的滿足。同學們透過這堂音樂欣賞課,走近了“搖籃曲”,理解了“搖籃曲”,在喜歡“搖籃曲”的同時,也豐富了其他方面的知識。

二、反思

從這兩個課例中說明,同一個主題,同樣的合作交流,由於教師實施方式不同,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不同,學習情感不同,其效果也截然不同。這使得筆者對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合理組織合作交流有如下感悟:

學生能否積極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參加交流、討論甚至爭論,直接影響到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果。首先,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合作交流,特別要鼓勵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也參與合作交流。其次,教師要爲合作交流創設平等、融洽、開放的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無拘無束。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8

《陽關三疊》是初中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以華夏古韻爲主題,這首歌曲是古代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是根據王維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譜寫而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着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而音樂作品《陽關三疊》正是根據王維的詩改編而成的,正是懷着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同學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0分鐘裏,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演繹也很到位,()由佈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

不足的地方,課下找了很多影像資料,因爲時間關係,沒能給學生放完,《陽關三疊》演唱部分只聽一遍,應該全聽完就好了。設計好在課程最後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們把《陽關三疊》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昇華,因爲經驗不足,我疏忽了,應盡力讓學生感受體驗歌曲所傳達的情感。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9

《陽關三疊》是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編的歌曲。爲了讓“友情”這根主線貫穿於整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的幾個環節:一、激情匯入 二、誦讀古詩(透過對古詩的講與誦讀,去了解、體會詩人王維與元二之間的深厚友情)三、釋疑、解決難點(1、講解“陽關三疊”的含義。2、同音相連、八度大跳、切分音、強音記號。)四、新歌教學(1、透過視唱、模唱旋律,感受音樂情緒 。2、透過有節奏地朗讀歌詞,有感情地演唱歌詞,來體會詩人對元二那種傷感、悲涼、惜別、期待的內心世界。3、透過齊唱、接龍唱、同桌深情對唱等形式的演唱,讓學生熟悉歌詞的同時,引導他們珍惜友情、師生情、同學情。)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0

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舞蹈畫面的匯入。在開始上課時。用多媒體播放幾個少數民族的歌舞畫面,《掀起你的蓋頭來》,《北京的京山上》《金孔雀》,讓學生從多姿多彩的歌舞畫面中瞭解祖國博大精深的音樂文化,學生們也能夠在此情境中激發其情感,引起學習的興趣。

二自主學唱,學生們採取自願結合的小組合作方式,如豎笛小組。二胡小組。口琴小組。唱譜小組等。在樂器的幫助下識譜。唱詞。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三合作表演展示。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展示學習效果。

四合理的評價,適當的鼓勵是激起學生熱情參與的最佳方法。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1

我們作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和推進新課程改革,我認爲,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在音樂課教學上,我會從下列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一、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透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i、fa、sol、la、si七個音符以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展示,彩條譜是把五線譜的五條線變成五種顏色。我們透過實驗發現學生十分喜歡彩色譜,透過有趣的遊戲,輕而易舉的認識了各個音符的名字及位置,解決了識譜難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使識譜教學成爲一年級學生的樂趣。我們將使用彩色譜的實驗,並將逐漸推廣。

②中高年級先唱歌后識譜的教學嘗試,對於中進階的識譜,是難度較大的曲譜,我們摒棄了以往先識譜、後唱歌的學習,大擔地實驗,對於識譜中跨度大的音符演唱,我們是這樣嘗試的:部分歌曲採用先識譜、後唱歌,而對於較難的歌則採用先唱歌、後識譜的教學。透過實驗,我們歸納出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先識譜、後唱歌,通常情況下,針對有一定識譜能力的學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透過讓學生分析歌譜、識譜、填詞唱歌等過程,使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歌曲的演唱更加準確,達到能淋漓盡致地表現音樂內涵的目的。

第二:先唱歌、後識譜是先讓學生欣賞音樂,讓學生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透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視同兒戲中解決歌譜中的難點,在學生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然後,再透過對歌譜的視唱、理解,又反作用於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

不管是先識譜、後唱歌,還是先唱歌、後識譜,其教學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爲了透過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技能,來完善他們的演唱水平,只是爲達到目的而採用的手段不同而己。

透過先唱歌、後識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識譜難度,提高學生學和教師教的效率,既有利於減輕學生負擔,又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訓。

③小組合作嘗試創作的樂趣

從低年級的音樂教學起,我們就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展開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從小體驗團結、合作的樂趣。

一、二年級的唱遊課:透過歌舞表演來表現出歌曲,讓學生邊唱邊發揮想象力,使學生的音樂思維透過歌曲儘量的展現。同時,我們引導嚳一採取小組合作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爲歌曲創編動作,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開發了智力,並使學生體驗了合作的樂趣。

中、高年級則透過節奏練習、節奏創作、自編旋律來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多數班級以分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生樂於接受,且提高很快,多數小組以音樂能力強的配以稍差一點的同學,這樣搭配進行,使學生樂於參與。尤其是音樂興趣差一點的同學,他們大多數樂於參與,且提高很快。

(二)、優勢互補,在合作中國共產黨同進步

在工作中我們認識到各教開組之間的合作,直接關係到一所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只有優化教研組團體,才能優化團體中的每個個體——教師。

我們音樂組與美術組構建了特色小組。

(三)、與時俱進,彈奏音樂教育的新篇章

我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學校領導的鼓勵與支援。

1、每次評選優課,每堂課教務主任都耐心指導,反覆聽評,提出好的見解,讓我們精益求精。

2、在課件的製作方面,校領導給我們提供最優越的條件,籌備購置硬件,製作軟件。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2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在音樂教室的黑板上我寫下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課題,乍一看,有些像上語文課的意味,課題選用的是王維的詩《送元二使安西》的最後一句,其實不然,我是想用這句話引出今天音樂課的主題,讓學生沉下心來,拋開浮躁,體味一次真正的情感之旅,對古曲《陽關三疊》的鑑賞。我想用這個課題,最能表達作品的意義,離別的惆悵頓時溢滿心中。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着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因而“送別詩”在古詩詞大家中可謂頗具規模的一系,詩人們無一不涉足過這一主題。然而在這浩如煙海的“送別詩”中,王維的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據說落成之後便被人披以管絃,殷勤傳唱。明代李東陽評論此詩說:“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出其意之外”。正是懷着這份對“渭城”的嚮往,這份對“陽關”的憧憬,我和同學們相攜走近了她,進行了穿越時空的“對話”。

情感體驗:

第一步:鋪墊,體驗別離的情緒

《送別》的旋律響起來,這是學生們不反感的歌曲之一,也是學生們在合唱比賽中會選擇的曲目之一,當學生們聽到這首歌的時候,便自然而然的哼唱起來,旋律的悠揚,節奏的平緩,幽幽的離別情緒在教室裏鋪散開來。學生們進入到情緒裏,體驗開始了。

第二步:引出主題,體驗時空的別離::

對於唐詩,學生們不陌生,都能背上幾首,在唐詩中,表達離別情緒的有很多,比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王昌齡《芙蓉摟送辛漸》中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等等詩句,我開了個頭,學生們就幫我舉了很多例子,黑板上《送元二使安西》的詩句已經離我們很近了,當學生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今天的主題已經呈現。

第三步:《陽關三疊》,體驗作品的別離

在欣賞這首歌之前,我在課下蒐集了一些資料,整理成一篇文章,讓學生合着《陽關三疊》的二胡曲進行配樂朗誦,在二胡如泣如訴的聲音中,學生們也漸入佳境,原來時空並不遙遠,音樂的魅力無窮盡。三段基本相同的旋律重複三次,最後一聲嘆息,這就是“三疊”,“陽關”不僅僅是地名,而是別離的代名詞,比如“斷腸聲裏唱陽關”等等“陽關”的泛指。在二胡聲中,學生們和我一起陶醉了,朗誦的學生,可能因爲緊張,情感有些不到位,聲音太小。

第四步;《陽關三疊》,直觀體驗別離

由於我是聲樂專業的,遇到歌曲的鑑賞,我總會給學生範唱,直觀體驗比聽碟的效果要更具殺傷力,這已是我課堂的特色了。當我坐到鋼琴邊時,學生們就笑了,老師又要演唱了,當鋼琴上的第一個音響起時,我就傾注了我所有的情感,感動自己就能感動別人。古曲的旋律有別於現代流行歌曲的旋律及韻味,在娓娓到來的旋律中,感情層次的變化猶如水彩畫,明和暗的對比,細膩而分明,每一疊中,又分前段和後段,情緒的走向又不十分相同,鋼琴的音色和着我的歌聲在教室裏迴盪,在古曲的曲調中,學生們空前的感受了不一樣的離別情緒。當我彈下最後一個音的時候,我感受到了離別的憂傷,相信學生們也和我一樣。

第五步:《陽關三疊》,親身體驗別離

欣賞完後,我決定讓學生們來唱一疊,古曲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涉及到的音樂,學生們饒有興致的和我一起唱了起來,我建議他們在每句的最後一個字上加個小倚音,古曲的味道就能出來了,學生們演唱的很好。

第六步:走出《陽關三疊》,體驗現代人的別離

古今的別離是不一樣的,古時的別離,一去不復返,常常老死在異鄉;在通訊發達的現代社會,距離不再是距離,而變成了一種期待,一種希望,沒事打打電話,發發短信,上網聊天,別離的日子中等待重逢是每個人的心願,雙吉他彈奏的類似校園民謠的歌曲《永遠的畫面》應該能表達我們現代人離別的心聲了,從憂傷的情緒中走出來,朗朗上口的旋律:“芳草碧連天,固執的季節,寒冬一過,還有春天,希望永不凋謝……”

在充滿希望的旋律聲中,這節情感體驗之旅也告一段落了。

這節課的優點,我覺得是在有限的40分鐘裏,讓學生體驗到了音樂帶來的心靈震撼,走進古曲《陽關三疊》的魅力,體驗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互動也很到位,由佈置下去查資料,到課堂上的反饋整合,資源共享,學生們做的都很好,很積極,高一(27)班的孩子是一羣充滿靈氣的孩子。

不足的地方,因爲是第二次上公開課,還沒有達到其他老師那樣遊刃有餘,難免有些緊張,設計好讓學生和我一塊有感情的朗誦《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部分,我自己朗讀了,忘了讓學生一起朗讀,有部分學生是和我一起朗讀的;在讓學生配樂朗誦時,音響聲音過大,因爲學生的音量小了,朗讀的部分前面有些不清楚,這點我沒有估計好;在課程最後結束的時候,我應該讓學生們把《陽關三疊》的旋律在回味一遍,情感再次昇華,因爲經驗不足,我疏忽了;雖說我是聲樂專業的,但課堂上不可能唱到歌唱家的演唱水平,但我會盡全力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感受到我要傳達給他們的情感,也會讓他們一如既往的和我一起感受歌唱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透過這次公開課,“成長杯”真的讓我成長了,課程和細節安排方面肯定還有不足的地方,也許整節課都要在梳理規整一下,懇請各位前輩老師們給予我幫助,我會不斷進取,努力完善自己的。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3

“感受與鑑賞”是音樂新課程的一個重要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音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種音樂能力,都是在音樂感受能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激勵學生對所聽音樂發表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透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儘可能地爲學生樹立終生學習和享受音樂的目標奠定基礎。

一、重開放式,輕關閉式。

在這裏的“開放”,本人詮釋爲問題的答案範圍寬;而“關閉”則是侷限在某個具體的小範圍問題去思考。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偏重開放式地提問題,讓學生透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見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力。反之,則要儘可能地避開關閉式地提問題。學生是教學最有用而廣泛的資源,我們應從多方面去開發他、塑造他,如果把學生引入一種思維或關在一個“峽谷”,以我個人的實踐來看,會出現三種結果:

1不適應或這種思維較弱的學生對課堂產生厭感,甚至恐懼感;

2就算是適合某位同學的強項思維,如果繼續發展下去,也會成爲定向思維,出現智力偏向

3整個課堂會很冷清,因爲它不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注重四面鮮花齊放的創設。據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學嘗試:

在欣賞課《瑤族舞曲》中,進行到欣賞第二部分主題時,我第一次是這樣設計問題: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完成以下三個問題: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較弱)。學生聽後,老師按順序逐個引導回答。實踐後,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由於受到關閉式問題的侷限,學生的表現爲兩種:一是根據提問都不會的學生乾脆不說;二是知道個別答案但順序不對的也靜止不動。由於沒有空間讓學生去暢談,所以整個課堂陷入了凍結階段。輕鬆、愉快的情緒一時被緊張、恐懼取而代之,結果以失敗告終。之後,本人經過請教別人與查閱相關資料,進行了第二次試教,把這個問題設計爲:請同學們認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題,並說說你的感受。欣賞音樂後,課堂真是像炸開了花,精彩不斷,想說的同學非常多,既分別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個性化的見解。如:“這一部分主題速度較慢,力度較弱,旋律悠揚,讓人聽後的感覺是悠閒自如,心情舒暢,所以我很喜歡。”我給予肯定鼓勵說:“談得真好!掌聲謝謝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學說:“這一部分是以木管樂器獨奏爲主,音調統一,音色清晰、悅耳,讓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時給予表揚說:“聽得真仔細,說得也很完整,掌聲表揚!”……雖然這些說法有時會出現大同小異,但是它是學生自己獨立感受的結果,是開放課堂產生的效果。學生高興、自由,老師輕鬆、自如,何樂而不爲呢?

因此,爲學生創設一個開放、自由的課堂,對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最有效的途徑,對提高學生音樂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環節。

二、重體驗式,輕講解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是不能“教”的,音樂的非語義性與不確定性決定了其教學機制主要不是依靠講授和詮釋的方式來進行。根據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致使我們在音樂欣賞課中必須重視體驗式的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感受到音樂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反之,以大量的語言去講解音樂的特點、情感內涵、曲式結構等,儘管你講得多麼精彩,語句修飾得多麼華麗,結果都會成爲學生的耳邊風、紙上談兵罷了。

根據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賞課《春節序曲》中,是這樣設計的:進行到樂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題,等學生展開自己的聯想去想象

出鑼鼓宣天的場景後,我給學生提供鑼、鼓、鑔、三角鐵,要求學生自由組合,並用以上的打擊樂器去表現出你心中熱鬧歡騰的場景。話音一落,大部分同學一擁而上,這難道不是學生渴望體驗、渴望表現的體現嗎?見此,我靈機一動,把打擊樂器分給個別平時不積極的同學,平時積極的同學用各種樂器的打擊動作和模仿各種樂器音響來表現,以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一聲令下,教室一片歡騰,有樂器的聲音,有嘴巴模仿各種樂器的聲音,同時還有旁邊同學的笑聲,大家樂在其中。見到如此歡快的場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動作融合進去,頓時,表演的同學更加起勁了,這時,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快樂的海洋,自由演繹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鐘後,個個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時給予表揚。

以上的案例,我緊緊抓住人的第五個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運用了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進行一次透過音樂去感受節日的歡快,透過參與活動去體驗樂曲的內涵,讓學生在輕鬆中得到藝術薰陶。因此,在音樂欣賞課中,要以體驗式教學法爲主,捨棄頻繁無味的講解式教學法。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音樂課堂,不是教師自我展現才藝的舞臺、生從師教的課堂,而是以學生爲主,師生共營的課堂。在教學中,應帶領學生順序漸進,重在參與,重在過程,有良好的結果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應以發展性評價的方法去促進、完善。千萬不要出現恨鐵不成鋼的急切心理。並且在開放式提問題與體驗式教學法的實踐中,一定要以發展、激勵、發現爲指導思想,努力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得到快樂,產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能力,陶冶性情,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4

《櫻花》這節課我首先明確兩個目標,一是唱好這首歌,二是明白這首歌曲的風格來源,而這兩個目標又不是單獨存在的,所以本節課就以探索歌曲風格來源爲主線貫穿始終。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始終關注兩點:

一是關注學生本體。

這節課無論是哪個問題的提出,我首先考慮,這個問題提得有沒有價值,學生能不能聽明白,學生是否願意跟着你的問題思路走。平時同學們聽到日本歌曲時,大家一“耳”便能聽出是哪個國家的,但是怎麼聽出來的,大家也許都沒仔細考慮過,所以本節課我就以這個問題作爲切入點,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後面的環節中,透過對歌曲的講解,透過對比分析的一些手法,引領學生深入歌曲,不但領略到作品不同的風格美,更教會他們學習分析作品的能力。

二是關注音樂本體。

無論是教唱歌曲的過程還是欣賞歌曲的過程,我都引導同學們從音樂要素出發,分析作品的速度、力度、節奏、旋律線、拍號等等對作品產生的影響,分析的同時,也爲將來他們自己進行創編奠定基礎。本節課我精心挑選了《腳伕調》這首風格迥異的歌曲作爲對比,目的是爲了讓大家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調式對歌曲風格的影響。

存在問題:上完本節課,最大的感觸是在歌曲的聲音、情感處理上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對學生沒有進行歌唱方法上的指導。拓展部分,在學生創作完畢進行展示過程中沒能進行有效的點評。

初中音樂教學反思15

透過這一學期的教學與學習,我覺得作爲一名音樂教師,雖然音樂課並不涉及到升學考試,但作爲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音樂課的質量,也是極爲重要的。這就對我們音樂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如何去上音樂課,才能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達到課堂所追求的展示音樂魅力、愉悅學生身心、健康快樂爲本的教學目標。

實施音樂課分班教學,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音樂課的專業,課堂的管理也沒有以前難度大。

舞蹈教學中,真實的體會到“願教、願學”教學氛圍,也爲舞蹈特長生提供了自由施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動感中煥發青春的朝氣,因爲學習壓力而麻木的身體逐漸活躍了起來。每次上完課,不管有多累,心情都會非常的舒暢,非常的有成就感。

新開設的口琴課,讓原本五音不全的學生不暴漏在音樂方面的缺陷,從而樹立自信心,讓學生初中生活中的音樂課豐富多彩,擁有自己對音樂的愛好和特長,對於老師來說能大大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合唱課教會了學生怎樣運用嗓音去正確的唱歌,在節奏節拍的把握上更加的準確,懂得了合唱體現的是和諧的團隊精神,

用“共性的聲音”去表現音樂的美。

但分班上課也給音樂老師在課堂紀律和學生考勤方面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透過我們幾位音樂老師的共同切磋商討,也制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辦法和制度,目前在實行中不斷改進完善。我們有信心把我們音樂課的分班上課打造成我們二中的亮點課堂。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孩子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孩子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