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反思

學問君 人氣:1.15W

 鑽研課標 堅持揚棄 教學相長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反思

——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問題的反思

【摘要】課改的實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讓人感到一種全新的氣息。然而,作爲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小學,教師對課標領悟不深,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如:理性說教、缺乏形象;教師至上、以教定教;混淆是非、模棱兩可;無疑而問、不思就問;評價乏味、缺少激勵。面對出現的各種問題,筆者思考了其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對策

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頒佈後,許多教師把課標中倡導的新理念、新精神融入教學之中,使課堂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讓人感到一種全新的氣息。然而,作爲教育相對薄弱的農村小學,教師對課標領悟不深,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面對出現的各種問題,筆者思考了其相應的對策,以供大家參考。

現狀1:理性說教 缺乏形象

課堂上有的老師熱衷於似乎每堂課必不可少的“聯繫實際”的思想教育,教學《醜小鴨》理解課文後,老師就問:“我們班上有沒有‘醜小鴨’?”學生就說:“XX同學像醜小鴨,很膽小很可憐。”老師又問:“我們要怎麼幫助他?”如此教學,就像《品德與生活》課的“辨析導行”。如果學了《萬里長城》,學生只知道了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學了《劉胡蘭》學生只知道要敬佩英雄,那我們的教育就真成了“叫育”。

矯正策略:潛移默化 薰陶感染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指出:語文課堂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學《醜小鴨》,只要讓學生反覆品讀描寫醜小鴨不幸遭遇的重點詞句,讀出醜小鴨的可憐無助,同情感自然油然而生,潛移默化中自然知道不能嘲笑欺侮別人。

現狀2:教師至上 以教定教

課例呈現:《一夜的工作》

師:周總理這一夜的工作怎麼樣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生找答“勞苦”和“簡樸”)

師:周總理這一夜的工作很勞苦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學生引用課文的“厚厚的一疊檔案”作答)

師:周總理是怎樣批閱這一疊厚厚的檔案的?(生用文中語言“一句一句地審閱”回答)

師:這真是我們的好總理啊。課文又從什麼地方表現出來呢?

……

案例中,教師以問題爲一根線,牽引着學生的思維。學生被動地讀書、思考着,沒有個性地言說。學生接受的是老師對文字的閱讀,成了等待灌注的知識回收站。課堂受教學活動的計劃性、預設性的影響,學生被動學習,亦步亦穩,思維千篇一律,使課堂氣氛沉悶、封閉、機械。

矯正策略:以學定教 動態生成

教學的即時性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教學有預設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動態生成性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動態生成的課堂,要求教師以學定教,敏銳抓住即時生成的有價值的問題,突破教案束縛,使課堂成爲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

現狀3:混淆是非 模棱兩可

課例呈現:《落花生》(1)

(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重點句——“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師:你們對這句話是怎麼理解?

生;我們要一個有用的人,像花生。

師:非常好,還有其他想法嗎?

生2:作者叫我們不要做講表面的人,像蘋果、石榴等。

師:棒!你很會讀書。

……

有一生:老師,我覺得作者的想法太落後了。

師:噢?你是個很有見地的孩子,能說說你的獨特感悟嗎?

生:像蘋果和石榴那樣,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人,我覺得他們既好看又實用,比“花生”那樣的人更好!

師:(教者眼睛一亮)你的見解真獨特。同學們,你們的看法呢?

(不少學生表示有同感)

師:那麼,能說說你們的理由嗎?

生:外表不好看,用人單位不歡迎,找工作都困難。

生:像花生一樣深深地埋在地下,沒有表現的機會。

生:外表好看也是一種用處,起碼讓別人看了“賞心悅目”。

師:你們真了不起,一個個見解獨特,值得肯定。

反思:誠然,在閱讀教學對話中,有師生、生生、生本和師本的對話。但是,生本之間的“超文字”對話,是不是要我們脫離文字,咎由我們自主生髮、自由發揮呢?新課標在闡述“正確把握語文教育性的特點”這一理念時,明確提示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閱讀教學對話中,要引導學生感悟,使學生眼裏的“哈姆雷特”各不相同,但卻仍然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不能是奧賽羅或麥克佩斯,更不是夏洛克或別裏剋夫。

矯正策略:大是大非正確導向

任何一個文字,必有其植根的土壤,如果語文教師只能看到作爲物質存在的語言文字,而看不到產生這一物質存在的歷史淵源,那就如同只看到模特身上的衣服,而不瞭解設計師是何人,更不瞭解其設計意圖。而課例(1)中的教者,無視於這一切,實不可取。當然,如果我們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質疑,進行恰如其分的引導,那麼,生成出的價值取向定會走向與文字契合的地方,才能體現出對文字的尊重,對語文的尊重,才能還文字以本真。

現狀4:無疑而問 不思就問

課例呈現:《鸕鶿》(1)

師:讀了課題後,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這兩個字都有鳥字旁,它是一種鳥嗎?

生:鸕鶿生活在哪裏?長得怎麼樣?有怎樣的生活習性呢?

師:你們很會提問題,要獲得問題的答案該怎麼辦呢?

生:讀課文!

生(突然地):老師,同學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我都知道,前幾天我還看過一篇介紹這種動物的文章呢!

師:是嗎?你平時最愛看課外書,知道的一定不少。同學們,我們現在就當個小記者,向這位同學進行現場的採訪,好嗎?

(學生興趣盎然,課堂顯得特別活躍。)

生:鸕鶿生活在哪裏?

生:當然是水上了!

生:你喜歡鸕鶿嗎?爲什麼?

生:有些喜歡,又有些不喜歡。喜歡它爲漁人捕魚,動作敏捷。不喜歡它的懶惰,總是要等到飢餓時才下水捕魚,並且是漁人從它的喉囊裏將魚擠出來。

……

反思:《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可是案例中的這個長達幾分種的`現場生成環節卻是天馬行空。文字都不知所蹤,還談什麼心靈對話、潛心會文?熱熱鬧鬧的生成場面,不過是遊走於文字之外的對話而已。毫無疑議,《鸕鶿》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用詞經典,描繪的意境如詩如畫,這是語言營造出的美感,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文字盛宴。即使案例中的“採訪”再貼近“鸕鶿”的特性一些,又與鄭振鐸先生所作的文章如何媲美呢?畢竟,文字傳達的不僅僅是動物常識。

矯正策略:提供時機教給方法

培養學生的自主質疑能力,要建立在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上,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如抓住文字反覆處、結尾處、標點處和重點詞句質疑,要提供時機,引導學生在課始質疑,課中質疑,課尾質疑,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裏選擇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問題去質疑。案例中學生提到已經對鸕鶿的知識有所瞭解,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動態生成點,只可惜教者太心急,錯把學生的課外知識等同於教材文字,從而削弱了教材文字在閱讀教學中的地位,忽略了其個性。假若教者如此生成,就會取得良好效果。

現狀5、評價乏味 缺少激勵

理念呼喚激勵性評價語言,然而,很多老師對“激勵性”的“正面引導”理解很模糊,以至於濫用表揚,過度褒揚,容易使學生產生自我膨脹,嚴重時會使學生心態浮燥,以至容不得批評,經不起挫折。教師的評價,遊離在“好,很好,真棒”等之類簡單、重複、沒有針對性的評價,學生聽後往往沒有什麼心靈的觸動,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矯正策略:加強激勵促進發展

課堂教學評價評價是一種即時性評價,屬於“即興口頭創作”往往不被教師們重視。但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實踐證明,有時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要使自己的課堂光彩奪目,同時也點燃學生心頭的智慧之火,使他們愛語文,並逐漸學會語文,學會做人。因此,教師要有角色意識,注意評價語言的激勵性、針對性和啓發性,儘可能具體地指出學生的表現到底好在哪裏,不夠的地方在哪裏,讓他們知道今後又該如何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