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3篇」

學問君 人氣:6.51K

以下是關於《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對大家有作用!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3篇」

篇一: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是本冊教材中“用心思考,勇於創造”主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學期,我校開展了“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我就選了這一篇課文來嘗試。下面就是我教學中的一點體會:

1、落實教學目標:本課是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這個故事能給孩子很大的啓發,小小的齒孔中閃耀着智慧的火花,能讓孩子們懂得發明與生活只有一步之遙,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我想就必須引導學生去感悟一些重點詞句,並且讀中要有所側重。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更適宜默讀。在教學時,首先,我讓學生在學習中默讀課文,思考:帶齒孔的郵票是誰發明的?怎麼發明的?邊默讀邊思考。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感悟的重點,接着我抓住“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這句話爲切入點,重點引導學生自讀,抓重點詞句悟讀、品讀、老師引導讀等。讀的方式多種多樣,透過反覆朗讀,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課文,並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一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2、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插圖形象地描繪了阿切爾被那位先生深深地吸引住的神態,動作。教學中,我重視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爾被吸引住了?學生把圖文結合起來,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感悟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透過想象阿切爾動手研究的過程會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麼做的?課文中只是寫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制造出來了,沒有具體寫他如何研究和製造打孔機。這時我出示郵票打孔機的圖片後,又設計了一個問題:“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 1854年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1848年有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我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爲了培養學生探究課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爲了後面揭示人物品質埋伏筆。進一步體會到阿切爾發明郵票打孔機的過程需要仔細觀察、需要動腦筋思考,需要動手研究,需要不斷克服困難。

3、深刻了解人物品質。如今是資訊時代,成年人拿筆寫信貼郵票寄信聯絡的現象相對較少,二年級的孩子們幾乎沒有接觸郵票,教材上教學內容離學生相對較遠,學生對郵票不瞭解,就難以理解郵票打孔機發明的重要意義、難以理解本單元的單元目標“用心思考,勇於創造”。所以,我認爲,只有讓學生了解郵票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才能明白郵票齒孔發明的重要意義。在讀完課文後對阿切爾的認識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會忽視了作爲一名發明家其內在的精神境界就是一心想着怎樣爲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邊指導學生讀描寫阿切爾想法的'句子,邊啓發學生了解阿切爾發明郵票打孔機的真實目的,讓學生對發明家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在讀書中受到人文精神的薰陶。

4、密切與生活相連:考慮到當今是盛行電話,手機的通訊時代,孩子們對郵票,信封,齒孔瞭解不深。因此,課前讓學生收集郵票,觀察郵票及瞭解有關郵票的資料,在課堂上,我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到一些郵票的圖片,展示給孩子們,認識到郵票的同時,也瞭解到郵票是“微型百科全書”。

最後我設計“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這個問題讓學生能進一步瞭解“齒孔”及其作用,瞭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影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

整體而言,這節語文課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悟,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紮紮實實,又較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篇二:《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說來慚愧,教學工作已有二十多年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卻還未定型,只是一直在不斷探索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落實素質教育,一直在模仿,從而形成了“四不像教學風格”,但在教學中,我一直力求做到:重學、務實、創新。

《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要求學生認讀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還要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知道帶齒孔的郵票是怎樣發明的?

1、重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雙方都積極參與,教學相長,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覺得師生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關係。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充分地體現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1、在課文中認讀。2、請小老師另度。3、開火車讀。4、利用生字卡片自學互學。5、老師利用生字卡片檢查並鼓勵學生用生字組詞、6、透過看實物、做動作、猜字謎等方法調動學生用多種感官來鞏固認字。

2、務實——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持之以恆地引導學生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適當加大訓練密度,相機滲透思想教育,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40分鐘的整體效益,正音訓練不馬虎,朗讀訓練適當到位,說話訓練字斟句酌,重點詞句深究細研,寫作教學一絲不苟。《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描寫的是一個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發明的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並不神祕,並不遙不可及。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情節簡單,語言平實,根據這一特點,我在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自讀,默讀,讀的方式多種多樣,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合作學習,讀給同桌聽,相互檢查;抓重點詞句悟讀、品讀;老師引導讀、分角色讀等等。在整個讀書過程中,體現了由讀得不大正確到讀得正確,由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由不帶感情讀到有感情地朗讀。透過反覆朗讀,學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課文,並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一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3、創新——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郵票齒孔的故事》一課的教學中,我重視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切爾被吸引住了?學生把圖文結合起來,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深了,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文章最後一段寫道阿切爾發明的郵票打孔機到現在還在使用,學到這兒,我引導學生說說:你想對阿切爾說些什麼?學生都非常激動,有很多話要說,一個個爭先恐後地發言。

自踏上工作崗位,又歷經教改,我一直在模仿,一直在學習,意採衆家之長。俗話說:“根深葉茂,源遠流長。”我想:只有不斷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跟上時代教育的腳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吧!努力吧!

於是我大發感慨:要是沒有轉學之事那該多好!不過,這樣的憂慮是免不了的呀!沒辦法喲,誰叫你是老師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語言積累對於寫作是多麼的重要。只要語言積累到一定的量了,纔有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千頭萬緒,也難得片言隻語。所謂“厚積而薄發”,大凡會寫作文的學生也都是喜愛讀書的。透過讀讀背背,讓學生把作品中的一些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

四、 引導學生學會做讀書摘錄

讓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並學會摘錄書中的優美詞句及精彩片段,並思考品味。鼓勵學生嘗試在自己的習作中運用到這些好詞好句。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語言就會變的豐富精練、準確而傳神起來。

五、 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要讓學生有樂於表達的願望與衝動,那麼習作就必須緊密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或物作爲習作的內容,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活動,如:組織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展示活動”、“春遊”、“參觀博物館”等。並做好相應的習作指導,這樣學生就不愁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了。

篇三:《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

根據 二年級的孩子的學習興趣,他們的表現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後,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慾望,讓學生質疑。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說的慾望,讓學生以四人爲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夥伴面前表現自己。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爲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爲後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講完課文最後一段後,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這個問題主要是爲了讓學生學會聯繫課文發揮合理想象,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二個拓展的問題是環環緊扣,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