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75W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怎麼寫?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孔子拜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很重要的一點是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的能力。什麼樣的詞句是重點?如何抓?怎樣感悟?這就需要每篇課文好好琢磨,重點課文認認真真和學生來讀。

《孔子拜師》這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初讀課文後,抓住課文最後一段作爲線索“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引導學生進入文中,展開閱讀。

以第一段作爲例子,讓學生意識到如何抓重點詞,抓重點詞的好處。

師:孔子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品行,大家這樣敬重他?請一個同學讀第一段,思考這個問題。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段寫了——

生:孔子拜師的原因。

師:從這部分,你讀出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我讀出孔子是一個謙虛的人。

師: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

生: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還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這就說明他是一個很謙虛的人。

師:(板書:謙虛)真好,他讀出了文字背後的意思,從這句話中的“已經、遠近聞名、不夠淵博”讀出了孔子是這樣的人。這就是抓住了——

生:重點詞句。

師:對!抓住重點詞句,我們對文章的理解就深了。我們要掌握這種閱讀的方法。你們一起讀讀這段。

生:我還發現他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都三十歲了,還離開自己的家鄉去拜老子爲師。

師:(板書:好學)從這短短的一段,你們就讀出了這些,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是在認認真真地讀書中培養起來的。孩子們,拿起書,再一起讀讀這段,你們的讀和剛纔的肯定不一樣。

生齊讀第一段。

師:你們這次讀就突出了這些詞語:已經、遠近聞名、總、不夠、三十歲,這說明你們已經抓住了這些詞語來深入理解課文了。下面,你們就用這樣的讀書方法來讀讀第二段,再看看孔子和老子有什麼樣的品行?

(整堂課的閱讀,都滲透了這樣的讀書方法的訓練,學生能夠讀進文中,大部分孩子意識到了抓住課文里人物的言、行來理解人物。感受頗深的一點是,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根據孩子們的讀書情況和理解情況,及時調整教學,孩子自己抓住了文中的詞句,一點點感受人物,孩子們自己讀出了孔子和老子的知禮。)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二

課堂需要反思,有反思纔有進步,上完《孔子拜師》以後,心中頗多感受。仔細回想自己的課堂和老師們的點評,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反思。首先,這堂課中閃光的有這麼兩點:

一、情境中理解詞語,幫助體悟情感。

字、詞、句的.理解我們提倡在一定的語境中進行,不能脫離語言環境。這也是對學生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本堂課中的“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兩個詞語的理解。我先請學生展開想象,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再聯繫課文中的孔子說說當時孔子路途中是怎樣生活的,碰到什麼困難,他又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說出來的不是簡單的詞語解釋,呈現的是一種生活場景。這不近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更好體會情感,還使學生掌握了一種學習方法。

二、抓住主線來貫穿課堂。

一篇課文是一個整體,我們要在這個整體中找一條主幹,來貫穿全文的學習。在這堂課中我就抓住課文的最後一節。再回到全文讓學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麼品行。這樣以一條線帶到整個面上,就是教學現得清晰、連貫。

課堂更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之所以要學習是因爲還有不足,還需改進。結合大家的點評,我對自己的課堂中的不足做了下面幾點概括。

一、課堂整體把握不夠: 課堂中雖然我以一條線來貫穿全文,但是在談論孔子的品行時,沒有整體把握。學生逐句找出寫孔子品行的句子,我逐句出示,逐句讀、理解、再讀,缺少與文字語言環境的相結合。特別時在處理孔子與老子的對話時,我把它們割裂了開來,並沒有進行朗讀對話,孔子的語言中理解孔子的品行,老子的語言理解老子的品行。其實他們的話時相互的,從一個人的語言中不僅看出某個人的品行,還可以看出另一個人的品行,有種側面襯托的作用,而我在處理這部分教學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所以使體會顯得單一、顯得孤立、支離破碎,沒有了整體感。

二、過分注重預設,忽略課堂生成。

每堂課我們都有自己的預設,預設是爲了更好地把握生成。但是有時我們往往會跟着自己的預設走,致使課堂中的生成點就這樣被放過了,使學習效率並不那麼理想。在本堂課中我原本預設在瞭解孔子的資料以後寫“丘”字的。但是當時我忘了問學生孔子名什麼,所以並沒有引出這個字,後來就沒有寫了。其實課文中也提到過孔子名丘,那麼在學生初讀以後還可以請學生說說孔子名什麼,再寫“丘”字,可是當時我想這樣一來可能會打亂下面的教學環節,結果這個字就沒有讓學生寫。這也是造成我這節課沒有寫的時間的原因之一。還有當要求學生聯繫生活理解“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這句話時,學生不能很好地聯繫生活說自己的理解,而說出了從這句話中感到孔子是個怎樣的人時,我幾次打斷,生硬地將學生拉回到我地問題上,到最後還是沒有理解好。所以,有時過分注重預設會使課堂失去很多活力,會導致學生積極性低落,更甚是不能達成學習目標。

課堂中還需要我們去斟酌地地方很多。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思考、實踐,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成熟。

孔子拜師教學反思三

回顧《孔子拜師》這堂課的教學,覺得有成功更有不足,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基本是按照備課思路進行的,從匯入到新授再到重點突破。

教學伊始,我創設一個小的情境,將學生帶入高山流水,探訪聖人的意境,瞭解孔子,爲進一步學習做鋪墊,但是在設計提問: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說點什麼?有些不妥,這畢竟侷限了學生的認識,若能讓學生談談你對孔子還有哪些瞭解,想必學生一定會積極交流,也將使學生對孔子的認識更加全面,促進學生主動的探究學習。接下來檢查預習,在初讀課文之後,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況,列出了本課16個詞語,量比較大,檢查的遍數比較多,對於“風塵僕僕”等易讀錯的詞語,朗讀落實的還不夠,應當將讀不準的多讀幾遍,能讀好的,一帶而過。我想對於在今後的教學中,詞語的落實也應把時間用在難讀詞語的教學上,不能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在研讀課文學習時,我基本上能透過把握一段話中重點句,重點詞語來指導學生學習體會。例如第一段抓住 “遠近聞名、不夠淵博”,第二段抓住“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指導學生體會,孔子的謙虛好學、爲求學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體會之後,再次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這樣,既符合三年級重視詞句訓練的要求,又透過詞句的學習,進一步進行朗讀的訓練,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重點學習第二段對話時,本想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但在學習之後,學生學習的結果,表現讓我意外,因此,慌亂中只顧按照已定思路進行,而沒有采取能夠及時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解決學生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的問題,比如:“再讀對話,說說自己體會到什麼?” 或“你透過讀對話體會到孔子老子是怎樣的人?”,以致在第二次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結果,仍然不能令人滿意,並且,耽誤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沒能從整體上使學生把握課文,對於重點學習的詞句“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等候、迎候”學的倉促,落得不實。本課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課堂上沒能靈活的進行教學操作,只限於備課思路,而沒能很好的關注學生學的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做出適當的調整,來以學定教。透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無論課備得再好也不能照搬,應隨時關注學生學的情況,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服務

同時,教學中有些內容的設計,只顧自己教的方便,省事,而沒有從教學達到的目的出發來設計。例如對於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紹,我怕學生談得不夠全面,不夠生動,只想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沒有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資料,這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無從表現,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深刻。再如,對於曲阜的介紹,我只考慮,透過介紹曲阜引出孔子文化節向本單元主題*攏,因而影響了教學的主旋律。節外生枝的教學,並沒對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益處。我想,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從學生學的角度設計教學,靈活掌握教學,真正爲學生的學習服務,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

中年級語文教學一定要落實重點詞句的訓練,加強朗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中更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學生的學,恰當的調整教學策略,真正做到爲學生的學習服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學有所獲,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