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數學《用計算器計算》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19W

一、第一次試教

小學四年級數學《用計算器計算》教學反思

1.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計算器,瞭解計算器的基本功能。

(2)會使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的計算。

(2)透過計算探索與發現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4)使學生體驗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優點。

2.初步研究教材後,我設計了本課教學的基本流程

(1)認識計算器。

(2)用計算器計算並體驗其優點。

(3)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

(4)全課總結。

3.我的設計意圖

(1)認識計算器

本教學環節,除利用例題中的兩幅場景圖外,我又找了幾張不同的場景圖,主要是讓學生充分感知計算器的廣泛應用,接着出示兩種常見的計算器,教師介紹顯示器和鍵盤,說明計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計算,最後引導學生交流主要鍵的功能。計算器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有些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計算器。因此,在介紹計算器功能和認識計算器鍵盤的作用時,我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彙報。

(2)用計算器計算

大部分學生已經基本掌握計算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主要讓學生嘗試操作,自主探索。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操作方法後,要求學生用筆算或口算來驗算,使學生體會使用計算器的優點。然後,“試一試”安排了9道試題及“想想做做”1、2兩題。這當中雖然有些題是一步試題,但絕大部分都是過去沒有接觸過的,大數目的計算題,主要是爲了提高學生熟練運用計算器進行計算的能力。

(3)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

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先讓學生用計算器分別算出結果,再透過觀察和比較,發現其中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4)全課總結

主要引導學生談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有哪些?用計算器算有什麼優點和作用?有哪些收穫?並提問:計算器還有哪些應用?

4.本次教學存在的問題

第一次試教時間大約多餘5分鐘,教學時我主要採取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嘗試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由於課堂過於放手,缺少了教師必要的引導,課堂秩序顯得有些亂。基於學生對計算器的認識、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對學習內容缺乏新鮮感。用計算器計算探索一些簡單的規律這個內容,安排在課的最後教學且有一定的思維難度,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不濃厚。學生對用計算器計算的優點體會不深。

二、第二次試教

1.第二次試教前的思考

(1)接下來第二次試教,要處理好這樣幾個問題:充實教學內容;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大數目用計算器計算比筆算要優越;設計的教學環節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鑑於第一次試教後存在一些問題,第二次試教,我增加了一個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計算器的發展史、種類、理想中的計算器等,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滲透愛國、愛科學的教育。

2.改進的措施

(1)爲了使教學內容更豐富充實,課前,我佈置學生了解“計算器的發展史”“計算器的功能及優點”“計算器在生活中的應用”“計算器的種類”“我心目中的計算器”等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內容。課上,按學生準備好的內容分組,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瞭解的相關資訊,由小組長篩選彙總,在全班彙報。

(2)第一次試教前,我認爲絕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計算器,並初步學會使用計算器,所以我大部分的時間採用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由於缺少了我的引導和指導,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不好。第二次試教時,我注重了問題引導。比如:大家都在哪些地方見過計算器?鍵盤上又有哪些常用的鍵?你會用計算器計算嗎?你爲什麼算得這麼快?看到結果,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有效的問題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有序地開展學習活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3)第一次試教時我是按照書上的例題進行教學的,試教後,感覺學生不能科學合理地使用計算器,對用計算器計算走入了誤區。因此,第二次試教時,在完成例題的教學後,增加了一個很重要的環節:辯證看待計算器。我出了一組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看誰最先算出結果。

41600÷128,716×98,458688×23×0,300÷3,25×77×4,816÷68×27,學生完成後,我再評議小結,在對比中,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計算器。

(4)前面學生學習“認識計算器”和“用計算器計算”時,學習熱情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把“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這一內容安排在本節課的最後。這一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要使學生學習熱情再次高漲,教學設計必須要充滿挑戰性和趣味性。因此,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去探索規律,學生纔不會感到學習疲勞。

再次試教,好幾個教學環節我進行了補充或調整,整節課顯得充實、有序、靈動,富有情趣。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形成了能力,而且豐富了他們的數學文化,真正體驗到了“用計算器計算”的優越性和價值,三維目標得到了有效達成。

【教後反思】

這部分內容許多教師教學時,都把教學的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花在“用計算器探索簡單的規律”上,而教學“認識計算器”和“用計算器計算”這兩個內容時輕描淡寫,這是導致第一次試教時間多餘的一個原因,也是三維目標達成度不高的原因。事實上,就“認識計算器”這個內容而言,其教學內涵很豐富,如果學生對計算器的認識不到位,對計算器沒有產生親切感,接下來怎麼能使用好計算器?只能把計算器當做一種“純工具”來使用,學生對它的價值和意義根本沒有體驗。

第二次試教,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補充,增加了一個教學目標,使學生對計算器的功能、種類、應用以及開發等方面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從而使學生對計算器產生積極的情感——計算器是人們的好幫手,有義務和責任去認識它、使用它、開發它。再伴隨着有效問題的引導,學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學習中去。第二次試教後,聽課的老師都說教學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