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學反思:由呼啦圈引發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1.34W

一、背景

幼兒園體育活動教學反思:由呼啦圈引發的思考

在戶外活動中,我常給孩子們提供呼啦圈作爲戶外活動的小器械之一。其實對孩子們來說,他們經常和這些呼啦圈打交道。我常把呼啦圈按照不同的排列組合放在地上讓孩子們用單腿或雙腿跳,而孩子們也經常會自己拿起呼啦圈當成方向盤,把自己想像成司機邊跑邊開。長時間地玩耍之後,孩子們對這些呼啦圈早就失去了興趣,地上的呼啦圈很少有人問津。作爲教師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呀,一物多玩不正是我們所提倡的嗎!於是有了以下一幕:

二、實錄

爲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激發其再遊戲的興趣,我在今天的戶外活動一開始就組織了一場討論:

老師:誰會玩呼啦圈?(孩子們一呼百應,都說會玩)

老師:那怎麼玩呢?請會玩的孩子上來玩給大家看看。

幼兒1:學着老師的樣把圈放在地上,單腿雙腿輪流着跳。

老師:還能怎麼玩呢?

幼兒2:把呼啦圈當方向盤開

老師:還有什麼不同的方法玩,要和別人玩得不一樣的?

幼兒3:放在腰上當呼啦圈轉。

老師:再想想還有嗎?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哦!

孩子們骨碌骨碌地轉着眼珠,舉手的人明顯少了很多。

幼兒4:放在手上轉。

老師:真好!還有嗎?(老師讚許地點點頭)

幼兒5:還能放在地上滾。

老師:這個辦法別人可沒想出來,真不錯!(得到老師的肯定後,孩子得意不已)

老師:原來有這麼多辦法玩呼啦圈,那等會我們就試試這些好辦法玩玩呼啦圈吧。

爲了將孩子們的'創意記錄下來,我還用照相機記錄下孩子們的玩法。有的孩子忸怩起來,有的跑了開去,有的還特意擺出姿勢讓老師拍照。

三、分析

以一物多玩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確實是一種途徑,但在反思本次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創造行爲似乎更多是爲了教師的願望,獲得教師的誇獎,而不是出於自己的遊戲需要。孩子的創造力培養是否僅僅透過一種形式讓孩子的思維得到發散就行了呢?

其實人的創造能力的發展是離不開創造性態度的培養。馬斯洛認爲:在創造能力的激發階段,創造者忘記了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只生活在此時此刻,他完全沉浸、陶醉和專注於現在的時刻和眼前的情形,傾心於現在的問題。他指出,這種“專注於此刻”的能力是任何創造必不可少的前提。當孩子透過教師的行爲和言語揣測教師期待他們“與衆不同”時,那種本該屬於孩子的自然的,同時也是寶貴的、專心致志地沉浸於遊戲之中的狀態被打破了。而如果幼兒能夠不受干擾,專注於遊戲本身,他們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發性,表現出創造能力。

反思我們以往的教學中同樣也存在類似問題,爲了達成教學目標中培養孩子創造力這一條,我們忽視、干擾甚至破壞了多少(儘管是無意識的)幼兒“專注於此刻”的創造性態度。其實我們應該確信孩子自身不僅有創造的潛能,而且也有創造的需要,尤其當創造是爲他們自己癡迷的遊戲服務時。而我們教師該做的就是把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融入到有意識的環境創設以及和幼兒有意義的互動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這就要求教師成爲一個敏銳的觀察者,把握他們的遊戲線索,並順應幼兒的遊戲流程和需要,對環境進行調整(如及時增添幼兒需要的遊戲材料,整理、去除環境中多餘的、可能妨礙遊戲開展的東西等),使幼兒的遊戲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