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班我會排隊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31W

對於小班我會排隊在遊戲的設定上,注重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關注個體差異,幫助不同能力的幼兒都獲得成功。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蒐集的小班我會排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我會排隊教學反思

小班我會排隊教學反思【一】

昨天上午,上了一節公開課:小班社會《我會排隊》。

在幼兒園,無論是上廁所、洗手、喝水還是上下樓、做操,都要排隊。開學已經第十二週了,孩子們大部分已經有了排隊意識,知道怎樣排隊,只有個別幼兒愛推擠、愛插隊。針對此,我設計了這節課,定了三個目標:

1、學會正確的排隊方法:誰先來誰站第一,一個接着一個,不推不擠,不插隊。

2、透過“小動物等車”的故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瞭解在幼兒園及平時生活中,都有哪些場合需要排隊。

3、體驗排隊帶來的方便,願意排隊,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首先,透過課件“小動物等車”的故事,小白兔第一個來,它站第一,小熊第二個來,它站第二,一個接着一個,小老鼠由插隊,到後來的知錯就改站最後,不推不擠,讓孩子直觀的看到正確的排隊方法,加深不插隊的印象。

其次 ,出示了許多孩子平時玩耍照片,調出孩子相關經驗,由剛開始推着擠着都不排隊,都玩不到,引出解決辦法——排隊。並將排隊圖片和擁擠圖片對比,讓孩子體驗到排隊的方便,從而真正的願意排隊。

最後,延伸,讓孩子想想在幼兒園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排隊的,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隊?

我個人認爲,排隊是我們班大部分孩子都會的,只有“不插隊”“不推不擠”需要在第一環節強調一下。重點在透過對比,體驗排隊的方便,從而自覺主動願意排隊,所以我選用了大量圖片,讓孩子觀看、聯想、體驗。

課後,小組教研,趙主任和王美豔老師指出,直接用幻燈片講一個故事,然後再看許多自己生活中的圖片對比思考體驗,環節有些單一。這個我同意,因爲事先我也想過課堂上沒有孩子的“動”,然而設計個遊戲讓他們練習排隊,體驗排隊與擁擠,我又覺得自己難以把握。再者就是,一班38人,我覺得,他們排在其中,並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看不到全局,個別推擠或插隊的小朋友或在隊前,或在隊後,離他遠的根本就感受不到。不如直接把他們這種行爲,這種擁擠或排隊的場面直接呈現,讓他們全體清楚明白的看到來的直接。是我考慮有欠妥當。

另外,趙主任指出,在看擁擠圖片時,不應點出孩子名字。要尊重孩子。這點我確實沒有想到。實在是有點慚愧。我只是覺得他錯了,要指出來,他哪點錯了,這樣他纔會記住,然後改正。真的是沒有考慮到孩子當時聽到的感受。太不應該了。

趙主任還指出,擁擠的圖片不應該放太多,要宣揚正能量。這也是我沒有想到的。我只是覺得,有對比才能更深切的體驗。而忽視了其他。其實小班孩子,有兩張深刻的對比,也就夠了。

其次,我還有個誤區。我是以目標來設計課沒錯,但我太執着於目標了,我把目標細化理解錯了。因爲有3個目標,就總想着3個目標要面面俱到。結果,明明可以當做延伸的目標2,也被我以提問和圖片的形式細講了一通,造成了量太大,不分重點。完全可以把目標2刪掉。講的時候當做延伸一提而過。

透過這次上課。真的是收穫很多。真心的感覺自己沒有充分以孩子爲主。因爲自己害怕孩子動起來難以掌控,所以就儘量想點不讓孩子動又能完成目標的環節。大方向都錯了。其實,講課前,思路也不清晰,總感覺很亂。教研後,大家幫着說說不足,幫着修改下教案,再鼓勵着說一下優點,思路也一下子清晰了。真的幫到自己很多。

小班我會排隊教學反思【二】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處於規則意識形成的關鍵期,但由於自控能力弱,這個時期的幼兒還不太容易遵守規則。在觀察中我們發現,中班幼兒排隊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有的插隊,有的乘機推擠同伴……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未體驗到排隊的好處以及不排隊的後果是主要原因。因此,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至關重要。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故事情境切入,針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來設計討論點。在幼兒理解和認同排隊規則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在活動室張貼小標記,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同時,和幼兒討論怎樣糾正一些排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並設計“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將排隊規則的養成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活動目標:

1.知道排隊的好處,理解、認同並能遵守排隊規則。

2.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解決排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的方法。

3.體驗遵守排隊規則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寶寶去春遊”情境幻燈四張。

2.排隊的小標記若干。

3.生活場景幻燈:超市付款、上下樓梯、玩滑梯、上公共汽車、插隊、掉隊等。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師:春天到了。看,小託班的寶寶們去兒童樂園春遊了。

二、觀察圖片,瞭解排隊的好處。

1.情景一:寶寶們在馬路上亂糟糟地奔跑。

師:怎樣才能安全地去兒童樂園呢?

小結:原來排隊可以避免發生一些危險。

2.情景二:搶票。

師:要怎樣做才能很快地拿到門票?

幼兒示範排隊。

小結:原來排隊可以讓很多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

3.情景三:寶寶們擠在兒童樂園門口。

師:我們一起來告訴寶寶們,要怎樣進去呢?

小結:原來排隊能讓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大家很容易就透過。

三、給活動室中需要排隊的'地方貼標記。

師:在我們的活動室裏,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排隊,請你找找需要排隊的地方,把這些小標記貼上去。

1.幼兒自主張貼排隊標記。

2.幼兒相互介紹:你把標記貼在哪裏?爲什麼?

四、觀察討論插隊、掉隊的現象。

1.出示圖片:這些寶寶們也排隊了,可是爲什麼發生糾紛呢?

2.討論:別人插隊怎麼辦?

怎樣才能不掉隊?

五、拓展經驗,瞭解生活中的排隊規則。

師:在我們平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排隊呢?

1.超市結賬(排隊是先來的人排前面,後到的人排後面,不爭搶、不插隊)

2.上下樓梯(靠着右側走)

3.晃晃橋(同一個方向排隊,依次玩)

4.公共汽車(先下後上)

5.電梯(先出後進)

……

六、宣佈“寶寶去春遊”的故事結尾。

師:排隊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剛剛你們討論的話,小託班的寶寶們也記住了。春遊回來的路上他們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靠着右側走,可安全、可神氣了。

七、出示圖表,啓動“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比賽。

八、遊戲:去兒童樂園,鞏固排隊規則。

活動延伸:

將“排排隊,我最棒”小擂臺比賽滲透到一日活動中,以強化幼兒遵守排隊規則的意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靈感來自於《幼兒教育》(2015年3月)上的一個方案設計《八隻小熊去春遊》。但考慮到中班幼兒對排隊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驗,也爲了使活動更具可操作性,我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該方案進行了相應地補充與調整。

爲了考察活動效果,我在平行班進行了一次試教。首先利用故事情境引導幼兒認識排隊的好處,然後請幼兒在本班活動室找尋需要排隊的地方並貼上標記,再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認識人們生活中是如何排隊的,最後啓動“排排隊,我最棒”的擂臺賽。但課題組老師們聽課後認爲:排隊是幼兒的已有經驗,教師花了大量的精力去強調排隊,而生活中真正頻繁出現的問題——插隊、掉隊,在活動中卻沒有得到體現和重視。

於是在第二次實施活動時,我對各環節作了一些調整:在認識了排隊的作用後,和孩子們一起觀察插隊和掉隊的場景圖,請幼兒討論並提出解決方案。活動結束時,增加了小遊戲“去兒童樂園”,使排隊這一文明習慣在幼兒的行動中得到鞏固和強化。

經過這樣的調整,活動的設計思路更加清晰,內容也更加豐富和完善:首先,讓孩子們明白爲什麼要排隊;其次,針對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和解決和糾正;最後,把排隊延伸幼兒的社會生活之中。孩子們在觀察、討論、遊戲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真切感受和體驗排隊帶來的方便和快樂,從而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認同並遵守這一規則。

活動評析1:

排隊等待,是一種最爲平常的生活行爲,它是秩序生活和秩序社會的基本保障。幼兒常常被要求要排隊,但由於缺乏生活經驗、自控能力不夠,他們往往對排隊的好處認識不足,缺乏等待的耐心,掉隊、插隊、在隊伍中打鬧等問題更是家常便飯。因此,我們《生活活動中幼兒秩序感養成之實踐研究》課題組組織這樣一個活動,幫助幼兒明確排隊的意義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教師以幼兒喜愛的活動——“春遊”爲主線貫穿整個活動,提供了大量實景照片,首先引導幼兒明瞭排隊的好處:“排隊可以避免危險”,“排隊可以讓很多人想做的事情又快又好地完成”,“排隊可以使本來很擁擠的地方變得不擁擠”;然後引導幼兒重點討論“插隊”、“掉隊”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而後又和幼兒一起了解生活中一些特殊的排隊規則:“上下樓梯靠右走”,“狹窄通道一個方向排隊”,“乘電梯、乘車要先下後上”等等;最後教師出示排隊表格,鼓勵幼兒透過競賽的方式遵守排隊的規則。整個活動條理清晰,層層遞進,重點突出。教師教態親切自然,應答機智風趣,總結切中要點,顯示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

值得一提的是,在幼兒瞭解了排隊的好處之後,教師提供了很多形象生動的排隊標記,請幼兒到教室周圍找一找,貼到需要的地方去。孩子們手執標記,認真尋找,將之貼到了樓梯、飲水箱、盥洗室等處,有些細心的孩子甚至在大型玩具“小橋”上也貼了一張。這個環節的安排突破了這類社會活動的靜態模式,達到了動靜結合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也積極參與到構建集體生活規則的活動中去。相信在以後的活動中,看到了自己張貼的排隊標記,幼兒一定能管好自己,做到不插隊、不擁擠,排隊耐心等待。

活動評析2:

透過小班一學年的學習生活,中班幼兒的規則意識已經初步形成,但是由於他們的年齡特點,中班幼兒在活動中經常會忘記規則的存在。錢老師能從“排隊”這個小小的視角來挖掘關於“秩序感”的教育,非常獨具慧眼,而且還貼近幼兒的生活。

首先,錢老師從幼兒感興趣的“春遊”話題自然地引入排隊的主題,孩子們在觀察小託班寶寶春遊的同時總結出做事情需要排隊。接着,春遊中發生的一系列的事情,孩子們越來越明白,做很多事情都需要排隊。在層次上,一環一環聯繫緊密,很快將孩子帶入了情境並與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繫起來。討論時孩子的參與積極性也非常高,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教師在選題上貼近了幼兒的生活,激起了幼兒的經驗回憶,引發了幼兒的共鳴。第三個環節中,錢老師讓孩子們去找一找:在我們的活動室裏,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隊並貼上排隊標記?我認爲這一環節使活動很自然地從情境體驗過渡到了操作練習,孩子們不僅懂得了排隊的重要性,而且在以後的活動中,每次看到這個排隊標記,都會讓他們想起這一規則——排隊,因爲規則的形成並不是一節課、一次活動、一天就能形成的,而是在日常活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最後,錢老師又帶着孩子們排着隊從獨木橋、拱門中走出去,進一步鞏固了這一規則。

總體來說,這次活動是成功的,活動安排首尾呼應,層次分明;教師循循善誘,積極引導;幼兒熱情參與,遵守規則。教師不僅注重課堂上的教育,更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將抽象的規則簡化爲幼兒容易、樂於接受的情境教育,可謂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