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班小超市教案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8.61K

創設遊戲的最終目的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既可以根據物品的類型進行分類擺放,又可以進行相互之間的角色交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小班小超市教案教學反思,我們一起來看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小班小超市教案教學反思

小班小超市教案教學反思一

活動目標:

1、學習4以內數量關係,能根據數量的多少,擺放相應的食物。

2、能積極參與活動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場地佈置,桌子6張,12種食物,各種籃子48個(每種12個)抽券箱、數字卡。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教師和小朋友在玩數字遊戲,舉起我的小手拍一下,啪,舉起我的小手拍兩下,啪啪,舉起我的小手拍三下,啪啪啪,舉起我的小手拍四下,啪啪啪啪。

2、電話鈴聲響了。師:喂,你好,小二班。“哦,好的,我們就來。”

3、放下電話對幼兒說:“剛纔接的電話是小黃老師打來的,他說在外面要開一間小超市,有好多的食物都還沒有擺好,想請小朋友去幫忙好不好?

4、師:那上車吧!羅老師開車,你們坐我的車去。小黃老師告訴我,去他開的小超市要經過四個站,從小二班出發,這是第一個站。(場地上佈置好有不同符號標誌的站)

二、引導幼兒將食物根據符號的數量來進行分類擺放。(實物與點的對應)

師:小 黃老師,我們來啦?(引導幼兒坐好)再問:你想我們怎麼幫忙啊?

(小黃說:你們看,這些食物還在地上,你們等一下幫我把食物按圖標放進籃子裏。看看,梨是放在哪張桌子上的?每個籃子裏面放幾個,你們也要看清楚哦,籃子裏有標誌的哦!你們看,這個籃子應該放幾個啊?)

1、請小朋友選擇一種食物,按籃子上的點數擺放相同數量的食物。(幼兒擺放好後,回到位置上)

2、帶幼兒檢查擺放的結果。

師:你們真能幹,把食物都擺好啦,那我們現在去參觀一下小黃老師的超市。

三、出示購物券箱,讓幼兒抽購物券。

師:剛纔我們轉了一圈,小黃老師的超市擺的真整齊,有好多好吃的東西,我好想買來吃哦!你們想買來吃嗎?那你們有錢嗎?沒錢怎麼辦?

師:誰去問問小黃老師

小黃老師說:爲了感謝小朋友的幫忙,今天小黃老師就送購物券給你們買東西,看看小黃老師的這張購物券上可以買什麼食物,能買幾個啊?

1、引導幼兒抽券,並說出自己抽到的食物和相應的數量。

2、幼兒憑券購物,要求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購買食物(數與物的對應)

(老師分兩組,檢查幼兒購買情況,注意引導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食物)

四、小結:

師:大家的食物可以一起分享,特別是買了有三個四個的小朋友,可以分一個給其他小朋友吃,大家一起分享更開心哦!小朋友今天玩的開心嗎?幫助了小黃老師,又有好吃的東西吃?

活動反思:本節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圍繞“開小超市”的情景,讓幼兒一直在情境中透過遊戲,感知,操作,學習4以內的數量關係。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一個情境的匯入。從拍手數字遊戲,就從幼兒的感知聽覺入手,感覺1—4之間的數量關係。接下來的情境創設開車去小超市,一路上站點的認識,就引導幼兒透過認識不同符號的表示方式,感知數與量的關係,這些都是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從表象思維的特徵入手,而且老師給幼兒的不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而且豐富的、開放的。

活動的第二環節,是本節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根據符號的數量將食物進行分類。數學的知識點就是“實物與點的對應”,繼續透過不同符號的形式表現4以內數的關係。今天在這個環節上,孩子有點懵,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出現有不少的情況,反思在這個細節上處理不當,是因爲老師在講述分類擺放要求上沒有交代清楚和進行相關的演示操作。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在處理的時候也是表現出老師對於駕馭課堂的這種掌控能力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幼兒操作完後,有一個帶幼兒參觀的環節,就是想透過大家發現,共同糾正讓幼兒進一步的理解點與實物之間的關係。

第三個大環節,結合情境的發展,爲了感謝幼兒的幫忙,讓幼兒透過購物券購物的形式,進一步理解“數與物的對應”關係,比前面“點與實物的對應”關係是上升了一個知識層次的知識戰火,因爲孩子的學習方式是從實物與點的表象性思維提升到了數與實物的抽象符號思維。幼兒透過分析購物券上的畫面資訊並表述“買什麼食物,能買幾個?”,和接下來的憑券透過手口一致的去購買食物,都是爲了讓幼兒進一步的掌握4以內的數量關係。

最後一個,就是分享。發覺得小班的孩子在分享能力上還是比較欠缺,有部分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食物跟朋友分享,也有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分享。這方面還是要加強引導。

活動的分析如上,講的都是一些大環節上的問題,其實,活動中教師還是有很多的.小細節沒有照顧周到的,包括自己的語言組織和教師在活動中的一種理性的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有待在今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改進提高的。

小班小超市教案教學反思二

上學期我班就投放了“小超市”區角遊戲內容,創設遊戲的最終目的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既可以根據物品的類型進行分類擺放,又可以進行相互之間的角色交往。但在對遊戲過程的觀察中我們發現孩子存在着幾種現象:

1、 學期初我們發現幼兒物品的擺放漫無目的,隨意的擺放,雖然投放只有(水果、蔬菜)兩種貨物,但幼兒在擺放時並不會根據貨物的類型進行分類擺放,於是我們在貨筐裏貼上了貨物的圖片,讓幼兒可以有目的的進行一一對應的擺放。經過觀察我們又發現讓幼兒單單根據圖片進行擺放,好像對於部分幼兒並沒有難度,很快就能把所有的貨物都分完。

2、 娃娃家的幼兒喜歡到超市購物,並會買回一大筐的食物,教師試問:這是什麼?買回去幹什麼?幼兒都回答不出。於是,我們創設了買菜購物單,讓幼兒手持購物單去購物,讓幼兒購物成爲有目的性的行爲。但觀察後我們又發現了新的情況:娃娃家的幼兒一直熱衷於買菜,一會兒出來買一次,一會兒又來一次,雖然在買菜的過程中幼兒語言進行了交往,也透過交往使幼兒知道了這些物品的名稱,初步建立了目標意識。但買回家的菜一大堆,孩子並不會去燒成一桌的菜,而只會堆放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