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2.9W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1

最新修訂的《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透過有效的措施,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我個人認爲,教學中無論採用怎樣的方式,它們的教學理念沒有變,都是在圍繞新的課程理念在實施。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主動參與。

現我們正在進行“以學爲主,當堂達標”教學模式的摸索與探究,作爲最基礎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充分應用這種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課堂效果的高效,現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做法。

一、先學後教。

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觸碰到相關知識點,由此展開對新知的探究,教師只需在旁引導、指點即可,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必過分擔心學生是否能行,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是一年級的兒童,也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特別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只要組織引導適當,學生定會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驚喜。

如:在教學《認識立體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課堂的開始,並沒有急於講授,而是透過讓學生摸一摸、說一說、滾一滾等方式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立體圖形的特徵,再讓他們以小組爲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學生在觀察、交流之中就發現了各種圖形的特徵,對幾種立體圖形有了比較多的感性、直觀的認識。然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自己感悟了本節課的知識,還爲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二、以學定教。

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學習狀態和學習方式,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靈活調整課堂教學方法,把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動態融合。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學一年級學生,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爲約束力差。要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要創設好的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特長和興趣。

例如:在一年級上學期《認識立體圖形》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學生的動手操作作爲課堂教學的主線,讓學生在操作中動用多種感官,透過積極思維,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兩個練習的環節:

1、學生閉上眼,摸一摸袋子裏禮物,判斷它的形狀並說一說它的名稱。用遊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這樣能使學生對這些立體圖形的特徵有更豐富的體驗,這一組活動的目的也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立體圖形的表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最後一個拓展環節,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玩搭積木遊戲,學生們“玩”得非常開心,在短短的幾分鐘裏,學生討論交流,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搭積木中學生能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很難滾動的原因,明白了圓柱和球的滾動爲什麼不一樣等,也發現平面與平面的接觸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則不行等。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令學生始終在輕鬆、民主、和諧、愉快的氛圍下探索學習,成爲課堂的主人。正如“新課標”中所說的,使每一個孩子在數學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2

這個學期即將過去,回顧過去的一個學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擔任一年級一班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年級是學生剛剛由幼兒園升入開始接受學校教育,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再加上學生髮展階段的差異,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一些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放在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心、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小結如下:

備課。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上課。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爲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及時複習。學生學的快同時忘得也快,爲了牢固掌握學過的知識。,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注重對後進生的輔導。影響學生成績的因素有很多,對後進生根據不同因素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和鼓勵的方法,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尋找發光點的態度,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優點。鼓勵發言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做好測試評估工作。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爲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爲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類型依次進行講解。希望透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

對教材的鑽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還不是很明瞭,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沒有充分調動家長參與教育,學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家校溝通還不夠到位,沒有做到第一時間反饋第一時間瞭解,對新課標還沒有深入學習沒有深刻理會到學校的對教學工作要求。

今後工作計劃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要注重個人的業務學習和提高,總結心得體會、反思,積累、學習教學經驗,多向其他教師請教,多和學生進行交流,在實踐中應用等方式,加深對課程的理解和領會,完善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學習形的教學工作習慣,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透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認真落好學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學校和家長了解溝通的紐帶和橋樑。努力爲教學工作貢獻自己的量。

在工作中積極的反思,積極的做好小學一年級數學工作總結,根據學校的安排認真的安排各項工作。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3

在上課的時候,按我的預設出現的問題較多,最突出的是:

(1)教材中創設的情境學生不感興趣。

(2)學生對教材中提出的問題,好像無所適從,不能採用有效的解題策略。因此,致使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下課後,我認真進行了反思,分析了許多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與農村學生的知識背景差距太大,他們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綜合素質得分”,“專業得分“等,這樣只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在上第二課時(退位減)我重新調整了教學方案(創設情境),這節課我感受頗深,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

一、把學生經歷的事當作寶貴的資源引入課堂

課本上的例題要求計算圖書的本數,但我給學生留的學習空間很大,我用例題中的數據,編成學生家搭溫棚賣菜的價錢數據,讓學生會解決自己身邊的數學問題,既學習了新知識,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學了數學就能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增強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這樣一舉幾得。

二、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探究兩位數的退位減的方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這節課無論是計算兩位數的加還是減,問題情境創設後,放心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的方法。教師始終抓住兩位數加兩位數或減“爲什麼要把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不夠減向前退1”這些問題,讓學生說算理,說方法,教師適時給以引導,這樣就把學生推向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經歷學習的過程,主動獲取知識。

三、有目的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營造人人蔘與數學活動的空間。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在互動中進行,無論是同桌互動,小組的互動還是師生互動,目的就是給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營造人人動手,動口,動腦,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之中,教師透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適時給以指導,這樣就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知識的成就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透過《過生日》情境圖進行一些比較的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透過學生親身經歷比較蛋糕、西瓜的大小,理解整體與部分。在比較三杯飲料裝的多少的活動中,能讓學生懂得形狀、高度一樣,裝得飲料也一樣高的杯子,粗的杯子裝得多,細的杯子裝得少。最後透過兩瓶形狀不一樣,眼睛很難分辨的飲料,能促進學生動腦筋、想出不同的辦法解決問題,讓他們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透過上課,我覺得有以下不足:

1、忽視了給學生合作學習、討論的機會。針對本課的特點,應該讓學生討論、多說。但我之前考慮一年級學生剛進學校,好動的天性加上沒有認真聽講的習慣,以及課堂紀律方面還不夠完善,害怕課堂組織教學耽誤時間,所以沒有進行小組討論。

2、數學語言不規範、不簡練。課堂中出現的兩瓶飲料圖進行比較,用語言來說,學生讀不出來,我也隨便讀了句飲料和飲料誰裝得多。

3、相對本班學生實際來說教學活動開展的有些快,估計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領悟。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引以爲戒,彌補不足,爭取更好。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能充分的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在學生自我介紹的同時,自然的引入了課題,在沒有學習的壓力下進入了一節玩的課堂,注重了從學生以有經驗,促成了一種寬鬆的課堂氛圍。

在“排隊買票”的活動中,體會前後的順序,在笑笑排隊的位置變化中引發理解前後的變化與排隊的位置也有關係。同時,在笑笑怎樣解決幫助小淘氣買票的問題上,學生的意見不統一時,注重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一樣可以關注到公共秩序,懂得了要禮貌待人,滲透了互相謙讓,幫助別人的德育思想。在這個情境中同樣使學生感知到位置變化的相對行。

在“百米賽跑”的活動中,學生透過對小松鼠跑在前面還是後面的討論,誰跑了第一,誰跑在最後等問題,進一步瞭解到前後的相對行。“卡丁車比賽”又一次吸引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情境新穎,設計有懸念,使問題上升了一個層次。再透過同學們小組合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幫助老師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龜兔賽跑”的活動引發學生大膽猜測,學生的思維進一步發散,展開想象力,在可能的基礎上實現實際的結果,給學生一個合理又滿意的答案。最後透過“坐車返校”的活動體驗生活中的應用,即把問題提升了一個高度又使本節課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本節課始終是在一種寬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的,學生沒有任何學習壓力,透過活動一步步走進前後的問題當中,透過玩解決了教學難點,突出了重點。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啓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

生動的生活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鬆學習。例如:教《位置》時,在主題圖講完後,我請同學上臺表述自己的好朋友的位置,請下面同學們猜一猜他是誰?同學們的學習熱情頓時高漲,踊躍舉手,爭先恐後地到前面來讓大家猜一猜他的好朋友是誰?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好地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團結友愛的思想教育。

二、以猜爲動力,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

衆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爲什麼,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祕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採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數的順序比大小》時,我讓學生猜一猜比11大比20小的數可能是幾?剛開始部分學生認爲答案只能有一種,所以回答時只說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多了,他們發現了這道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再回答類似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很快說出全部答案。因此在教學中以猜爲動力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

三、在比賽中增長信心,培養競爭意識。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所以要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如我在板報上設計了“小小擂臺”板塊,分小組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設計比賽項目,或以小組集體成員的力量爲小組爭得榮譽,或以個人在活動中的表現爲小組爭得榮譽,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集體榮譽感。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學生剛剛入學,學習習慣還未養成,學生家庭及學生智力存在差異,爲此,在教學工作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對教材的鑽研深度還不是很透徹,對數學教學工作還缺乏經驗,對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掌握規律還不是很明瞭,對學生的要求還不是很到位,學生的學習成績還不夠理想。因此,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透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以期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要做到:

一、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爲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找規律;動物拼圖;我當小醫生等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解放學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創造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

二、以課堂教學爲核心:

1、備課。

要認真鑽研《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提高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積極參與,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爲學好數學邁出堅實的一步。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樣就能改變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短處。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要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使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這樣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使學生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可能。

3、批改作業。

要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進行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要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可給滿分,要養成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要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學的針對性。

4、注理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爲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度卷中,要增加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不再作爲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要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錯誤較多的類型依法進行講解。希望透過這一改變,以期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閱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走出去,請進來”。到其他學校聽課,自己上公開課,大家交流、討論: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創造各種適宜的、開放的情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明確方向,促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