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囚綠記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6.07K

囚綠記,1940年發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發現了一株常春藤,異常驚喜,就將它的柔條牽進屋裏。常春藤儘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裏,卻固執地向窗外迎着陽光生長。作者去上海前,又將常春藤的柔條移回原來的位置,並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含蓄委婉。現選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一年級的第4課(另:也歸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 語文 必修2教材當中的第一單元 第3課)

囚綠記教學反思

  囚綠記教學反思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陣地,而文字則是最主要的載體。課堂教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語文素養低下,尤其是文章閱讀能力不強,這與文字教學的空泛性與無效性有很大關係。其主要的表現是,教學中,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吸引學生關注文字、走進文字。我們往往以結論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準確研讀。或者在很多時候,我們就根本沒有理解文字。更有甚者,對文字只是“蜻蜓點水”式的閱讀,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謂的“拓展”上。

因此,在這篇課文上,我更多的注重文字的解讀。這篇課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本課中,我主要抓住了作者對常春藤感情變化這條主線來梳理全文。設計的問題也很簡單,如“綠”在文中具體指的是什麼?作者是怎樣“囚綠”的?作者爲什麼要“囚綠”?“囚綠”後,“綠”有哪些變化,作者的情感又有怎樣的變化?作者爲什麼對“綠”如此的摯愛?等等。所有的問題都圍繞作者“愛綠”展開的,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由作者對“綠”的愛昇華到對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讚頌,從而指向文章主旨。

在這一過程中我把思考的空間都留給了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既注意挖掘文章本身的深刻內容,也能夠做好知識的拓展延伸,尤其是最後關於“愛”的探討,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我覺得一堂課最重要的不在於老師講了多少,而在於引導學生自己悟出了多少。並且,不管任何設計 ,都難以設計出學生的“精彩”,一旦他們的思想閘門開啟,他們精神世界所迸發出的“深刻”、“獨到”是遠遠超出老師的想象和設計的。在課堂上我們能夠看到鮮活的思維,也要面臨嚴格的考驗,這需要我們老師不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