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08W

  篇一

小石潭記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之一,是柳宗元緊接《鈷坶譚西小丘記》之後寫的。柳宗元在遊小丘後數日又和他的朋友吳武陵、龔古以及他的弟弟宗玄等遊西山,在小丘西邊百二十步的地方發現了小石潭,他就寫了這篇遊記。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在這篇山水遊記裏作者主要是記小石潭,他寫潭水、寫岩石、寫樹木、寫游魚,宛如一幅優美風景畫,透過刻畫優美的景色,着力渲染了淒冷幽深的環境,借景來表達自己在貶官生涯中孤寂淒涼的心境。我認爲像這樣富有詩意的散文,而且又寫得極爲精美,可以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因此我決定在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在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的同時,體會景物描寫中融注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悽苦孤寂的心境。

今天我上的是《小石潭記》的第一課時。在教學之前,針對所教班級學生的情況,對他們提出了預習要求:(1)利用工具書給生字注音,並自主試讀三遍;(2)對照註釋口頭翻譯課文,將不懂的字詞句作圈劃;(3)查找有關資料,瞭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記》。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自讀的方式,學生自己讀通讀順課文,透過串讀來訂正音韻節奏,並進行了個別詞語的解釋以助讀。在個別處如“下見(現)小潭”“參差(cēn cī)披拂”,教師一點即好。之後是自己譯讀,透過課下注釋和參考書翻譯課文內容。然後讓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線索,學生思考交流之後是課堂檢測,第一節課結束。

可是在第二天上課時,我卻發現學生的朗讀還不過關,對課文一些字詞句的理解不到位,在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時,發現主要問題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疏忽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根本環節。他們畢竟只是八年級的學生,接觸文言文還不多,再加上我所教兩個班的學生有一半以上都是周邊農村孩子,不僅語文底子單薄,而且缺少良好的自學習慣,所以他們的文言文語感很差。在課堂上沒有很深入的指導學生朗讀,有些句子長的也只是稍微點了一下,讀的還不夠。

第二,基礎知識落實的還不到位,這對課文的朗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文言文的閱讀要建立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只有弄懂了課文意思,讀起來纔會連貫、流暢。否則的話,對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閱讀理解能力都將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三,對問題的設計不夠理想。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石潭之美,美在 。”從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昭示了我這個問題的方向性錯誤。在初讀課文之後,學生只是能讀通課文,未能很好的.理解課文,而這個問題不應出在初讀課文之時,而應在理解課文之後,我相信如果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後,這個問題對學生不是很難。

以後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注重朗讀和字詞的教學,不能忽視這類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落實。另外,文言文儘管不如現代文那麼明白曉暢,但學生仍然應該作爲學習的主體,給他們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機會。

  篇二

在寫景散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欣賞文中優美的景物描寫?如果更好地引導學生品味作者寄託在景物當中的情?這是許多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在很多教學案例中往往會設計這問題來切入文字:“你喜歡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寫?爲什麼?”“請找出體現作者感情的句子,並仔細品味。”我認爲這樣引導學生去品散文中的景與情,還不能夠使學生真正地入景入情,還只是停留在比較抽象的層面上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教《小石潭記》時,我就做了以下嘗試:選準突破口,帶領學生進入小石潭的景,體會作者的感情。

 一、以“畫”爲突破口,帶領學生領略小石潭的美景。

每一首好詩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柳宗元的遊記散文《小石潭記》同樣是一幅極美的畫。因此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個環節“畫小石潭”,讓學生展開想像,畫出自己心中的小石潭。學生爲了要畫好小石潭,就必須深入閱讀譚文,以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來構思畫面。這樣一來,既能提高學生主動品味課文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真正地走進小石潭的情境中。而在“評畫”的教學環節,學生一定要引用課文的原句,來評析每一幅畫的優點與不足。這樣,在評畫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句子的理解,一個幽靜清秀的小石潭的形象也逐漸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眼前,展現在學生的心中。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就不再是一個抽象模糊的影像了。

 二、以“音樂”爲突破口,引導學生體會柳宗的情。

《小石潭記》不僅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美靜秒的景溝,還抒發了作者貶官後孤憂憤之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就以一首古箏樂曲爲突破口,讓學生在音樂中思考:這段樂曲能爲課文朗誦配樂嗎?因此,學生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就得結合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去品評:這段樂曲表現怎樣的感情?它與課文思想內容相吻合嗎?它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嗎?在這裏,音樂成爲了一個媒介,在時緩時疾的古箏樂曲聲中,不似乎看到了作者孤獨的身影,觸摸感受到了作者悲涼憤懣的心情。音樂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引導學生走進文中創設的情境,與作者的感情形成了共鳴。

《小石潭記》的教學設計,以“畫”和“音樂賞析”作爲突破口,力圖給學生營造讀出個人體驗和感情的環境,給學生自由展示的空間,以達到景在畫中現,情在曲中悟的目的。因此,只有善於找到突破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走進文字的深處。才能讓散文教學更活,更美,更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