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彙總」

學問君 人氣:7.71K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爲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彙總」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範文【1】

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時,在匯入新課以後,我直接切入文章最後一自然段,學生齊讀之後,知道“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指的就是葉老家院中種植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不失時機的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其中古志威同學提出:“這篇文章是以事寫人的,爲什麼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爲題目呢?我覺得有點離題了!”我用讚賞的神態肯定了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表揚了這位善於動腦筋的同學。在我的引導下,透過進一步讀書,學生開展了激烈的討論。同學們或兩人一組,或多人一組,各抒己見,討論激烈,找出了問題的答案:作者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作課題,既是對人品與作品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的讚美,也是對具有高尚品格與情操的作家的讚美。願他們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同時,也隱含着作者的決心,要像爬山虎那樣,朝氣蓬勃,不斷攀登。

反思:對於一個小學生而言,能有這樣的發現是多麼可貴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扶持、鼓勵、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恰當地利用這種狀態鼓勵學生敢於創新、善於創新。課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要有笑聲、有爭議、有討論、有思考的。教師要善於創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之中,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觀點,使學生透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體驗到創新學習的樂趣。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範文【2】

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過程中,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自尋新知,我設計了下面各個環節開展教學。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鬆、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我在第一課時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⑴葉聖陶先生對我作文的評語是怎樣寫的?⑵看了葉聖陶先生的評語,“我”非常激動,從哪兒可以看出“我”爲什麼那麼激動?⑶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讓學生讀自學提綱,接着要求學生讀第一部分的內容,採用自學法,讓學生獨立完成自學提綱。在解決劃出含義深刻的句子這個問題時,我以讀講結合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教學任務。

二、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啓示和教育,品味並體驗作者的.感受。

爲了解決“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爲什麼三十年來肖復興都忘不了”這個問題,我利用過渡語言設疑匯入:作者的感受這麼深的原因是葉老先生仔細、認真地爲“我”修改習作,感受葉老不僅僅是爲“我”改了一篇習作,並且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我採用自學法讓學生透過讀讀劃劃來完成這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小結、歸納出修改習作的一些方法。這樣設計的目的是透過學生評評議議,教師採用讀講結合的方法,促進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爲如何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掃除障礙。

三、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

課堂的修改練習是對掌握新知的延續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必須經過訓練,才能轉化爲技能。因此,我講讀課文之後,根據葉聖陶先生爲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寫寫自己在第一課時裏的收穫,並進行全班交流,有目的地讓學生更把第一課時的內容進行總結,促進學生對葉老修改作文的發法有更深刻的掌握。

四、用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寫作及建立寫作的自信

學生學習寫作也已有一個年頭了,在這一年中,學生有的收穫了自信,有的在學習寫作過程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困惑,但透過這課學習一定有懂得了寫作一定要一絲不苟,堅持不懈地寫,這樣纔會有進步,所以在本節課的最後我引用寫作名家的名言鼓勵學生堅持寫作,相信他們一定也會寫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範文【3】

課前,我認真預習了教材,並反覆朗讀了幾遍,這是一篇人文優美的文章。從課題的“那片”一詞就暗示了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睹物思人,感人致深。課前,我在教學上潤於了寫作訓練。“以物思人”的文題,比如“一張照片”“月夜”“還是那片綠葉”“那片火紅的楓葉”等。學生題材新穎,內容具體,事例典型,我並安排學生足夠的時間修改,同時並出示修改作文的最基本方法與修改符號。1、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準確。2、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3、把長句斷成短句。4、刪去重複囉嗦的詞句。5、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針對我班學生,修改作文不是難點,透過學生親臨實踐,很自然地引進了新授內容,看看葉老先生是怎樣批改作文的。出示資料袋“一張畫像”讓學生先讀原文,再讀修改後的文章,然後談談自己的體會。也就是從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中,能體會到葉老是一位什麼樣的老師

機出示課題,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出示了課文第九自然段,讓學生反覆地讀,並要求背誦仿寫。本自然段就三句話。第一句“融洽”;第二句“親切、質樸、融化”;第三句“綠得沉鬱”。這樣不但有利於背誦理解,而且有利於仿寫。第10自然段最後一句“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這句話與題目呼應,含蓄地寫出了作者15歲時那個夏日午後的事情一直留在腦海中,葉聖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激勵着作者前進,像這樣的句子文中有,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然後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寫作文和修改作文方面的體會。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還是不錯,有的說,我知道了寫作文要寫得真實,要有感情。也有的說,無論批改作文還是寫作文,也要像葉老那樣仔細認真,一絲不苟。還有學生說,讀了這篇課文,我覺得我們的語文老師就是這樣……這是從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而獲得的資訊,從語文基礎上,學生也不錯,畢竟四年級了,知道怎樣去預習新課,怎樣清掃字詞障礙,學生會用工具書,大多數學生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學完本課,我在反思: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教學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的興趣與自尋新知的動力,我也設計了多個環節展開教學:“舊文引新文,激發學生求知慾”“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尋求新知”“在練習中鞏固新知,深化新知”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借用作者的思想與知識,特別是葉聖陶先生爲肖復興修改習作的方法,那不僅僅是修改作文,是做人的原則,更是教育我們要怎樣做人。然後師生採用“共議”“共體會”“共總學法”透過修改訓練,層層深入形成階梯性,有目的地促進學生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爲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性的文章,在回憶中主要寫了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邀“我”到家中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老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著稱楷模的文品與人品。一個久負盛名的作家,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雖相差懸殊,卻成了一見如故的朋友。這一切都源於葉聖陶先生那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使人倍感親切與溫暖,同時葉老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君子不重則不威。”

同時,我也注重瞭如下方面:首先是“讀文學寫”本文是透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透過對具體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關鍵在於對所描寫的景物要有深刻,獨特的感受,情與景要互相協調,情由景生,這樣與景相生相成,這樣才能產生獨有的藝術魅力。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就是借景抒情,作者兩次寫到爬山虎,透過對爬山虎的生動描寫來抒發情感。那麼,我們在寫作文中如何來借景抒情呢?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實寫實練”比如:我讓學生寫“秋天的故事”爲了使習作動筆成功,我們可以透過描寫秋天的景物來抒發不同的情感。有個學生這樣開頭“秋雨拍打着我的臉,一堆堆深灰色的密雲,低低地壓着大地……”就這一句突出了人物深沉而揪心的情感。“九月的天空湛藍而深遠,九月的田野七彩紛塵,九月的人們匆忙而急促”“迷人的秋色,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迎着客人驚喜的目光輕輕展開……”同樣寫秋,這一句就烘托出人物輕鬆愉快的心情。讀起來情感細膩。總是,高興時花兒會笑,傷心時魚兒傷心落淚,這就是借景抒發感情。首先,必須情由景生,有感而發,景觸心絃,情動於衷,不言不快,這樣才能達到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地境界。然後,必須以情爲主,以景爲輔,寫景目的是爲了抒情,筆在寫景,心裏卻是“字字是情,句句是情。”

學學作者擬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題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像本課“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讀起來就扣人心,抓人眼。如果從作者的思想情感去分析文題,爲什麼本課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爲題。因爲作者的作文寫得親切自然,葉老批改作文時“如文見人,如文見心”。所以才請作者到他家做客,葉老的教導,教會作者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已去多年,所以以此爲題。

總之,從本課的教學上,我深知語文的深度與廣度,“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